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5個奇妙博物館,才了解逛博物館的樂趣-虎嗅網

2020-12-12 虎嗅APP

人類天生就喜歡故事。


可惜高度濃縮了人類文明的博物館們,竟是近些年才參透這個道理。


逛一次博物館,苦讀文物的名字、作者、產地、年代、功能與歷史介紹,走出大門後卻沒能記住一個好故事。


這其實並不是你的問題。會講故事的博物館,才是優秀的博物館。


——臺長


近些年,博物館一改"死氣沉沉"的形象,竟活躍了起來。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與電影公司 20 世紀福克斯合作拍攝了《博物館奇妙夜》第一部,從此成為一個經典 IP;故宮博物院等 9 家博物館和中央電視臺合作出品了《國家寶藏》,國寶們的前世今生成為了社交媒體裡的熱門話題。



在此之前,博物館的主要功能僅為收藏、研究和保管文物。博物館是權威的,文物是沉默的,我們與那些歷史仍然有距離。


終於,曾經只把注意力放在展品身上的博物館們意識到,自己需要開始講故事了。


最大限度地調動參觀者的所有感官,或是講好一個簡單卻動人的故事——故事怎麼講沒有定式,就如同人類發展過程中從未給自己設限一樣,我們都是未來種種可能中的一份子。



不會講好故事的博物館,不是"優秀"的博物館。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五個很會講故事的博物館。他們根據各自的特點和使命,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敘事方式——建築設計、視覺安排、氛圍設置,或者媒介融合。


他們成功消解了我們與遙遠時光之間的距離,讓人類文明與當下生活產生美妙的連結。


弗裡達·卡羅博物館


墨西哥城


她仿佛沒有離開過藍房子 


最直接也最能共情的方式,是把聽者變成故事裡的人。弗裡達·卡羅博物館就是這麼做的。


當地人更願意叫它「藍房子」——如今已經成為墨西哥文化符號的藝術家弗裡達·卡羅在這裡出生、成長、死亡。



藍房子是弗裡達生命的一個橫截面。傳記電影《弗裡達》的第一個鏡頭就是這裡。


弗裡達 6 歲時感染小兒麻痺,導致右腿比左腿短;18 歲時坐巴士發生車禍,脊椎被折成三段,頸椎碎裂,一根金屬扶手穿透陰部,從此喪失了生育能力。臥床養傷的那幾個月裡,她開始畫畫。



短暫的一生被塞滿了苦痛,支離破碎的自畫像是她為數不多的逃脫,女性題材是她不變的專注。最終,她的畫作成為羅浮宮收藏的第一幅墨西哥畫家作品,她的形象也被印在了墨西哥 500 比索的正面上,反面是墨西哥壁畫之父,也是她的丈夫迭戈·裡維拉。


弗裡達去世後,迭戈·裡維拉請人重新翻修了藍房子,後於 1958 年作為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進入藍房子,故事從弗裡達的作品開始。她畫筆下的家人、愛人、朋友、食物和自己,充滿野性與想像。角落裡印著一些弗裡達寫下的話,比如那句「當我已經擁有可以飛的翅膀,誰還需要雙腳」。


Marxism will give Health to the Sick,1956


My family,1949 


然後是他們夫妻二人熱衷收集的墨西哥民間藝術品,以及一些別人給弗裡達拍的照片,其中包括她的情人們。




再然後,來到她的客廳,鑽進她的廚房,穿過她的畫室,踏上樓梯進入她的臥室。注視那張懸掛著鏡子和怪異玩偶的木床,弗裡達在每一個角落裡都燃燒過:



最後,晃進她的花園。


大片豔藍色將你包圍,陽光下各種植物的影子以分秒變換,角落裡還有一個紅、黃、藍相間的小型金字塔。


她穿過的漂亮長裙,她要求朋友從異國帶回來的玩具,她在書脊上畫的小圖案,她用過的大大小小的顏料罐子——浸沒在這些細節裡,人們會自然地忘記自己在博物館裡。


四周只有弗裡達的氣息,仿佛她從未離開過,而我們就在她的故事中。




甚至不需要過多的文字說明,弗裡達的痕跡毫無保留,大方地迎接著參觀者。


曾經的真實存在跨越了線性時間,鮮活的故事和藍房子一樣難以褪色。博物館如果足夠真誠,參觀者一定可以感受得到。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卡達,卡達


