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爸前兩天看到個新聞笑出了聲,今兒也要帶大家一起樂一樂。
宋師傅為了孫子學習,買了一臺叫做「二蛋」的早教機器人,結果問這機器人「一加一等於幾」,機器人回答「等於1」:
新聞裡說的「二蛋」機器人就是這貨:
關於早教機一類的產品,毛爸一直不太認同,因為它是在揠苗助長風氣下誕生的極具中國特色的產品(當然,國外也有)。在這篇《左手只能鍛鍊左手,不能鍛鍊右腦 | 毛爸點評了母嬰大號們去年開團售賣的玩具(2/早教機)》文章中,毛爸說過:
開發孩子思維,最重要的不是提前裝填幼小知識,而是培養樂觀堅韌、積極向上的情緒和性格。開發大腦,最適合的不是商品工具,而是溫馨的家庭和父母的陪伴。
不過,不管認不認同,早教機一類的電子學習產品,依然是母嬰界炙手可熱的爆款明星,而且還在不斷升級進化著。
國內最早的早教機雛形,當屬「小霸王學習機」,它也是許多人兒時和拖鞋皮帶鬥智鬥勇的一段回憶:
作為中國最早一代的電子學習產品,小霸王承包了眾多80、90後的童年,學習機的官配遊戲卡裡,也有一些關於計算機啟蒙的練習遊戲:
當然,這些啟蒙遊戲還是被「超級瑪麗、魂鬥羅、坦克大戰」這些經典遊戲所代替,國內最初的學習機,最終被當做遊戲機為一代人牢記:
雖然小霸王學習機「跑偏了」(其實跑偏是好事,帶來了很多歡樂的回憶),但電子早教機的概念,卻從此在神州大地上開了花。
之後,玩具界迎來了第一代正式的兒童早教機——插卡式早教機,但壽命並不長:
因為按鍵多,操作麻煩,低幼寶寶很難獨立操作,且大部分產品都要有輔助材料(比如卡片等資料)才能使用。
為了解決這個痛點,便於孩子獨立使用的二代早教機——點讀機應運而生,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曾在央視輪播廣告的「步步高」了:
(步步高點讀機,哪裡不會點哪裡)
點讀機最大的優勢就是操作簡單,而且有了點人工智慧的概念,在家庭英語輔助教育方面確實是一個創新性的產品。試想一下,原先孩子不厭其煩地追著你問書上的英文怎麼讀,而現在,只要孩子願意,點讀機會陪他重複這個單詞,直到沒電。
隨著技術的進化,點讀機逐漸簡化成了現如今熱銷的點讀筆,只要購置配套可點讀的繪本或圖書即可使用:
而在點讀筆火遍大江南北之前,以「火火兔」為代表的語音故事機也早已經成為商家的寵兒和家長必買清單中的首要選擇。故事機的出現,讓電子類學習產品針對的年齡段又提前了:
語音早教這種功能,有點類似小時候家裡的磁帶錄音機:
關於語音早教,脫毛膏小哥說他一定要貢獻個故事:
脫毛膏小時候沒有火火兔,但家裡有一部磁帶錄音機和幾盤翻來覆去聽得滾瓜爛熟的「鞠萍姐姐講故事」:
(雖然圖片來源於網絡,但沒錯就是這盤磁帶)第一次因為這種語音早教嘗到甜頭,是在小學入學的面試上。說起來是「面試」,實際上也就是能力摸底,便於分班的入學檢測而已。脫毛膏小哥猶記得前一位小朋友在老師提問「會不會講故事啊?」時,撥浪鼓似地搖了搖大腦袋,而在他自己面試的時候,滔滔不絕跟老師講了一個很長的故事(鞠萍姐姐磁帶裡的故事),然後贏得了老師讚許和略帶疲憊的目光。自此,自信心樹立。
小時候的錄音機,播放內容受磁帶限制,而現如今的故事機(語音早教機),卻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收錄數百首兒歌、故事、英語、對話等等,有的產品甚至還帶有投影和夜燈功能,伴寶寶入睡,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
在點讀機和故事機賺錢賺成印鈔機的背景下,市面上又出現了偷換概念的視頻早教機,這個類型也是毛爸最不喜歡的一種:
首先,視頻類產品是大多數家長忌諱的,平時連看個電視都要嚴格把控孩子時間的媽媽們,甚少會允許孩子玩上幾個小時的早教機:
另外,這種可點觸的視頻早教機,通常畫面清晰度也堪憂,真不如直接給娃看電視或者玩ipad上的教育APP了。
再之後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剛剛興起的早教機器人了。
當今市場上,點讀筆、故事機(語音早教機)、視頻早教機,依然是三足鼎立的主流選擇,有的家庭甚至入手了不止一種的早教機供孩子在不同場景下使用,而作為正在興起的早教機器人,也逐漸通過投放極具煽動性的廣告滲透廣大家長的錢包:
總之,就玩具大品類而言,電子學習類產品是最好賣的,而且利潤都奇高。可問題是,這些學習類產品真的能幫助到寶寶成長麼?所謂的早教功能,真的能讓家庭早教變得更好麼?我們做了個小範圍的調研,最後的結論是:
點讀筆和故事機其實是懶人產品,受訪的幾位媽媽說,如果有時間的話,肯定希望能自己給寶寶講故事聽;另外一方面,有時候自己也想娛樂娛樂,這時候有點讀機陪寶寶會更好一點,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媽媽這個「人肉早教機」更好。視頻早教機一類的產品,一二線城市的家長很少買,似乎三四線城市的家長很愛為這類產品買單。機器人早教機,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廣告吹得有點過;但結合繪本點讀功能和人機互動功能的早教機器人會考慮購買,不過顏值也是要重點考慮的一點。
當然,給孩子買早教機,教孩子識字、學習英語、算術等,歸根結底還是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有時候,早教機不夠,還需要各種早教班來湊,畢竟媽媽們身邊總有幾個「別人家的娃」。反正還是那個詞:焦慮。
面對「焦慮」或「製造焦慮」的早教大環境,教育部辦公廳最近也下發文件,開展了幼兒園「小學化」的專項整治工作,禁止幼兒園再教學「拼音、算術」等小學內容:
一定程度上,毛爸是支持這個政策的。不過就怕教育部有心為孩子們製造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但恐怕依然攔不住寶媽奶爸們那顆焦慮的心。比如,我們已經說過太多次不會評測電子學習類產品的,但是每天(沒錯,每天,每一天),都會有家長不斷地不斷地不斷地不斷地問:毛爸,什麼時候開始評測點讀筆/繪本機器人/故事機/……/視頻早教機/呀之類的問題……
所以,因為你們的千萬次問,考慮了很久,毛爸聊玩具的編輯部終於決定要對這一類產品進行評測了,評測以對比橫評為主,和以前一樣,只購買評測,不接受任何品牌的寄樣評測。雖然決定評測,但還是要說一句:這一類的產品,我們不提倡,也不鼓勵大家購買。
接下來,就希望大家能留言告知:
對這一類產品的看法。比如覺得哪類有必要買,哪類沒必要買;分享自己相關的使用體驗,吐槽和誇讚都可以;希望毛爸把哪類/哪些商品列入評測清單。
備註:開篇的新聞為直接截圖轉述,我們並沒有評測過那款名字很土的二蛋機器人,所以不做結論。新聞源為了可樂,有可能存在誇大成分,1+1=1什麼的,我覺得這種錯誤也太低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