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自己和他人走出悲傷

2021-02-28 春扉心理 中英CBT Academy


關注---點擊上面藍字--春暖心扉 

        As long as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As long as there is hope, there is life.

                                               

    幾乎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體驗失去所愛的人的哀傷,多數人在經歷了一段時間劇烈的情緒反應後,會慢慢地從悲傷和痛苦中走出來,帶著對逝者的美好回憶和深深的思念,學習適應沒有逝者陪伴的日子,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面對所愛的人離去, 每個人表現出的情緒反應和走過哀傷的過程都不同,這個過程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沒有統一的時間標準,俗話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經過了數月甚至數年,依然生活在痛苦和哀傷中, 終日以淚洗面,鬱鬱寡歡,夜不能寐,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工作和生活完全沒有了秩序;也有人使用酒精、毒品或藥物來麻痺自己,緩解內心的疼痛,從而導致了嚴重的身體疾病和心理問題。

    多數人經過六個月左右的時間逐漸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如果這種痛苦的情緒持續時間過長,過於強烈,而無法得到緩解的話,對人的身體和心理功能都會有很大的傷害,會導致身體疾病和心理疾病,甚至出現自殺這樣悲劇的發生。

     恩愛的夫妻在一方故去之後,另一方由於傷心過度而身體每況愈下;有的母親在失去孩子後,精神受到強烈的刺激而出現精神障礙。

    

    蘇東坡著名的悼亡詩-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在妻子故去多年後,那些美好的時光依然在他的記憶中而「不思量,自難忘」,她依然在會在他的夢中出現,只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縱使多年後,他身邊已經有了另一個她,在某一個曉風殘月的夜晚,依然會有憂傷從心底的某個角落蔓延開來,直至把他吞噬在「無處話悽涼」的深深痛楚中。

     詩人有幸以其卓越的才華以詩歌的形式將他的悲傷表達出來,從而緩解他哀傷,其實也有更多的處於哀傷中的人,只是單純的壓抑著哀傷情緒,不曾表達或許無法表達。

     臨床中,我發現相對於歐美國家,中國人對處理哀傷情緒的重視程度比較低,尤其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壓抑自己的悲傷情緒。

    一般來說,來自歐美國家的學生更加 open 地表達自己的心情,會比較早地尋求幫助,他們不僅會向周圍的同學親友求助,來諮詢中心尋求專業幫助,而且還會根據實際情況去學校申請學業方面的幫助,比如考試作業延期或休息一段時間等。

    同樣地,當他們周圍的同學朋友出現類似的困難時,他們也會主動的表示關心和理解。

     過去幾年中,也曾有過一些因為喪親導致了嚴重抑鬱的中國同學前來求助,他們中的一些人從沒有得到過任何幫助,甚至還在極力地向周圍同學朋友掩飾生活中發生的不幸,大多數人都是在事情過了很長時間後,因為哀傷情緒沒有及時得到疏導,導致了抑鬱等心理問題來求助的,可悲的是,有一些同學根本不知道導致自己心理問題的原因。

     寫到這裡,我的眼前浮現出小A那雙憂鬱的眼睛,她是因為學習焦慮來求助的,但初次談話後,我發現她已經患有抑鬱很多年了,抑鬱情緒導致了她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下降,並伴有睡眠問題,使她無法專心學習,由此引發了學習焦慮。

   一個剛剛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怎麼會多年患有抑鬱呢? 她覺得自己本來都是不開心的人,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什麼興趣,也很少有情緒上的大起大落,她感覺自己整個人都是麻木的,她不理解為什麼有的人會笑得那麼開心,有的人看起來總是興致勃勃,充滿了正能量,而她自己,她覺得就是一個負能量場,多年來,她已經漸漸地習慣並接受了這樣的自己。

    當問她,這一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她隨口答道:我也不知道,我好像一直都這樣。

    真的會有人一直都是這樣嗎?有人會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一個不開心的人嗎?