幾何也可以講故事 


對博物館來說,用視覺設計講故事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它依然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一座人造島上,由建築師貝聿銘設計,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蘭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



為了講好這個有關伊斯蘭藝術的故事,貝聿銘先生閱覽完一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大小建築。遠觀這個幾近完美的最後答卷,倒吸一口氣,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穿過兩排高大的棕櫚樹,進入到第一個展廳,是一座座精準還原的清真寺模型:



再往下走,還會看到《可蘭經》與手稿區、陶器區、珠寶區、中國區、馬來區等。


給人空曠感的內部設置,讓參觀者首先在視覺上倍感舒適。展品的取捨與擺放,燈光、字體、字距等一切細節都經過仔細考量。



參觀者在行走與站立的交替間接收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博物館的展覽空間起著塑造性的作用。


伊斯蘭建築中用來懸掛玻璃燈的圓圈支架被重塑。



屋頂的靈感借鑑了伊斯蘭建築中的 muqarnas 屋頂,這種結構在整個中東,乃至北非都十分常見。




對幾何美的運用達到極致,人們的感官在現代與伊斯蘭兩套審美中不斷碰撞。



就算是文化上的外來者身在此處,也會迫切地想要聽一聽故事的下一章。


新舊藝術博物館


霍巴特,澳大利亞


沒有說明牌的博物館 


如果博物館還沒有一個固定且具象的敘事,它要怎樣與觀眾建立連結?


那就像 MONA 一樣,乾脆邀請觀眾進入到探索過程中。


在澳大利亞最南端的塔斯馬尼亞州,新舊藝術博物館就坐落在德文特河的岬角上。它的所有藏品均是澳大利亞職業賭徒、收藏家兼商人大衛·瓦爾士 的個人收藏。


2011 年 1 月正式開幕前,大衛·瓦爾士和 MONA 所有工作人員都準備好了接受學界與大眾的批評或質疑。


因為 MONA 太叛逆了——他們拒絕傳統藝術博物館「白立方」式的展覽空間,不再為任何展品設置說明牌,舉辦了屬於自己的音樂節,並且還打算開酒店。


圖片來自 MONA 官方網站


出乎意料的是,人們雖然用了「古怪」「非傳統」之類的詞去形容它,MONA 收穫的喜愛遠比抨擊多。


《紐約時報》讚美它是「成年人的迪士尼樂園」,而被 MONA 帶動了旅遊業的塔斯馬尼亞,於 2015 年被孤獨星球評為「最值得前往的十個地方」之一。



MONA 的這次冒險,為什麼成功了?


首先是建築。


MONA 大部分的空間都在地下,內部沒有過多修飾,你能直接看到它的裸結構體和被切開的巖石層。



建築師詹姆斯·皮爾斯認為,這種粗曠感讓空間可以抵禦時間的侵蝕,也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藝術需求。


從進入到 MONA 的那一刻,微弱的燈光,昏暗的環境,沒有指示牌和推薦路線。一個新奇的世界對你敞開胸懷,任由你探索。



接著是展覽方式。


MONA 向每一個來訪者免費提供視聽設備 O Machine。自由走動,O Machine 會識別出你面前的展品,並提供不同風格的信息——


從傳統的藝術品分析,到大衛·瓦爾士和他朋友們有趣的私人點評,再到藝術家的個人獨白。



終於,就算沒有跟著博物館設置好的敘事節奏,就算不想閱讀生澀嚴肅的藝術解析,也不會悄悄感到慚愧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 MONA 的藏品。


得益於先有藏品後有館身的設計優勢,MONA 完美容納了許多大膽、奇特、富有想像力以及需要觀者參與其中的藝術品。


澳大利亞藝術家西德尼·諾蘭的作品《蛇》是 MONA 的靈魂作品,大衛·瓦爾士為此修改了 MONA 的設計。


藝術家於北京旅行時看到的一副壁畫而產生靈感,回到澳大利亞之後結合了沙漠春日的意象,創作出了這個由 1620 幅小畫組成的巨型壁畫:


 

德國媒介藝術家朱利葉斯·波普的作品 BIT.FALL 被搬進 MONA。將比特與瀑布組合在一起。


BIT.FALL 抓取實時新聞中的關鍵詞,再滾動播放給站在巖石前的人們——或許每個人會記住不一樣的單詞。



MONA 說,「與其像其他藝術博物館那樣提供一個中立空間,我們更願意幹涉展覽過程,因為我們永遠有話可說」。


但與此同時,MONA 又不能告訴你他們想說的到底是什麼,因為「我們也想知道,究竟藝術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我們看待它時永遠帶著好奇」。



