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學,第一次接觸的文學體裁就是兒童詩——《輕輕跳》,這首兒童詩安排在學習拼音的教學內容裡,孩子們讀起來那是興趣盎然、手舞足蹈!既然是孩子們喜歡的,就是我們家長和老師要給的,兒童詩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學生的情感體驗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現實的兒童詩教學往往是讀一讀,追求一下熱鬧的場面,甚至只是教一教生字詞,這種孩子們喜見樂聞的文學形式就抹殺在平淡的教學環境裡。忽略了兒童詩的內在美的挖掘,孩子們感受不到兒童詩給他們帶來的意境之美。
一、 忘不了童年時代的兒童詩《小小的船》
兒童詩的韻律首先表在押韻上,各句之間構成聲音上的回味,讀起來琅琅上口,同時也表現在句子的長短停頓,聲音的高低輕重,當兒童詩有了上面的節奏就有了韻律之美,就像一首歌有了曲調。誰不願意讀,甚至可以拿來唱一唱。比如,教育專家葉聖陶先生為兒童創作的兒童詩:《小小的船》。
小 小 的 船
葉聖陶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裡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整首兒童詩共有四行兩句,語言很精妙,意境很優美,生動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展現了每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想遨遊的太空的美好願望。兒童詩整齊而富有變化,比喻句的運用,「彎彎、小小、閃閃、藍藍」等疊詞的運用,再加上押韻,使整首詩讀起來回味無窮,浮想聯翩。
讀兒童詩不等於把兒童詩讀幾遍,先應該是熟讀,要求讀準字音,然後是欣賞讀,也可以說是美讀,讀的形式多變,有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同桌之間讀等,在多種形式讀中,去感受聲音的高低之分,感受句子的快慢節奏,在讀中找到兒童詩的韻律之美。特別是疊詞,它是兒童詩常用的語言形式,如《小小的船》,讓學生多讀疊詞,感受他們的節奏,也可把「小小」換成「很小」,把「藍藍」換成「很藍」進行比較讀,讓學生感受疊詞的可愛,產生想像的空間,讓學生在讀中尋找美感,讓孩子們在想像中產生愉悅和諧的體驗。
二、 兒童詩讓孩子張開想像的翅膀
兒童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和兒童富有豐富的想像力,他們願意接受新的事物,並對他們進行海闊天空的想像,他們可以通過具體可感的事物去領悟兒童詩中的意境,可以說「沒有他們想像不到的!」以統編版一上的《四季》為例。
「四季」是個抽象的概念,你要孩子們說什麼是四季,他就變得很模糊,但是《四季》這首兒童詩把四季具體化為「草芽」「荷葉」「谷穗」「雪人」等代表四季典型的可以感受的事物,使「四季」具體化了,從而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就能以點帶面展開孩子們充分的想像力,孩子們就會想像到百花盛開的春天,就會聯想到翩翩起舞的荷葉,就會想像到金黃的田野,眼前就會浮現白雪皚皚的冬天,兒童詩以獨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讀者。
三、 讀兒童詩是親子閱讀的首選
一年級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都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其中都是編排一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和讀來琅琅上口的兒童詩,提倡輕鬆愉悅的親子閱讀,是銜接幼小口語向書面語過渡的重要橋梁。比如,部編本一下語文第一單《和大人一起讀》安排了兒童詩《誰和誰好》。
誰和誰好?藤和瓜好,它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誰和誰好?蜜蜂和花好,蜜蜂來採蜜,花兒仰臉笑。
誰和誰好?白雲和風好,風往哪裡刮,雲往哪裡跑。
誰和誰好?我和同學好,大家唱著歌,一起上學校。
建議和大人一起朗讀兒童詩,一個問,一個答,感受親子閱讀的快樂。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大人」。在讀文之後,能大致了解兒童詩中分別講到了「誰和誰好」,它們為什麼要好。有興趣的學生還可以和大人一起找找身邊還有「誰和誰好」,然後仿照兒童詩的形式說一說。
四、兒童詩演一演、唱一唱
兒童詩是一門語言藝術,同時又是表演藝術,它將書面美妙的語言文字轉化為抑揚頓挫的聲音,通過適當的表情和動作,演一演,唱一唱,讓兒童詩神採飛揚!在熟練朗讀兒童詩的基礎上,教師和家長可以根據兒童詩的內容選擇不同的音樂、畫面,引領學生進行配樂朗誦,或加入打擊樂器的表演唱,讓學生深情表演,或是配樂唱誦,學生在朗誦或表演中真情流露,情不自禁地展開想像的翅膀,忘我地走進美妙的兒童詩意境中,在心靈深處產生共振,引發感情上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