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妃嬪因過錯被皇帝降位,這在封建時期的皇帝後宮之中是比較常見的事情,甚至於很多皇后和嬪妃都在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下慘遭廢黜。
明宣宗胡皇后無過而被廢為道姑、明憲宗吳皇后因杖責萬貴妃被廢為庶人,清世祖順治帝原配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因與皇帝「志趣不合」而被廢為靜妃。
縱觀歷朝歷代的後宮,這樣的事情多不勝數,然而清朝的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卻把後宮中十七位妃子降位了十二位,平均每年有兩位嬪妃被降位,降位比例超過百分之七十。
很多嬪妃甚至不知何故而被「一擼到底」,這樣驟然升降嬪妃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那麼道光皇帝為何如此頻繁的升降嬪妃呢?首先我們將道光皇帝降位的嬪妃歸納為以下幾類特點:
01因錯降位,連降三級
在道光皇帝諸多慘遭降位的妃子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這種因為犯錯而被降位,這其中彤貴妃舒穆祿氏和祥妃鈕祜祿氏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先說說彤貴妃舒穆祿氏,這位比道光皇帝小35歲的嬪妃在道光十一年時以彤貴人身份入宮,次年升為彤嬪,道光十四年,舒穆祿氏因寵被升為彤妃,兩年後的道光十六年,又被升為彤貴妃。
五年時間,從一個小小的貴人升為貴妃,這樣的晉升速度足見道光皇帝對舒穆祿氏的寵愛,更為難得的是,彤貴妃的這一系列晉升都是在沒有誕下任何子嗣的情況下獲得的。這樣的榮寵,若將來誕下子嗣,一舉封后也並非不可能。
不過命運似乎故意捉弄了彤貴妃,道光二十四年,彤貴妃被直接連降三級,打回貴人,而這背後的原因,歷史上有著明確的記載:彤貴妃將道光皇帝賜給她的賞賜之物隨便賞給了自己宮中的太監李進喜,因此招致道光皇帝的震怒。擅自將御賞之物送人本就是大罪,何況一生節儉嗎,輕不賞賜別人東西的道光皇帝呢。所以彤貴妃被貶,也算是不冤。
再說祥妃,祥妃出身滿洲大族鈕祜祿氏。道光二年,鈕祜祿氏通過八旗選秀以祥貴人身份入宮,道光三年,晉為祥嬪,道光四年晉為祥妃,與此同時祥妃還被賜居翊坤宮,翊坤有輔助皇后治理後宮之意思,能住在這個宮中的嬪妃或是深受寵愛,或是被寄予厚望,而祥妃也確實在之後的道光五年、道光九年和道光十一年先後生下了道光皇帝的皇二女、皇五女和皇五子。
但是到了道光十五年時,祥妃鈕祜祿氏所有的宮分配給卻已經被降為了貴人的級別,其一切待遇都為貴人級別,此時的祥妃已經空有一個妃位名號了。
道光十七年二月,祥妃被直接降為祥貴人,位列道光皇帝諸位貴人之末。歷史上對於祥妃降位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記載。被降為祥貴人的鈕祜祿氏最終在鹹豐皇帝登基時被尊為祥嬪,又在同治皇帝即位時,因誕育惇親王而被慈禧太后下旨追尊為祥妃。
02反覆升降,原因不明
道光皇帝的佳貴妃和成貴妃曾在道光年間被反覆升降位分,而這其中的原因,歷史都沒有任何記載。
成貴妃鈕祜祿氏在道光八年時以成貴人身份入宮,但道光九年時便不明何故被降為餘常在,七年之後的道光十六年,鈕祜祿氏又被升為成貴人,十年後的道光二十五年,成貴人被升為成嬪,四年後的道光二十九年,成嬪鈕祜祿氏不知何故又被降為成貴人。
隨後不到一年,道光皇帝便駕崩了。鹹豐皇帝即位後,成貴人被尊為皇考成嬪,後來到了同治十三年光緒皇帝即位時,鈕祜祿氏已經被尊為成貴妃。成貴妃一生命運多舛,在道光一朝不知何故被反覆升降,最終卻憑藉長壽而被後輩皇帝尊為貴妃。
03一降到底,離奇消失
道光皇帝有一位叫做睦答應的低等嬪妃,她的經歷在道光皇帝的後宮之中頗為離奇,其最終結局也讓人不勝唏噓。
睦答應赫舍裡氏於道光二年進宮,初封睦貴人,賜居延禧宮。道光十年,赫舍裡氏被晉為一宮主位,封為睦嬪,然而這位出身高貴的睦嬪最終也沒能逃脫悲慘的命運。
道光十一年八月,在還未來得及行睦嬪冊封禮時,赫舍裡氏便被降為了睦貴人,一個月後的道光十一年九月,又被降為睦常在,又過了一個月,赫舍裡氏又被降為了末流嬪妃的答應之位。如果你以為事情到此就結束了,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
到了道光十二年四月初三時,睦答應又被道光皇帝降為了睦官女子,此時的赫舍裡氏已經與宮女無異了。半年之內,赫舍裡氏從一宮主位淪為低等奴才,其內心的抑鬱可想而知。就在被降為官女子後的第三天,赫舍裡氏便離奇去世了。
關於赫舍裡氏的死,《清史稿·后妃傳》中有一句含糊其辭的記載:延禧宮睦官女子落水身故。睦答應因何落水身亡?是意外溺水還是因被連降四級而抑鬱自盡?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這位睦官女子在去世後,道光皇帝不知是內疚還是何故,將赫舍裡氏追封為睦答應。
道光皇帝無論是個人資質還是執政能力,在清朝諸位皇帝之中都屬於中下遊,其為人思想僵化,不懂變革,一生因循守舊,亦步亦趨。這樣的一位皇帝若生於太平盛世之中,尚可勉強做一位守成之君,然而在面對鴉片戰爭那樣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時,無知愚昧的道光皇帝一定是手忙腳亂,應接不暇的。
因此他的脾氣日漸暴躁,性格走向偏激,在對外戰爭的接連失敗下,清廷財政逐漸入不敷出,力倡節儉的道光皇帝無處開源,就只能節流,而她他後宮之中的嬪妃的頻繁降位,最主要的原因實際上就是道光皇帝為了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