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櫻》與《十三夜》∶樋口一葉浪漫書寫與現實描繪間的變與不變

2020-12-21 塵字書

樋口一葉猶如明治文壇上匆匆一現的曇花。

她一生命途多舛,時常陷入貧困交加的尷尬境遇。1896年,生活剛剛步入正軌的樋口一葉因病離世,年僅24歲。在清貧中活了一輩子的她,去世後成為了日本紙幣史上第一位出現在紙幣正面的女性肖像人物,如今回想起來,這樣的紀念方式反倒頗有些深意。

儘管樋口一葉的創作生涯十分短暫,但縱覽其一生,可以發現她的創作整體上分為兩個階段。她於1891年初登文壇時發表的《暗櫻》等一眾作品浪漫氣息十足,而她1894年重返文壇後創作出的《十三夜》等作品卻一反常態,字裡行間充斥著對殘酷現實的真實寫照。

因此,本文將結合她早期的作品《暗櫻》和後期作品《十三夜》進行分析,探討樋口一葉前後創作的變與不變。

1、從浪漫細膩的書寫,到簡樸直白的描述

其實讀完《暗櫻》與《十三夜》之後,從最直觀的文本展現上就能看出樋口一葉前後創作風格的不同。《暗櫻》多細膩華麗的描寫,讀起來頗有古典淡雅的氣質。而《十三夜》則以直白的描寫為主,少有修飾。

①《暗櫻》的浪漫

樋口一葉年幼時,家境還算不錯,因此她得以在14歲時進入私塾荻之舍學習和歌、書法與古典日文。早年對日本古典文化的學習,為其創作打下了良好而堅實的基礎。1891年,樋口一葉拜入半井桃水門下,開始學習小說創作相關技巧,而當時她所模仿的作家又是浪漫主義的大家幸田露伴。因此樋口一葉早期創作在日本古典文學與近代浪漫主義的雙重影響之下,很容易形成偏浪漫化的風格。

《暗櫻》作為樋口一葉早年發表的主要作品,自然難免要浪漫一些。

「寶貝女兒真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生怕涼風吹動了頭上的簪花,祈願她能平安活到龜鶴之年,於是起名千代,寸草親心可見於此。」

在形容父母對女兒千代的寵愛之時,樋口一葉採用了「」、「」、「生怕」等動詞,而其所用之動詞無一不是極盡輕柔,既非咬那般氣力十足,也不似握那樣暗自發力。其所選之詞本身便帶有一種小心翼翼的意味在裡面,因此很容易讓讀者體會到父母的溫柔。再加之樋口一葉又以花喻人,更顯千代之嬌弱,令人不禁想起《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在《暗櫻》中,樋口一葉還時常插入幾段景色描寫,通過不同的景致來展現人物不同的心境。以美景襯美人之心境,則美上加美,讓人回味無窮。

除此之外,在《暗櫻》中讀者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日本古典文化對樋口一葉的影響。在用詞方面,樋口一葉使用了諸如「龜鶴之年」、「寸草」等古語常用詞彙,語句凝鍊卻不失其意,再有古漢語詞彙特有的韻味加持,使行文頗有幾分淡雅氣質。

而日本古時的和歌和諺語也反覆被提及、引用。在形容千代自幼便與眾不同時,樋口一葉引用了古諺語「旃檀出葉就芬芳」。此後,樋口一葉又引用「露未晞兮光照花,可憐微雨稍稍落」來表現千代於集市閒逛,偶遇街邊賣藝盲女,回想起《朝顏日記》時頓生的物哀之感。在描述千代對所愛之人深深地思念之時,樋口一葉化用《古今和歌集》中的「思戀君兮遂多淚,倘非淚多澆胸前。唐衣為燃兮色轉異」來展現人物思念到極致的痛苦。

總而言之,《暗櫻》的行文浪漫氣息十足,少女的懷春之心在樋口一葉細膩的筆觸之下一覽無餘,而她信手拈來種種古諺語與和歌則錦上添花,使全文古典氣息更甚。

②《十三夜》的直白

與《暗櫻》相比,《十三夜》則要直白地多。如果說《暗櫻》是氣質雍容的貴婦人,那麼《十三夜》則是衣著樸素的下層女性。

《十三夜》的純樸與直白和樋口一葉的寫法有很大關係。在閱讀《十三夜》時,我時常想起幸田露伴的《五重塔》,因為樋口一葉也採取了以人物對話和心理想法的描寫為主,推進故事發展的敘述方式。

