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中提到:我們應該順應孩子自然發展的規律,父母給與孩子愛的環境和自由的空間,不要管理孩子,讓孩子能夠自我成長。
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本能,會愛卻是一種需要提升的技能。
而陪孩子看圖畫書,讀圖畫書給孩子聽,就是其中一項愛的技能。這個簡單的技能唯一的要求就是父母全心投入。一項簡單的親子互動活動就可以讓你收穫到三大驚喜。
1,內心快樂的孩子
父母應該知道孩子是通過感覺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感覺指的是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孩子在不斷的看,聽,觸摸,品嘗等等感覺過程中進行分類,歸納,整理,最後形成一個概念再輸出。
孩子最初的感覺可以說是從媽媽的聲音開始,經常聽到有寶媽說,從懷孕開始就每天和寶寶說話,出生後,有時哭鬧,只要聽到媽媽的聲音就不會哭了。為什麼可以這麼快識別媽媽的聲音呢?是因為媽媽的聲音使他感到安全和快樂。
而讀圖畫書給孩子聽,或者抱著孩子唱著書上面的童謠,孩子在聽到媽媽溫暖的聲音時,內心是愉悅的,快樂的。孩子在內心感到快樂的狀態下,記憶力是驚人的。很多人在做了父母后,唱給自己孩子聽的第一首童謠,往往就是小時候媽媽唱給他聽的。
2,語言豐富,表達力強的孩子。
現在的電視機和手機所講的故事或者音樂,其實屬於灌輸式的語言。不能跟孩子做心靈上的交流。而認真讀圖畫書給孩子聽,孩子會在聽故事時,時不時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無需去解釋或者投射自己的觀點。只要跟著孩子的思路走,溫暖的回應他,與他平等交流。他就會發掘到讀圖畫書的樂趣和價值。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從一個字到一句話,直至到一整篇的作文,或是一篇演講稿。他已經是那個最獨特的閃閃發光的自己。
3,不沉迷於電視機和遊戲,自律性強的孩子。
當他聽你讀圖畫書已經形成習慣時,他會在心裡期待,每天那個可以和你交流的機會。逐漸明白電視機和手機只不過是個工具,是工具就有它正確的使用方法。需要時就拿出來,用完後就應該收好。而給孩子讀圖畫書,是與孩子一同走進書中故事的一次美妙旅行。心靈上共同感受到了喜悅和充實。而內心充實豐盈的孩子,會有獨立思考,獨立見解,甚至會質疑電視機裡某些現象和觀點。
在你每日與孩子共同讀圖畫書的過程中,把你想對他說的話,想要他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相信通過書中的故事已經準確無誤地傳達給了他,真的不需要父母再耳提面命對孩子時時監督。
曾國藩曾在年少時讀書,直至深夜都無法把書上內容完整背下來。這時一直躲在他家房梁上的一個毛賊,總想等著他背完書好下去偷點東西,可曾國藩遲遲背不下來。毛賊等的都睡著了,一覺醒來,他居然還在背,眼看就天亮了,毛賊一躍而下,來到曾國藩書桌前,把他的書翻轉過來,一氣背下曾讀了一晚上的書,背完後還說了一句「真笨,不是讀書的料!」
這個典故之所以被人反覆拿出來說道,就是為了教育世人,被人罵做笨小孩的曾國藩,通過讀下無數經典的書,最後居然把自己修煉成了晚清的一代大儒。
正如陳壽在《三國志.魏書》中提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