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晤士2020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內地高校排行榜出爐。南方科技大學超越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等一眾新老名校,躋身前十,高居排行榜並列第九名。讓圍觀群眾大跌一次眼鏡。
為什麼如此讓人驚訝?因為南方科技大學實在是太年輕了,躥升速度真不愧是「深圳速度」。
南方科技大學(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南科大」,是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是由廣東省領導和管理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是深圳市創辦的一所創新型大學。
2011年3月,南科大教改實驗班開學,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並賦予學校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2018年5月,南方科技大學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成為國內最快獲得博士授權單位的高校。
南方科技大學確實是前衛果決。短短幾年間,通過籤約引進,南方科技大學的教師隊伍中居然已經有院士45人(全職院士20人),「萬人計劃」專家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18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9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人、國際會士35人, 教育部特聘專家28人。師資力量不可謂不雄厚啊!
學科建設的速度也非常驚人。南方科技大學已經設立14個院系,26個研究中心。有26個本科專業,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作為一所新創大學,學校借鑑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的學科設置和辦學模式,面向國家和珠三角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以理、工、醫學學科為主,兼具商科及特色人文社會學科,在本科、碩士、博士層次辦學,在一系列新的學科方向上開展研究。
要想排名上升,什麼都是假的,全靠實力說話。短短九年,南方科技大學取得了哪些驕人成績呢?
王懷清教授榮獲201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這是南方科技大學第一個省部級科技獎勵論著方面。生物系魏志毅副教授2014年在《自然》期刊發表論文《大腸桿菌中RNA指導的免疫監視複合物Cascade的晶體結構》,是南方科技大學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第一篇論文。陳意釩教授作為主要撰寫人之一主導制定IEEE國際標準1906.1「納米尺度與分子通信體系架構」。
2012年創校以來,截至2017年底,學校先後承擔國家、廣東省、深圳市三級科技計劃項目717項,獲得經費資助共計11.97億元。累計發表學術論文3006篇、學術論著33部,在《Science》、《Nature》等國際高水平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授權專利40餘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2個,省部級科技獎勵2個,深圳市科技獎勵4個。
2018年,學校化學、材料科學兩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南方科技大學建有國家級科研平臺——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深圳應用數學中心。
2019年6月27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發布「50年以下的年輕大學榜」,南方科技大學位列全球第55,中國內地高校第1,這是中國內地首次有高校進入全球前100位,是中國內地高校取得的最好排位。
年輕的南科大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與它特殊的辦學方式分不開。
南方科技大學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遵循理事會治理、教授治學、學術自治原則,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2011年5月,深圳市政府發布《南方科技大學管理暫行辦法》,以「一校一法」形式保障南方科技大學依法自主辦學。
學校設理事會、黨委會、校長辦公會和學術委員會,建立教授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理事會是學校決策機構,由政府代表、學校管理團隊和教職工代表以及社會知名人士等組成。顧問委員會作為諮詢機構,聘請國際一流學者擔任委員,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
這也許就代表著未來高校改革的方向吧。年輕的南科大能發展到什麼高度?我們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