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文章來源:前街咖啡
作者:新鮮烘焙好咖啡的
導讀
隨著第三波咖啡精品化的思潮,就單單咖啡豆的風味表現來說,就出現了花香、果香、可可、堅果等不同風味。前街咖啡本篇就介紹下常見的咖啡種類。
從品種上來說,最常見的就算阿拉比卡咖啡豆與羅布斯塔咖啡豆。阿拉比卡咖啡豆是風味比較好的豆種,通常表現出花香與水果的風味,是商業種植最廣泛的品種,佔全球種植的70%。一般阿拉比卡咖啡要種植在海拔比較高的地區。
羅布斯塔咖啡豆天生就沒有阿拉比卡豆獨有的飄逸芳香氣味,取而代之的是更醇厚、更低沉的口感,以及核桃、花生、榛果、小麥、穀物等風味,但它的生命力比阿拉比卡頑強,種植的海拔比較低,抗病性與抗蟲性強,單位產量比阿拉比卡高。目前佔全球種植的30%,一般用作意式咖啡拼配與速溶咖啡的原料。
阿拉比卡咖啡大家族
如今全球種植咖啡70%都是阿拉比卡咖啡豆,而阿拉比卡咖啡豆也細分出許多明細品種,下面就介紹幾個比較常見的阿拉比卡咖啡:
鐵皮卡咖啡豆
鐵皮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生品種之一。鐵皮卡頂葉為古銅色,豆體呈橢圓形或瘦尖形,風味優雅,但體質較弱,抗病力差,產果量少。基本可種植阿拉比卡咖啡的地帶都有過鐵皮卡的身影,許多著名的咖啡豆,例如牙買加藍山、蘇門答臘曼特寧、夏威夷可娜等優質咖啡豆都屬於鐵皮卡。
波旁咖啡豆
紅波旁也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波旁種,咖啡果成熟後呈現酒紅色,咖啡豆的豆身偏圓 。種在高海拔的波旁種,通常會有較佳的香氣和明亮的酸質,喝起來有類似紅酒的風味。
波旁的衍生品種有很多,其中的直系變種有黃波旁、粉紅波旁、卡杜拉等等。
黃波旁的果實成熟後不像一般的咖啡果一樣呈紅色,而是呈黃色。最初發現是在1930年的巴西,目前主要生長在巴西。通常認為,可能是由結紅色果實的波旁種與一個稱作「Amerelo de Botocatu」(1871年聖保羅洲發現)的結黃色果實的鐵皮卡變種雜交後突變而來。因其產量較低,且較為不耐風雨,未被廣泛種植。但是種植在高海拔地區時,會有極佳的風味表現,近年來較為常見。
例如前街咖啡的巴西皇后莊園黃波旁呈現的風味是甜美柔暢的果實甜感,明顯的堅果風味,均衡柔順的酸度,苦感微弱乾淨,含有濃鬱的巧克力香氣和堅果風味,口感明亮清爽。
粉紅波旁的咖啡果成熟後是呈現粉紅色。屬於十分稀有的新品種,它是由紅波旁和黃波旁雜交培育而成的。之所以說粉波旁是稀有品種,主要是想要保持這份漂亮的粉紅色是很難的,有時會收穫一些橙色的波旁,那是因為咖啡果實的顏色最終是由花粉粒裡面的隱性基因所決定。
在選定的要進行雜交的花粉粒中,既有傾向黃波旁的黃色基因也有傾向紅波旁的紅色基因,而這些都屬於隱性基因,非常容易相互幹擾。讓粉紅波旁不易產出,此外,粉紅波旁和不成熟的紅波旁極為相似,不容易被認出來,常常混雜在一起,這也是粉紅波旁稀有的原因所在。
粉紅波旁擁有清新的花香氣、藍莓和青葡萄的果汁甜感,中段帶有櫻桃氣息,尾段像黃糖一樣的甜感,在酸質方面,更多呈現柑橘莓果複合的表現。目前主要種植在哥倫比亞和瓜地馬拉。
卡杜拉咖啡豆
卡杜拉是波旁一個單基因的變種,於1937年在巴西被人們發現,產能與抗病力均比波旁佳,且樹株較矮,方便採收,可惜和波旁一樣均有每兩年產能起伏的周期問題。但其風味與波旁豆不相伯仲,更重要是適應力超強,不需要遮蔭樹,所以也稱為曝曬咖啡(Sun Coffee),能適應高密度栽種,但必須多施肥,增加成本,因此初期咖啡農接受度不高。
隨著20世紀70年代豆價大漲,農民紛紛改種卡杜拉以提高產量,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當局大力推廣下,成果豐碩。農民開始全面種植卡杜拉。到了1990年, 一百萬公頃的咖啡種植區可收穫1400萬袋咖啡豆,產能提高了60%,使卡杜拉深受中美洲國家的喜愛。
