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下半場:海外巨頭退守,電商新秀崛起|h&|m|優衣庫|zara|...

2020-12-21 騰訊網

作者| 李小歪

編輯| 吳懟懟

優衣庫在今年雙十一失去了女裝類目的頭把交椅。

淘寶生意參謀數據顯示,11月11日當天,淘寶店鋪「錢夫人家雪梨定製」和「ASM ANNA」的女裝銷售額首次超過了優衣庫天貓旗艦店女裝的成交量,分列淘寶天貓平臺女裝成交的前兩名。

這是本土中小快時尚品牌的首次反超。

此前,歐美和日韓快時尚已經在中國繁榮了十幾年。來自西班牙的ZARA、瑞典的H&M和日本的優衣庫,世界三大巨頭早已在中國紮根,他們不僅引領了整個中國時尚市場的消費升級,也啟發了中國人最早的潮流風尚。

這片土地對巨頭的意義也在於此——他們不僅是營收報表裡一路上揚的數字,是巨大的金礦,也是消費者偏好感知的產品試驗場。

這一切的順風順水,直到以2018年大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宣布退出中國為標誌,才畫上了句號。

城頭變換大王旗的時候到了。自此,快時尚節節敗退。Topshop、New Look、Superdry、earth music & ecology等品牌也相繼退出中國,強如世界巨頭H&M、ZARA等,開店速度也明顯放緩。

在早年紅利期快速成長的中國快時尚品牌也沒能逃過厄運。頭部選手拉夏貝爾去年關閉超過4000家門店,營收大幅下滑,掉了幾乎六成。

事實上,在網際網路中國,網購土壤孕育而出的這群年輕消費者對時尚有更天然的敏感,對自我有更獨立的判斷。她們已經脫離了被品牌教育什麼是fashion的階段,更期待棋局上的權力反轉。

顯然,一個深知她們需求的品牌,才能在快時尚下半場的大浪淘沙裡,落入她們的眼眸。而我們也試圖從她們的目光裡,去探討和釐清以下問題。

快時尚巨頭在中國為何節節敗退

中國快時尚的靈魂為什麼孕育在淘寶

快時尚多元化和圈層化的終局何為

01

巨頭落幕,快時尚退守

業界早已不太看好快時尚的固有制式。

隨著電商巨頭不斷加碼服飾行業,ZARA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日漸衰落。在北京來福士,ZARA位於一層入口的最佳位置早已被Lululemon取代,後者是去年剛剛崛起的瑜伽褲黑馬。

來自波士頓和摩根斯坦利的多位分析師表示,擁有龐大線下門店的快時尚品牌能否在網購時代繼續保持領先優勢,需要打一個問號。花旗分析師認為,包括H&M、ZARA在內的多家快時尚毛利率正在下降,線下渠道的萎縮和一線市場的飽和是最主要的問題。

在中國,實體店已經拖垮了很多快時尚品牌。加上疫情影響,今年年初,H&M關店3778家,Gap集團旗下品牌OldNavy宣布退出中國。半年過後,ZARA宣布將永久關閉1200家門店,這個數字是其目前門店數量的16%。

早期,快時尚品牌為了快速擴張,用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拿下了很多門店。此外,商業地產在十年黃金期,也為了引流而極力拉攏國外快時尚品牌。

隱患到這幾年才顯現。店鋪面積的增長遠遠超過了市場容量可以承載的速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黃金鋪位地租不斷上漲,實體店的客流量和店鋪實際坪效卻在下降,另一方面,店內的購物體驗,尤其是服務也沒有明顯提升。與之相比,成本結構更優化的電商吸攏了大量消費者。

此前,ZARA作為快時尚老大,信奉「唯快不破」。大量運動服飾品牌將生產基地放在勞動力低廉的東南亞,唯有ZARA會就近安排在設計總部西班牙周邊的摩洛哥和葡萄牙。一旦服裝從工廠中出貨,最快48小時之內就能空運到全球門店。

快時尚的「快」內核有二。48小時的到店速度是其一,快速緊跟潮流的設計是其二。

在這種高周轉率和高性價比之下,快時尚用更豐富的款式最大程度地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它打破了傳統時尚的「高溢價」模式,後者被迫放緩滲透至中產階級的步伐,也讓年輕的消費者不那麼在意品牌的歷史內涵和設計理念,「只要好看即可」。