正如我上一篇書評所言,如果文章的大部分都是人物的對話與人物內心的想法,那麼這種敘述很大程度上是「口語化」的。在採用口語化敘述時,行文就很難文鄒鄒起來。在日常生活中,從來不會有人在與人交流時想方設法使用各種成語,也很少採用「比喻」、「排比」等修辭,往往都是直來直去,有一說一。所以作家在記述筆下人物的對話之時,他也不可能將二者的對話安排成「之乎者也」。

「爸爸要說不同意你離婚,你說不定會覺得我太過狠心。我絕不是在罵你,兩個人出身不同,思想自然不同,雖然咱們這邊盡心盡力,但說不定他沒能領會心意。」

結合《十三夜》中父親勸慰女兒的這段話,就能很好地理解我上文所論述的觀點。總而言之,大篇幅的對話就已經決定了《十三夜》整體行文很難浪漫地起來。而如此簡單直白的對話,無疑是更具有現實氣息的。

兩相比較,相信讀者也會發現樋口一葉後期的創作更加接地氣,不再像早年那樣文藝,這與樋口一葉的生活經歷也是分不開的。

《十三夜》是樋口一葉1894年重回文壇後寫下的轉型之作,那時的她已家道中落,家中貧困不堪,樋口本人也不得不在貧民區住了一段日子。殘酷的現實讓樋口不再像早年那樣抱有幻想,所以浪漫也就自然與之分道揚鑣,反倒是對現實的描寫成為了她筆下的主要內容,因此她也得以成為了日本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創者。

2、不變的愛情主題,皆以悲劇收場的結局

雖然在寫法上《暗櫻》和《十三夜》想去甚遠,但兩篇小說卻都以愛情作為主要矛盾點,且最終都以悲劇收場。

①小說內的不完美愛戀

《暗櫻》講述的故事倒很簡單。主要講述了少女千代對朝夕相伴的鄰家哥哥良之助心生愛慕之情,卻羞於啟齒,於是不能開口的情思堆積於心,竟讓千代憂鬱寡歡,日漸憔悴,最終鬱鬱而終。

雖然千代死活不願意陳述心意的行為令讀者十分費解,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篇小說的愛情最終的確是以悲劇收場的。良之助雖然從僕人之口得知了千代的心意,但奈何那時千代已是病重,所以即便到了最終,二人都沒能互訴衷腸。而這一段年少懵懂的愛戀也因此無疾而終,隨千代的離世而消散成灰,不見於世間。

《十三夜》中的女主角阿關也同樣有著一段悽慘的愛戀。阿關姑娘本與阿錄哥哥是青梅竹馬,二人雖不曾明言,但實際上早已心意相通。奈何天有不測風雲,出身優渥的原田在偶遇了阿關之後,一見傾心,於是阿關最後不得不嫁給了大富大貴的原田。倘若這樣,其實也算不錯,但現實遠比設想要殘酷許多。

「他不是我的丈夫,而是魔鬼啊。他就差親口說出『滾蛋』了,我就是這麼個性子,為了太郎變得畏首畏尾,不管他罵我什麼,我都唯唯諾諾的。然後他越來越肆無忌憚,罵我『沒志氣、沒出息的大笨蛋,我就最煩你這軟塌塌的性子』。」

嫁給了原田的阿關婚後過得並不幸福。自從生了孩子之後,原田便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經常無端指責與斥罵阿關,為了兒子,阿關只能忍氣吞聲,遭受著不公平的對待。而與阿關失之交臂的阿錄哥哥,則日漸消沉,嗜酒好賭,將家產敗個精光,落魄不已。沒在一起的兩個人,雖然都有了新的愛戀,但卻無一人過得還算不錯。

