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300毫升的水果酵素飲料要200元,而且以前只有在我國臺灣、日本的商場裡才能買到,不過現在,杭州人也可能喝到它了。
昨天,記者從浙江科技學院毛建衛教授那裡看見了正在開發的水果酵素飲料。果汁是酒紅色的,散發著微微醋香,但嘗起來酸甜可口,醋味很淡。
「為什麼飲料價格這麼高?」記者開門見山。
「水果酵素是天價的原因。」毛教授嘿嘿一笑,「200元一瓶參考的是臺灣同類產品的價格,聽著有點貴,不過每天一勺兌水喝,一瓶也能喝上一個月。」
水果酵素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以水果為原料,經多種發酵而產生含有豐富的酶、維生素、礦物質和次生代謝產物的微生物。有什麼用?缺少它,人們可能無法思考、運動、睡眠、呼吸……生命現象將會停止。
毛教授說,因為不知道怎麼提取水果酵素,大陸企業還沒有投產。
鬼點子很多的教授
研究目標盯上了家鄉的水果
毛教授老家在浙江奉化,從小就是個點子大王。有一次,那時的小毛去一家雞塊加工廠參觀,老闆正在發愁,怎麼處理雞塊加工後剩餘的雞骨。他想了一個「點子」:把雞骨頭磨成雞粉,味道鮮美,還能減少汙染。
碩士畢業後,他一頭扎進農產品加工的研究當中。
2008年,家鄉的柑橘遭遇了罕見的小年。毛教授琢磨著,怎麼提高柑橘的「身價」。
「當時,我走訪了家鄉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柑橘加工的方式無非是柑橘罐頭、柑橘粉末等初級形式,兩種加工方法都不能給果農帶來多少經濟效益。」毛教授深知水果賣個好價錢對果農來說幾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為柑橘容易腐爛,而且營養物質不夠豐富。每年的豐收季節,對當地農民來說,將水果運出去是一件讓人焦慮的事情,草莓、楊梅等水果不好久存,運輸途中又容易受損。所以,他將目標鎖定在本地水果精加工上。
契機是2008年年底。一家臺資企業的老闆邀請毛教授到企業參觀,他嘗到了口感和價格都不錯的水果酵素飲料。他還聽說,家鄉的多數水果都能加工成酵素飲料。
「這種飲料價格能賣得這麼好,如果我將製作工藝引進來,把產品賣到臺灣,是不是可以為家鄉的果農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答案是肯定的。」毛教授心裡嘀咕。
有個難題,臺資企業對飲料秘方嚴格保密。於是,毛教授將自己鎖進實驗室。從水果品種的選擇,到水果切片發酵,到發酵過程的實時監控,微量元素分析,一一親自過問、操作。這項研究經歷了兩年,終於開花結果,由他主持的水果酵素飲料研究已經進入產品的第二期試驗階段。
果農受益最大
咱們也能嘗到水果酵素飲料
製作水果酵素並不容易,這當中可有不少門道。
水果酵素至少要經歷4個月才能從水果中提取出來。提取時要用到醋,但醋的用量很有講究。
毛教授說,醋多了,口味會過酸;醋少了,則會發酵成酒精。因此,掌握醋的用量是毛教授及其團隊正在努力攻克的難點。另外,對水果發酵周期的控制也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一。
「發酵周期過長,會影響產品品質;發酵時間短了,則不能充分發酵。」雖然目前這項技術還在實驗室階段,但今年下半年,水果酵素飲料可能通過最後試驗,與大家見面。
這樣一來,本地水果就不必擔心低價賤賣和長途運輸的麻煩了。說不定,果園旁邊就可以建一條生產線,把新鮮採摘的水果變成高價的水果酵素飲料,作為高價飲料銷售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