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清朝妃子封號相同,一個做過皇后被廢,一個封皇太后!

2021-01-08 騰訊網

導讀:一般來講,清朝妃子的封號是不會出現相同的情況,但是,封號相同的情況在清朝歷史上卻多次出現,比如說莊妃、珍妃,清朝都有兩位,本文所講的這兩名女子封號也是相同,命運確實天差地遠,一個做過皇后被廢,另一個被榮封皇太后!

第一位女子,姓博爾濟吉特氏,叫孟古青,是少年天子順治的第一位皇后,孝莊太后的娘家侄女。雖然,順治帝與孟古青屬於親上加親的表兄妹婚姻,但是順治帝卻並不喜歡這位表妹,即使她是出身高貴的蒙古公主,即使她是萬眾仰慕的大清皇后。

從長相上來看,孟古青是配得上皇后這個名分的,史料記載:足稱佳麗。但是,這位蒙古公主卻有兩個壞習慣,第一是善妒,看到順治帝親近別的妃子就生氣,看到別的妃子稍微有點姿色就想致對方於死地,這在後宮絕對是個危險分子了。第二,這位皇后還奢侈無度,生活用具必須是用金子做的,這令順治帝很不滿意,因為當時大清戰事未停,國庫空虛。

最終,順治帝還是廢掉了自己的這位表妹皇后,將其降為靜妃!改居側室。而這位大清皇后的結局也是撲朔迷離,傳言她後來被趕回了娘家,生下了一個小男兒,引起了大清國與蒙古科爾沁部的一點摩擦。

第二位女子也是來自於博爾濟吉特氏家族,是清朝道光初年通過選秀入宮的秀女,入宮後被封為靜貴人,當時靜貴人才只有十幾歲,而道光帝卻已經是年過四十的中年人了,不過這對於道光帝來說,還是很正常的,畢竟他是一個標準的蘿莉控嘛!