可以說,無論是前期的《暗櫻》,還是後期的《十三夜》,都是以愛情為主題的,而且樋口一葉筆下的愛情也仿若被詛咒了一般,從來難有善終,多以悲劇收場。

②樋口一葉本人坎坷的戀愛經歷

為什麼樋口筆下的愛情總如殘月,不能圓滿?這恐怕就要結合她本人的經歷來考量了。

早年家境還不錯的時候,樋口一葉的父親曾經與涉谷三郎許下婚約,樋口本人也沒有反對。後來樋口家道中落,父親也隨之離世,只留下了數量巨大的債款。早年立下婚約的三郎非但沒有在此時出手相助,而是單方面撕毀了婚約,讓樋口一葉備受打擊。

後來樋口一葉在半井桃水門下學習時,對老師漸生愛慕之情。對於年幼的樋口一葉來說,桃水是她人生的引路人,是她餘生的啟蒙者,因此少女很難不產生單純的愛慕之情。但囿於當時的社會環境,這一段感情終究是不可能被認可的。所以樋口只能自行了斷,通過與桃水絕交的方式,斬斷了這不可能被允許的情思。大概也正是因此,《暗櫻》中的千代才至死都不願對田之助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吧,或許樋口在創作此文時,不可避免地糅合了當下自己的心境。

縱覽樋口的一生,兩場愛戀都無疾而終,早早收場,大概正是現實中的坎坷愛情讓她失去了對浪漫的幻想。她或許會認為,愛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態。所以她筆下的人物,雖感情熾熱而真誠,但卻因不同的原因四散於天涯,此生再難和相愛之人攜手同進。

正如《十三夜》的結尾所言∶「村田的二層陋屋,原田的深宅大院,都有人各自體味著心酸的滋味。

3、對無疾而終愛情根本原因的分析,是樋口從浪漫轉向現實的最大體現

如果說寫法上的轉變是表象的,那麼主題呈現的不同就是深層的。雖然《暗櫻》和《十三夜》都是無果的愛戀,但如果要根據兩篇文章的內容,各自分析悲劇的成因,就會發現樋口一葉前後創作的不同。

①《暗櫻》,只存在於想像中的愛戀

《暗櫻》中的愛戀之所以無疾而終,大概要歸咎於千代的過分羞澀和嬌弱。

「我心裡只有良之助,我一直想著他,除了他以外再也看不見任何人,可是他的眼睛裡什麼都沒有。我愛的人根本不知道這世上有人愛著他,他全然不知,也就不能明白我的憂愁。」

雖然千代明知自己熾熱的愛戀之情已不可阻擋,然而她卻始終以自己配不上良之助為由,不願意開口坦言自己的愛戀,因此陷入了令人憔悴的單相思之中。雖然少女的羞澀之情可以理解,但這份到死也不願坦誠相待的拘謹還是過分誇張了。而且千代因相思鬱鬱而終,無論服用何種藥物也阻止不了其生命消散的處理實在跟森鷗外《舞姬》中舞女一夜白頭的情景太過相似,二者其實都是過分浪漫的書寫。

所以要細究《暗櫻》背後的原因,其實是在做無用之功。少女的過分羞澀,因相思而在短時間內溘然長逝,其實都是脫離現實的理想化處理。所以樋口一葉在《暗櫻》中只是單純的想展示少女愛之深罷了。

②現實的黑暗,是《十三夜》中愛情不完美的根源

與《暗櫻》不同,樋口一葉在《十三夜》中給出了明確的原因。阿錄和阿關不能喜結連理,只能各自過著不幸生活的原因,早已在文中明確指出。

《十三夜》以阿關回娘家,想要徵得父母的同意,與原田離婚為開端。文中的原田不僅風流成性,時常在外沾花惹草,夜不歸宿,還對阿關頤氣指使,無端斥責與侮辱。阿關雖然出身貧賤,但亦有骨氣,不堪受此折磨,所以於夜晚偷偷回到娘家,準備與雙親訴說心中之苦。但知道了自家女兒過著悲慘生活的雙親的態度卻十分有趣。母親痛罵原田前後不一,讓自己的女兒硬氣一點。但父親卻讓女兒多考慮考慮家裡人和年幼的兒子,繼續忍氣吞聲。

「話說回來,討取丈夫的歡心本來就是身為妻子的義務啊。從表面上,總覺得這世上的夫人都是無憂無慮的,所以覺得只有自己不幸,自然會覺得更加委屈。但是這也是你的職責,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父親的態度雖讓人看著生氣,但與此同時也讓我有一種無能為力之感。原田是奏任,奏任是什麼呢,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由內閣總理大臣推薦的高級官員。簡而言之,原田是政府高官,出身優渥。而阿關家則是貧窮賤民,若不是當初原田對阿關一見傾心,這兩家根本扯不上任何關係。