   我陪她慢慢地回憶她的成長經歷,原來在高考,她的父前五個月父親因病突然去世,當時她的母親受到突然的打擊,情緒反應很大,甚至有幾次嘗試自殺,周圍的親戚和朋友都忙著照顧她的母親,實在沒有額外的精力安慰她,長輩們只囑咐她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一所好大學來慰籍父親的在天之靈。

    於是,她極力壓抑自己的悲傷拼命地學習,她也沒有把家裡發生的事情告訴老師和同學,在學校裡她變得很沉默,在家裡她小心翼翼地看媽媽的眼色,從不敢在媽媽面前提到爸爸,不敢惹媽媽生氣,不敢在媽媽面前流淚,最終,她考入了一所理想的大學,又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成為了讓所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在所有人的眼裡,她似乎已經走出了失去父親的悲傷,但事實上,這種沒有被處理的哀傷已經轉化為長期的抑鬱情緒,不知覺中,她變成了一個「一直都不開心的人」。

   如果生活中一切順利,她也許可以繼續帶著這種憂鬱的情緒一如既往地生活和工作。但是不幸的是,男朋友突然移情別戀提出分手,勾起了她對當年父親突然故去時的回憶,仿佛心口的一塊傷疤在很多年後被揭開,她被推入了更深的抑鬱中,她再也沒有力氣做任何的事情,甚至看不到生命的希望,直到周圍的朋友發現她遲遲走不出失戀的陰影,建議尋求心理幫助,她才有機會將多年壓抑在心底的悲傷傾訴出來。

    人們常常在失去親人後,心情常常起起落落,有時候傷心欲絕,有時候感覺還好,但第二天早上起來後,又覺得很悲傷無法自撥。

    有時候,你覺得自己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活,可是一個場景,一首歌,一種味道,或是一陣微風輕輕吹過,又會勾起了內心的憂傷,不禁淚水漣漣。

    面對一個處於悲痛中的朋友,我們常常感到無能為力,不知道該說什麼,該做什麼來幫助我們的朋友,有時候我們採取迴避的方式,有時候,我們只能套用一些常用語「 化悲痛為力量」 「節哀順變」「 非常遺憾」等諸如此類的話,但其實我們自己都知道這些話有時候是多麼蒼白無力。

    

那麼

當我們處於悲痛中時,如何能早日走出悲傷呢?

我們又如何幫助身邊的那些處於悲痛中的親人和朋友呢?


悲傷中的人通常會有哪些身體反應?

·       疲憊

·       噁心/嘔吐/食慾下降等消化系統反應

·       胸悶/呼吸不暢

·       免疫力低下

·       體重降低或增加

·       身體疼痛

·       睡眠困難

悲傷中的人通常會經歷哪些心路歷程?


1. 最初被衝擊後出現的否認和麻木

大多數人在聽到親人突然去世的噩耗時,第一反應就是否認。「你說的是真的嗎?」「不可能,怎麼可能發生呢?這不是真的。」

有的人還會產生幻覺,比如聽到故去的親人在和自己說話,喊自己的名字,看到親人下班回家和平常一樣走進家門。

一位突然失去兒子的母親說,我聽到樓下有停車的聲音,聽到我兒子在樓下喊我,我穿衣走到樓下,卻空無一人。

這些反應是完全正常的,因為當人受到過於強烈的刺激時,往往會下意識地採用否認的自我防禦機制,迴避那些我們不願意接受的殘酷的事實, 以緩解過於強列的刺激帶給我們的傷害,這個反應可以幫助我們暫時緩解痛苦。

也有人將自己與眼前發生的事情隔離開,感覺整個人都是麻木的,眼前發生的事情都是不真實的,像做夢一樣,比如有一些人在處理逝者的葬禮時,會有種好像是在給其他人辦事情的感覺。

2. 開始接受發生的事實,體驗各種強烈的痛苦情緒,如悲傷、空虛、憤怒、自責、抑鬱等

      憤怒

    當最初的否認和隔離過後,人們開始漸漸地接受這個事實,會感到非常悲傷和痛苦,面對遠去的生命,人們往往感到無助和無奈,這種無助感和無力感,帶給我們撕心裂肺的痛苦,可能會轉化為憤怒。  

