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提示:
評論書法,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雅還是俗,那什麼是雅,什麼是俗?書法追求雅好,還是俗好?
在書法界,常有人說某人的書法作品能雅俗共賞。雅俗能共賞,真是好狀態。只可惜,這種狀態只是願望,只是理想。對雅俗的評判,既有個標準問題,同時也得區別具體的欣賞主體。
什麼是雅,雅是陽春白雪。什麼是俗?俗是下裡巴人。這是雅俗水火冰炭之不同。俗就是俗,雅就是雅,不能說某一事物、某件書法作品它既俗又雅。這不等於說一個人既是女人又是男人嗎?成功就是成功,成功的表現是你的勝出,失敗就是失,失敗的表現是你的損失。
雅,需要有雅的存在,存在是載體,這種存在既為自然狀態,也有人為狀態。自然狀態在於特殊環境對事物的雕琢,需要自然界下功夫打磨。人為狀態,需要人雅然後才有風度雅、作派雅、藝術作品之雅。雅僅僅是一種存在還不行,雅還需要發現。沒有發現,沒有欣賞,雅也就沒有意義。發現雅,還需要作為發現主體的人,具備雅懷雅量雅情雅意和雅的眼光。
雅與俗是相對的。這種相對不是說只有雅好,俗就一定不好。恰如駱駝伸長脖子隔著院牆吃院內桂花樹上的葉子,而羊卻能夠從牆洞裡鑽進院內吃綠油油的嫩草。雅和俗,各有各的市場各有各的存在環境和條件。
雅好,如果俗物都升華為雅,雅也就不復存在。這是因為,俗總是以常態作為載體。事物的多樣,,決定著審美的多樣性。一幅書法作品,儘管欣賞主體都是書法家,但會有人說這作品精美絕倫,也會有人說這作品俗不可耐。
這樣說,是不是雅俗共賞的狀態就不復存在呢?不是。我們中國人不但信奉陰陽對立,也深深地知道陰陽可以轉換。恰如你對你的下屬,有管理的職責,這是陽。而你對你的上級,又接受被管理的義務。即使你做到總統,可面對你的人民,你又是被約束的對象。在家庭裡,你既可能是兒子,也可能是父親。同時,我們中國的高明還在於能清楚地理解,陰陽還統一在一個共同體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不能分離。於是我們的先人發明了太極圖。太極圖中那兩條像魚的東西,此起彼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就像人類社會裡,好人雖好,可壞人永遠也殺不完。沒有了壞人,也就沒有了好人。
所以,世界上沒有一件書法作品,人人都說好。也沒有一件書法作品,人人都說不好。一個書法家,既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也會寫劣質的書法作品。某一階段的書法作品雅,另一階段的書法作品也許俗,過一個階段也許又會雅。一個人,也許既是好人,又是壞人。這一件事做的是好事,那一件事也許做的是壞事。做完了一件事當時看算是好事,過一段時間再看,也許便覺得做的是壞事。
人可能俗,但可以變化得雅,而雅士,因為多種原因,也許會墮落成為俗人。否則,歷史上那麼多開始有名望有成就的人,為什麼後來蛻化成為叛徒、罪人、文痞和為人不恥的狗屎堆呢?世界的豐富性,人性的多樣化,決定了雅俗永遠在人間共存。
但是,僅就某一件事物進行審美,俗就是俗,雅就是雅,沒有調和的可能。所以,對書法作品雅俗的評判,也只能針對具體作品而言;得出是雅是俗的結論,肯定又要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