出身差異帶來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自從阿關嫁入原田家之後,阿關一家人便憑藉著這層關係得到了不少好處。先是阿關的父母硬氣十足,擁有了人前吹噓的資本,阿關的兄弟亥之也因此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賺了不少錢。所以對於阿關一家來說,一旦阿關決意要與原田離婚,所造成的影響絕對是顛覆性的。所以父親的隻言片語雖然令人頗為不快,但一想到這一家人的處境,卻只能徒生無奈之感。

如今再回頭看阿關那段無疾而終的初戀,或許也是敗給了現實。

「我曾是他的意中人,在十二歲到十七歲的時光裡,我們幾乎是朝夕相處。每次見到他的時候我都會暗暗思忖,將來我要坐在這個鋪子的什麼地方,一邊看報紙一邊招呼客人。但沒想到最後卻跟別人結婚了,父母之命哪能違抗呢?」

年少的愛情雖然很美好,但半路殺出的原田卻令二人措手不及。面對出身顯貴的原田展開的強烈攻勢,阿關的父母不可能拒絕,而按父母意志行事的阿關自然也不可能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阿錄對此保持沉默,或許也是迫於現實的壓力吧。他雖與阿關青梅竹馬,但他所要面對的終究是高高在上的原田,又如何比得過呢?

所以,《十三夜》中的愛而不能,完全是無力反抗現實導致的結果。在那個等級制度依舊牢不可破的封建時代,高高在上的貴族階層可以肆意選擇自己的愛情,而下層百姓對幸福的追求,在殘酷現實面前不值一提。樋口一葉為何後期能夠一躍成為批判現實主義大家,大概也是緣於其作品對現實的直白展現吧。

著名作家餘華寫道:「我24歲時還讀到日本女作家樋口一葉的中篇小說《青梅竹馬》,至今為止還認為它是我讀到的最美的愛情小說。她寫的是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的愛情,那種若即若離的感覺非常美。