    憤怒的情緒是喪親者中常見的情緒反應,有些人憤怒情緒持續的時間比較長,生者與逝者的關係越親近,就會越悲傷,憤怒情緒可能會越強,持續的時間也會越長。

    這時的憤怒情緒可能指向任何人和任何物,也可能直接指向故去的人,也可能針對自己,也有的人可能看什麼都不順眼,情緒變得異常暴躁。

    憤怒情緒的表達方式有很多:暴力毆打、大喊大叫、諷刺他人、常常無緣故大笑、情緒反覆無常、脾氣暴躁、威脅要自殺等等。

    年齡小的孩子或者青少年可能會表現出行為問題,比如逆反或者故意蔑視或挑釁成人,在學校裡變得不聽話,變成問題學生等。

    憤怒是人們在經歷哀傷中的一個正常和自然的過程,是人們嘗試應對喪失的一種方式,但卻事與願違,反而會導致更緊張的情緒。

    有人在理性上清楚不應該指責故去的人,但是還是無法原諒她/他的離去。有的妻子哭訴「你怎麼這麼狠心扔下我和孩子不管了。」這就是憤怒情緒的反應。

    有人會為自己的憤怒情緒而自責,感到更加痛苦,這種加重的痛苦又會反過來加重憤怒的情緒,形成了惡性循環。

    更加不幸的是,一些患者家屬可能將這種憤怒情緒轉移到臨床治療的醫生身上,因為沒有治癒病人,醫生成了家屬們發洩憤怒情緒的目標,造成了悲劇的發生。因此對於醫生來說,如何向患者家屬交代親人死亡的消息,給患者家屬多一點時間和耐心解答他們的疑問是非常重要的。

自責和懊悔


    這種心態是非常常見的,生者往往後悔一些事情沒有做,一些話還沒有來得及說,責備自己沒有做得足夠好以挽救親人的生命。

    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老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是說的這個道理,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當初如果我.他不就會死了」類似的話,也有些人可能被這種遺憾煎熬,不斷地自責,有地甚至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和信心。

抑鬱

    當人們處於極度痛苦時,很容易感到絕望,甚至出現自殺的念頭,如果這種抑鬱情緒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和緩解,可能會轉化為抑鬱症。

    當我們失去摯愛的人時,很自然地會產生否認、憤怒、懊悔和自責等各種情緒,這些情緒過後,對待生命和死亡的無助感和喪失感,會引發抑鬱的情緒。臨床上常遇到失去親人,也有人在失戀一段時間後,陷入難以自拔的抑鬱狀態。

    處於這種狀態時,人們應該尋求專業幫助,同時注意照顧好自己的生理需要。

3. 開始調整自己,逐漸適應沒有親人的日子,接受現實,開始新的生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工作和生活逐漸恢復,接受了不再有親人陪伴的日子, 學會了面對現實進行調整和適應,依然會有情緒的波動,但對不再如當初那麼強烈,調節情緒的能力也增強了,內心也變得更加強大。比如,有人在配偶去世後,開始一個人去旅遊,適應一個人的生活。但並不是說,接受現實,就是忘記了逝去的人,而是帶著對逝者的思念和回憶,開始了新的生活。

處於悲傷中,自己可以如何調整?


1.  你可能也會經歷上面提到的各種情緒,但是並不是說,每個階段都是按順序發生的,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完全失控了,生活變得一團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情緒反應會逐漸變弱的。事實上,大多數喪親者都可以出去悲傷,開始新的生活的。


2.  找可以信賴的朋友和親人求助,為自己建立一個社會支持網絡。不要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


3.  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各種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不要對自己過高的期待,增添不必要的壓力。


4.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充分休息,找一些能給自己帶來樂趣的事情做。


5. 遠離酒精、毒品、藥物等對身體和精神會造成傷害的東西。


6. 找一個獨特的方式紀念逝去的親人,表達你的哀思。比如,點蠟燭祈禱;在某一個特定的日子或某一個充滿記憶的地方,表達你的思念;寫日記;寫歌曲;到特別的地方旅遊等等。


7需要的時候,可以找心理諮詢尋求專業幫助。

如何幫助處於悲傷中的親人和朋友?


