煙臺加速挺進海洋經濟大市!五年來,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

2020-12-14 海報新聞

在砥礪奮進的「十三五」,煙臺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劈波斬浪,取得輝煌成就——

每8處國家級海洋牧場就有1處在煙臺: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8成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煙臺造」: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

每年增殖放流水產苗種10億單位以上:持續推動綠色化發展,持續開展海洋生態修復,騰退、拆除近岸筏式養殖區20餘萬畝……

在昨天召開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市科技局二級調研員王培學、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李巖介紹了我市海洋經濟大市建設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五年來,全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上4000億元大關,穩居全省第二位。到2019年底,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站在新起點,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煙臺將奮力開創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的新局面,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煙臺貢獻。

——海洋牧場建設新格局——

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

海洋牧場建設是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增殖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農牧化的重要途徑。「十三五」以來,我市推進海洋牧場向規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打造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菸臺先行先試區。制定出臺《關於支持海洋牧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加強國家海洋牧場示範城市建設政策保障。

現代海洋漁業。YMG全媒體記者 楊健 攝

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佔全國的1/8,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2018年,農業農村部首場海洋牧場現場會在煙臺召開,海洋牧場「煙臺模式」全國推廣。海洋牧場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十強產業「雁陣型」產業集群,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在推進中,我市還實施了「4帶、10點、100箱」海洋牧場示範工程,即集中布局萊州灣、廟島群島、四十裡灣、丁字灣等4條海洋牧場帶,高標準建設長鯨1號、耕海1號等10個海洋牧場示範項目,在自貿區煙臺片區和長島建設100個大網箱養殖基地。目前,10大示範工程建成。

一批「世界第一」、「全國第一」的出現,是煙臺海洋牧場的最佳注釋:

「長鯨1號」深遠海智能化網箱創造了兩個「世界第一」和五個「全國第一」;

「耕海1號」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將漁業養殖與海洋旅遊相結合,開創了「藍色糧倉+藍色文旅」海洋牧場發展新模式;

「長漁1號」獨創「自升式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鋼製浮式網箱」養殖模式,操作更加智能,產品更加生態,效益顯著提升;

亞洲最大的海洋牧場建造項目——「百箱計劃」正式啟動,集中打造「煙臺魚」,第一個建成下水的「國鮑1號」突破了傳統鮑魚、海膽深海養殖限制,真正實現海珍品深遠海智能裝備化「類野生」養殖……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李傳強表示,下一步將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推進全市漁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加快海洋漁業由單一產業向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轉變。實施智慧海洋牧場示範工程,搭建海洋牧場大數據平臺,建設海洋牧場動態監測系統。穩步擴大增殖放流規模,打造魚、蝦、貝等多營養層級協調發展的增殖放流新格局。計劃到2025年,省級以上海洋牧場數量達到60處,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200萬畝。

——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五大產業激發海洋產業新動能

培育壯大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對引領海洋經濟向高端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以及提升海洋經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十三五」以來,我市加快打造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激發海洋產業新動能:

——海工裝備製造業優勢更加突出。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80%在煙臺製造。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巨濤重工、中柏京魯船業等骨幹企業在國內同行業佔據領先地位。中集來福士建造的大國重器「藍鯨1號」「藍鯨2號」在南海順利完成兩輪可燃冰試採任務,將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為挪威船東建造的全球最大最先進的三文魚深水養殖工船交付使用,達到全球最嚴格的挪威石油標準化組織標準。

高新區生物科技園。 YMG全媒體記者 楊健 攝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市在研海洋來源生物新藥品種10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被納入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了綠葉製藥、東誠藥業、瑞康醫藥、榮昌製藥等多家生物醫藥領軍企業,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生物「藥谷」。東誠藥業、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等海洋創新藥物研發攻關力度不斷加大;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深海生物等突破海洋功能性食品、製品和化妝品等關鍵瓶頸。

——海洋交通運輸業規模化發展。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3.86億噸,位列全國沿海港口第8位,是國內第五大商品車物流貿易港。煙臺港40萬噸級碼頭獲批投用,成為全國第5個能夠停靠40萬噸級巨輪的港口。煙臺港創新「採礦+河運+海運」模式,打造「幾內亞礦山源頭—煙臺港西港區—魏橋廠區」鋁土礦全程供應鏈物流體系,形成幾內亞至中國的海上鋁業絲綢之路,滾裝車運輸、商品車出口、對非貿易量等指標位居全國港口前列,中鐵渤海輪渡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鐵路輪渡企業。

——海洋文化旅遊業高端化發展。「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品牌不斷叫響,海洋文化旅遊業產值突破千億元。海上世界、芝罘仙境、歡樂海灣等一批重大項目全面啟動,成功舉辦國際海岸生活節、全國放魚日主會場活動、世界海參產業博覽會(獲授永久舉辦地)、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全國醫養結合工作現場會等特色活動。

