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人海中,有一種人叫做吃貨。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吃貨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吃貨一般來說把世界分為兩類,能吃的和不能吃的,這是他們的核心價值觀。一些更講究點的吃貨,會更仔細的把能吃的再細分為好吃的和不好吃的。
這個時候本來很簡單的事情就變得有點複雜了,問題的關鍵在於一種食物:大腸。
作為人類食物譜上一種卓爾不群,十分傲嬌的存在,大腸和榴槤,魚腥草,以及某些極品奶酪一樣,屬於愛憎分明,勢不兩立的陣營。要麼愛你愛的天荒地老,無怨無悔,要麼恨你恨的五內俱焚,惶惶不可終日,兩者之間,非黑即白,沒有任何妥協迴旋的餘地。
所以,一個熱愛大腸的吃貨和一個討厭大腸的吃貨能夠成為好朋友嗎?不妨試一試這一道泡菜炒臘大腸,說不定從此一見鍾情,芳心暗許,比翼齊飛呢……
這道菜的主料有兩位,一位是湖南特產臘大腸,一位是以犍為麻柳姜為主製作的泡菜,這兩位可都是大有來頭的狠角色。
臘大腸,必須挑選真正採用糧食餵大,生長一年以上的本地豬,宰殺後取出大腸清洗乾淨,燻制風乾而成,別小看清洗乾淨這四個字,其實做起來是最難的。大腸嘛,由於它的出身成分不好,註定了一生的氣息與眾不同,但是我們大腸愛好者好的不就是這一口兒嘛。所以清洗的不夠乾淨肯定不行,這個重口味是尋常人等無福消受的,但是清洗的太乾淨也不行,有的人家下手狠,又是麵粉又是白醋又是食用鹼,十八般武藝全部使出,乾淨倒是乾淨了,裡面的油脂也被洗的半點不剩,原本豐腴宜人的楊玉環變成了骨瘦如柴的凱特·莫斯,那還吃個什麼勁兒?不如來盤黃油煎午餐肉過過嘴癮算了。
此間輕重,非高手不得掌握,加之現在無良商家橫行於野,各種化學藥劑層出不窮,所以此次幸得一偶然結識的湖南蠻子聞得我嗜好此物,我二人雖未曾謀面,然則義薄雲天,特地尋訪湘鄉民間高手,精選原料,細心製作,不遠千裡,鴻雁傳書於我,實乃江湖兒女義氣深,霸蠻之地見真情。
犍為麻柳姜,產於天府之國,曾經名列明代大賢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謂之姜中極品,以其表皮潔白,莖尖紫紅,纖維細嫩,口感脆爽聞名天下,特別是脆和嫩,入口無渣,真的是天下無雙。取來無論是鮮食還是製作泡菜,都是上上之選。這同樣是來自另外一位四川朋友的饋贈,我們吃貨界的友誼就是這麼的淳樸而熾熱。
泡菜爆炒臘大腸,這個菜其實是我自己在廚房裡瞎鼓搗出來的,所以不足之處,各位酒肉朋友多多指教。
臘大腸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有燻制的步驟,所以加工前最好用流動水衝洗乾淨,然後在清水中浸泡至變軟為宜。
然後臘大腸斜切成片,泡姜切片,然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添加其他配料,這次我是把家中泡菜罈子裡面的物件隨便撈了幾樣出來,權當是配菜。
起油鍋,至六七分熱的時候,下辣椒,花椒,泡姜,泡蒜,煸炒至香味可以充滿整個廚房,加入切好的臘大腸,繼續大火煸炒,至大腸呈現半透明狀,下泡菜絲,少許鹽,噴一點白酒。顛瓢,一定要火冒起老高那種,要的就是這股煙火氣。
出鍋,擺盤,即可。
這個菜做法不難,不過倒是有幾個小技巧值得與各位同道切磋一番。
對比正常的口味,泡菜炒臘大腸不妨口味稍微加重那麼一點點,我喜歡把它做得又辣又麻,配上泡菜特有的酸爽,鹽味不妨也稍微加的重那麼一點點。雖然這樣一來,這道菜又是重鹽又是重油,又是辛辣又是爆炒,似乎不大符合當下流行的健康飲食邏輯,但是我們吃貨一族的邏輯很簡單,好吃就行!
廣東人炒菜講究一個鑊氣,現炒現吃,趁熱打鐵,必須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才能完美的體會廚師的技藝,更講究的餐館甚至把從廚房到餐桌的距離都要計算在內,遇到一些特別講究火候的菜,上菜的服務員恨不得一路小跑,生怕涼了那麼幾分,壞了餐廳的招牌。至於那些眼裡「吃比天大」的老饕,表現也不逞多讓,大有坐在廚房裡,最好就在灶臺邊上,就指著剛出鍋新鮮熱辣的那一口。
這道菜屬於爆炒類菜餚,加上大腸本身富含油脂,氣味特立獨行,大火熱鍋旺油快炒,動物油脂的香氣被高溫激發出來,趁熱上桌,不管是配著白米饅頭,還是一口肉一口酒,都是上上之選。但是切記一定要快!一定要趁熱!一旦涼了之後,剛才的優點恐怕大半就變成了缺點,那就有點暴殄天物了。
萬一一頓沒吃完,第二頓加熱的時候,最好也是回鍋重新翻炒一下,而不是直接用微波爐加熱,免得一番操作猛如虎,出來的卻是味同嚼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說了這麼多,也許有人會問如果不吃大腸,我們還能愉快的做朋友嗎?
回答是:當然可以啦!不吃豬大腸,我們可以烤兩個羊腰子嘛!
天下吃貨是一家!
延伸閱讀:
清蒸,是對一條好魚最高的禮讚
來一盤《教父》裡面的義大利麵吧
愛她,就給她熬一鍋美齡粥吧
腐乳蒸排骨好好吃啊
吃貨的友誼·冬季四寶暖鍋
秋天來了,弄只啤酒鴨吃吃吧
一份來自全球五百強CEO親筆撰寫的點菜秘籍
午餐吃什麼?香菇肉燥飯好不好?
那些甜蜜的小確幸,其實一直都在呢
這道菜重油,高糖,多鹽,可是它很好吃啊
用一鍋好吃的煲仔飯來打發那段單身歲月
一碗餄餎滋味長
吃貨的世界你懂不懂?鍋河蚌火腿老豆腐
一盤好吃的炒飯能不能抓住春天的尾巴
圍城裡,總還是需要一道硬菜撐場面的
用一碗好面來慰藉異鄉漂泊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