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羅曼羅蘭
近日在後臺,收到一位讀者留言,說自己是新手寶媽一枚,雖然孕期一直在備課相關母嬰知識,但是發現實際用起來遠遠不夠,所以想提前充充電,問能否推薦一些經典的育兒書籍。
不得不說,惡補育兒知識是每位新手媽媽都會經歷的流程。早些年的饅頭媽也是經常閱讀育兒文章和育兒書籍,很多困惑,都希望能從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有關育兒的書籍浩如煙海,稂莠不齊,讓人根本無從下手。所以一份經過時間和無數家長驗證過的【精選書單】就顯得尤其珍貴。
今兒饅頭媽給大家分享一份私藏書單,(每本書都是幼兒教育領域的經典,排名不分前後。)有些書可能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育兒書,可是,在這些書裡面我卻找到了很多育兒靈感。
下面一起看看,有沒有和你書架上相同的書:
01
《育兒百科》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兒科醫生經常推薦、家長值得信賴的育兒指導,包括了從如何照顧小嬰兒到如何培養兒童的自信的一部完整的兒童健康百科,涉及各種常見病、創傷、先天性疾病和其他問題。
無論是要解決常見的兒童健康問題,還是需要具體指導處理緊急的健康狀況,家長都可以參閱這本*新增訂的育兒百科。
可謂,一書在手,育兒不愁。居家必備。
作者介紹:
美國兒科學會是一個由66 000名兒科保健醫生、兒科專科醫生和小兒外科專家構成的健康機構,主要致力於保障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該學會擁有科學、全面、緊跟時代的信息,是美國兒童養育及兒童健康權威機構,也是美國及全世界極具影響力的兒科研究學會。
02
《正面管教》
北京聯合出版社
推薦理由:
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是我們家長一生的命題。可是要怎麼教育孩子既管用又不會傷害到他呢?
這本書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不同的生活場景,幫助家長找到一種既不驕縱、也不懲罰管理孩子的方法,從而讓孩子在一種友好和諧的氛圍下成長,成為一個自律、有責任感的人。
最重要的是,本書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關注問題的解決,孩子在整個過程中是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
作者介紹:
簡·尼爾森(Jane Nelsen),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冶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是眾多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
中國發展出版社
推薦理由:
如何解決衝突是親子關係中最為關鍵的因素。衝突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它不一定是不好的。但衝突如何解決,是決定一種關係是否健康、是否令雙方滿意、是否友好、是否深厚、是否親密的最關鍵的因素。
戈登博士找到了一種雙贏的衝突解決辦法。在書中稱為方法 Ⅲ 。方法 Ⅲ是一種不涉及權力的、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方法,即父母請孩子與他一起尋找某種能令雙方接受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想擁有健康的親子關係,那麼,這本書一定會帶給你警醒與反思,還能給你提供具體行動指南,來解決你的家庭衝突問題。
作者介紹:
託馬斯•戈登博士(1918-2002),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 羅傑斯。以其創建的「戈登方法」而聞名全球。
04
《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
清華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
解決孩子拖延症,慢性子的最佳選擇。
為什麼別人刷牙洗臉用幾分鐘,你的孩子卻要用半個多小時?為什麼孩子從早上七點就開始寫作業,到了晚上十點鐘還寫不完?為什麼家長不斷催促他,孩子自己也著急,卻仍是快不起來?
辦法來了,本書的作者們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針對4~18 歲孩子,提出30 天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方案。
其核心是把家長的期望轉化為孩子的目標,為家長提供兒童時間管理訓練的抓手和槓桿,幫助孩子快快樂樂地完成任務,達到家長的期望——搞定一切還能玩!
作者介紹:
鍾思嘉,美國俄勒岡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華語世界傑出的親子教育專家,具有30餘年的教育工作和心理學研究經驗。
王宏,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學士、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和企事業單位特聘家庭教育專家。
李飛、雨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親子教育專家。
05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
中央編譯出版社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被美國《兒童》雜誌評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圖書」,是全球最暢銷的家教書之一,改變了無數個家庭的相處模式。
本書作者在激勵孩子進行自我監督、自我約束和熱愛學習方面,給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讓孩子樂於接受家長和老師對他們施加的影響。
在書中,作者通過構建豐富的對話場景,並輔以有趣的卡通漫畫,輕鬆地解決了父母和老師在教育中所面臨的種種難題。無怪乎讀者們稱其為親子溝通的「聖經」、家長和老師的必備之書。
作者介紹:
阿黛爾·法伯,紐約大學教育學碩士,曾在紐約市高中任教8年,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
伊萊恩·瑪茲麗施,專業畫家和作曲家,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兩位作者均師從於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博士,並已被收錄於美國名人錄。
06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作家出版社
推薦理由:
本書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的家庭教育原創作品,是教育專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記,是一本還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傳的圖書。
相比許多家教圖書,這本書有以下特點:
第一,本書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章可循。
第二,書中給出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使父母們不僅立刻獲得許多有效的經驗,教育意識也隨之改善。它是實事求是談家教的典範,是家長們最實用的工具書。
第三,本書不但告訴你怎麼能提高孩子成績,而且告訴你怎麼教孩子做人,教你怎麼培養一個自覺、自強、自立的孩子。
它不僅解決了兒童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所遇到的問題,更讓寶媽們學會如何做一個好媽媽!
