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全國首個基於指靜脈醫保支付+聚合掃碼支付的隨診隨結結算系統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正式上線。
該技術的原理是靜脈血管中缺氧的血紅素能夠吸收近紅外線,近紅外線照射到手指時,將具有近紅外線感應度的小型照相機對著手指進行攝影,即可獲得靜脈紋路的影像圖。用此影像圖進行個人識別精度高、速度快,是世界上最尖端的生物識別技術。
據介紹, 指靜脈醫保支付+聚合掃碼支付的診間結算系統的使用流程位:
就診→醫生開具處方→支付設備顯示費用信息→選擇支付方式→伸手指支付(掃碼支付)→列印導診單
現場就有市民通過指靜脈支付設備完成結算,全程花費時間不超過一分鐘。
這個系統在原來的窗口、自助機、微信、支付寶基礎上,進一步擴展的結算渠道。一方面與手機端操作方式相比提高了結算效率,無需任何關注、綁卡、認證等繁瑣步驟。另一方面對於醫保患者而言,解決了忘帶醫保卡或者密碼導致的無法進行醫保帳戶支付等問題。
此外通過指靜脈圖像的驗證就能一次解決刷卡與輸密碼的環節,體內生物密碼減少了洩露密碼和被盜刷風險。靜脈隱藏在身體內部,被複製或者盜用的機會很小,同時又是活體技術,無需擔心偽造,不會隨年齡、生活環境、工作性質、心理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是第二代生物識別技術。
據了解,目前該系統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骨科、內科的部分門診科室投入使用,下一步,還將陸續在全院門診診室及住院部陸續上線此系統,實現全院門診診間醫保便民及聚合掃碼支付,甚至實現醫保患者住院費用的床旁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