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初創公司應該叫駱駝,而不是獨角獸

2020-12-14 前瞻網

作者| AlexandreLazarow  來源|棧外(ID:zhanwai_)

本文看點

▪ 矽谷以外的初創企業走出了另一條創業之路。儘管新興市場的資金和生態支持更少,駱駝企業卻能在惡劣的商業環境中生存下來。它們能適應各種氣候、承受最惡劣的環境。

▪ 駱駝初創公司之所以能異軍突起,主要因為它們會調整成長速度,可以在需要時回歸可持續的業務;將多元化融入產品組合;眼光長遠,善於把握增長時機,在成本和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圖片來源:攝圖網)

原文來自Medium,作者Alexandre Lazarow

在病毒大流行影響市場之前,矽谷對獨角獸的痴迷已經開始下降了。WeWork和美國「拼多多」Brandless的高開低走更是暴露了矽谷「閃電擴張」的致命缺陷。

矽谷以外的初創企業走出了另一條創業之路。新興市場的資金和生態支持更少,卻一樣有許多企業在惡劣的商業環境中生存下來。它們更像駱駝,能適應多種氣候、幾個月不進食以及承受最惡劣的環境。不同於虛無縹緲的獨角獸,駱駝真實存在,而且以生命力頑強著稱。

駱駝初創公司在無情的環境中求得生存,背後有很多因素:

穿越死亡谷

創業初期,為了開發新產品或服務並獲取客戶,公司常常入不敷出,甚至在開始銷售後仍處於虧損狀態,因為固定成本很高,早期銷售額無法支付運營成本。更糟糕的是,吸引新客戶沒錢怎麼行?

死亡谷模型就是最佳寫照:初創企業有良好的商業模式,但現金流為負值,直到銷售額最終超過運營成本,並實現盈利。

矽谷的不同之處在於增長先於盈利。企業的生存離不開風險投資,這意味著死亡谷的坑也更深。最後只能是不成功便成仁。

矽谷的初創企業籌集並花費大量的資本驅動增長,通過補貼消費者獲客。它們寄希望於收入增長的幅度大過成本,最終就能實現盈利。對於試圖藉助快速獲客和規模化成功渡過死亡谷的初創企業來說,這是一條捷徑。

對其他公司則是畫地為牢,為了增長籌集更多的資金,並承諾在未來盈利,直到因投資者耐心耗盡或經濟下行而崩潰。

駱駝初創公司也追求快速增長,但會平衡其他目標,比如管理成本和合理定價。雖然網絡效應下的增長表現同樣不俗,但擴張軌跡並不是矽谷初創企業所渴望的指數型曲線。相反,它們從一開始就注重可持續增長,現金流曲線的坑也就沒那麼深。

累計金額

駱駝初創公司控制成長速度,在機遇來臨時投資增長。大多數的收入曲線都有多個波段,代表一個個小型的增長衝刺期。

駱駝企業並不需要面對巨大到無法逾越的死亡谷,而是只需要穿越幾條麻煩的淺溝,因為它們保留了調節增長的選擇,可以在需要時回歸可持續的業務。

分散風險

矽谷的企業家往往過於專注,將積蓄和生計完全與企業交織在一起。相比之下,有的企業家更為謹慎,選擇將多元化融入其產品組合中。

以新興市場領先的二手車平臺Frontier Car Group(FCG)為例。正如其聯合創始人蘇傑·泰勒所說,他們將風險分散到世界各地,最初是墨西哥、奈及利亞、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尼市場,這五個市場將成為區域中心。土耳其市場發展得不好,奈及利亞面臨貨幣危機,FCG根據地理位置調整了投資水平。

它控制了風險,等待奈及利亞貨幣穩定,並關閉了在土耳其的業務。公司最強大的市場是墨西哥,由此輻射,現在已經進入了拉丁美洲的四個市場。

多元化戰略在新興市場就意味著生命力。《哈佛商業評論》解釋說:「多元化商業集團尤其適合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制度環境。他們可以模仿發達經濟體才有的機構職能,提升企業價值。」在客戶擔心法律保護有限的市場,值得信賴的品牌可以緩解消費者的焦慮。企業可以利用在某市場獲得的聲譽建立其他市場對其的信任。

同樣,在資金有限的地區,多元化的參與者可以交叉投資,支持有潛力的企業。在培訓資源有限的市場,多線業務並行有助於留住最好的人才,並為他們提供跨組織的寶貴經驗。

多元化代表自我進步和自我平衡。進步是在特定領域成功並從中獲得洞察,轉而支持其他業務。平衡是說企業的任何部分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調控風險,而不會威脅整個業務。

志當存高遠

創始人需要明白,九層之臺,起於累土。有些公司的重大突破可能需要很多年。軟體公司Qualtrics多年來利用其利潤助力增長,進行合理擴張,只有在發現絕佳機會時才開始籌資,那時Qualtrics已成立超過十年。它的目標從來不是通過IPO或收購撈一票走人。每一步都鞏固了創始人的控制權,避免稀釋股份,最終SAP以80億美元收購了該公司。