作者介紹:
尹建莉,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碩士,中國家庭教育領域標誌性人物。她的新穎教育理念和獨特教育方法震撼了中國教育界,得到專家和家長的一致推崇。
《不吼不叫》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推薦理由:
有時孩子過分調皮,難免會忍不住朝孩子發火,而每一次吼叫之後,又後悔對孩子發脾氣,害怕給他們留下陰影,但是等到下一次時,還是按捺不住火氣。
可見,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即興發揮的藝術,沒有一定之規,總在變化當中。那有沒有不發火也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呢?這本書就提供了一個讓家長不再吼叫的有效工具。
它基於氣質研究和正念理論,深層次解析吼叫的原因,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用的A-B-C-D-E法則,即自問、呼吸、平靜自我、確定需要、應用同理心。書中的理念可操作性很強,能有效地減少家庭衝突,增進親子關係。
作者介紹:
羅娜·雷納,1966年畢業於布魯克林學院的護士學校,從此致力於幫助家庭解決麻煩、減少痛苦。
08
《兒童的人格教育》
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薦理由:
《兒童的人格教育》是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關於兒童人格教育的經典著作,汲取多年兒童心理研究的精髓,從各個方面向讀者闡述了如何去呵護孩子、愛孩子,並讓孩子順利地長大成人。
本書不僅是父母必備的育兒經典,也是研究兒童心理的教育手冊。
阿德勒在書中揭示了兒童人格形成的心理機制,解答了孩子是如何看待外部刺激、如何做出反應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消減自卑感和如何追求優越感的。
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小腦袋裡都裝些啥,這本書非常值得一看。
作者介紹: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三大心理學家」。
09
《小狗錢錢》
南海出版社
推薦理由:
相對於智商和情商,財商是教育孩子很少聽到的詞。但想讓財富成為生活中一種令人愉快的力量,必須從小就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這本書是一本初級理財的啟蒙書。和其他的理財書相比,它重點不在於向孩子傳授專業的經濟知識,而是在幫孩子樹立觀念和看法,養成好的習慣。
為了便於孩子理解,作者採用講童話故事的方式,設置了一隻名叫「錢錢」的小狗,用人類的語言與女主人公溝通,甚至當上了女主人公的理財老師,教給她很多理財的方法,像應該樹立什麼樣的金錢觀,如何挖掘人生第一桶金,怎麼讓自己的錢成為一隻能「下金蛋」的鵝等等。
從這個童話故事裡,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可以了解一些金錢的秘密和真相,以及投資、理財的辦法。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博多·舍費爾,是德國著名的投資家、企業家、演說家以及暢銷書作家。《小狗錢錢》這本書是他專門寫給孩子們看的理財入門書籍,卻在成年人中也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10
《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推薦理由:
父教缺失是當今,特別是城市家庭的普遍現象。父教缺失最容易導致孩子終生「缺鈣」:男孩變娘、懦弱,女孩產生不安全感等,會對孩子的的性格造成不可逆的終生缺陷。
為此,作者採訪了75位來自各行各業忙碌的爸爸,總結他們的反思和經驗,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幫助爸爸們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享受養育孩子的過程。
這些爸爸來自社 會各階層,包括白領職員、企業高管(微軟副總裁)、文體明星(國際著名導演梅爾1吉布森)、國家領導人(澳大利亞前總理)等,他們一起分享如何照顧孩子、如何在家庭與工作間找到平衡、如何與妻子互相協助、如何與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
作者介紹:
布魯斯•羅賓森,澳大利亞西澳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教授。2004年,他帶領西澳大學推動轟動澳洲的「好爸爸養成計劃」,引起了全澳洲乃至大英國協國家對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關鍵作用的大討論。
育兒書上的辦法,終究是死的,但我們的孩子,卻是鮮活的,最適合孩子的辦法,一定是跟隨孩子的腳步,我們家長不斷變化、創造性地想出來的。
當然這些辦法的存在價值,也並不是為了對付孩子、收拾孩子,而是為了更好地跟孩子配合,更好地與孩子相處。
生兒育女並非易事,有問題有疑惑,多問,多看書,多學習,總歸是好的。饅頭媽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法。
丨本文由故事飛船(ID:gushifeichuan) 原創發布.本文若須引用或轉載,請務必與我們聯繫並在文首註明以上信息。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