卡杜拉適合種植在700米的低海拔至1700米的高海拔區,適應力很強,但海拔越高風味會越好,產量也會相對減少。卡杜拉口感充斥著水果的調性,莓果的風味。
SL28 & SL34
SL28是非洲著名的咖啡品種之一。SL28是由前斯科特農業實驗室(現為國家農業實驗室)選擇研究培育的。這個品種有著良好的抗旱性,耐受乾旱、病蟲害,適合種植在中高海拔地區,但是容易遭受常見的病害。SL28擁有法國傳教士(波旁)、摩卡、葉門鐵比卡的混合血統。
SL34也是在20世紀30年代末由前斯科特農業實驗室選擇培育的。當時,研究人員在種植園中選擇了以SL為前綴的樹木,對其產量、質量、抗旱性、抗病性進行了研究。SL28與SL34就是從中挑選出來的優秀品種。SL34適合種植在具有良好降雨量的高海拔地區,不過同樣也容易遭受各種常見的咖啡病害。SL34的一大特徵就是植株上大部分的葉尖是深褐色的(有研究是從鐵皮卡中選種),只有少部分綠色。
SL28與SL34風味相似,但SL34具有更豐富的酸質,口感也更為濃鬱。不過,這兩個品種都具有獨特的肯亞風味,果酸豐富,口感均衡。
卡杜艾咖啡豆
卡杜艾是阿拉比卡混血品種,乃Mundo Novo蒙多諾渥(新世界)與Caturra卡杜拉的混血品種,有比較好的抗自然災害能力,特別是抗風抗雨,它繼承了卡杜拉樹身低的優點,一改蒙多諾渥的缺點;另一優點是結果紮實,遇強風吹拂不易脫落,彌補了阿拉比卡果子弱不禁風的缺陷,但整體風味表現比卡杜拉單調,也比蒙多諾渥單調且缺乏醇厚度,是最大憾事。此外,其果實成長採收壽命只有十年左右,壽命太短也是弱點之一。
1970年代正式發布後,就推廣到中美洲國家,廣泛種植於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巴拿馬,以及原產地巴西。單純考慮風味,在恰當的風土條件與處理法之下,卡杜艾可以有相當美妙的風味。
瑰夏咖啡豆
瑰夏(Geisha)品種是在1931年從衣索比亞的瑰夏森林裡發現的。之後瑰夏被送到肯亞的咖啡研究所,1936年引進到烏幹達和坦尚尼亞,1953年引進哥斯大黎加,1970年引進巴拿馬。
最初並沒有太多人關注瑰夏,直到巴拿馬翡翠莊園,也稱埃斯美拉達莊園(Panama Geisha Hacienda La Esmeralda)在2003年將它從其他品種中分離了出來,並在2004年的一成為BOP大賽冠軍。瑰夏品種才正式的進入到的大家的視線裡。如今,瑰夏咖啡幾乎就算好咖啡的代名詞。瑰夏咖啡一般表現出芬芳的白色花香,舒適的柑橘酸質,甜蜜的蜂蜜。
那麼,有什麼酸度較低的咖啡豆推薦嗎?
咖啡的風味,離不開咖啡的品種,處理方式,烘焙程度等因素。前街就介紹幾款酸度低的咖啡供大家選擇:
①前街咖啡 哥斯大黎加 巴哈
產區:哥斯大黎加塔拉珠產區卡內特莊園
處理方式:葡萄乾蜜處理
種植海拔:1980米
品種:卡杜拉、卡杜艾
風味描述:葡萄乾、桂花、甜橙、莓果、鳳梨
音樂家系列巴哈這支豆子採用了葡萄乾蜜處理法。這是將咖啡果實整顆日曬乾燥72小時,日曬後的咖啡果實如葡萄乾般的狀態,然後去果皮之後保留100%的果膠再次日曬,包含了日曬的發酵酒香,水洗的乾淨口感和蜜處理的甜感。經過前街咖啡的中淺度烘焙,表現出葡萄乾般的甜感以及酒香發酵感。
②前街咖啡 巴西 皇后莊園
產區:摩吉安娜產區
莊園:皇后莊園Fazenda Rainha
海拔:1400—1950m
品種:黃波旁
處理法:日曬處理
前街對這支豆種採用的中度烘焙,在這個烘焙度下的巴西皇后帶有明顯的甜味,但是又不是那麼乏味的甜,背景中帶有淡淡的檸檬香氣,這種香氣在溼香階段表現的更為突出,後段表現有明顯的黑巧克力的味道,整體感受比較圓潤,在體現整體巴西的特點的同時,又不失活潑。
-End-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