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社會的年輕人,或許比80年代或者90年代初期的年輕人更幸福,畢竟,他們有著一定的賺錢能力,而大多數人也都是靠腦力而非體力。而且,很多年輕人也因為接觸了網際網路,所以在獲取了更多信息之後,懂得了該如何存錢甚至是理財。
如果是在大城市工作的話,收入一般來看都會相對高一些,畢竟大城市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當機會多了,自然就能有談資了。不過,也有人喜歡在老家小縣城工作,錢嘛,自然也會少一些。近日,某網友在社區提問:在小縣城工作,工資只有2500塊,每個月最多存下1000塊錢,要怎麼理財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
那麼,2500的工資,每月存下1000塊錢,這種行為值得提倡嗎?在每月1000塊錢的基礎上,想將理財收益最大化,又是否現實呢?理財收益的高與低,又與什麼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理財那些事兒。
一、2500塊錢的工資,每月存下1000塊錢,值得提倡嗎?
首先來看的話,這位朋友的確是讓小胖汗顏不已,畢竟,在工資只有2500塊錢的情況之下,每個月還依然能夠攢下1000塊錢,的確是有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現在這個社會懂得如何存錢的年輕人本來就相對較少,而願意過苦日子的年輕人則是更少了。
當然了,佩服歸佩服,但小胖並不提倡如此操作。因為,每個月開銷只有1500塊錢,有些過於少了。當然了,我們也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是小夥子被收入給限制住了,在收入不高的情況之下,只有強制自己存錢才行。
存錢歸存錢,但我們也得考慮實際生活,不能為了存錢而刻意降低自身的生活品質。例如,小胖見過有些人為了存錢,每天光只兩個饅頭,甚至是就著一點水往下咽,如此,又哪裡會幸福呢?
二、每個月1000塊,理財如何收益最大化?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著如何通過理財,讓自己賺到更多的收益。但是,我們似乎走入了一個誤區,一味的想要讓本來就不多的錢,讓它翻番,甚至是大賺特賺,這,就有些不合理了。
當理財久了才會發現,什麼所謂的收益率都不重要,對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保住本金。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購買最保險的定期理財產品,每年也會有4%的收益率,而如果為了求高收益而炒股或者說購買其它期貨投資,最終收益有可能為負,而非為正。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或許不是求收益率,而是想著細水長流。這樣的話,每天都能有幾塊錢、幾十塊錢甚至是幾百塊錢進帳,不香嗎?當然了,這裡所謂的幾塊、幾十塊以及幾百塊,完全取決於你自己有多少本金。本金數量的不同,收益自然會有高有低。
三、理財收益的高與低,與什麼有關?
正如小胖所說,想要理財收益更高,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本金足夠多。當然了,拋開這個不談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導致,那便是風險。也就是說,往往高風險都會伴隨著高收益。
但是,普通人真的適合這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嗎?大多數情況下來看的話,我們是不適合的。正如這位朋友一般,好不容易每個月省吃儉用攢下1000塊錢,去投資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最終有可能一個月虧了500塊,如此,省錢的意義又在哪裡呢?還不如把這500塊錢拿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當然了,很多人都想發財,甚至是賺得更多。但是我們需要糾正一個觀點,那便是理財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財富增值,而不是讓我們變得暴富的途徑,那樣只能算是白日夢,並不現實。
有時候,小胖也在幻想著有一天能夠回到老家小縣城上班,但是,最終又放棄了這種想法。因為,老家的就業機會本來就少,而工資收入也會更少,如此,錢都沒有的話,那還談什麼享受生活呢?所以不得已之下,自己只能留在廣東大城市裡打工。
老實說,目前很多普通人都開始涉足理財領域了,這是好現象。但是有一點不得不提,那便是我們在理財之前,先糾正自己一定要在裡面賺到大錢的這種想法,不然,最終吃虧的肯定是我們自己。
那麼,您覺得在老家小縣城工作,工資只有2500塊錢,每月能攢1000塊,該如何理財呢?理財,又該如何將自身的收益最大化呢?您是如何看待不斷省錢來理財的呢?歡迎一起在留言區聊一聊!
(打字不易,看完請幫忙點個讚哈,如果您喜歡小胖的文章,也請關注一下,小胖先謝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