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B端產品

2020-12-26 騰訊網

導語:B端產品到底是什麼?是我做B端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也難斷對錯;今天藉由此文,想把自己階段性的思考結論與各位讀者分享一下,希望通過這個定義,能對B端產品最本質的特點有個精煉的概括。

一、定義

說起B端產品的定義,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面向企業級市場的網際網路產品,這個回答當然沒有錯,「B端」這一名稱就是這麼來的。

不過,這其實只是對網際網路產品從面向用戶群體角度做的一種分類,它也許能說明B端產品的一部分特點,但無法直接體現其本質,所以這不是一個對「B端產品是什麼」的好回答。

另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B端產品是企業降本增效的IT工具。

這一回答相比於前一種更合理一些,至少把B端產品的核心價值之一體現出來了。

但是,b端產品核心價值更準確的講不是降本增效,而是滿足業務需求,降本增效只是業務需求的一部分。

因此,要理解B端產品的本質,需要從眾多業務領域中,抽象提煉出不同業務領域的最大需求共性,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才能更接近我們想要的答案。

而無論是特定行業,如醫療、金融、零售,還是通用領域,如客戶管理、人事、財務、綜合辦公;它們最大的需求共性,其實是對其業務領域中的人、事、物進行更高效(降本其實也是追求高效的一部分)的管理。

要想做到這一點:

一靠與時俱進的管理思想;

二靠有效的管理手段;

三靠強大的執行力;

三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出管理最大的效能。

B端產品作為輔助業務管理者進行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通過數位化的手段,幫助管理思想落地,並增強管理的執行力。

所以,由此進行總結,所謂B端產品,更恰當的定義應該是:體現業務管理思想的數位化工具。

下面我們把這個定義再詳細拆解一下。

二、業務管理思想

在各類B端產品所在的業務領域中,要想達成一個目標,往往需要一群人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這時就需要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協調等職能來影響他人的活動,從而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這一既定目標,這就是管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影響他人活動最核心的因素,是管理者的思想,即業務管理者希望他人如何執行,才能達到既定目標。

當這些管理思想需要通過數位化的方式承載時,就催生出了我們所說的B端產品,這些思想最終就變成了產品的各種業務概念和業務規則。

隨著產品上線,因為這些規則而在產品中形成的各種約束條件,又幫助管理思想更好的固化落實,從而增強了管理的執行效果;最簡單的例如通過產品的必填校驗,以保證執行者按管理要求填寫足夠的信息。

所以,B端產品中各種業務概念、業務規則其實就是管理思想的體現。

當然,這些管理思想很多時候不只是業務管理者的,還很可能融合了眾多其他干係人的想法,甚至還包含了行業的行規、法規(這些行規、法規其實也是行業管理者乃至國家層面對行業管理思想的體現)。

無論這些管理思想融合了多少來源,最終映射到產品上,都變成了一條條的業務規則。

三、體現

這裡之所以要強調「體現」一詞,是為了凸顯B端產品的另一特點——它是一面鏡子,不是一個變妝屋。

之所以叫做「體現」,是因為B端產品只是一面將管理思想從線下照進線上的鏡子,也許這面鏡子是個哈哈鏡,能讓管理思想體現到產品中時變瘦(精簡)或者變胖(擴展),但無論怎麼變,始終都是以母體為基準的。

如果沒能認清這一點,就容易誤把數位化工具當做優化業務管理的「變妝屋」,希望本身「醜陋」的管理現狀通過數位化工具改造成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並從此以後業務管理效率翻幾番。

這顯然就太難為B端產品了。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管理思想是業務規則的基礎,業務規則是B端產品的基礎:

只有管理管理思想優,業務規則才能優;

只有管理思想變,產品邏輯才能變;

只有管理思路通,B端產品才能通。

四、數位化

在通俗的理解中,數位化是指將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位化模型,把它們轉變為一系列二進位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一處理的過程。(摘自百度百科)

簡單講就是將信息轉變成代碼的過程。

在本文對B端產品的定義中,這只是第一層,更深的一層其實是對管理的數位化要求:

即先有管理的數位化,才有工具的數位化,工具的數位化是以管理數位化為基礎的。

其中,管理的數位化包括管理的標準化、管理數據的結構化和管理的量化三個方面。

1. 管理標準化

管理標準化是指業務管理需形成穩定且統一的標準。

對於任何一個業務領域,管理中一定不能是今天為1,明天為2,頻繁的變更調整。

管理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對業務和數位化改造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在管理中無法形成固定標準的業務,是無法進一步實現數位化的。

