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出來的作文,有種類型被家長和老師稱之為「流水帳」。例如,孩子寫《寒假的一天》:
早晨六點,我起床,刷牙洗臉之後,就吃媽媽做的早餐。然後和媽媽一起到超市買了一些菜,回家媽媽做午飯。下午睡了一覺,然後起來,玩了會遊戲,看了會電視,到晚上九點,我又睡覺了。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流水帳」作文有如下特徵:
1 句子簡單堆積排列;
2 除了時間或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文字之間沒有其他的內在邏輯聯繫;
3 語言平淡無味,類似於生活語言;
4 沒有表達思想感情或觀點看法。
奇怪的是,我們經常聽到家長或老師抱怨孩子寫的作文是「記流水帳」,卻很少有聽到對這種情況的原因分析,更沒有聽到具體的解決辦法。似乎都是等著孩子自我覺醒。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安排中,正式寫作文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在此之前的一年級和二年級,有一類訓練叫做「看圖寫話」,大家都認為這是為正式寫作文,提前進行的熱身。也有不少家長還專門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去訓練「看圖寫話」。
按照這種階段性教學的安排,每個孩子都經歷了兩年的「看圖寫話」訓練,為什麼有的孩子還是會寫出「流水帳」作文呢?
那我們就看看一二年級的小同學是怎麼進行「看圖寫話」訓練的。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認為看圖說話比真正的寫作文要簡單得多。孩子們幼兒園階段就看了許多繪本,對圖畫不陌生,也很喜歡,看圖寫話,就是把圖片上的內容準確清楚地寫出來就好,要求不高,難度不大,孩子們應該容易完成。
真正的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一二年級的孩子們,進行「看圖寫話」訓練時,有兩種情形,一是單張圖片,二是系列圖片。
我們且看看孩子對單圖片的處理情況:
一位二年級孩子在針對一幅植樹主題的圖片,寫了這樣的文字:
全家都在植樹,孩子正在給小樹澆一桶水,爸爸媽媽在旁邊笑。
孩子對看圖寫話的理解,就是把眼睛看到的內容,用文字寫出來就行了。對於上面的情形,老師一般都會給孩子一個對勾,因為看圖寫話,只要把事情說清楚,把話說明白,就可以了。諸不知,正是這種處理方法,讓孩子在看圖寫話中,失去了為以後作文奠定基礎的良好機會(原理後面我們再談)。
當孩子面對複雜一些的圖片,就更不知道如何處理。例如,二年級某版本的練習冊,有一則《課間校園》的圖片,圖上有踢球的,有看書的,在坐著聊天的,有看黑板報的,有遠景,又有近景。
我看了幾個小朋友寫出的內容,大多數是隨機編排,把圖片上所有人物的活動,如實寫下來,一會遠處的,一會近處的,過會又是寫遠處的,絲毫無邏輯可言。
當看圖寫話遇到多張系列圖片時,孩子們又是如何處理的呢?既然是系列圖片,那麼圖片之間就在一定的故事邏輯聯繫,孩子們需要識別也這種聯繫,並講述出來。
我的孩子語文成績和作文能力都算是比較優秀的那種,可孩子在二年級時,就遇到過一則看圖寫話題,一共三張圖片:
第一張圖,一個外國小孩子睡在床上,提示文字有「生日快樂」的英語單詞。
第二張圖:兩個外國大人,連孩子帶床抬著飛跑。
第三張圖片:早上,孩子醒了,床已經在一個農場上,到處都是雞鴨鵝,那兩個大人在一邊開心地笑著。
孩子看著圖片,半天不肯動筆。我問孩子為什麼不寫,她說:我看不懂圖片。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我問孩子,是全部看不懂,還是看到了一些東西,不太確定?孩子說,我看到這些圖片,是不是孩子在生日生病了,然後怎麼到農場看到雞鴨,病就好了。
在中國孩子的眼中,過生日就是吃蛋糕,吹蠟燭,唱生日快樂歌。圖片中那種浪漫、大膽、新奇的過生日,大人可能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製造驚喜的情形,完全處於我們中國孩子的文化認知之外。這樣的圖片,孩子又怎麼能說得好「話」呢?
當某項訓練成為孩子們的常規任務之後,題目設計就會越來越難,這是我們教育的規律,好象越難就越能體現出題者的水平似的。小學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在不知不覺中,難度已經不亞於初高中生的漫畫材料作文了。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其認知還停留在「看清楚、寫明白」的層次。只要孩子把圖片上的內容說得大致差不多了,就很了不起,其他的要求,都不用考慮。
當孩子結束二年級的學習,經過一個暑假,升到三年級了,正式寫作文了。這時寫出的作文,依然是此前的看圖寫話的內容。
可情況卻不對了,在一二年級看圖寫話時,老師給出的優秀評價,到了三年級作文講評時,卻變成了「沒有主題,沒有邏輯、語言無味」。
孩子也是真的覺得委屈,更有茫然:上一個學期,不是還很優秀的嗎?才一個暑假,就變天了?
可兩年看圖寫話養成的習慣和標準,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所以在孩子們的作文中,經常可以看到他們早期「看圖寫話」的習慣和痕跡。大批「流水帳」作文,就這樣開始批量生產了。
看圖寫話訓練,沒有給孩子們的作文打下一定的基礎,總結原因有三:
1 有些出題超出了六七孩子的思維認知;
2 看圖寫話訓練中,老師降低了評價標準,沒有滲透寫作要求;
3 孩子們對於複雜圖片的處理,缺乏一定的邏輯支持。
為此,我們建議在看圖寫話訓練中,適當融入寫作的基本要求的技能,讓看圖寫話真正寫出完整的故事,並適當帶入孩子們的思想感情。
對於複雜圖片的處理,可以給孩子們介紹一種分類思考方法,把複雜的內容進行歸類,分類描述。
回到我們前文提到過的《課間校園》,可以引導孩子們把圖片上的內容按體育運動類、娛樂遊戲類、文化學習類、同學友愛類等等,再按先近後遠,或遠後近的順序進行描述。
分類思考的核心技能,在於建立分類標準,按照何種性質分類,一級標準、二級標準如何處理,這些比較關鍵的內容,如果家長不會輔導,可以給孩子們買一本相關書籍,和孩子一起學習和訓練。
對於已經升到了高年級的孩子,也可以補上這一課,為時還不晚。對提升作文水平,絕對是有益無害。
無論是正處在「看圖說話」階段的孩子,還是已經完成這一階段的學生,都有必在重新認識「看圖寫話」的要求、方法和作用,在經過正確的訓練之後,不再寫「流水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