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飲茶的習慣至少有幾千年的歷史,茶餘飯後品一杯香茗或約上三五知己品茗都是很好的銷售。現代,茶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更是我們大家熟悉的飲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們都知道茶葉中含有1%~5%的咖啡因、茶鹼和可可鹼,這些生物鹼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興奮中樞和利尿等作用,此外茶葉中還含有傾皮素、胡蘿蔔素、葉綠素、維生素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這也是自古以來茶不僅是香茗更是中藥的一種的原因所在,現代人幾乎都知道飲茶對身體有益對健康有益。
人吃五穀雜糧不可能不生病,生病期間還能飲茶嗎?我們可以用茶水服藥嗎?
至少這幾類人群不喝茶或者慎重喝茶。首先是肝臟病人不宜喝茶;患有感冒的朋友最好不喝茶;患有神經衰弱或者失眠的朋友最好要慎重喝茶;孕婦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朋友要慎重喝茶;醉酒後不建議喝茶;有貧血症的朋友最好不要喝茶,最後就是空腹不能喝茶。
我們都知道,藥物的種類繁多,成份不同,性質各異,作用療效各不同,如果隨意用茶水送服藥物,這是很不科學的。那麼,服用哪些藥物時不用茶水服藥,哪些藥物又是可以用茶水服藥的呢?
服用補鐵類藥物或者是藥物中含有金屬成份的藥物不宜用茶水送服。因茶水中的茶多酚類物質會與藥物中的金屬離子結合而生成沉澱,這樣我們所吃下去的藥物就很難被身體吸收,從而導致藥效的降低甚至失去藥效,而且還會刺激胃腸道,引起腹痛和便秘。如硫酸亞鐵、碳酸亞鐵、枸櫞酸鐵胺等,氫氧化鋁等含鋁劑的西藥。
服用鎮靜催眠藥最好不要用茶水服用。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亦稱「咖啡 鹼」)具有興奮作用,故應避免藥理作用衝突而導致降低藥效。主要的藥物有:魯米那、速可眠、三溴片、安定,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
對胃有保護作用的藥物不宜用茶水送服。因為這些藥物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茶葉中的多酚類可與酶結合,降低酶的活性。如胃蛋白酶、胰酶片、多酶片、溶菌酶等。
服用生物鹼製劑不能用茶水。這些藥物中的生物鹼可與茶中的鞣酸反應生成沉澱,降低藥效。這些藥物如鹽酸麻黃素、黃連素、磷酸可待因,以及阿託品、阿司匹林等。
服用痢特靈、優降靈等藥物不能用茶水。這些藥物抑制兒茶酚胺的降解作用,在腦內促進環磷腺苷形成,茶中的咖啡因和茶鹼又能阻礙環磷腺苷代謝。兩者的協同作用,可使病人出現嚴重失眠或高血壓。
服用助消化類藥物不要用茶水。茶中的鞣酸可使這些藥物的有效成分中和分解,降低藥效。如蘇打片、健胃片、小兒消食片等含碳酸氫鈉的藥物。
服用強心類藥物不要用茶水。用茶服藥會使病人出現要麼服藥無效,要麼出現中毒現象。如洋地黃、洋地黃甙片及地高辛等。
茶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記載的「川穹茶調散」,功能疏風止痛,治療外感風邪之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惡寒發熱者。在用法中將藥研為細未,每服二錢,食後清茶調下,常服清頭目。這裡茶飲與風藥同用,取茶飲的苦寒性味,既可上清頭目,又能制約風藥的過於溫燥與升散,使升中有降。
服用這幾類中藥時最好不要用茶水送服。
當治療胃腸病變時,尤其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患者,在服藥期間不宜飲茶,更不宜飲濃茶。因為濃茶中咖啡因含量高,而咖啡因能增強胃分泌,影響潰瘍的癒合。
服寧心安神藥時不宜飲茶,因為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大腦皮層,從而拮抗安神藥的療效,達不到治療目的。
服滋補中藥時不宜飲茶,茶葉中的鞣酸具有收斂作用,會妨礙人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時茶中的鞣質與藥物中的有效成分作用,會減弱補益作用。因而在服用黨參、黃芪、山藥等補養藥時,飲用茶水,特別是飲用濃茶會降低藥效。
茶葉中所含的大量鞣酸很容易與生物鹼發生不溶的沉澱,從而使藥不能吸收發揮不了作用。
不可以的反義就是可以。那麼哪些藥物是可以用茶服用的呢?
服用維生素類藥物、興奮劑、利尿劑、降血脂、降血糖、升白類藥物時,一般可以用茶水送服。因為服用維生素C後飲茶,茶葉中的兒茶素可以有助於維生素C在人體內的吸收和積累;茶葉本身具有興奮、利尿、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等功效,服用這類藥物時,茶水有增效作用。而且茶葉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質元素和營養物質。在這些有用物質的協同作用下,茶水有增加藥效的作用。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患病吃藥也是如此!看完以上我們的介紹相信朋友們對茶和藥的配合使用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有些朋友也會存在疑問。沒關係,當你判斷不好時,在服藥前最好向醫生或藥師諮詢後在決定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