於是,MONA 決定將他們的思考過程表達出來——那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問題。觀眾被邀請到這種共通的困惑中,和博物館一起「發展、重塑和反思」。


MONA 與觀者之間由此建立了一種更平等與自由的權力關係。這也許就是 MONA 在講的故事一直那麼受歡迎的原因。


聖保羅博薩博物館 


聖保羅,巴西


和機器人聊聊藝術 


科學技術以秒為單位發展,博物館也在努力跟上節奏。


誰知道呢,換個新潮的方式講故事也許有奇效。


1952 年,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博物館語音導覽機,人們驚嘆於一個小小的設備可以極大地豐富並個性化遊覽體驗。如今,語音導覽幾乎是博物館的必備項目,一些博物館還會免費提供這項服務。



巴西聖保羅博薩博物館決定再往前邁一步。2017 年,他們與 IBM 公司合作,著名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沃森搖身一變成了博物館的解說員。



把沃森想成面前的這幅畫,你幾乎可以問他任何問題,無論是歷史故事,還是創作技法,甚至包括作品與當下社會之間的種種關聯。



參觀者可以更大限度地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和機器人沃森進行一場沒有約束的對話。


比如,一位前來看展的女士問沃森,"你在思念著誰嗎?"


沃森回答說:"從畫的細節來判斷,這個流著眼淚在看信的女人很可能在思念一個死去的男人。"


而女士與沃森對答起來:"我覺得畫中人在思念一個人,是因為我很想念我的父親。"



其實,72% 的巴西人從沒去過任何博物館,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會看不懂展品。


博物館的機構總監保羅·維切利這樣說,「讓參觀者和這些藝術品直接對話是最好的互動方式,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讓人們在每次參觀後都能多一些收穫,其實博物館也可以很好玩」。


大英博物館


倫敦,英國


100個故事講完人類史 


大英博物館有多擅長講故事,似乎已經不必多說。


200 萬年的人類歷史,800 萬件文物,萬千種文明起起落落。


儘管如此,大英博物館在 2010 年定下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選出 100 個文物,用它們背後的故事去講述整個世界的歷史。


聽起來有些瘋狂,但這是一次空前成功的嘗試。



從一開始的 BBC 廣播節目,到後來出成書,再以網頁形式保留下來,並且還被做成世界巡展。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啟發,並發現自己與其他群體之間的奇妙關聯。


瀏覽這些由大英博物館的專家團隊挑選出的 100 件文物,你會發現有些看起來實在是普通,比如這個發現於坦尚尼亞奧杜威峽谷的石質砍砸器:



但其實,這是人類最早有意識去製造的工具之一,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見證。它還揭示了非洲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提醒著我們,儘管當下一些看似完全不同的群體互相競爭甚至敵對,我們在基因和文化上卻擁有共同的起點。


再比如這幅來自中國的《女史箴圖》:



包含了 3 種不同的藝術形式——詩、書、畫,講述了一種古中國對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數百年間它被歷代帝王收藏並鑑賞,留下的印章與題字如今依舊清晰可見。