在過去十年,快時尚的這種模式幾乎無往不利。

但沒有哪一種模式可以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在網購發達的中國,一種更快周轉效率的「超快時尚」,正在打破這種平衡。

可以明確的是,被中外快時尚品牌洗滌過一圈的消費者,如今的審美素養和時尚需求在不斷提升。他們已經對繁多款式和低質量免疫。

無論是H&M還是ZARA,都能沒徹底解決爭議頗多的質量問題,對比之下,優衣庫反而能用基本款繼續站住腳,摘掉快時尚標籤只是早晚的問題。

業內認為優衣庫的反應夠快,主打科技來強調產品的功能性。但這個速度再快,也趕不上「超快時尚」品牌響應消費者需求的速度。

02

顛覆者,在電商平臺起家

而當今年雙十一,兩家淘寶店鋪的女裝銷售額首次超過了優衣庫天貓旗艦店女裝的成交時,後起之秀的光芒已經無法被忽視了。

如果此前,時尚業的態度還只是「我們需要線上,需要電商」,那如今,這種姿態可能轉為高度警惕的防守了。

在他們認為是渠道代表的電商平臺,已經可以孕育出一批顛覆者形象的選手,去重新引導消費者的選擇,並不斷滿足他們的需求。

以淘寶為代表的中國電商平臺,在這十年的網際網路浪潮早已為新生品牌打好了基礎。從消費者行為偏好等分析,到支付環境和物流系統的保障,新手來到這裡,只要自己願意用力跑,前面都是通途。

這種通途從起點上就決定了新生品牌的奔跑速度。舉例而言,年輕客群不喜歡同質化,不適合亞洲人體型、風格相對普通的版型首先就會被PASS。在個性張揚的年代,國潮、漢服等有傳統文化元素的特色服裝,反而能贏得他們的青睞。

但新生的中小商家很難在商品企劃期就做出這種決斷。一旦投入量產,如果不暢銷,問題就接踵而至。此時,淘寶的技術手段可以幫助商家提前預判市場風向和消費者喜好。而且,這些中小商家跟消費者走的很近,他們更容易了解到目標人群喜歡什麼、需求又是什麼。這些消費者偏好會反映在他們的商品企劃中。

當新品批量生產前,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就是,通過少量、預售的形式,讓商品真正地面對消費者。這一過程中,消費者反饋不達預期的新品就會被淘汰。

對於消費者反饋非常好的商品而言,商家也不必擔心最關鍵的供應鏈環節。犀牛工廠可以為生產能力不夠強大的商家提供生產支援。

向後推進到中端銷售和後端營銷環節,商家可以藉助淘寶的直播、微淘、短視頻等內容工具,打造品牌形象,多了一些與消費者溝通的渠道。這種溝通又反向精準了前端企劃時對消費者喜好的深入了解。

一個普遍的現象是,儘管消費者厭倦了撞衫,偏好更小眾的設計和品牌,但他們仍然會相信品牌的力量。通常來說,像「ASM ANN」店鋪這樣的頭部選手或許可以依靠忠實粉絲的消費來維持運轉,但作為一個新品牌顯然還不到火候。

比較顯著的一點是,中小型規模的商家很難在消費者心裡形成品牌化的力量。在淘寶這個平臺上,儘管有超過8億的龐大用戶基數,但服飾商家的體量超過百萬,被消費者看見並記住,記住被信賴,並非易事。這就需要一個具備高度資源協調能力的平臺方,來打造他們的品牌信任度和企業商譽。

淘寶iFashion的誕生就來源於此。平臺直接的動作在於,把iFashion這個概念和邏輯整體打造出來時,相當於給這部分店鋪加上了一個更值得信賴、更有時尚腔調的品牌標識。

因此消費者對有iFashion標籤的店鋪,就能產生更大的感知和認同。此前,淘寶就做過一個消費者調研,當消費者看到有個店鋪是 iFashion店鋪的時候,他就更容易從店鋪購買。

從這個角度來說,淘寶不僅是關鍵環節的輔助,也是全鏈條的基建閉環。在中國電商的土壤裡,只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即使從零開始,再小的品牌和商家也有出頭的可能。而他們的靈魂,始終紮根於淘寶。

