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自身的奧妙也越來越感興趣,並且在其中發現了許多有意思的現象,比如說一種叫做「生物鐘」的生理機制,認為人體隨時間節律會有時、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節律,每一個人的心理、智力和體力都會受到這個生物鐘的影響。
簡而言之,就是處於生物鐘的高潮,精神飽滿,記憶力強,心情良好,若是處在生物鐘的低潮呢,心情會很煩躁,脾氣變差,記憶力差,精神萎靡不振……,現在有的人,會因此而根據生物鐘的規律而安排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希望能夠獲得最佳的工作效果與生活質量,使生活幸福快樂。
無獨有偶,在佛法修行中也有類似的「生物鐘」現象出現,而佛祖也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解答,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佛祖的智慧解讀吧。
有一位叫傷歌邏的婆羅門教徒,來到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精舍拜訪佛祖,向佛祖請教說:「佛祖,在我心神安定、精神飽滿的時候,我覺得對於經論中的智慧能夠做到信解受持,可是,有的時候,卻又覺得昏昧躁動,心念難平,每當這個時候,即使是想安安靜靜的坐下來念上一卷經文,也難以如願,您能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嗎」?
針對傷歌邏的提問,佛祖以比喻為之解說:傷歌邏,假如有一盆清水,卻被各種顏色所汙染,那麼它就不能照見原本臉孔的顏色了,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如果被外在的物質所誘而發生貪著之心,心地不淨,便看不到任何事情的真相。
如果用大火來燒沸那盆水,也是不能映現臉孔的原貌的,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自己的心被嗔怒所燒沸,又怎麼去洞察如實的情境呢?
如果那盆水裡長著各種青苔雜草,也是不能映照自己的容貌的,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的心被愚昧和疑惑所蒙蔽之時,也是不能看出實際情況的。
傷歌邏,如果那盆水擺在那裡,澄清而不混濁,靜止而不沸騰,乾淨而不夾雜其它的雜草,那麼便會像一面鏡子一樣,返照天光雲影的萬象。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的心不隨貪慾煩惱,不隨嗔怒動搖,不被愚痴障礙,那麼在起心動念之間,都能夠清楚覺觀,明白諸法的本質,從此不被五蘊鉤牽、焚燒、覆蓋,可以不再有憶想分別,從而截斷過往、現在、未來的妄念洪流,如佛般寂靜安然。
對於佛法修行之路上的「生物鐘」現象,佛祖告訴眾生說有時進、有時退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是種種境緣對眾生的考驗,只要眾生能夠認識到這一切種種,都只不過是昧於根塵識的幻相,自淨己意,具足信心,那麼便可以做到《金剛經》中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使萬法如實呈現,而終得無上菩提智慧。
人體的生物鐘現象是客觀規律的存在,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調整來實現優化,而佛法修行路上的生物鐘現象,則必須要通過強化自己對佛法的信心才能堅持下去,否則的話,雜念一起,妄念紛紛,很容易便會發生退轉,時斷時續,想要證得聖果,豈不是痴人說夢,有志於修行佛法的人,對此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