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恐龍,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霸王龍的模樣。的確,恐龍長著一口大牙,尾巴長長的,體格還非常巨大,還曾是地球的霸主,可真是威風凜凜。而對比人類在恐龍面前,就像是螞蟻一般瘦小。
不過,前段時間科學家的一個發現卻刷新了人們對恐龍的認識。那就是他們在緬甸發現了一塊琥珀。而這個琥珀裡面居然有恐龍的身影,而且還是完整的一隻恐龍的身影。
眾所周知,琥珀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雲石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樹脂化石。且琥珀內部通常包含著蜜蜂等小昆蟲,形狀美麗又小塊。那麼,這次發現的恐龍琥珀有多大呢?
科學家們發現,這個琥珀裡面的恐龍居然有一隻蜂鳥那麼大,而且這也是地球上最小的一隻恐龍。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地球居然有這麼小的恐龍,恐龍的樣子不都是很巨大的嗎?
科學家們給這隻恐龍起名為「眼齒鳥」,不要看到這個名字裡帶了個鳥字,就以為它和普通的鳥類沒什麼不同,其實不是這樣的。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隻眼齒鳥應該生活在熱帶雨林中,雖然身形十分小隻,但是卻非常靈活。
不過,很多人並不覺得眼齒鳥就是恐龍,因為他們不相信這麼小的眼齒鳥居然是恐龍,和巨大兩字完全不沾邊,所以有人認為它是蜥蜴。還有一種觀點,則認為眼齒鳥是蜂鳥的祖先,因為它們兩個看起來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科學家表示,蜂鳥誕生於3000萬年前,眼齒鳥誕生於一億年前,中間的差距是很大的。不過,也有可能是化石不太完整,或者是蜂鳥和眼齒鳥都太小了,科學家們很難從中發現蛛絲馬跡。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眼齒鳥是鳥類的早期形態,但現在還沒有任何結論,科學家們目前也正在研究中。
眼齒鳥最特別的就是它的牙齒,這也是為什麼它叫眼齒鳥的原因之一。一般來說,小型鳥類會有牙齒脫落和眼部增大等特徵,但標本中眼齒鳥的牙齒卻有很多,齒列也比其它鳥類長。不過,它們的體長最大也就5釐米左右,比蜂鳥還要小。另外,它們不會食花蜜,而是吃各類昆蟲。我們知道,在白堊紀晚期的時候,有些進化成鳥類的恐龍是可以飛起來的,只不過不是那麼熟練。但也正是因為體型瘦小的原因,它們不僅可以躲避敵人,還躲開了災難。
隨著眼齒鳥的發現,有些人提出疑問,那現在會不會也有恐龍生活在地球上呢?特別是一些微型的恐龍?為此,科學家表示,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不過我們並不知道它們後期會變成什麼樣子。畢竟過了數千萬年,很多物種也已經變了模樣,有的甚至變成了另外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