03

快時尚or超快時尚的未來

事實上,不僅是中國市場的淘寶iFashion裡,誕生了這批「超快領跑者」,在歐美,同樣的中小體量選手,也在電商平臺中孕育而出。

英國的Boohoo、ASOS和Missguided能夠在半個月到一個月內生產商品,ZARA和H&M要5周,傳統鞋服零售商要半年以上,優衣庫的情況按照柳井正在自述中所說,是整整一年,長達52周。

但這批顛覆者上新更快。

繼續拿淘寶舉例。大部分iFashion商家都保持著每月2-3次的上新,也就是10-15天左右就完成了從設計到生產以及運送到庫的流程。此外,3萬多個iFashion商家每月共計上新60萬件左右,單個商家每次也能保持20個左右款式的更新,這種不斷給予消費者新鮮感的高頻上新,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刺激了復購率。

據接近某頭部女裝店鋪的人士透露,在11月11日,成交超過優衣庫女裝的兩家淘寶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新品。他介紹,這兩家的成交額中有80%左右都來自當天上架的新品。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尤其是這兩家店鋪的粉絲,對於新品的接受度非常高,願意在沒有買家評價的情況下就下單。這或許也跟前文提到的淘寶iFashion幫助這部分商家提高了品牌信任度有關。

「超快時尚」品牌敏捷的供應鏈,還避免了傳統零售帶來的產品短缺和庫存過剩,以及隨之而來的降價處理和邊際利潤遞減問題。打個比方,產品最初設計時就可以小批量生產試探粉絲和消費者的反應,如果成功,再迅速補貨。

在這種試探裡,細分市場迎來了更大的爆發機遇。專注JK制服和國風漢服等領域的店鋪,和粉絲之間締結了更加緊密的連接。

這種緊密在於,店鋪的定位越清晰,設計風格越明顯,稀缺款式越少,粉絲更加樂此不疲。數據顯示,淘寶iFashion超過60%的銷售額就來源於店鋪粉絲購買。當用戶買到一件稀缺原創款式時,無論是朋友圈的短視頻或者小紅書上的照片,都可以成為其審美和品味的證明。這是在一個圈層內用戶擁有話語權和談資的重要基礎。

粉絲需要談資和話語權,和店鋪需要品牌影響力是一個道理。一個顯著的信號是,淘寶iFashion的中小型商家店鋪本身越來越像一個人格化的KOL,他們不再是傳統的售賣渠道,而成為了擬人化的品牌溝通者。

良性溝通下,平臺內的商家顯然和年輕消費者越走越近,進而越活越好。不少站外紅人也因此帶著自身影響力隨即入淘開店。他們的個人IP和店鋪形象彼此強化,互為影響,最終形成店鋪的穩定收益來源。

以目前淘寶這批iFashion商家的表現來看,上新快,多元化和圈層化,幾乎是他們集中的優點,新入局的快時尚品牌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就很難走進年輕人的心扉。

一個既定的事實是,無論是從淘寶孕育而出的這批「顛覆者」,還是從歐美市場中誕生的「超快時尚」品牌,他們都是時尚行業的新生力量。這種存在本身就詮釋了一個道理:沒有重體量,沒有強資本,他們也可以在靈活作戰中成為快時尚下半場的領跑者。屬於「超快時尚」品牌的時代到來了。