——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業加速起勢。加快推進海上調水工程,海水淡化能力不斷提升。萊州華電、開發區八角電廠、海陽核電、長島海島海水淡化等17個項目投入運營,海水淡化能力達到7.89萬噸/日,居全省第二位。金正環保、招金膜天等龍頭企業在海水淡化技術和設備生產等方面達到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中集來福士啟動全球首個海上海水淡化平臺研製項目,推進海水淡化、海工裝備、海洋風電等產業融合發展。

——海洋生態環境——

加快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優良的海洋生態環境是海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以來,我市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探索海上「綠水青山」新實踐。

李傳強介紹說,我市持續推動綠色化發展,全力打好渤海攻堅戰,做好海水養殖汙染防控,騰退、拆除近岸筏式養殖區20餘萬畝,投入資金5000餘萬元,推進海上養殖環保浮球升級改造、海水池塘和工廠化養殖升級改造工作。打贏打好環渤海環境綜合治理煙臺攻堅戰,統籌推進空間資源管控、陸海汙染和海洋汙染綜合治理及海洋環境風險防範,轄區內優良水質比例達到92%。

海洋增殖放流 。 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攝

持續開展海洋生態修復,每年增殖放流各類水產苗種10億單位以上。生態漁業養殖面積發展到60萬畝,產值突破100億元。全市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達到8處,保護區面積2.56萬公頃;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21個,其中國家級7個,約佔全省的60%。對生態質量要求很高的大葉藻、斑海豹等海洋生物明顯增多。

舉辦2019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長島獲批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全國首個海上3A級景區。加快實施養馬島生態保護,明確生態旅遊島定位,加強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海島魅力。

著力抓好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啟動編制《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在4個縣市區開展市級海岸帶保護利用試點,實施海域、海島、海岸帶綜合整治修復項目39個、修復岸線45公裡,大陸自然岸保有率超過40%。

——海洋科技創新——

組織實施64項科技計劃項目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在海洋科技的發展。市科技局二級調研員王培學介紹說,「十三五」期間,我市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努力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科技瓶頸,加速推進經略海洋戰略實施。

強化項目引領,「十三五」以來,海洋領域共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4項,突破了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先後培育海參、海帶等一批國家級新品種,攻克石斑魚人工繁育和養成的技術難題,實現大西洋鮭工廠化養殖,在國內首次完成裸蓋魚苗種規模化繁育,不斷培強做大現代種業、海工裝備等我市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海洋漁業等傳統產業科技水平。共徵集「遠海洋藻毒素快速分析晶片及配套便攜檢測裝備研發」「天然海洋膠原蛋白生物醫用材料組織修復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等10項卡脖子技術,為下步組織開展項目攻關打好基礎。

強化平臺支撐,近年來成功獲批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核心區、國家級「中歐海洋工程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啟動建設「煙臺八角灣藍色種業矽谷」,打造全國首家以海洋原良種產業為特色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基地。按照「企業總部+科研+基地」模式,建設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海洋經濟創新中心,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壯大海洋新興產業。

強化主體培育,通過組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建設,每年選擇一批尚未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實行入庫儲備,給予10萬元研發費用補助,對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元補助。

