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農民工總數量達到了2.88億人,這麼一個龐大且低收入的群體如何購買社保
才能享受更好的社會保障。咱們來分析一下。首先農村居民最為常見的是城鄉居民保險。咱們來看看有什麼優勢和不足。國家2000年以後建立了新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也就是新農合和新農保。2014年新農保與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合併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2016年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合併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咱們農民就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實現養老和醫療方面的保障了。但是這兩種保險都是針對沒有工作的低收入人群或者農民群體的福利性社會保險,待遇比較低,保障能力不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從100元到幾千元不等。
雖然國家有補貼,繳費檔次越高,國家補貼越高,但是很多人還是按照100元的最低檔次繳費,政府只能補貼30元,能領取多少?
咱們來看一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個人繳費和國家補貼全部劃入帳戶,形成個人帳戶養老金,基本養老金是由政府全額補貼的費用,目前的全國最低標準是88元每月,各地一般在100~170人之間。如果我們按照低額來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退休後每月也就能領取一兩百元的養老金,這樣根本無法實現良好的養老保障。
所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雖然從繳費角度來看很划算,能夠實現每年繳費100元,退休後每月領100元的待遇,但是保障水平很低。如果有農民朋友收入還比較高,最好不要參加居民養老保險,建議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比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著它的優勢,當然需要享受保障,門檻也比城鄉居民保險要高。咱們來先看看參與的門檻是什麼。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可以分為企業在職職工繳納和靈活就業人員自行繳納,在職職工繳納的話,職工本人承擔個人繳費基數的8%,用人單位承擔單位繳費基數的16%,對於參與者來說門檻還是比較低的。當然這是有工作的情況下,而沒有正式工作,採用靈活就業人員自行繳納方式的話,很多地方的優惠政策是按20%的繳費比例自行繳費,繳費比例就有點高了。
另外除了繳費比例,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繳費基數,社保繳費基數是按照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計算。近些年由於社會平均工資一直在上漲,因此最低繳費基數也就越來越高了。繳費基數越高,意味著咱們拿出來用於參保的錢也就越多。比如青島市2019年的繳費基數是3269元,靈活就業人員光交養老保險,每月就需要繳納654元,一年接近8000元。而咱們前面也說過,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14,617元,所以就導致一部分農民倒不起了。但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也有優勢,就是待遇非常不錯。
養老金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按照最低基數繳費15年,一般來講退休後每月也能領取800~1000元的帳戶養老金。這樣的養老金水平相比,城鄉居民保險無疑更能保障生活。
另外國家還對養老金進行調整,按照近年來的養老金調整方案,養老金一般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鈎調整適當傾斜來進行的,養老金增長的幅度一般也在5%~10%左右。所以低收入的群體,尤其是農民,如果只是單純考慮繳費壓力,繳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非常划算的。不過要是想退休領取更高的養老金,職工養老保險無疑更適合養老。
當然了具體選擇哪個還是要考慮到咱們的經濟能力和負擔。好了,今天關於農民如何繳納養老金的話題,就和大家先聊到這裡,如果覺得有用,歡迎大家關注我,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