作為女性作家,樋口一葉的描述無疑更加細膩。在創作《暗櫻》時,樋口還只是為了浪漫而浪漫。而等到發表《十三夜》時,她或許便已明白,真正的浪漫就是敢於直面現實。

所以她毫不避諱,以直白筆觸描繪窮苦百姓經歷的種種。在那無數隨風消散的戀情背後,有著樋口一葉為鼓勵人們拋開世俗束縛,追求己愛而發出的人間絕響。

相關焦點

  • 讀《十三夜》,看「明治紫式部」樋口一葉對悲涼命運的溫熱熨帖
    歡迎點擊上方關注在2004年日本發行的新版日元紙幣上,被譽為"明治紫式部"的女作家樋口一葉以清秀端莊的面容出現在5000日元紙幣正面。作為日本紙幣史上第一位出現在紙幣正面的女性人物,樋口一葉這個"十九世紀日本優秀女作家"的身份再次引得眾人關注。
  • 《十三夜》:人世,真是寂寞;生命,實在殘酷
    可是後世之人每每提起樋口一葉,必定會著重強調女作家三個字之中的「女」字,也正是這一點,讓我覺得似乎對她有些不太公平,因為,在樋口一葉短暫的生命中,從未停止過對於女性主體意識覺醒的探索與抗爭。這一點在她的很多作品中都能體現出來,樋口一葉的作品通常會以女性為主人公,去刻畫她們走過現實帶來的殘酷與絕望之後,所表現出的對於生活與平等的無限渴求。
  • 十九世紀末葉日本優秀女作家:樋口一葉
    樋口一葉是十九世紀末葉日本優秀女作家,也是日本近代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早期開拓者之一。樋口一葉原名樋口奈津,出身於東京一個下級官僚家庭。父親在晚年棄官經商,因受到破產的沉重打擊,患病死去。從此,一家三口人的經濟負擔,全部壓到年僅十七的桶口一葉這樣一個孤苦無靠的少女肩上。
  • 小學學歷的樋口一葉,靠借錢度日,竟被生活逼成了大作家
    背負債,遭悔婚,樋口一葉的一生有多慘?樋口一葉(本名:樋口奈津,一葉是她的筆名,取「一葉扁舟」之意), 1872年(明治5年)出生於現在的東京都千代田區內幸町。她的父親雖然是個農民,但獲得了武士身份,是當時明治新政府的下級官吏。
  • 《青梅竹馬》:最懂女兒心的樋口一葉,講述了一個怎樣的妓女故事
    她們習慣以華麗的辭藻去點綴生活的悲歡,拘泥於閨中女兒的小格調,卻缺失深刻的現實意義。當時,能夠脫胎於脂粉氣,直接與男性作家媲美的女作家只有一位。周作人曾經援引他人讚賞她說:「觀察有靈,文字有神,天才至高,超絕一世。」而這個超絕一世的女子便是被後世稱為「明治紫式部」的樋口一葉。01、樋口一葉:一個命運多舛卻靈氣縱橫的女作家在日本生活的人,無人不識樋口一葉。
  • 樋口一葉 | 十四個月的一生
    《青梅竹馬》寫出來的時候,樋口一葉的創作才剛剛開始。
  • 樋口一葉:只活了24歲卻印在日元上,小宇宙爆發14個月一舉成名
    現在大家能接觸到的日本紙鈔都是在1984年11月1日發行的版本,一萬元紙鈔上的人像是福澤諭吉,五千元紙鈔上是新渡戶稻造,在2004年11月所發行的新版紙幣,一萬元紙鈔的正面依舊是福澤諭吉,但五千元紙鈔的人物肖像改成樋(tong)口一葉。樋口一葉憑藉自己的文學作品以及背後隱藏的女性力量,而取代新渡戶稻造,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登上紙幣的首位平民女性。
  • 樋口一葉:一個家道中落、被退婚的女人,憑啥被印在五千日元紙鈔上
    十八歲的時候,樋口一葉的命運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折。父親與哥哥相繼因病去世,家道中落,失去收入來源不算,還欠下了大量債務。昔日幸福安穩的生活徹底變了樣子。雪上加霜的是,她那位青梅竹馬的未婚丈夫因她家庭的變故而變了心,不僅悔了婚,還要求樋口一葉一家退回下聘的禮金。剛剛成年的樋口一葉,遭此打擊,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她恨命運的不公,她恨澀谷三郎的薄情。
  • 樋口一葉:用生命書寫塵世的日本文壇彗星
    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明治時期也是女作家崛起的時代,她們不僅作品亮眼,在身世背景上也有著這樣那樣的傳奇和故事,而樋口一葉就是這樣一個載入了日本史冊的女子。儘管樋口一葉的人生非常短暫,24歲就因為肺結核離世,但她生前的文學作品卻獲得了極高的讚譽。
  • 樋口一葉:僅在世24年,為何能被印在5000元日元紙鈔上?