計算平衡增長和風險的成本,改進企業活力,而不是增長表現意味著退出時間更長,但這些公司能夠更好地應對風險和挑戰。在資金緊張時,權衡不同的增長戰略避免貪多嚼不爛,將增長的重點放在未來多年可持續的業務上。

駱駝初創公司不會迴避增長。成功的關鍵在於把握增長時機,在成本和風險之間取得平衡。在沒有矽谷那樣豐富的資本環境中成長,駱駝被迫在艱難時期鍛鍊自己。

這一戰略在矽谷也能奏效,Zoom在上市前籌集了不到1.5億美元,它抓住了現在用戶對視頻會議的需求,市值已突破400億美元。

但Zoom只有一家,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前路漫漫,是時候為未知的旅程填滿駝峰了。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棧外(ID:zhanwai_),作者: AlexandreLazarow

本文來源棧外,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獨角獸企業是什麼意思名單有 獨角獸公司分布與特質揭秘
    ­  所謂「獨角獸」企業,簡單定義就是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也有投資機構將「初創」定義為成立不到10年。有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國內120家「獨角獸」企業,估值總計超3萬億元人民幣,廣泛分布於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高端製造、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服務、大數據等行業。
  • 獨角獸企業是什麼意思_中國的獨角獸公司都分布在哪些行業呢?
    獨角獸企業概念 所謂獨角獸企業,被認為是2013年風險投資家AileenLee創造出來的概念:簡單定義就是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也有投資機構將「初創」定義為成立不到10年。 獨角獸企業被視為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風向標,主要出在高科技領域,網際網路領域尤為活躍。
  • 獨角獸概念股什麼意思?獨角獸斑馬型企業的定義
    富士康首發申請快速過會,掀起了A股市場的獨角獸概念熱。殊不知獨角獸概念源於初創企業融資期,待企業能夠登陸資本市場之際,已經是斑馬型企業,而不是獨角獸企業了。  所謂獨角獸企業,是指那些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
  • 最後的獨角獸,說好不哭!
    針對獨角獸們的一場清算似乎已經拉開了大幕。曾經被衝昏頭腦的市場已經看清了各位「死在沙灘上」的前輩們是個什麼模樣,冷靜下來之後,中外各家「共享」公司,都應該當心了。他看上去像是來自義大利的長腿男模,有時候又像一個放蕩不羈的搖滾明星。
  • 杜拜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獨角獸的所在地
    中東在2020年9月擁有八家獨角獸,但阿拉伯世界只有十億美元的公司,因為可擴展性阻礙一家初創公司成為獨角獸-儘管海灣合作委員會中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 根據CB Insights的調查,總部位於阿聯的新興市場房地產集團(EMPG)是全球490家獨角獸中唯一來自阿拉伯世界的獨角獸。
  • 初創公司最應該把錢花在什麼地方?|...
    劉毓文我先說一些常見情況,但凡事都會有個例,從概率上講,科學家開公司,尤其在早期,常見的現象是用管實驗室的方式管公司。實驗室的收入相對比較確定,而在初創期,公司融資是存在不確定性的,『我是搞了九個月沒搞到錢,還是說我搞了三個月錢都已經到帳了,這裡面是有區別』。所以融資能力是需要訓練的。
  • 2020年,這8家公司被踢出了獨角獸俱樂部
    沒有一個「獨角獸」背後不是站著強大的資本方。初創企業經過多輪高額融資後,當達到10億美元估值這個門檻時就成為獨角獸;也意味著它已經長大為一家相對成熟的公司,需要「獨立謀求出路」了。對於這些獨角獸企業而言,最好的出路是獨立 IPO,在二級市場檢驗其價值,既贏得資本回報,又收穫品牌榮譽,皆大歡喜,比如完美日記;次好的出路是被收購,通常有能力買單的只有巨頭公司,併購雖然沒有上市那麼對成功的儀式感來得強烈
  • 2020最有錢獨角獸公司排名出爐,這4家尤其適合留學生!
    BAT 系創始人創立的獨角獸企業中,有阿里巴巴工作背景的創始人人數最多,阿里巴巴可以稱為獨角獸企業的「搖籃」,像螞蟻金服、陸金所、阿里雲這些獨角獸們,都是由阿里巴巴工作經歷的創始人掌舵,而騰訊系和百度系的獨角獸裡,知名的公司有曾經的摩拜、UCloud、滴滴等,這無疑是一個公司穩定發展的最佳背書
  • 健身追蹤初創公司Whoop完成E輪融資後估值達12億美元
    健身追蹤初創公司Whoop Inc.周三表示,該公司在E輪融資中籌得1億美元,估值達到12億美元。這輪融資由風投公司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領投,Whoop籌集的資金總額由此超過2億美元,並成為一家獨角獸公司,即估值至少10億美元的私有初創公司。
  • 中國獨角獸企業突破200家,為什麼叫「獨角獸」?
    長城戰略諮詢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共有202家獨角獸企業,總市值達到7446億美元。   啥叫獨角獸企業?這個詞這兩年非常火。   獨角獸企業指的是成立10年以內、估值超過10億美元、獲得過私募投資且尚未上市的企業,具有發展速度快、數量稀少、符合投資人追求目標等屬性的企業。
