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深深菊香濃

2020-12-21 拂曉新聞網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深秋時節,百花凋殘,獨有菊花凌風而開。田野上,小河畔,籬笆邊,一叢叢,一簇簇,菊花開得茂盛燦爛,清香嫋嫋,隨風飄散,宛如一個個神情柔婉的女子從唐詩宋詞中款款走來。

菊,自古就受到國人尤其是文人雅士們的垂青和鍾愛。菊,因其不與百花爭豔,不畏秋霜,而倍受人們尊崇和喜愛,並與梅蘭竹一起被譽為「花中四君子」。《禮記·月令》就有「惟秋九月,菊有黃花」的記載;屈原在《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陶淵明獨愛菊,他在住所的斷牆矮籬邊,在院子的邊邊角角,都種上了菊花,當結束了一天辛勤勞作,胡亂地填飽肚子,喝過幾口自釀的米酒之後,把結滿老繭的雙手洗得乾乾淨淨,然後迎著滿天紅霞到東籬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他的心情是多麼怡然自得,一切是那樣妙不可言。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在宋代詩人鄭思肖筆下,菊花品行高潔,特立獨行,不媚俗,不爭寵,有高尚的氣節,即使凋殘也別有風骨,抱香而死,死得如此決絕,絕不淪落風塵染上泥垢,如此卓然,著實令人肅然。

詠菊詩寫得最為大氣磅礴的當數唐末農民起義將領黃巢。「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是黃巢高考不第之作。詩言志,高考落榜,難免垂頭喪氣,可是胸中迴蕩著一股不平之氣的黃巢卻不是這樣,他心中的熱情如蓬勃的火焰正熊熊燃燒,所以他眼中的菊花是那樣氣度不凡,簡直是香風浩蕩,無可阻遏,直衝雲天。這位落第士人愛菊花愛得如此熾烈如此深沉,難怪他年起義之後他的軍隊都頭纏黃巾——那可是菊花的主打色。

其實,在民間,在老百姓的眼中,菊花從來不是冷豔高端令人仰視的花,相反,它可親可近,與人們的生活非常貼近。它不擇地勢,不擇土壤,土質瘠薄的牆角,無人問津的荒郊,農人隨手丟下的幾粒種子,或是被秋風吹落到了荒僻之地,它就混跡在雜草之中,蓬蓬勃勃地生長。就在人們忙碌於春耕秋收,差不多就要把它們遺忘的時候,在一個秋意深涼的早晨,它們出其不意地綻開了笑臉,吐露芳華。農人們採來一束,放在自家的餐桌上,頓時滿室生香,蓬蓽生輝,雖然日子清苦,但有菊花香氣氤氳,再苦的日子也有了幾分清雅之氣,有了些許浪漫和脈脈溫情。這時,可以邀請客人一起賞菊,一起閒話農事。浩然翁就有一首非常質樸淺白的詩歌:「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因有了菊花,不善言辭的農人也有了最溫情深厚的情感表達。

時近晚秋,秋意深深菊香濃。天地之間,萬物蕭瑟,百草枯瘦,唯有菊花獨立疏籬,肆意爛漫,意趣未窮,令人遐思。花中君子也好,隱士也罷,這些名稱其實與菊花無關,它只是靜靜地立足一隅,回報大地的無私哺育,回報日月精華的照耀。或者,它只是為了等待,等待那個懂它的人,千裡迢迢,深情駐足,回眸淺笑。

張燕峰

【關閉】【列印】 責任編輯:王亞東

版權聲明

① 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

②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本網聯繫,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相關焦點