相關焦點

  • [輝煌"十三五"閃亮2020]海洋經濟成煙臺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
    五年來,我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過4000億元大關,穩居全省第二位,年均增速近9%。2019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超過1800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23.6%。海洋經濟,成為煙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 「十三五」成就巡禮|煙臺向海洋經濟大市強力邁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0日訊 (記者 盧偉霞) 到2019年底,煙臺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位居全省第2位,佔到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 「『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③煙臺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六個...
    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煙臺市先後獲批全國首批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城市、全國首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2018年,農業農村部首場海洋牧場現場會在煙臺召開,海洋牧場「煙臺模式」全國推廣。海洋牧場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十強產業「雁陣型」產業集群,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佔全國的1/8,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 煙臺:在海洋經濟戰略中崛起的藍色之都
    在第二條經濟帶上,要發揮煙臺環渤海地區優勢,以萊州灣為核心區域,  以煙臺港、渤海灣港為支撐,沿山東半島北岸形成覆蓋煙臺、濰坊、東營、濱州4市陸域與海域,面向渤海的海洋經濟帶,重點布局海洋生態漁業、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海洋礦產資源開發、海洋新能源、高端海洋化工等產業,打造環渤海南翼先進位造業中心、面向東北亞對外開放合作高地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 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山東半島海洋經濟區的起點菸臺市,在去年迎來了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的落地,這也標誌著以海洋經濟推動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建設,將成為煙臺市未來的重點任務之一。今年年初,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煙臺代表團團組會議接受媒體集中採訪時,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表示,煙臺的目標是「加快建設製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遊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
  • 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成都市與煙臺市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
  •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成都市與煙臺市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
  •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如同煙臺向海圖強的夢想,澎湃激蕩,奔騰向前——   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舉行啟動儀式,開創了煙臺「陸海島」一體化深海養殖新篇章,也開啟了煙臺向海圖強的新徵程。   挺進,向深藍。201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百箱計劃」——在煙臺海域投放一百個智能網箱,進而帶動「千箱萬箱」,經略海洋,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 「中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中國)」落地自貿區煙臺片區
    中心由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管理委員會、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生)院、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及俄羅斯馬林內特行業中心等多家單位共建,首期按照「雙向孵化」模式,分別在俄羅斯莫斯科市、中國煙臺市設立平臺機構。
  • 「十三五」山東成就巡禮 | 5個海洋產業規模全國第一!海藻酸鹽產能...
    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30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注重經略海洋,至2019年底,山東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5個產業規模全球第一;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6萬億元,佔全國比重
  • 雙招雙引看煙臺:攜「海洋基因」合作贏未來
    由煙臺開發區管委、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管委、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生)院、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及俄羅斯馬林內特行業中心等單位共建中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首期按照「雙向孵化」模式,分別在俄羅斯莫斯科市、中國煙臺市設立平臺機構。
  • 產業趨藍,向海圖強!浙報頭版點讚象山加快培育海洋新興產業
    日前,位於象山的中化膜產業生產基地和膜研發創新中心項目一期進入試生產。該項目總投資35億元,年產22萬支反滲透膜,主要面向工業超純水、工業汙水以及飲用水處理三大領域。「反滲透膜配方由我們自主研製,工藝包自主編制,產品打破了外國企業在中國高端膜產品市場上的壟斷。」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 經略海洋黨建聯盟:領航經略海洋新發展
    年內,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海洋經濟創新中心、中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等20個項目入住孵化,1000平方米展廳投用,新增院士工作站一個,「總部基地+孵化加速器+專業園區」海洋新興產業培育模式初見成效,「政產學研金服用」於一體的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框架全面拉開。
  • 加速裂變!高質量發展中的煙臺擔當
    新動能在加速匯聚。前三季度,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0.5%,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0%以上。先進結構材料和生物醫藥2個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規模不斷壯大。葡萄與葡萄酒、濱海旅遊、創意設計3個產業集群入選全省第二批「雁陣形」產業集群庫、總數達到7個。
  • 北海:人才強市,推動經濟社會「加速跑」
    許冬 攝對於北海市「十三五」人才發展戰略目標,《北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這樣表述:「實施人才強市和人才發展戰略,強化創新創業大平臺建設,力爭到2020年,建立起一支總量充足、素質優良、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實現向人才資源強市、學習型社會的轉變」。
  • 中國海洋經濟總量穩步提高 發展質量「多維度」提升
    在地方層面,近五年來,山東省大力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達到16.3%。2019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6萬億元,繼續居全國第二位,同比增長9%。到2019年底,山東省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
  • 「一條魚」+「一艘船」,普陀交出海洋產業新答卷!
    2016年至2020年,普陀圍繞「自由貿易先行區、海洋產業新高地、海上花園會客廳」的發展定位,全力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出開放活力美麗的幸福普陀新篇章。你知道這五年裡,普陀取得了哪些成績嗎?即日起,我們將推出系列報導,展現「十三五」期間的普陀「答卷」。
  • 綠維文旅:海洋旅遊發展態勢
    進入21世紀,海濱旅遊業已成為沿海國家競相發展的重點產業及國內外旅遊體系的熱點,與海洋石油、海洋工程並列為海洋經濟的三大新興產業,其中海濱旅遊業是海洋產業的龍頭和支柱。海濱旅遊收入與海洋產業總產值及當地國民生產總值的關係極其顯著,發展海濱旅遊業是提高海洋總產值及相應第三產業產值的最佳途徑之一,海濱旅遊在海洋經濟中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 圖解煙臺「十三五」|製造業崛起新高地 由大市向強市闊步邁進
    「十三五」是推進位造強國建設的第一個關鍵五年,作為工業大市、製造業大市,煙臺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統領,以製造業強市建設為抓手,加快推動煙臺由大市向強市邁進,全市工業經濟呈現出穩中有進
  • 2020,不可錯過的煙臺精彩|劈波斬浪 向海圖強
    即將過去的一年裡,煙臺海洋經濟劈波斬浪,駛過一段不凡的航程:立足全局全域,破解瓶頸制約,統籌推進海洋經濟大市建設,主要海洋產業產值邁過4000億元大關,穩居全省第二位;實施動能轉換,加快建設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菸臺先行先試區,建設總面積達到120萬畝,產業鏈產值達5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