1.耐心地陪伴,表達你的同情和理解。

    曾有一個處於悲傷中的來訪者告訴我,她寧願一個人呆著,也不願讓男朋友陪著。儘管她清楚,男朋友非常愛她,也非常願意幫助她,為了讓她早日開心起來,他總是想進辦法逗她笑逗她開心。就是因為男朋友的這個期待,讓她感到非常有壓力,和男朋友在一起時,她不得不壓抑內心的悲傷裝作開心的樣子,反而覺得很累。


2.要不斷地告訴他們,他們表現得有多麼堅強,同時安慰他們,作為人,我們都有脆弱的時候,有悲傷,有流淚,有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


3.詢問朋友,他有哪些事情要你幫忙,並告訴他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找你。你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問候一下他。讓他知道,在他需要的時候,你會在那. 


4.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有的人可能經過了很長的時間依然沉浸在哀傷中無法走出來,這可能讓你覺得有點無能為力,感到沮喪甚至有點生氣,並也為朋友的狀態感到擔心。


    有時候你會忍不住問:「事情都過去了這麼久,你怎麼還走不出來呢?」可是你的責問只能讓他們感到更糟糕,更加壓抑自己的情緒。


    此時,你最好的做法是耐心地陪伴他,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而不是指責或評判或表現出過度的擔心。


    一個年輕的女孩在失去妹妹的女孩陷入了深深地抑鬱狀態而求助,她悲傷地對我說:「我現在一閉上眼睛都是我妹妹的樣子,可能這一輩子都不能忘記她的,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如果此時你不理解她的感受,而只是去教育她「我知道你失去妹妹的痛苦,可是你不能一輩子都沉浸在這樣的痛苦中,也要有自己的生活,生活還要繼續啊。」那樣只能增加她的痛苦,讓她對自己的狀態感到自責。


    此刻, 你可以表達你的理解,可以建議一些對死者表達思念的方式,也

可以嘗試建議「如果你妹妹還在的話,她會對現在的你說些什麼呢?」這個問題往往會促使他們將關注轉移到自己的生活。

5. 你要清楚自己的限度,你可以盡力去幫助朋友,但要照顧好自己的感受,清楚我們對朋友的幫助也是有限度的。


6如果你覺得朋友的問題變得嚴重而且持續的時間很長,你可以建議他/她尋求專業的求助。



本文為春暖心扉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紅梅心理諮詢師  旅居英國  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的教學、培訓、科研和臨床工作已有二十餘年,中英文雙語諮詢臨床時間4000餘小時,有著豐富的臨床和科研經驗,擅長各種情緒障礙(焦慮、抑鬱、強迫、驚恐障礙、社交焦慮、PTSD等),尤其擅長青少年學習焦慮、時間管理、抑鬱、低自尊、婚姻與情感問題、親子管子問題、飲食障礙、自殺的危機幹預等,對心理諮詢中的跨文化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提供心理諮詢,督導和培訓。

「多年的諮詢經歷使我對人性有著積極的看法,也相信人的心理就像身體一樣,有著對疾病的自愈力和免疫力。心理諮詢就是幫助人們更清晰的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從而走出心的囚牢,實現個人的內心成長。」