博爾濟吉特氏入宮後便獲得了道光帝的寵愛,七年內便生下了三子一女(奕綱、奕繼、奕緯、壽恩固倫公主),這對於子嗣不豐的道光帝來說真的是天大的好事。

憑藉著所生子女,獲寵正榮的博爾濟吉特氏在後宮的地位也是不斷提升,最後被晉封為皇貴妃,在孝全皇后去世後統領東西六宮。

鹹豐皇帝繼位後,雖然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康慈皇貴太妃,但是她並不滿意,因為皇太后才是她的夢想,最終在博爾濟吉特氏兒子恭親王奕?的苦苦哀求之下,鹹豐帝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康慈皇太后。就在被封為皇太后九天後,博爾濟吉特氏病逝,上諡號為孝靜成皇后!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清朝這兩個姓氏的皇后最多,沒有慈禧太后的葉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姓葉赫那拉氏,是晚清時期朝政的實際統治者,是非功過後世也議論紛紛。慈禧太后生活極度奢華,衣食住行都要用最好的,就連洗個澡都要用一百多條毛巾。慈禧不僅在前朝掌權,對後宮諸事也非常關心,為了延續葉赫那拉家族的勢力,慈禧在為光緒選皇后時,特地選擇了同為葉赫那拉氏的靜芬,靜芬長相奇特,光緒皇帝不喜歡她,卻還被硬塞過來做皇后,溥儀即位後,她被尊稱為隆裕太后。
  • 清朝唯一被廢皇后,身懷六甲被父親接出皇宮,最終改嫁生活幸福
    就比如下面這一位清朝皇后,儘管成為後宮之主,也還是難逃被廢。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在一些影視劇中,多次以此朝代作為歷史背景,也確實因為這個朝代的戲劇性更強,尤其體現在後宮爭寵方面。後宮佳麗為了討皇帝歡心,甚至一個小小的指甲套都做上文章,使我們清楚了解到成為這個朝代的妃子有多麼的艱辛。
  • 她們是清朝的兩位豫妃,一個與皇后合葬,一個過著平淡的生活
    前幾年一部《如懿傳》可謂是紅遍了大江南北的各條小巷,很多觀眾在看完這部電視劇中都對其中人物有著褒貶不一的評價,但是這都代表著這部電視劇,在觀眾的心目中也留下了一定深刻的印象。在這部電視劇中出現過一位妃子,她的名字是豫妃博爾濟吉特·厄音珠,這位豫妃在電視劇中是如懿的敵人,兩個人的關係勢如水火。並且豫妃在一進入乾隆的後宮中就成功成為了一宮的主位,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女子,她在電視劇中的結局並不是十分的美好。那麼在中國歷史上的豫妃是不是也和電視劇中一樣呢?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的豫妃非常的受寵,並且也在乾隆的後宮中有著尊貴的地位。
  • 清朝妃子為何顏值一般?即使五官端正的,為何看照片也是平淡無奇
    清朝妃子有顏值可以的,但也確實有「醜」的,就比如:光緒的皇后隆裕和兩位妃子瑾妃和珍妃,珍妃顏值還可以,對比其它兩位算是漂亮的了,但是另外幾位妃子在顏值方面確實有點拉低皇家的「面子」和歷朝歷代皇后、妃子的顏值。
  • 北京故宮裡第一位被廢的皇后——明朝宣德帝的胡皇后
    在宮廷劇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就是皇帝廢后,其實在歷史之中,的確有許多皇后被廢除,而北京的故宮也發生過廢后的事件。北京故宮裡第一位被廢的皇后是胡皇后,她是明朝北京皇宮第三位主人宣德皇帝朱瞻基的皇后,朱瞻基雖是一位英武仁明、孝順能幹的皇帝,但是他也是一位縱情遊獵、風流酒色的皇帝。胡皇后被廢,到底發生了什麼?
  • 如懿傳封皇貴妃竟是催命符:慧貴妃當了兩天就死,純貴妃無緣冠服
    比起甄嬛傳只有端妃(生前封)和華妃(追封)兩位皇貴妃,在《如懿傳》中僅次於皇后之位兵家必爭的皇貴妃位分居然是催命符,而做過皇貴妃的妃嬪居然多達6位,除去從未露面的哲憫皇貴妃,讓我們看看剩下五位皇貴妃的命有多苦! 1、慧賢皇貴妃
  • 清朝時期,烏拉那拉氏在當時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位
    例如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兩個后妃,一個是葉赫那拉氏·孟古哲哲,皇太極之母,一個是烏拉那拉氏·阿巴亥,多爾袞,多鐸之母,皇太極是清朝皇帝,多爾袞是清初攝政王,這兩位都為大清基業立下汗馬功勞,可見兩位那拉氏在清朝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在康熙朝有名的才子納蘭·容若也是野合那拉氏的一支,納蘭容若的曾祖父金臺吉就是葉赫那拉氏·孟古哲哲的親兄長,可以說那拉氏與清朝皇室一支都是親屬關係。
  • 清朝皇后
    皇帝雖妃嬪成群,但皇后母儀天下。統攝六宮為皇帝管理家務的威權,是任何妃嬪都無法企及的。李寶臣  一位皇帝一生不見得只有一位皇后,在位時,皇后死亡或被廢黜,就產生了下一位。皇后缺位也不見得會迅速選補,有的就會一直空缺下去。皇后獨尊,絕無兩位以上皇后並存的可能。  歷史上,少數民族所建皇朝中,曾出現過多位皇后並存現象。
  • 如懿傳中婉嬪是清朝最長壽的妃子,一生不得寵卻能與乾隆白頭偕老
    婉貴妃陳氏出身低微,在乾隆還是一個寶親王的時候,她就在已經進寶親王府服侍乾隆了,當時她的身份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妾室。後來乾隆皇帝登基,他冊封了許多妃子,但陳氏仍然沒有得到重視,起初只是一個常在,乾隆二年才被封為貴人,。
  • 清朝滅亡後,大清國的妃子們去哪了?
    清朝滅亡後,大清國的嬪妃們依然住在紫禁城,並且活的很好,沒有一個尋死覓活的。公元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的逼迫下,隆裕皇太后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並且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滅亡。既然宮內的生活還和原來一樣,自然大清國的那些皇妃們還是繼續住在皇宮中,繼續過著奢侈的生活。除了隆裕太后外,幾乎沒有人會關心自己的王朝已經滅亡了。清朝滅亡時,溥儀才幾歲,自然沒有后妃,但是由於清朝的最後幾位皇帝都是英年早逝,所以後宮的妃子還真不少。其中,鹹豐帝的妃子是沒有了,因為最後一個去世的是端恪皇貴妃,她在宣統二年(1910)逝世的,諡號為端恪皇貴妃。
