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因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每個人都帶著偏見看世界。
因此周立波說:郭德綱是吃大蒜的,自己是喝咖啡的,不適合合作。
郭德綱則回懟:高雅不是裝的,孫子才是裝的。
誰說大蒜咖啡不能共存?
早在2017年,日本人「下平米紀智」就用日本青森縣產的大蒜開發出「大蒜咖啡」。
當今世界是平的,各種利益讓我們聯繫在一起;合作共贏是主流,文明的衝突是支流。
吳宇森十年闖蕩好萊塢,同美國影人合作的經歷,說明文明的衝突是一個偽命題?
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找到共贏的方式,才能有效地合作。
一,吳宇森的成長背景。
先說說吳宇森的成長背景;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1951年隨父母移居中國香港,由於他的父親患有肺結核不能工作,因此吳宇森一家人在貧民窟生活。
(五十年代香港的小食攤。)
中學畢業後,吳宇森到臺灣念藝術專科。
1986年吳宇森執導《英雄本色》走紅,1990年憑藉《喋血雙雄》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
(年輕時的吳宇森徐克;吳宇森是徐克的伯樂。)
二,吳宇森闖蕩《好萊塢》
1993年,在香港影壇功成名就的吳宇森赴美國好萊塢發展。
a,《終極標靶》吳宇森進軍好萊塢的第一部作品。
(1993《終極標靶》片場,吳宇森給尚格·雲頓說戲。)
雖然該片攝影師卡朋特和吳宇森不和,鬧得很不愉快,但該片攝影鏡頭還是延續了吳氏暴力美學,動作場面火爆,視覺衝擊力極強,但由於沒有了男性之間的江湖義氣(美國人不吃這一套,吳宇森初到話語權不大),因此人物暗淡,沒有心靈上的震撼,因此該片上映後票房慘敗,初到好萊塢的宇森「水土不服」。
(尚格雲頓)
b,《斷箭》是吳宇森在好萊塢的第二部片子,吳宇森繼續堅持把港片元素帶進好萊塢。
吳宇森在衝突中與美國影人繼續合作。
據說當時《斷箭》製片人拿著劇本來找吳宇森,吳宇森操著蹩腳的英語大肆批評,但並沒有妨礙製片人選擇了吳宇森。
(《斷箭》劇照。)
吳宇森和當時紅極一時的好萊塢巨星屈伏塔,惺惺相惜,溝通得很好,合作愉快。
屈伏塔在片中模仿周潤發:從玩世不恭的笑容到吸菸姿勢,都極具神韻。
(1996《斷箭》片場,吳宇森給克裡斯蒂安·史萊特和約翰·屈伏塔說戲。)
兩人開始合作時,曾發生一個趣聞。
屈伏塔:我演戲你為什麼一般只拍兩三遍,導演?這可是好萊塢,不是香港,片比不是問題……吳宇森(有點緊張):因為……你演的得好!所以……屈伏塔:你錯了,我拿了片酬的,片酬是夠我每個鏡頭演一百遍的,你只拍兩三遍,你在浪費製片人的錢……吳宇森突然發現,好萊塢巨星也有不耍大牌的,每一個鏡頭都可以給予不同的表演。
第二部片子,吳宇森逐漸適應了好萊塢,並完美地把自港式電影元素帶進了好萊塢,該片上映後,票房相當成功,吳宇森被好萊塢關注。
c,吳宇森好萊塢代表作《變臉》
因《斷箭》的成功,吳宇森在執導《變臉》時,話語權得到大大的加強。
比如:阿諾·施瓦辛格和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曾是影片主演的最初人選,後來吳宇森成為導演,他更換為約翰·特拉沃塔和尼古拉斯·凱奇。
(1997《變臉》片場,吳宇森給尼古拉斯·凱奇和約翰·屈伏塔說戲。)
《變臉》的靈感來自川劇絕活變臉,該片上映後,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影片共獲獎14,提名20項。
吳宇森打響招牌,進入好萊塢大導行列。
《變臉》是吳宇森將港式動作片風格移植到好萊塢的完美典範,有愛情、俠義,槍戰,又有懸疑眾生,高潮迭起的變臉互換。
(《變臉》中的教堂鴿子)
(《喋血雙雄》中的教堂鴿子。)
源自雙槍周潤發的雙槍尼古拉斯凱奇。
d,《諜中諜2》勇奪2000年全球電影票房第一名,領先第二名的《角鬥士》近一億美元。
《諜中諜2》是吳宇森票房最高的電影,這部電影也讓吳宇森更深刻的理解了好萊塢電影的製片人中心制。
吳宇森剪輯完成的該片為3個半小時長,但製片方告訴他片長不能超過120分鐘,使得該片在情節和連貫性上漏洞頻出。
(《碟中諜2》片場,吳宇森在給湯姆克魯斯說戲。)
該片最初的攝影師是安德魯·萊斯尼,但影片開拍不到1個月他就決定退出,因為與吳宇森的影像風格存在分歧。
但也傳說是湯姆·克魯斯開除了安德魯·萊斯尼。
原因據說是因為:一天拍攝阿湯哥和女主角牛頓小姐跳舞的場面。
阿湯哥看了監視器回放,立刻問攝影師:為什麼拍的這麼暗啊!
攝影師回答:這個不暗,你看的只是監視器,不是最終效果!
阿湯哥大怒:你以為我不懂電影啊,我可是拍了不少電影的!開除!!!!
阿湯哥是主演兼製片人有權解僱任何人!
《碟中諜2》的金牌鏡頭:阿湯哥徒手攀巖、甩墨鏡、摩託漂移,都是吳宇森的首創!
吳宇森和湯姆克魯斯合作完美,吳宇森登上了自己好萊塢生涯的最高峰。
e,《風語戰士》是吳宇森執導的第一部戰爭題材影片。
票房大賣,為吳宇森贏得了更多的資金,米高梅邀請吳宇森拍攝戰爭大片《風語者》。
據網上數據《風語者》顯示米高梅投資1.15億美元,最後分帳僅分得2942萬美元,怒虧8558萬美元,虧損率高達74%,直接導致米高梅主席辭職。
導致《風語者》巨虧的原因是:吳宇森在《風語者》中塑造的不是主流「美式英雄」,美國人不買帳而且加上情節單一,敘事乏味,換句話說不好看。
吳宇森拍攝《風語者》時,或許更多地考慮自己的藝術品位和價值觀。
(吳宇森在《風語者》片場。)
f,2003年拍攝的《記憶裂痕》吳宇森在好萊塢的第一部科幻作品。
吳宇森更適合拍動作片或者特工電影,《記憶裂痕》是偽科幻,真動作。
(《記憶裂痕》劇照)
記憶裂痕投資6000萬,北美票房5800萬,全球票房9600萬左右,也不掙錢。
93年吳宇森進軍好萊塢,03年因《風語者》、《記憶裂痕》票房失利而被好萊塢遺棄。
吳宇森十年好萊塢之路就是一條拋物線。
好萊塢高度商業化和工業化,票房是一塊試金石。
在好萊塢最本質的東西是利益的衝突,文明的衝突從來只是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