相關焦點

  • 寵物去世,如何走出悲傷平復心情?
    人們確實經歷悲傷情緒有五個階段,但並非以任何線性順序經歷這些過程。有時您可能覺得自己好像走出了悲傷,然後回到某些階段或者跳過其中的一些階段。這些都是正常現象,重點時是,人們需要認識,了解到悲傷五個階段,這可以幫助明白自身感受,以便獲得幫助。---拒接階段實際上不相信事件發生是為了否認事實。
  • 寵物離世後,該如何走出悲傷?
    每個人處理悲傷的節奏都是不一樣的,不要強迫或者催促自己,跟著感覺走,只有你自己知道什麼時候你才真正走出來了。* 多跟盆友和家人聊天,聊天也是發洩情感的方式之一。2.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失去好朋友的悲傷 很多時候,寵物的離世可能是小孩子們第一次面對死亡這個概念。
  • 如何快速走出失戀?那就是——學會愛自己
    很多人在失戀後,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悶悶不樂的過著痛苦的日子,其實都知道這是不對的,但就是無法從失戀後的悲傷中走出來。在這裡小編就給大家說說,如何快速的走出失戀的痛苦,那就是——學會愛自己。
  • 經歷親人離世,怎樣才能走出悲傷?
    接納離別,是我們能儘快走出痛苦的第一步。如果長期沉浸在給自己製造的幻象中,會讓我們越來越多的剝離自己的現實感,更難適應今後的生活。你需要告訴自己,他們確實是離開了,不管你是否準備好,這件事已經發生。如果了解宗教,那可能是幫助你更快接受現實的方法。
  • 失去愛情後,如何走出悲傷?真的不再相信愛情了嗎?
    有的人很容易開始一段關係,卻很難維持,就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關係中的矛盾和衝突,所以親密關係的關鍵如何化解矛盾。很多人總以為關鍵是找對人,其實找來了誰,等來了誰,不知道如何化解關係中的矛盾和衝突,都白費。
  • 釋放悲傷,給自己的心靈鬆綁
    其實悲傷情緒也並非完全是負面的,它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正面力量,正如人們常說:「化悲痛為力量」。一般來說, 適度的悲傷情緒能夠引發人的羞恥心和責任感,幫助人正視自己,激發人的潛能。對於如何釋放悲傷這個問題,不得不說一下陳昇的成名曲 《把悲傷留給自己》。歌聲在洞徹人心的同時,也讓不少人將這句話作為化解悲傷情緒的妙招良計。但是在傷感的旋律過後,人們也曾質疑過,難道把悲傷留給自己就是處理悲傷情緒最好的辦法嗎?可以想像,一個人獨處角落、黯然落淚的場景是多麼哀怨、多麼悽涼。情緒需要宣洩,悲傷情緒更是如此。
  • 李亞鵬談離婚沒空悲傷 男人如何走出情傷
    責編:王聰 日期:2013-11-12 李亞鵬談離婚沒空悲傷 男人如何走出情傷 4、積極療傷  一般認為:「能衝刷一切感情苦惱的除了眼淚就是時間,以時間來推移感情
  • 分手後,如何走出悲傷|我們終究會變成更好的自己
    有一個比喻說,離婚就像攀登一座高山,從底下開始爬坡,一路都非常艱難,但是又必須翻過這座山峰,人才能真正從分手的悲傷中走出來。潘粵明和董潔曾是娛樂圈的一對金童玉女,但婚姻僅僅維持了四年,便以離婚收場。面對離婚這個事實,潘粵明很久都不能走出來,面對鏡頭,曾數次落淚。
  • 心理 心理諮詢師,要學會如何處理來訪者的失落與悲傷
    從呱呱墜地後,隨著生命不斷地成長,個人從家庭跨入學校、畢業、走入婚姻、兒女離家等,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失落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與我們相遇,仿佛在提醒與考驗著我們的脆弱與韌性。其中,隨著失落而來的悲傷反應,在影響著我們接下來如何面對未來的人生;有人在失落悲傷的歷程中,重新建構了自我生命的意義,而找尋到生命的新方向;有人因為失落悲傷,停佇在陰暗的情緒之中而不可自拔。
  • 如何走出失戀,放下對前任的執念
    @匿名:一天當中最難過的時候是睡醒和睡醒,我已經習慣了睡前能拿你的手當枕頭,睡醒能看到你在我身旁。我昨晚做夢的時候,夢見我們還在一起,醒來卻發現什麼都沒有,我不知該如何面對新的一天。時間每天都在流逝,每一天都值得被認真對待,當你閒下來的時候,就容易放大悲傷,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活成自己討厭的模樣。不要在焦慮的時候做任何決定,也不要想著沒有對方,該如何度過那漫長的歲月,這樣只會加重你的孤獨感和無助感。
  • 老年人如何走出喪偶之痛
    陳伯常年在生活中養成的對李嬸的依賴性,在李嬸去世之後馬上轉化為更為強烈的無助和孤獨,到了吃飯時間也不想吃飯,該吃藥也沒人提醒,睡覺也睡不著。每每面對李嬸的照片,陳伯都自責道:「都怨我,當時如果我能及時注意,她就不會走得這麼快了。」悲傷過後,他感到無所適從,變得感情脆弱,回憶過去成了他主要的生活內容,喪失了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念。
  • 《崔弟成長美繪本》幫助他人 快樂自己