  • 烘焙大咖秀:小白兔 — 秋意濃,來一碗治癒系香濃南瓜湯
    應季的果實配上最樸素的做法,一定會給秋意濃濃的早晨,增添一抹暖暖的心情。····· 秋意濃,來一碗治癒系香濃南瓜湯 ·····— 準備材料 —油 鹽 蒜 黑胡椒 牛奶 堅果 土司
  • 古詩中的濃濃秋意
    ■任曉鋒  宗旭陽霜葉漸紅,秋意漸濃,青綠色、金黃色、深紅色,層林盡染,色彩斑斕,交相輝映,裝點著金秋。秋色在萬物之間瀰漫開來,仿佛揮灑在天地間的一幅幅唯美畫卷。
  • 秋分來,秋意濃,來說說你對秋分時節知多少吧
    氣溫一天涼過一天,秋意越來越濃,每年公曆的9月22日~24日之間是秋分時節,秋分是二十四氣節之一,秋分的到來預示著秋意漸濃,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然後氣溫逐漸降低,越發寒冷。在秋分時節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在飲食方面以清潤溫潤為主,氣候晝夜逐漸加大,氣溫逐日下降。
  • 今日寒露:秋意濃,情思長,願君珍重!
    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清,少雨乾燥;北方深秋已至,露重夜涼,冬寒初露。秋已濃,秋風不動聲色地穿過時光的縫隙,凝結成寒露,寄去最深的思念,帶來最美的祝願!伴隨「寒露」而至的濃濃秋意,北方層林盡染, 南方蟬噤荷殘,正是最為五彩斑斕的深秋時節。- 寒露三候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 秋意濃,又到桂花飄香時
    秋意漸濃,桂花悄然綻放,校園裡處處瀰漫著沁人心脾的甜蜜香氣,桂花樹枝頭的一簇簇淡黃小花紛紛盛開。花香中浮動著飄然若仙的清逸,米黃色的小花卻又給人甜馨溫柔的暖意。走在路上遠遠望去,雖然看不清桂花但卻一聞便知是桂香。
  • 今日秋分|一葉知秋秋意濃,舒適涼爽正當時
    今日秋分|一葉知秋秋意濃,舒適涼爽正當時 2020-09-2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秋意濃,念未央
    「漸離盛夏的酷暑,告別炙熱的溫度,秋意肆意的撒鋪,一步步誤入秋色深處。沒有春的繁花錦簇,沒有夏的燥熱孤獨,沒有冬的寒風凍骨,卻有著屬於你的溫度。這一路秋色迷醉了雙目,一幅幅畫面往心間住,踏著深深淺淺的腳步,陷在時間的漩渦裡迷了途。若能化作細細柔柔的塵土,便可鋪滿每一段你獨自走過的路,若能化作夜空中的新宿,便能相伴你的每一次失意躊躇。深意何須如泣如訴,也無需覺得它是萬般的苦,如果那束花能開成樹,或許會有不一樣的幸福。」
  • 天地之心 · 菊丨傲寒隱士與歷代菊畫經典賞讀
    當代嶺南天地之心 · 菊——傲寒隱士與歷代菊畫經典賞讀秋意瑟瑟,菊韻悠悠。作為我國傳統名花,菊開在深秋季節裡,笑在風霜肅殺中。屈菊——傲寒之骨菊花於深秋中傲霜開放,天姿高潔,為悲秋情緒帶來了一絲舒緩,給肅殺秋意增添了一份生機與活力,因此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留下詠菊詩文無數。早在戰國時期,為理想殉道的偉大詩人屈原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自抒懷抱,古老的菊花在他筆下第一次走進了文學。
  • 梅 蘭 竹 菊
    【梅蘭竹菊】 梅:自信之狂;蘭:率性之真;竹:堅韌之怒。菊:恬淡之逸。
  • 紅葉黃花秋意晚 登高賞菊正當時
    二十四節氣之一 白露為霜,鴻雁南去 8日3時55分,「寒露」至 「寒露」是深秋的節令 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 「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 伴隨「寒露」而至的是濃濃的秋意
  • 菊娘
    菊娘的母親早逝,哥哥又去當兵去了!菊娘和年邁的父親一起生活!菊娘比我大七八歲的樣子,因為是啞巴,所以沒進過學校。小時候我們都要幫著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打豬草,放牛,打柴。菊娘經常幫著我們一起做。有時候豬草太重背不動,菊娘會搶下背婁背在她背上把我送到家門口。其實如果菊娘不開口,不認識的人絕對不會知道菊娘是啞吧。
  • 能在寒風冷霜中綻放的菊