相關焦點

  • 快時尚下半場:海外巨頭退守,電商新秀崛起
    來自西班牙的ZARA、瑞典的H&M和日本的優衣庫,世界三大巨頭早已在中國紮根,他們不僅引領了整個中國時尚市場的消費升級,也啟發了中國人最早的潮流風尚。 這片土地對巨頭的意義也在於此——他們不僅是營收報表裡一路上揚的數字,是巨大的金礦,也是消費者偏好感知的產品試驗場。
  • ZARA、優衣庫、H&M三大快時尚業績終極PK
    ZARA、優衣庫、H&M三大快時尚業績終極PK 2018-08-02 10:14:35 來源:聯商網   說起快時尚,西班牙的ZARA,日本的優衣庫和瑞典的
  • 快時尚巨頭痛苦轉型,優衣庫、Zara、H&M做法不同
    合作:Xiaofu_Lu疫情對服裝產業造成重創,世界快時尚行業維持幾十年的商業模式,受到動搖,優衣庫新冠肺炎猛烈的攻勢,令時裝業者毫無招架之力,消費者被趕出富麗堂皇的實體門店、華美服飾冷清地掛在架上,無人問津,快時尚產業維繫幾十年的商業模式,被一場瘟疫無情摧毀。全球服裝產業都因新冠病毒陷入蕭條,快時尚也無法從中倖免。
  • 除了ZARA、優衣庫、H&M等,還有哪些快時尚品牌?
    除了zara,hm,優衣庫,gap,c&a,事實上還有很多驚豔的快時尚品牌,逛一逛真的能讓你有一種淘到寶的感覺。盤點一些,相信你下次買衣服的時候就能發現新大陸哦~// MJSTYLEG//特點:國產快時尚,價格是ZARA的1/3。
  • Zara、H&M日子艱難,快時尚品牌在中國跑不動了?
    然而近兩年來,隨著國內電商的迅猛發展,快時尚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實體店飛漲的租金和物價都成了累贅。而消費者不僅有了更加豐富的購物渠道和選擇,消費品味和挑剔度也在逐漸提升。95後的年輕消費者更加追求穿搭品質和個性表達,顯然這並非一眾快時尚品牌能夠滿足的。
  • 美服裝巨頭「名副其實」|gap|美國_財經|h&|m|zara|h&
    (文/觀察者網 一鳴)4月26日消息,美國服裝巨頭GAP公告表示,由於疫情導致其關閉了位於北美和全球絕大部分門店,GAP持有的現金正以驚人地速度消耗,預計到下周,其銀行帳戶裡將只剩下7.5-8.5億美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今年以來,GAP(GPS:NYSE)的股價已經下跌了60%,市值蒸發了40多億美元。
  • 杭州優衣庫、ZARA、H&M等快時尚試衣間大比拼
    聯商網消息:昨夜到今日,優衣庫試衣間事件刷爆了朋友圈,這究竟是偶然事件還是精心策劃的營銷事件?是個人行為還是企業行為?優衣庫方面雖然已經闢謠,但記者早已被各路分析評論以及段子砸的暈乎乎,如果這真的是一場營銷,雖然傳播效果一流,格調卻實在低了點。  不過這一事件倒是揭示了一個真理:淘寶京東你再牛,請問你有試衣間嗎?
  • H&M網上商店正式登陸中國 快時尚巨頭們到齊進攻國內網購市場
    據悉,H&M網上商店將與實體門店同步發售各類服裝及配飾,包括女裝、男裝、青少年裝和童裝等。不僅如此,H&M網上商店還將全年不定期地為中國顧客帶來網店專屬的時尚單品。H&M網上商店還將同時呈現H&M HOME家居用品系列,貼合不同季節,為大家的居住空間帶來與眾不同的時尚氣息。
  • 「快電商」能夠拯救「快時尚」嗎?闢謠Zara將大面積閉店1200家
    隨著疫情在全球市場持續蔓延,快時尚品牌在海外市場面臨大面積閉店。 中國市場在疫情的催生下,電商直播帶貨行業風生水起,網紅品牌、國潮品牌被推向了熒幕前。這讓以「快」、「時尚」、「便宜」為主打的快時尚品牌,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局面。
  • H&M再次因質量問題被罰!快時尚淪落為「慢又不時尚」?
    電商衝擊之下,「快時尚」逐漸成為「慢又不時尚」 快時尚以「快」起家,然而跟中國的電商比起來,卻漸漸淪落為「慢又不時尚」。快時尚又稱「快速時尚」,源自20世紀的歐洲,歐洲稱之為「Fast Fashion」。
  • ZARA、H&m、優衣庫三者對比,我最終選擇了它