在同樣的業務場景中,管理標準的統一是管理數位化的另一個條件。

太多的個性化、太多的特殊處理,甚至因人而異,一個人一個管理方案,沒有歸納統一,就無法形成明確的管理規範,也就無法映射到產品中,形成統一的業務規則。

2. 管理數據結構化

在管理標準化後,就要將其中的管理數據進行結構化。

即將原本混雜在一團的信息拆分成明確且獨立的欄位,這是資料庫系統的基礎。

如下圖中的這段地址,把所有信息雜糅在一個輸入框中,資料庫是無法處理的,只有結構化成姓名、電話、區域這些獨立且明確的欄位,資料庫才能有效識別處理,才能進行數位化。

3. 管理量化

管理的量化不是管理數位化的必要條件,但是真正體現「數字」,讓管理數位化更加精確、有效的加分條件。

當有了管理中量化數據的基礎,就能更好的發揮出數位化工具精確計算、跟蹤、對比的優勢,讓管理錦上添花。

所以,管理的量化,是管理數位化發揮更大作用的有力推動。

五、工具

工具是B端產品最核心的屬性。

工具是為了解決特定領域問題,幫助人們更好的完成工作的輔助手段,換句話說就是替人完成一部分工作。

一方面,B端產品作為管理工具,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各類業務場景下,如何代替人完成一部分工作,從而降低人的工作負擔;

另一方面,工具只是工具,需要與人結合,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工具的使用一定不能忽略人的作用,它只能代替人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工作。

至此,關於B端產品定義的階段總結就結束了,不過這個問題的思考還遠未結束。

這是一個揭示B端產品本質的問題,B端產品所表現出的所有特點,都能從這個本質中找到答案,從這個定義中,也能帶來無限啟發,所以,這個問題值得我們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思考。

