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中的酸度應該如何控制?

2021-12-29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咖啡中的酸多種多樣,有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醋酸等等,這些酸與咖啡衝煮的水有什麼關係?水是咖啡中最多的成分了,正是咖啡和水的結合釋放了咖啡的風味,所以,水也會影響咖啡的味道,那麼,咖啡中的酸度應該如何控制?

水的多少不僅僅關係到一杯咖啡的濃或淡,也會影響咖啡的風味,因為咖啡中的風味和芳香物質是在不同時間被萃取的。

研磨度與萃取:

 

研磨度越粗伴著水感、從濃烈口感變得入口舒適、酸甜適宜,隨著萃取物質減少風味香氣逐漸變弱,層次明顯,瑕疵味更加多,淡的喝起來更加清晰好辨認,且風味物質萃取得少,僅萃取出咖啡顆粒的表面物質,使得萃取不足,這意味著粗研磨咖啡萃取的活潑的酸會更多,但是,如果萃取時間太長,則會產生尖銳的酸。

在萃取過程中,先萃取出來的是果酸,接著是甜,最後是苦。這意味著,萃取不足的咖啡會很酸,而萃取過度的咖啡會很苦,理想的萃取是酸、甜、平衡、醇厚度都令人滿意的。

衝煮溫度與時間:

衝咖啡的溫度稍低的水肯定比稍高水溫更容易泡出酸溜溜的咖啡,怕酸族最好趁熱喝完咖啡,否則咖啡的酸味會隨著溫度降低而出現,而衝煮時間越長,萃取出的物質就越多,不過衝煮時間的長短對咖啡酸度的影響也不是絕對的。

小總結:

1.阿拉比卡酸度高,羅布斯塔的酸度低;

2.水洗豆酸度高而日曬豆酸度低;

3.淺烘的酸度高而深烘的酸度低;

4.快烘的酸味相對明亮,但把握不當會致尖酸;慢烘的酸味相對柔和,但把握不當會致沉悶;

5.高水溫製作,酸味相對明亮,但高水溫會降低酸度;低水溫製作,酸味相對沉悶,但低水溫會增加酸度;

6.高海拔豆比低海拔豆酸度高;

7.粗研磨會增加酸度反之會降低酸度;

8.浸泡時間短會增加酸度反之會降低酸度;