    對於學生黨或者是剛剛進入社會的職場新人來說,手邊沒有特別多的錢花在購買衣服上,快時尚自然就成為這類群體的首選。我們所熟悉的並且大眾認可的快時尚品牌有zara、hm、優衣庫。但在購買的時候難免形成對比,三者的價位設置十分相似,但三者的品牌定位有所不同。
  • Zara為什麼幹不過優衣庫?
    專賣秋衣秋褲的優衣庫,什麼時候這麼火了?印象裡,曾經的快時尚巨頭明明是Zara啊!撤店、倒閉、虧損15億……Zara為什麼幹不過優衣庫了?今天硬核看板6分鐘,帶你深扒Zara、優衣庫的時尚秘密!而曾經的「快時尚領頭羊」Zara,只在女裝榜位列第9,男裝榜則是連個影子都沒留下。過去這半年,網上關於zara最多的消息,就是撤櫃。
  • 細數三大快時尚品牌Zara、H&M、優衣庫各自特色
    國外快時尚品牌何以快速崛起?本期「比較」通過對三大洋品牌的解析,來揭示快時尚品牌經營的秘密。  Zara:極速打造平價奢華  Zara,西班牙Inditex集團旗下最有名的服裝品牌,1975年設立,位居全球第三、西班牙第一,它在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757家專賣店。  Zara在業界廣為關注並不為奇。
  • 快時尚的消亡才剛開始?
    直觀來看,網際網路下半場,直播以及電商零售市場的遍地開花,讓諸多憑藉線下門店跑馬圈地、快速擴張,搶佔市場的品牌遭遇致命打擊,但稍微深究,就發現背後原因或不全然如此。巨頭退場,沒有落單者網際網路經濟時代,注重場景、體驗,讓快時尚走向了一條悖於時代發展的道路,而這場疫情則毫不留情的將快時尚獨有的脆弱性暴露出來了。
  • 快時尚巨頭優衣庫、ZRAR、H&M們如何在2020調整自救
    隨著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上半年全球的快時尚市場一片慘澹,GAP現金流告急、ZARA和H&M關店裁員、優衣庫收入下跌。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包括H&M、ZARA、優衣庫、MJstyle、MUJI、UR、C&A、GAP在內的8個快時尚品牌,在內地共新增203家門店,在2019年創歷史新低的基礎上再次刷新最低紀錄。
  • 中國又一電商巨頭,國內沒什麼知名度,在海外卻直追Zara
    這個品牌,在國內幾乎沒什麼知名度,但在海外市場卻享有盛名,有實力挑戰Zara的地位。從這點來看,它無疑是我國又一家低調的電商巨頭。資料顯示,SheIn於2008年在南京創辦,是一家跨境B2C快時尚電商平臺。以快時尚服裝為主體業務,涵蓋服裝、配飾、鞋包、首飾、家居、美妝、家紡等眾多品類。
  • 比Zara、H&M更值得買!好看便宜還不撞衫!
    zara、h&m多年來一直都霸佔了貧民窟女孩衣櫥的半壁江山快時尚品牌衣服雖物美價廉但撞衫率也是極高的撞衫很可怕,誰醜誰尷尬為了讓愛妃們既不用吃土又能美得獨一無二七拉決定寫下這波安利,除了zara、h&m
  • 低調的中國電商巨頭,半年賣出400億,卻被誤認是海外品牌
    所以,許多網際網路行業的市場新秀都會選擇避開國內巨頭的鋒芒,出海闖蕩。這就導致許多誕生於中國的行業巨頭,雖然在海外混得風生水起,但在國內卻鮮為人知,例如電商領域的巨頭——SHEIN。SHEIN是一家誕生於2008年的中國跨境電商企業,主營女性快時尚服裝產品。
  • |h&|zara|inditex|massimo dutti|h&|m
    6月11日,快時尚品牌Zara母公司西班牙服裝巨頭Inditex傳出消息,計劃永久關閉旗下1000至1200家門店。網友:關閉1200家?這麼突然?是扛不住了?據統計Zara全球的店鋪在2000家左右,而這次一關就關掉了一大半?這是要涼了嗎?
  • Forever 21敗走中國,快時尚進入殘酷下半場
    更多分析人士認為,Forever 21在中國的受挫,更多是因為快時尚市場的飽和,反觀全球市場,Zara母公司Inditex的增長瓶頸已不是新問題。對於快時尚品牌而言,跑馬圈地的方法已不再奏效,整個行業已進入到了殘酷的下半場。快時尚在中國市場曾經有過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