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是一種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和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的一種策略性棋類遊戲,擁有千變萬化的遊戲方法和戰術形態。棋理和規則的人在第一次接觸圍棋之後,都會有同一種感覺:難。
而在2005年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映了一部關於圍棋的動畫《圍棋少年》,這是一部面向國內幼年兒童的動畫,作品的製作水準和宣傳都是可圈可點的,但是製作組在放映前有一個特別困難的問題需要解決:如何讓不通棋理的觀眾小朋友們看懂圍棋呢?後來,大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通過劇中路人們的表情和微動作加上語言來突出棋局的複雜和精妙,於是動畫初代路人「捧哏」流就開始了。
於是,每當主人公或者重要角色下出一手「好棋」,圍觀的路人們甭管觀眾看懂沒看懂,都會發出驚嘆的聲音:「江流兒這棋竟然如此高深」、「棋鬼王這小孩棋力竟然這麼厲害」等等讚美之言。有觀眾會戲稱:角色強不強,全看路人捧不捧。其實製作組的意思是通過第三人稱視角來側面體現出棋局的進程,而且效果竟然出奇的好。
但是因為路人角色的普遍性,讓他們沒有充足的智慧和意識,所以製作組總是讓他們扮演「甩黑鍋」的角色,而《圍棋少年》裡的路人,完全是被冠以這種「愚昧」的形象。讓觀眾們看了,簡直是覺得這些路人匪夷所思、不可理喻。甚至有些路人「神奇」的三觀和思路讓觀眾吐槽不止,特別著名的有兩個場景:
①江流兒贏了方勝,被路人辱罵「卑鄙小人」
《圍棋少年》第二部方勝臨終前還有一個願望,就是要和林心誠的弟子江流兒下最後一盤棋。江流兒為了滿足方勝的最後願望,並且為了師傅的囑託,在方勝大壽那天立下了挑戰書。方勝大喜,公開宣布比賽將在三天後舉行,這時候方勝病危的消息傳到了民間,於是這些正義感爆棚的路人們紛紛指責江流兒卑鄙小人。當方勝倒在棋盤上時,所有的路人角色義憤填膺、恨不得把江流兒吃了。這個時候小編要反問一句:當初方勝作弊贏林心誠的時候你們在哪?
②棋鬼王為贏江流兒偷吃神腦丹被反噬,路人責怪是江流兒害了他
在第二部的時候,棋鬼王為了能夠在棋盤上戰勝江流兒,偷偷吃下可以讓腦力增強十倍的神腦丹,結果一舉擊敗了江流兒。結束比賽的棋鬼王遭到了神腦丹的強烈反噬,頭疼不已。這個時候這些奇葩路人竟然都把矛頭指向了江流兒:都怪你和棋鬼王下棋,你看你把他逼成什麼樣了。看到這裡小編不禁在想:怎麼這也能怪江流兒呢?簡直太扯了吧!
以上兩點可以總結:製作組想通過這些「奇葩」路人代表現實中的「愚昧」群體,他們在面對事情的時候,不會了解前因後果,不會在乎當事人的感受,只會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慣性思維」站隊,在事物發生之後,無論是對是錯,一律站在「弱勢群體」一方,總結就是一句話:我不管誰對誰錯、前因後果,總之一句話,誰是弱勢群體我就幫誰。可憐的江流兒,被路人們安排得明明白白,這樣下去,恐怕地球不轉也能怪到江流兒了。
文:優優動漫菌圖:網絡素材,侵刪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