相關焦點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ToB行業頭條,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上一篇文章《如何定義B端產品MVP(上)》點擊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裡面,我們談到了定義MVP產品的前面三個步驟,確定產品定位,找到種子用戶,確定產品路線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
    大家看了這二個例子,是否發現了一個問題,C端產品,特別是一些創新的商業模式因為有很大的未知數,所以前期MVP最重要的目的是驗證需求是否存在,商業模式是否成立?基於這個驗證的需求來實現最簡的MVP,然後慢慢迭代開發演變。
  • B端產品運營的工作核心是什麼?
    運營究竟走的是產品通道,還是市場通道?從C端運營轉到B端運營,究竟哪裡不一樣了?運營本質上是為了達成什麼目的?那我也嘗試著把運營目標定義如下:運營就是找到需求並通過交換價值提供供給,再逐步擴大規模、站穩腳跟,輔助產品在商業競爭中獲勝。
  • B端產品中,Web端表單如何設計
    編輯導語:B端產品往往由於業務體量龐大,導致信息複雜,同時對業務的精確性的要求很高;服務於B端的業務,不能夠出信息錯誤,填錯一個信息,就會引發巨大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大型B端業務中表單的設計方法,供小夥伴參考。
  • 如何理解B端業務:定義與特點
    我們探討「什麼是B端業務」的命題,就需要將各種各樣的業務類型,高度提煉,總結出本質規律來。這裡先下一個定義:向組織銷售商品來盈利的事務,即B端業務。一、關於「商品」無論是售賣軟體、還是售賣人力、資源上的服務,我們提供的都是一種「商品」。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如何給B端產品經理設置合理的考核目標,從而激發大家的工作鬥志,為企業或團隊創造價值和收益,並可以科學評估大家的工作產出? 估計這個問題,對很多B端產品管理人員來講,都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並不是鼓勵大家都要轉型B端02 B端和C端有哪些典型的差異那麼B端產品究竟和C端產品有哪些典型的差異呢?05 轉型B端產品的核心技能樹說了這麼多區別、方向和怎麼選擇B端產品,那麼如果要從C端轉型B端產品,到底需要哪些核心技能呢?
  • 以B端為綱 產業網際網路的再定義
    原標題:以B端為綱,產業網際網路的再定義   當我們開始遠離消費網際網路的「勢力範圍」,原本的狂熱開始變得理性。
  • 深入B端SaaS產品設計核心理念
    本文討論「為什麼採用SaaS模式」、「SaaS產品有哪些」以及「如何做好SaaS產品設計」三個話題,核心是產品設計,主要從需求定義、方案設計和開發交付3方面,共計討論10個問題點。一、Why為什麼要用SaaS模式,這個話題我們從面向B端的傳統軟體廠商的痛點來聊。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來源/ goYangKun 楊堃編輯/ jennyB端產品和C端產品建設流程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B端和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很大不同,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但是在選取最小功能集合(或最小可行產品)時,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很大:B端產品要支持業務整體運作,所以在選取最小功能集合時,即便再簡化,也要保證一個核心業務流程的運轉,因此B端MVP往往是一個具備一定複雜度的系統,不可能是一個或幾個功能點。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一是由於近兩年,C端產品增長放緩,B端產品迎來了幾輪利好。所以,很多C端產品經理轉型到B端產品經理。為B端產品帶來了新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再則,近兩年比較成功的一些產品,都在採用C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產品。比如,今年大火的在線視頻產品 Zoom。在產品經理職業的傳統印象中,C端產品經理重思維。幾乎每年,都會有比較流行的產品和運營思維。
  • 體驗HIFIMAN SUNDARA,重新定義中端平板振膜耳機
    這次我們體驗的是HIFIMAN針對中端市場的最新力作SUNDARA,單從其命名來看,這款耳機擺脫了之前HE系列的呆板名字,那麼它能給我們帶來驚喜麼?這次HIFIMAN為SUNDARA配置了一個不那麼奢華的紙盒包裝,封面即是耳機的局部特色,黑與白的撞色對比,看上去很帶感。
  • 如何準確定義B端需求?先找到關鍵點
    需求定義不準確,程序猿淚崩!(B端)描述產品的某個需求看似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感覺只要指出具體的事項和產品需要提供什麼就可以了。實則不然,在日常溝通中,我們仍是對很多問題存在爭論。這時候,就要求我們必須轉唄定義產品需求,對問題達成共識。具體如何做?文章對此展開了梳理分析,與大家分享。
  • 香港b-MOLA空氣淨化器新品上市,NCCO技術重新定義第三代除甲醛淨化器
    10月14日,香港空氣淨化器品牌b-MOLA舉辦新品發布會。此次發布會上,b-MOLA共帶來兩款新品,分別是b-MOLA魚仔機 1804款和bm50款空氣淨化器。b-MOLA魚仔機新品搭載的是領先行業的NCCO納米氧聚解空氣淨化技術,由信山實業有限公司與香港科技大學創業計劃成員合作研發,屬於全球獨創技術,已獲得中、美、英等多國專利。
  • B 端設計 | 如何掌握 B 端配色技巧?
    https://www.materialpalette.com/colors當然,設計 B 端界面並不是只能使用安全配色,這只是一種建議,可以儘量確保主色,尤其是輔助色使用安全色,而中性色可以自由定義(下面會提
  • B端產品經理必知的底層實踐認知有哪些?
    前段時間撰寫了《B端產品經理必知的底層概念有哪些?》,從用戶、用戶價值、產品定義、交易成本,分析了B端產品經理需要建立概念層的認知。眾所周知,知行合一併不容易,將概念理解到落地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本篇主要從B端產品經理落地實踐角度,所需要具備的認知,從而更好實現從概念到價值的落地。
  • EVE萬人空戰搬進手機端?網易天諭手遊新作將重新定義MMO
    EVE萬人空戰搬進手機端?網易天諭手遊新作將重新定義MMO 對於萬人亂戰這個字眼,最有發言權的永遠都是那些本身就擁有龐大玩家基數,並且玩家之間容易產生摩擦的遊戲,像是一提到公會戰就想到《劍俠情緣三》、《逆水寒》等大型MMO端遊,而比他們規模更大的,就只能算到EVE
  •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我對其定義是:B端產品也叫To B產品,使用對象是企業或組織,用來幫企業解決某類經營管理問題。定義裡邊有兩句話: B端產品的使用對象是企業或組織,而不是個人。這是B端產品的定義和概念,當然B端產品本身也有很多特點,比如:效能第一,體驗第二;強調抽象和邏輯;收益不容易量化實施周期長,即便是最小化的MVP版本,也比C端產品複雜很多。
  •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大中華區胡瑩:保險公司應重新定義服務範疇...
    原標題: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大中華區胡瑩:保險公司應重新定義服務範疇 實現客戶價值躍升   近日,波士頓諮詢
  • 設計研究院|探究B端產品的體驗設計方法——角色全景圖
    近年來湧現了不少優秀的B端產品,讓人們開始意識到好的設計對產品的增益。對於CRM、ERP、工單平臺這類複雜工具類系統,人們不再只是追求功能基本跑通、界面是否好看,也開始關注產品是否清晰好用、能否快速上手、能否降低人工勞動、能否提升工作效率...對於前者,不少團隊通過「設計系統(Design System)」來解決一致性、美觀度、可用性、開發效率等問題。而對於後者,如何讓B端產品更貼合使用者的工作場景和體驗訴求,也成了設計師日益關注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