  • 作為宮女的她,卻為皇上生下皇長子,最後的封號現在都沒人明白
    在古代社會中,清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國家,自然也和其他朝代一樣,講究「尊卑」之分和嚴格的等級制度。在清朝能夠入宮成為妃子的只有貴族的女兒才可以,普通百姓的女兒是沒有這個資格。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宮女,她就是憑藉著自己非貴族的身份,而成為順治的妃子的,並且還為他生下了皇長子。這位女子就是筆什赫氏我們都知道,順治皇帝在年齡非常小的時候就繼承了皇位,所以剛開始他手中並沒有實權,而一些重要的國事一般都是輔政大臣共同商量決定。而順治只有在長大結婚後才會有一定的權力,才能成為一國之君。
  • 這位皇子一出生便封親王,卻只活了三個月,還帶走了一位大清皇后
    清朝歷史上,有兩位皇子一降生便有「太子」身份,第一位是清太宗皇太極第八子(未命名),第二位便是本文要講的清世祖順治帝第四子(未命名),這兩位皇子都是子以母貴的典範。這位大清天子對前兩次婚姻都不太滿意,因為這兩位皇后都是母親孝莊太后為自己親定的娘家人,屬於政治聯姻,並不是順治帝心中所要。
  • 乾隆身邊最得寵的妃子,嘉慶皇帝的生母,生前卻不是皇后
    現在的影視劇中,採用最多的就是清朝的歷史,尤其是後宮嬪妃的爭鬥,往往是影視劇的核心。但是影視劇中大多都會將人物的角色因為劇情的需要做一些虛化。近幾年,圍繞在著令妃的歷史所拍攝的電視劇也有不少。其中有部劇中,令妃是乾隆身邊的寵妃,以善解人意得以被大眾所知。
  • 《甄嬛傳》大結局的「一個皇后和兩個妃子」,分別指的是誰?
    《甄嬛傳》裡的甄嬛,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終於登上了太后的寶座。結局的時候,甄嬛、敬貴妃、欣嬪三人一起,坐著聊聊天。她們笑著說話,感慨萬千。如今這笑,倒是很坦然了,就如同甄嬛對皇后說的話那樣:再不好過,如今也好過了。敬貴妃說起咱們皇上的宮裡,就一個皇后和兩個妃子,她們分別是誰呢?
  • 當過康熙老師,養了康熙兒子,一年洗一次澡,她是清朝傳奇的宮女
    在漫漫歷史長河之中,有一個宮女非常傳奇,可謂是清朝最傳奇的宮女。她名為蘇麻喇姑,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世人只要提起孝莊太后,就會想起一直跟在她身邊的忠心侍女——蘇麻喇姑。和孝莊太后一樣,蘇麻喇姑來自蒙古科爾沁,但她沒有孝莊太后的出生,而是生在一個貧窮的牧民之家。
  • 清朝第一例廢后之後的故事:順治帝的後三位皇后,包括摯愛董鄂妃
    清世祖順治帝一生先後有過四位皇后,分別是第一任廢后博爾濟吉特氏、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第三任孝獻皇后董鄂氏和第四任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第一任皇后是攝政王多爾袞和孝莊太后強塞過來的,順治皇帝極其不喜,最終在兩年後成功廢后,這也是清朝第一例也是唯一一例的廢后。
  • 真實的清朝後宮生活,沒有那麼多爾虞我詐,每天都過著重複的生活
    也因為這些清宮劇,讓大家基本了解了清朝后妃的等級。從上到下依次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等等,當然皇后上邊還有太后,即便太后不統管後宮,皇帝皇后也要對太后恭恭敬敬的。下午一點到三點,見大臣,吃晚膳(清朝每日只有早晚兩頓飯,其他時候都叫早點、晚點,類似下午茶)。三點之後接著看奏摺,到七點多看看文物做點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然後就是到八點多睡覺。當然這些事情時間安排上也會有些不同,比如有時候晚上皇帝還要見大臣,還要去皇太后宮裡請安,還要特意去看看皇后等等。
  • 皇后做的這件事,孝莊太后也十分不滿!
    順治可謂是清朝最固執的皇帝,當初他與中宮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莊太后侄女)性情不合,毅然將博爾濟吉特氏廢去,降為靜妃,改作側室,不料八年後,順治帝又故伎重演,第二次廢去博爾濟吉特氏,到底是為什麼?此時,眾人一致認為下一任皇后(玄燁的母親佟妃)更適合景仁宮,但卻不知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順治帝的第二位皇后還是從蒙古科爾沁部來的,她竟然是順治帝的表侄女,即孝惠皇后博爾濟吉特。那這第二位王后又是怎樣一個女人呢?
  • 姑姑和侄女同時入宮,姑姑只是普通妃子,侄女卻被冊封為皇后
    然而,清朝帝王卻不這麼幹,給各位皇子同等競爭機會,皇帝死前把儲君名字放在大殿內的牌匾後面,由顧命大臣拿出並宣布新皇帝是誰。由於設置了這種競爭機制,清朝幾乎沒出現過昏庸不堪的皇帝。同治繼承皇位的方式頗為特殊,因為他是鹹豐的獨子,唯一的儲君人選,壓根沒有競爭對手。
  • 慈安太后是清朝歷史上最被忽視的女性政治家
    其中,來自鈕祜祿家族的16歲女子得到了鹹豐帝的垂青,當即獲封嬪位,而且還得到了一個非常拉風的封號「貞」。在中國古代,有兩個字是不輕易賞人的,男子得封「忠」,女子得封「貞」,表明了極高的榮寵和地位。清朝末期時,慈禧太后囂張到了極點,自己給自己加封了一個超級無敵的「皇后」封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發現沒有?以上都是無比吹捧的字眼,可是卻單單沒有「貞」字,為何?因為這個字已經被鹹豐帝冊封給了慈安太后,慈禧這輩子都別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