  • 日媒:全球獨角獸企業兩年翻番 中美佔比達七成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27日報導,被稱作「獨角獸」的大型初創企業數量在全球已增加到500家。藉助現有產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以及人工智慧的進步,獨角獸企業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裡增加了一倍。報導稱,獨角獸企業是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
  • 被資本催肥的獨角獸後來怎麼樣了
    一位財經自媒體人分享了不久前去參加論壇的經歷,「包括我在內4家AI創業公司CEO坐在一排,4家都在虧損,大家都在討論如何優化成本、賺錢、原則是什麼、業務如何做。」對於近兩年熱火朝天的AI創業來說,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尷尬:估值已經翻幾番的AI公司還不知道該如何賺錢?為公司找到一個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應該是MBA學院裡第一節就該上的課,在創業圈裡卻需要兜兜轉轉幾年燒錢無數才明白。
  • 無代碼軟體初創公司Unqork估值達到20億美元
    軟體初創公司Unqork周二表示,已在C輪融資中籌集了2.07億美元,使其估值達到20億美元。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無代碼軟體應用平臺表示,貝萊德(BlackRock Inc., BLK)管理的基金和帳戶領投這輪融資。在這輪融資後,Unqork的融資總額達到3.65億美元,並成為了一家私有估值至少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
  • 創企IPO遭遇斷崖式下跌,獨角獸終將滅絕?
    在過去的兩年中,備受推崇的初創公司就像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充滿了狂妄自大,不停地自我宣傳自己是如何「粉碎」一切障礙的。然而,登高易跌重,現在,新的現實正在建立。此前被諸多創企所追捧的「獨角獸」身份,正在成為2020年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獨角獸會滅絕嗎?大約十年前,「獨角獸」一詞被引入我們的詞典中。2013年,公司開始出現快速增長和估值膨脹的情況。
  • 全球誕生586家獨角獸企業,北京依舊是全球獨角獸之都
    高瓴資本和Accel新進入前十30家前獨角獸公司已上市或被收購了,上市後表現最好的是加州生命科學技術公司10X Genomics,上市以來市值飆升265億,最差是美國納什維爾齒形矯正公司SmileDirectClub,上市以來市值縮水440億。
  • 奧美資深創意總監趙圓圓:初創公司怎麼做廣告?
    ▣ 12、我們選了一個廣告公司,出了個整合營銷傳播的方案,收了90萬,請問這個價格合理嗎?裡面應該包含什麼費用啊? ▣ 13、請問第一批種子用戶從哪獲得啊,我們搞了很多活動,來的都是抽獎粉,領完獎品就跑了,這可怎麼辦? ▣ 14、請問找什麼樣的自媒體推廣效果好啊,我想找那種粉絲基數大的,可怎麼能看出來他的粉絲是真粉啊?
  • 2019年IPO獨角獸血流成河,2020年又會有哪些新機遇?
    而投資者也願意給這些虧損的公司高估值,以幫助公司擴大規模,寄希望於未來能夠賺個盆滿缽滿。在不少投資者眼中,這些公司未來的利潤將超過當前的虧損。甚至,後期私募市場中有這樣一種說法,隨著軟體正在吞噬這個世界(房地產、音樂、健身、交通),每家軟體公司的價值都應該是其收入的10倍甚至更多。於是,來自海外投資者、私募機構和軟銀願景的資金相繼湧入,科技初創企業估值拉高,上市推遲。
  • 獨角獸概念股是什麼意思 獨角獸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獨角獸」無疑是目前A股市場最火熱的名詞,近日滬深交易所紛紛表態扶持「獨角獸」企業上市。那麼,獨角獸概念股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相關的信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獨角獸概念股是什麼?
  • 日媒: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 中美佔七成
    來源:環球網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1月26日文章,原題:獨角獸企業數量激增至500家,美國和中國佔70% 隨著傳統行業不斷加大數位化和人工智慧應用,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已增至500家,兩年內翻了一番。根據美國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11月19日,美國-以色列網絡安全初創企業Forter估值達到13億美元,成為第500隻「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在全球500家獨角獸企業排行榜中,美國以242家獨佔鰲頭,中國以119家緊隨其後。
  • 2018獨角獸概念股有哪些 獨角獸概念股名單一覽
    最近幾個交易日,雖然A股市場總體來說波瀾不驚,但有一類個股卻是「春風得意馬蹄疾」,股價連續大漲,那就是「獨角獸概念股」。伴隨著小米即將上市的傳言以及富士康快速IPO上會的消息,小米概念股、富士康概念股甚至連續漲停。那麼,獨角獸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隨小編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