    又到了賞菊時節,小區的幾十種菊花有些已然綻放。有些紅的似火,有些白的如雪,還有些粉的似霞。菊花不僅色彩各異,而且姿態萬千。那層層疊疊的金繡球,莖初壯挺直,葉子肥大稠密。花瓣一層包著一層,一瓣貼著一瓣,有次序地排列著,猶如一個金黃色的線團,給人一種團結的感覺。那麼多片花瓣緊緊地抱在一起,共同抵禦秋天的寒冷。
  • 飛花令「菊」,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劉徹《秋風辭》2.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3.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孟浩然《過故人莊》7.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8.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乾。
  • 秋風起,秋意濃,好好愛自己
    立秋,秋風起,秋意濃,記得對自己好一點。這年頭,真正希望你過得好的人,沒有幾個。你別指望別人,總要學會靠自己,指望誰,都會失望的。歲月蹉跎,「一葉知秋」,似乎一夜之間,就失去了整整一個夏天;似乎都沒有準備好,睜開眼就看到了秋天。從今往後,任由季節交替,不再看別人的臉色,多在乎自己……秋乾物躁,記得別發脾氣,保持心平氣和。
  • 金牌旋律 | 張學友《秋意濃》賞析
    《秋意濃》 秋意濃,離人心上秋意濃, 一杯酒情緒萬種,離別多。 賞析丨於偉 《秋意濃》是由玉置浩二作曲,作詞是臺灣知名填詞人姚若龍,張學友演唱,收錄在發行於1993年張學友的第五張國語專輯
  • 米希亞是哪國人 歌手當打之年靈魂演繹秋意濃日文原版太驚豔
    在最近的《歌手·當打之年》中,米希亞以一首日文原版《秋意濃》登頂第一名的冠軍寶座,你愛了嗎?在《歌手·當打之年》第四輪奇襲的上半場,遠在日本的MISIA米希亞演唱的是一首日文金曲《請別走》(行かないで)。或許大部分觀眾對這首歌並不太熟悉,但如果說起它的中文翻唱版以及粵語方言版,相信許多小夥伴都不會陌生,那就是「歌神」張學友的經典名曲《秋意濃》和《李香蘭》。
  • 一場秋意的婚禮,紅金顏色融合更有秋意的復古調
    「直到遇見你,才有這世間最美愛情的樣子」望滿山紅樹,情濃濃情溫暖,我拾起一片落葉,忽然間天旋地轉,不覺今夏已是秋意甜品區設計融合了背景元素,有延伸,有層次立體感,紅金顏色融合更有秋意的復古調,細節處亞克力的半透質感更是凸顯的整體韻味,甜品的設計呼應整場婚禮,獨特定製精巧造型
  •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好像一生就是為了綻放,不與春花爭豔,不似夏花璀璨,因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隱士」的封號。酩酊大醉的杜牧也有「 塵世難逢開口笑, 菊花須插滿頭歸。」的詩句。最賦豪情的莫過於黃巢的《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芙蓉菊
    相對於芙蓉的魅力,菊花更是大名鼎鼎,陶淵明的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秒殺一切關於菊花的描述,它更是讓陶淵明成為菊花的形象代理人。當芙蓉遇到菊,會發生什麼故事呢?它們生下芙蓉菊麼?芙蓉菊被視為吉祥的象徵,人們常常把芙蓉菊作為闢邪吉祥植物栽種於家中,能夠起到闢邪驅魔的風水作用,在一些地方,人們會在新房門口擺放芙蓉菊的傳統。這預示著吉祥如意,護宅驅邪。這種事,可信可不信,反正好看,還能驅邪就行。
  • 天高雲淡楓葉紅,登高懷遠秋意濃,庚子年寒露寄語
    天高雲淡楓葉紅,登高懷遠秋意濃。寒露時節,約友人登高望遠,另有一份意蘊。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雁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深秋時節,鴻雁飛往南方。三候菊有黃華,「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晚秋之時,菊花盛放,美不勝收。秋風送來了涼爽,秋日絢爛的畫卷徐徐展開,自古以來,寒露與重陽臨近,在秋高氣爽的時節,登上高處遠眺藍天、山峰,剎那間神清氣爽,耳目一新。漸漸降低的氣溫,也催紅了楓葉,漫山遍野,層林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