儘管通常西方人不習慣對藝術品進行改造,大英博物館卻覺得它十分迷人——不同的群體跨越時空因一件物品共享了喜悅。


雖然如今我們不能再留下痕跡,但得益於現代技術,我們依舊可以沉浸其中。仿佛與古人一起賞畫,你們的生命也就此建立起關聯。


以文物為點,串起歷史的線,構築文明的面。我們在其中穿梭,了解自己,理解世界,探索人類的邊界。


相關焦點

  • 別人逛博物館站著 你逛博物館躺著
    為了健康宅家,我們收集了8個時刻在線的世界頂級博物館。不用訂機票、不用人擠人、不用戴口罩,你就可以輕鬆欣賞到成百上千萬個經典藝術品,體驗到線下無法體驗到的交互效果和觀展角度,甚至免費下載到絕版的藝術書籍。不出門的長假,和我們一起在線上博物館尋寶吧。打卡全球文明的線上寶庫 大英博物館
  • 在家逛完大英博物館!免費看遍全球展覽!疫情期間必備攻略
    疫情期間,宅家雲逛大英博物館等全球當紅博物館的攻略來了。目前,歐美各大當紅博物館因為疫情已基本關閉,但通過雲看展的方式,我們在家就能看展。首先介紹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這邊更推薦第二個官網的網址,製作非常精美。
  • 博物館奇妙日,文物「活起來」了!
    看過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的朋友們,想必一定會被裡邊活起來的文物、展品震撼到!那種奇妙的感覺,雖然只出現在科幻片中,但第五屆吉林雪博會的每一個「博物館奇妙日」裡,你也有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體驗文物「活起來」的美妙。吉林雪博會6號館正在進行的吉林冬季文博資源博覽會,刮來了千古風華的國潮。故宮博物院展位的展品,每一件的背後都蘊藏著一段故事,或是一件文物。
  • 博物館奇妙夜
    第二天,蘇一生穿著制服,特地早半個小時趕到了博物館。讓他沒想到的是,博物館大門緊閉,也沒有人影。他走進值班室,朝睡眼惺忪的門衛大爺遞了根煙,笑呵呵地問道:「大爺,咱們這還不開門啊,這再過半個小時都要開館了,總得先進去收拾一下吧。」大爺點起煙,瞥了他一眼,道:「你是新來的?在這等著吧。」
  • 『足不出戶』帶你「雲逛」博物館!換種角度解鎖景點…
    2020年才過一個多月,我們卻像過了好幾年宅家的我們第一次真情實感的發出「我想去上班「的吶喊因為宅家實在是太太太太太無聊了那不如我們做帶你文化人做的事兒--逛博物館小編整合了果殼、人間旅行指南
  • 臺灣博物館奇妙之旅 另類博物館值得陸客一遊
    臺灣博物館奇妙之旅 另類博物館值得陸客一遊 2015-08-07 09:47:31來源:東南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今年七夕節即將來臨,該博物館打造兩三米高的月老廟和教堂,期待吸引更多陸客的造訪。  除了鹽博物館,臺灣的產業博物館還不少,臺中臺糖開發區內有家糖業博物館,建於1980年,記錄「甜島」臺灣的糖業發展軌跡。此外,臺南有香腸博物館,彰化有雞精博物館,桃園有醬油博物館、飲料博物館,嘉義市則有檜木博物館,這些博物館多由企業創辦,已成為企業品牌和文化推廣的重要手段。
  • 去瑞典旅遊,逛博物館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很多人首選ABBA
    ABBA博物館就是讓我們了解ABBA的地方,這裡有ABBA從誕生到結束的整個發展過程,收錄了ABBA成員的一切,包括生活,工作,愛情,事業等所有物品,音樂藏品,1974年出版的單曲《滑鐵盧》讓ABBA在全球大紅大紫,再加上盛大的環球演出,讓很多人都知道了ABBA,遊客在ABBA博物館裡面可以利用各種先進科技來了解和互動,遊客可以在五光十色的舞臺環境中模擬參與樂隊的每場演出
  • 博物館奇妙夜、深夜書店、星光電影院……6月的上海,愈夜愈美麗!
    是小龍蝦配上啤酒,是電子音樂搭著舞蹈,是無數的小市集與大派對,是好吃好玩好逛,但這還不夠。如果你問我,這個周末的晚上想要去幹嘛,我有一張長長的清單。我想去思南公館聽文學講座,那裡還有七折的好書;我想去寶山智慧灣看一場戶外電影,那裡還會有史依弘的戲曲課堂;我想去福州路看歷代金石碑帖題跋鑑賞雅集,匯聚近現代和當代名家藏品;我想去一直還沒去的上海中心37樓觀復博物館,看看文物也看看夜上海;我甚至想躲進「深夜書桌」,享受四個小時的讀書時光……一個晚上,肯定不夠用。一個周末也不夠,給我一個月,一整個夏天,或許,或許我會更加期待明年的夏夜。
  • 國際博物館日,了解一下?|國際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國際博物館協會
    今年5月18日,就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啦。對於國際博物館日,你了解多少呢?自1977年起,國際博物館日在每年的5月18日左右舉行。這一節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設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稱:「這一節日為博物館專業人士提供了接觸大眾的機會,提醒他們博物館面臨的挑戰。」國際博物館日旨在讓大眾了解博物館是服務於社會及其發展的機構。
  • 博物館奇妙夜!上海博物館6月6日夜間開放