    [導讀]主動關心和幫助他人不僅為別人解決了問題,自己也會因為那份小小的成就感而獲取快樂,同時也可能會收穫到友誼和今後解決困難時獲得別人幫助的機會,「樂於助人」的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主動關心和幫助他人不僅為別人解決了問題,自己也會因為那份小小的成就感而獲取快樂,同時也可能會收穫到友誼和今後解決困難時獲得別人幫助的機會,「樂於助人」的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其實,孩子都是極富同情心的,這種同情心就是培養他們樂於助人的精神基礎。
  • 寵物死後處理 如何克服悲傷
    當寵物離世後,要努力調適悲傷,讓自己及家人勇敢不被傷痛打倒。一、寵物死亡的悲傷歷程1、生活重心改變當家中寵物過世,悲傷難過是自然及正常的情緒反應。悲痛的過程包含了接受寵物離去的事實,感受新愛寵物離去後地痛苦,以及適應不在有牠的生活。
  • 如何走出情感的創傷?
    要學會自我調節,自我安慰,遇到情感創傷,不要久久拖累在裡面出不來,最終傷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被情感脫困太久,只會讓自己更加無法走出情感的傷痛。 如何才能儘快從過去的情感創傷中擺脫出來,以下幾個不太成熟的意見,說出來給大家看看。
  • 不知道如何待人處事?兩個方面幫助你走出與他人相處的困境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情商研究專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感智商》中說過:「情商高者,能清醒地了解並把握自己的情感,敏銳地感受並有效反饋他人情緒的變化,在生活各個層面佔盡優勢。」顯然,這樣的優勢讓人們在生活中更容易和自己以及他人友好相處,也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善的一面。  那怎樣才能讓自己能和他人友好相處,使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 你沒有那麼多觀眾,無論他人如何評價,記得告訴自己你是最好的
    你有沒有站在舞臺中央,有沒有面對廣闊無垠的大海,有沒有站在高聳入雲的山峰,有沒有大聲地告訴自己:我是最好的!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勇氣。無論美醜,無論貧富,你都該告訴自己「我是最優秀的」。你沒有那麼多觀眾,你就是你,無論他人如何評價你,記得告訴自己你是最好的。
  • 如何處理悲傷的情緒: 12種方法讓你的生活恢復平靜、減少悲傷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些有關悲傷情緒的知識,以及如何處理這種情緒的方法。  什麼是悲傷?  我們的悲傷會像滾雪球一樣變成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  所以,試著想像一個更光明的未來,哪怕只把它當成一種鍛鍊,幫助你的大腦突破悲傷的限制。  (3)培養正念技能。  正念是一種概念,它引導人們把注意力放在當下,覺察自身的狀態與想法但是不去做任何評價。正念可以幫助我們消除過度消極的思維方式。
  • 如何靠自己走出抑鬱和焦慮?
    比如你對自己說我抑鬱了,你就會愛上你自己說的這句話,而出於人類最本質的自戀需求,你會把事情朝這句預言的方向去推動,以此來證明,你是對的。明白了這個心理機制,我們就能很好地理解榮格說過的另一句話:當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就被改寫了。即靠自己走出抑鬱和焦慮的方法是:改變,從體驗開始。
  • 如何處理悲傷的情緒:12種方法讓你的生活恢復平靜、減少悲傷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可以獲得價值感與成就感的行為,你可以選擇購買專業的自助書籍來學習克服悲傷的各種技巧;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閱讀我強烈推薦的一種克服悲傷情緒、抑鬱情緒的方法。(6)提高你的血清素。較低的血清素水平通常與抑鬱症掛鈎。那麼你應該如何增加血清素呢?
  • 如何走出失去寵物後的痛苦?
    這個問題比較沉重,相信有不少朋友自己遇到過或者身邊的朋友遭遇這種不幸。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媽媽抱回一隻出生不久的小白狗,在9個月時,他得重病去世了,當晚我和媽媽大哭一場,在隨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每當只要看到白色的小狗,我都會別過臉去偷偷流淚,後來哥哥抱回家一隻可愛的拉不拉多,兩年後又不慎丟失,家裡每個人因此傷心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