9.沒有酸度的咖啡是不好喝甚至是不好的咖啡

其實咖啡酸不酸並不是評斷品質好壞或新鮮與否的標準,這全是口味上主觀的喜好問題。怕酸就選購深焙豆或亞洲豆,嗜酸就喝淺焙豆或非洲豆,問題就解決了。但衝出好喝的咖啡是玩咖啡的人追求的目標,事實上,要衝好咖啡,你除了要擁有適當的衝煮技巧,更需要優質的咖啡豆與合適的器具,沒有優良的咖啡豆品質,是不可能煮好喝的咖啡!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咖啡酸度是咖啡的靈魂
    喜歡喝咖啡的朋友都知道咖啡是有酸度的。特別是涼了以後的咖啡,酸度表現更為明顯。咖啡的酸度不是酸礆度中的酸性或酸臭味,也不是進入胃裡讓人不舒服的酸。今天小編就來說說咖啡酸度。  咖啡是一種迷人的作物,是農人辛勞的成就。當種子進入土裡開始,慢慢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它吸收了土壤中的滋養、陽光、空氣、水。它長成了滋味豐富的果實,外表如櫻桃般美麗。經過加熱烘烤之後,更散發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香氣表現。它本身就是一種水果的果實,雖經過高溫烘焙,但強烈的香氣底下,還是富含水果的滋味,它帶有水果的酸、水果的甜、水果的香,不脫離本質的展現美味。
  • 咖啡烘焙:什麼是烘焙氣流&如何控制它?
    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咖啡烘焙過程中,大部分的熱量是由氣流傳遞的。我聯繫了幾位烘焙專家,包括咖啡烘焙機製造商舊金山烘焙公司的創始人比爾·甘迺迪,問他們:「氣流」是什麼?氣流是如何影響咖啡烘焙的?咖啡烘焙師們又該如何操縱這個棘手的變量來獲得更好的烘焙效果呢?
  • 如何控制風門?
    診斷氣流問題咖啡烘焙中沒有任何單一的「正確方法」:控制溫度沒有唯一,烘焙時間不固定,當然氣流的控制也是不唯一的。一切都取決於咖啡豆種類、機器和烘焙者對這種咖啡的風味期望。 我們不能說「你應該總是在X和Y之間有氣流」。然而,在特定的烘焙目標、特定機器情況下,當氣流太低或太高時,仍然有某些指南可以幫助烘焙。
  • 萃取 | 如何測量並控制咖啡的濃度?
    使用TDS是定義不同咖啡飲品的濃度。濃縮咖啡是TDS在8 - 12 %之間的一款咖啡飲品。但關於Ristretto,有很多不同的定義、配方,但最準確的方法去定義它,TDS應該是超過12%的一款超濃飲品。同樣關於Lungo,其TDS應該是2 - 8 %之間。
  • 咖啡知識 | 什麼咖啡豆酸度低?常見咖啡種類及特點介紹
    例如前街咖啡的巴西皇后莊園黃波旁呈現的風味是甜美柔暢的果實甜感,明顯的堅果風味,均衡柔順的酸度,苦感微弱乾淨,含有濃鬱的巧克力香氣和堅果風味,口感明亮清爽。粉紅波旁的咖啡果成熟後是呈現粉紅色。屬於十分稀有的新品種,它是由紅波旁和黃波旁雜交培育而成的。
  • 咖啡烘焙 | 如何把握咖啡烘焙程度?
    、中焙、深焙,但標準呢?烘焙是咖啡風味的來源,將生豆予以火烤稱為烘焙,生豆未經烘焙不能飲用,烘焙後的咖啡豆,已決定了咖啡的八成口味,烘焙的過程很棘手,火太強,則外熟內生,火太弱,則內熟過火。那麼,咖啡烘焙程度如何控制?SCAA 這八種色卡代表著咖啡烘焙過程中的八種烘焙度,是烘焙師參考的一個基準。
  • 咖啡知識 | 新手如何描述咖啡風味?
    ,精準的描述出咖啡的風味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比如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喝不出你說的柑橘味、堅果味、巧克力味等等,那麼,對於咖啡新手來說,應該如何描述咖啡的風味?咖啡苦,很多人都認為咖啡中的苦味來源於咖啡因。但事實上,咖啡的香氣和味道,是在烘焙後才產生的。在烘焙過程中,咖啡生豆的水分慢慢釋放,重量減輕,顏色加深,體積膨脹,含有香氣的油脂慢慢釋放出來。咖啡的味道:入門者在品鑑咖啡酸味的時候,無需過於關注具體酸味的名稱,而應該學會區分:不舒服的酸、刺激性的酸、強酸、死酸和清爽的酸。
  • 衝咖啡的水如何選擇
    我調研了一些咖啡愛好者,諮詢他們如何看待水在咖啡中的應用,但結果卻並不理想。在他們眼中,水對咖啡風味的影響很小,直到使用了我的方法測試了咖啡之後,才明白水對咖啡的意義。 假設是你的話,會如何選?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咖啡油脂?
    但放任過多乳化的油脂進入咖啡液,也會造成不好的風味,所以在手衝上,如何通過適當的萃取,來達到平衡口感和風味的油脂萃取點也是一門學問,也是調動所謂的「參數」最難以去控制的一個風味面向。油脂帶給咖啡的,有甜感、口感、醇厚的香氣,油脂肯定是要有的,不然就跟一杯脫脂牛奶一樣,乳糖的含量可能一樣,但脫脂的和全脂的喝起來甜感就有相當的差異。
  • 我們烘烤咖啡時應該在哪個階段重視水活性?
    但老實說,這點研究實驗遠遠不足以解惑水活性在咖啡中的可能性,我認為只是開了個頭而已。說回關注水活性的緣由。每年新產季咖啡入庫,我們都會碰上「好像這支咖啡入庫一段時間後變得越來越好喝,比在產地測樣品時風味更加突出穩定」或者乾脆「這支咖啡現在怎麼烘焙都能很好的展現風味,一切變得簡單」。