    上海夜生活節上博夜間專場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夜遊博物館,會不會邂逅復活的恐龍?繼各大博物館陸續恢復之後,上海博物館夜間專場來了!6月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上海博物館獲悉,上博將在2020年「上海夜生活節」期間圍繞近期新舉辦的特別展覽推出夜間專場活動,6月6日(周六)將舉行2020年度的首次夜間開放,限流1000人。觀眾除了參觀「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之外,還可以體驗文創集市、茶室餐飲服務。
  • 今晚,一起看世界名作逛博物館嗎
    ,最近風很大的國內雲旅遊博物館系列相信已經很博眼球了。 不說也知全球博物館在目前處於閉館狀態,哪怕讓你出戶也未必能買上票排上隊一睹眾多藝術品!雖然只有部分展廳可線上參觀,但,和逛名畫不同逛展館體驗的是,帶著科普和好奇心去解剖一幅幅作品背後的知識點!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打造「掌上博物館」
    新華社東京5月18日電(記者馬崢 張夢恬)輕輕滑動指尖,從繩紋時代到江戶時代的土器、佛像、武士刀、書畫等歷史文物,悉數躍然於手機屏幕上,猶如一個包羅萬象的「掌上博物館」。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 「博物館奇妙夜」活動來啦,夜場門票66折
    會像電影《博物館奇妙夜》裡的一樣神秘嗎?上海科技館博物館奇妙夜在首個「上海夜生活節」期間,上海科技館今日宣布,將舉辦「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剛回籠的「神獸」們,來一場逛吃逛吃的科技之旅,在科技館裡體驗上海夜生活節的氛圍吧。門票6.6折,明天17:00起售6月6日,上海科技館將延長開放至21:00,20:00停止入場,夜場門票6.6折。
  • 有博物館還有米其林,荷蘭史基浦機場24小時也逛不夠
    在國立博物館感受荷蘭藝術處處充滿設計元素的史基浦機場。史基浦機場(Schiphol)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機場,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5條跑道的機場之一。機場充滿了設計元素,尤其是剛剛翻新的2號候機廳,充滿奇趣和設計感。
  • 在抖音上做博物館帳號,怎麼漲粉?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旨在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的活動」。之所以聊起這個節日,是因為博物館+抖音的組合玩法,不止一次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還記得2018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麼?
  •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明日...
    為助力首個「上海夜生活節」,6月6日當天上海科技館與上海自然博物館將延長開放,舉辦「博物館奇妙夜」活動,17:00-21:00夜場門票6.6折,20:00停止入場。同時,兩館內的紀念品店、餐廳部分商品也有6.6折優惠。6月6日全天,上海科技館都將開展豐富的科普活動。
  • 國內博物館陸續恢復開放,然而國外博物館才相繼開始閉館……
    不過熱衷逛博物館的小夥伴們紛紛寄情於「雲遊」博物館,雖然足不出戶,好在仍然可以滿足大家看展覽的樂趣。 點擊領取更多 有趣又實用的免費文博資源 最近,比線上觀展更令人欣慰的是,隨著疫情情勢好轉,線下的文博單位開始逐步有序地恢復開放。
  • 遊博物館;看古蹟;逛公園,嚮往的愜意生活-諾維薩德休閒一日
    2/沿著諾維薩德最古老的多瑙河大街,去逛Danube公園。Dunavska Street就是多瑙河大街,這兒是諾維薩德最古老的街道之一。這條街現在的樣子是19世紀中葉以後才成型的,因為在1849年這整條街都被炸的一塌糊塗了。
  • 7個兒童博物館:寓教於樂的親子遊聖地
    建議先坐觀光車參觀三個工廠,再回到展廳了解沃爾沃的歷史和不同車型的區別等,穿插的互動環節提高了趣味性,不用擔心理論會很枯燥。拼樂高的樂趣完全比不上親眼目睹一輛車從零到一誕生的震撼,從衝壓到組裝,全自動化的生產線令人嘆為觀止。愛車的小朋友一定不能錯過。● 乘坐觀光車參觀工廠。● 展廳二樓展出的沃爾沃老爺車。
  • 比大英博物館更美的博物館,倫敦老二可看可摸,還藏著王室的八卦
    老鼠皇帝首席村婦的環球旅行幾乎就是「隨興所至」的寫實,並沒有太多約定俗成不得不做的事情,除了兩樣:逛菜市場和參觀博物館。逛菜場是為了了解在地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現狀,看博物館是為了能在第一時間貼近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原始脈搏。博物館是文化遺產的保存、延續和交流的地方,館藏文物是歷史最具象的體現,是我們存在過的唯一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