    這對樋口一葉的成長具有很大幫助。樋口一葉雖然只是普通官吏的女兒,但她憑藉語言上的天賦,多次贏得和歌相關的比賽,成為私塾裡的魅力之星。 十八歲的時候,樋口一葉的命運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折。 父親與哥哥相繼因病去世,家道中落,失去收入來源不算,還欠下了大量債務。昔日幸福安穩的生活徹底變了樣子。 雪上加霜的是,她那位青梅竹馬的未婚丈夫因她家庭的變故而變了心,不僅悔了婚,還要求樋口一葉一家退回下聘的禮金。剛剛成年的樋口一葉,遭此打擊,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 文豪野犬:甜甜的暗戀線,樋口一葉和芥川,樋口的異能有眉目了
    但是,其中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感情線,就是芥川和樋口一葉之間的感情。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樋口一葉對芥川的暗戀~(本文由銀空動漫原創,禁抄襲、搬運。) 在動畫中,因為女裝的芥川銀甚至還產生過誤會,墜入愛情的樋口一葉小姐姐也是十分可愛的,只不過被「大媽頭」和西裝,蓋住了美貌。再加上暫時沒有異能的設定,真的難被芥川看到哦。
  • 她的《青梅竹馬》是我讀到的最優美的愛情篇章-關於樋口一葉
    樋口一葉-第一位印在日元上的女性(2004年11月,樋口一葉的頭像被印在5000元面額的日元紙幣上)從個人身世的艱辛以及其作品的文學價值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來看,樋口一葉有點好比中國的蕭紅。她在1872年生於東京一官吏家庭,父親後來棄官經商失敗,破產後患病去世。樋口一葉很年輕時就開始擔負一家人的生計,因辛勞過度在1896年24歲時就早逝了。樋口一葉身上似乎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認命意味,她順從安靜,但同時用這一種高度隱忍和無比頑強的氣質。
  • 《文豪野犬》樋口一葉,首領指派給芥川的女人,動漫自剪壁紙頭像
    《文豪野犬》港黑,樋口一葉,首領指派給芥川的女人,動漫自剪壁紙頭像分享《文豪野犬》港黑,樋口一葉動漫自剪壁紙頭像分享歷史上的樋口一葉樋口一葉,印在日元上的女作家,日本明治時代最著名的天才女作家,她才活了24歲,但她的頭像被印在5000 元面額的日元紙幣上
  • 樋口一葉:16歲成為戶主,24歲在貧病交加中去世,名字印在鈔票上
    不知什麼緣故,我讀樋口一葉,卻總想起蕭紅來,可能是這兩個女人都命苦,且短命。蕭紅的《小城三月》,同樣講述一個女孩子溫柔而隱秘的愛,筆調清清淡淡,不刻意渲染,卻傳遞出了無盡的傷感。但當事人,當時並無家室的半井桃水卻迫不及待地跳出來澄清:我對已故的一葉女史,從來沒有逾越兄妹的感情,我可以確信在一葉女史心中的戀情不過是現實中誇大的東西。看到這裡,聯想起一葉在日記裡,溫柔記錄下老師當天的神情、穿著和打扮後,又控制不了的複雜:「我這樣描寫他的容貌,是對他的失敬啊。」不由讓人五味雜陳,眼角酸澀。
  • 渡十娘|樋口一葉:24載年華創造寫作奇蹟
    樋口一葉少女肖像,瀧澤康裕1980年繪在東京,這裡那裡走走看看的日子,多麼寫意輕快。樋口一葉(1872—1896),日本明治時期的小說家,在人世間僅僅享有短促的廿四載年華,就被肺結核奪走了生命,然而,她在矮几和稿紙上一字一字編織出「奇蹟的十四個月」,從一八九四年十二月發表《大年夜》起,至一八九六年一月《比肩》連載完畢,每篇均為佳構。叩門而入之前,雖有這些簡單的認識,卻沒想到足踏這一方奇蹟基地。
  • 世事無常,永不相負——樋口一葉筆下的悲情兒女
    《別霜》是樋口一葉的一篇短篇小說,總共十五回。故事情節很簡單:少女阿高和青年芳之助,因雙方父母祖上的淵源,自小就訂了娃娃親 ,父輩之間,生意場上也互幫互助 。但阿高的父親實則是個重利輕義的小人,在他的一番陷害下,芳之助一家破產,搬到了貧民窟,從前公子哥為了生計做起了車夫。一對青梅竹馬也被拆散,仇人的兒女該如何面對?
  • 文豪野犬:芥川被敵對組織擄走,所謂的危在旦夕,實際是對樋口的考驗
    樋口一葉如果是普通組織裡的成員,那她肯定是女強人的定位,行事果斷,遇到危機的時候也不膽怯。只是,港口黑手黨是把暴力轉化為貨幣的經濟行為體,樋口沒有任何異能,體術不如立原和銀,也沒有過人的才智,雖然遇事不怯場,但採取的行動也屬於衝動類型,沒有深思熟慮的。
  • 樋口裕子畫給你看的世界:暗黑、古怪又可愛
    它們統稱為——樋口裕子畫給你看的世界。 樋口裕子 HIGUCHI YUKO 畢業於日本多摩美術大學,主修油畫,曾榮獲福澤一郎獎。樋口裕子家裡有兩位喵星人,你可以根據花色在她的作品中找到它們,這位貓奴女畫家也經常在自己的社交網絡中公布自家主子的日常,但攝影技術和畫技比起來就……一言難盡了。對於畫中經常出現的角色,樋口裕子在一次採訪中表達了它們在自己心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