  • 咖啡萃取 如何通過品鑑判斷咖啡的萃取程度(下)
    過度萃取(Over-extracted Coffee)過度萃取意味著你將咖啡豆中過多的味道帶到咖啡裡了。這同樣會嚴重影響咖啡的口味。想像一下你正在喝一杯萃取了40-50秒鐘的義大利濃縮咖啡。我相信每個人都曾有過相同感受。這種咖啡極苦,口感乾澀、空洞。
  • 咖啡中的紳士 曼特寧咖啡
    一般咖啡的愛好者大都單品飲用,但也是調配混合咖啡不可或缺的品種。她風味非常濃鬱,甘香、純苦、醇厚,帶有少許的甜味和微酸,喝後有悠長的回味和餘韻。曼特寧的由來: 曼特寧並非產區名、地名、港口名、也非咖啡品種的名,它的名字是如何的由來的呢。
  • 關於咖啡中的水
    整篇文章圍繞著咖啡中的水進行了介紹,文章提點了三個問題,也分為了三個部分,分別是 礦物質如何影響咖啡的味道? 水處理物質會影響咖啡的味道嗎? 有可能品嘗到咖啡中的有機物質嗎? 礦物質如何影響咖啡的味道?
  • 如何選擇合適的咖啡?
    一杯咖啡的質量,除了受釀造方法和器具的影響外,咖啡豆的質量也非常重要,然而對於許多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要在無邊無際的咖啡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咖啡豆並不容易。那麼,如何購買你最喜歡的咖啡豆呢?中美洲咖啡包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和哥斯大黎加咖啡,通常有堅果味和巧克力口味,還有一些甜味和低酸度;南美洲咖啡包括來自巴西、厄瓜多和哥倫比亞的咖啡,通常具有巧克力風味或軟水果風味;巴西咖啡巴西的質地通常較厚,也被稱為笨重,咖啡生長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味道也有很大的差異;
  • 油脂對咖啡風味的影響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咖啡油脂?
    很多人視Crema為一杯意式濃縮咖啡的靈魂,但這樣的想法其實只對了一半。  咖啡中有許多的風味物質是脂溶性的,並且,咖啡在萃取的過程中其實會發生所謂「乳化」的作用,萃取的手法如果得當,乳化出來的油水混合物呈現「油包水」的狀態,油脂還可以很大量的留住水溶性但逸散性高的風味。
  • 「酸度」與「酸質」你分清楚了嗎
    隨著精品咖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嘗試且接受咖啡中的「酸味」。消費者也越來越不滿足於一杯沒有層次感的咖啡。
  • 一粒鮮紅的咖啡果是如何變成一杯醇香的咖啡?
    咖啡經歷了種植、收穫後,是如何經過處理、烘焙、研磨、萃取這四大步驟,才成為我們手中的一杯醇香的咖啡?2、水洗:水洗處理法較為複雜,需要將新鮮的咖啡果實撥除果肉在淨水中浸泡發酵,之後用大量清水衝洗從而去除生豆表面的雜質。因此,水洗處理的生豆有著更加「乾淨」的特質。同時,水洗豆往往酸度更高,複雜度也稍好。
  • 葡萄酒中的酸度,你真的了解嗎
    不過,葡萄酒中可不是只有一種「酸」,以下簡單列舉四種,它們是葡萄酒中至關重要的「酸」:酒石酸是葡萄酒中最重要的一種「酸」,也是葡萄酒中最主要的酸度來源。它具有很好的持久性和穩固性,因而在保持葡萄酒的風味和顏色上功不可沒。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酒石酸並不是完全可溶,有的時候你能在葡萄酒中看見細小的、像玻璃碎片一樣的透明結晶體,它們便是沒有溶解的酒石酸,也被人們稱作「葡萄酒鑽石」。
  • 乾貨 | 烘焙對咖啡風味的影響
    隨著越來越多數據記錄軟體的出現和應用,人們理所當然地對咖啡是如何從綠色變成特定程度的棕色更感興趣,他們也很容易就能比較每天和每周的烘焙成果,以了解個中差異。即使有了更好的追蹤和記錄方式,對專業烘焙師來說,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我該如何開始對我的咖啡做實驗?我的烘焙曲線會如何影響咖啡最後呈現的風味?烘焙咖啡時有任何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嗎?大家是怎麼找到自己的烘焙曲線的?」
  • 品鑑 | 談談精品咖啡中的酸,咖啡的味道怎麼酸酸的?
    或是「我不喜酸的咖啡」等,這個其實我們要明白,所謂「此酸非彼酸」。咖啡品嘗用語中經常用到「Acidity」,中文翻譯為「酸度」,經常被人誤解為酸鹼值中的酸性或是想到檸檬或醋的酸味,其實並不是一個概念。「Acidity(酸度)」是咖啡品嘗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咖啡豆若沒有酸度,就像沒有了生命力一般,嘗起來空洞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