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童年時候的夢想是什麼?和筆者同年代的盆友們想必都看過德普大叔早年那部《查理的巧克力工廠》的電影。對一個資深迷戀甜食的筆者來說,這部電影滿足了饞蟲所有的幻想~從此開始萌芽開一間屬於自己的甜品集合工廠~
甜食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內啡肽,這也就是為什麼吃甜食會上癮,讓人感到心情愉悅滿足,本人也喜歡照著廣告裡眯著眼睛抿德芙,沉浸在短暫的甜蜜裡~~~美好總是伴隨著代價,比如齲齒,年紀輕輕一口爛牙。。。皮膚容易酸化、發炎、長痘痘、痤瘡甚至和致癌壽命長短有關聯。。。抗糖概念和抗糖產品也在這兩年瘋狂普及風靡。
人類天生喜食甜食。《人類簡史》裡有一段話:我們的祖先,在沒有學會生火之前,只能食生食。當時工具落後,採集到的食物極其匱乏,當祖先們找到掛滿成熟果實的果樹後,會第一時間吃到自己吃不下去為止。因為祖先們知道,如果錯過了這棵果樹,就可能再也找不到合適的食物了。祖先們為了生存而不計代價地尋找甜食,作為後代的人類也許都或多或少地繼承了這一遠古DNA。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很難管住自己的嘴,尤其是女士們,嘴裡總告誡自己要克制,吃甜是罪過,但心裡總在鬥爭:我就吃一次,聽我的不要再反抗了。。。然而,祖先們同樣會為生存躲避野獸的攻擊而保持足夠的運動量,而現代人隨著工作負擔越來越重,運動量難以保持,甜食反而成了甜蜜的負擔。人們可能會因此越來越胖喲,長期攝入高糖還可能會「減壽」!
9月3日,國際權威雜誌《The Lancet》在線發表了重磅調查研究。
這項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納入了歐洲癌症和營養前瞻性調查(EPIC)的參與者共451743人,這是一個來自10個歐洲國家(丹麥,法國,德國,希臘,義大利,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和英國)的大型隊列。研究者於1992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期間招募了這些志願者。納入標準為非癌症,心臟病,中風或糖尿病;不明確膳食攝入數據;無軟飲料飲用經歷和不能完整隨訪者。2018年2月1日到2018年10月1日進行數據分析。研究者稱:在該研究之前軟飲料在歐洲的整體消費量很大,但軟飲料與全因死亡率是否相關在歐洲人群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所以
該研究的目的就是軟飲料與總體和特異性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利用針對其他死亡風險因素調整的多變量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估算危險比(HRs)和95%CI。結果發現:總共招募了521330人。其中451743(86.7%)被納入研究,平均(SD)年齡為50.8(9.8)歲,321081名女性(71.1%)。在平均(範圍)隨訪16.4(希臘11.1至法國19.2)年間,發生了41693例死亡。每天食用2杯或更多杯(相對於每月<1杯者)全糖軟飲料的風險比(HR:1.17;95%CI:1.11-1.22; P<0.001);含糖軟飲料(HR:1.08;95%CI:1.01-1.16; P=0.004)和人工加糖軟飲料(HR:1.26;95%CI,1.16-1.35; P<0.001)。在人工加糖的軟飲料和循環系統疾病死亡之間存在正相關(每天≥2杯vs每月<1杯; HR:1.52; 95%CI:1.30-1.78; P<.001)和加糖軟飲料和消化系統疾病死亡(每天≥1杯vs每月<1杯; HR:1.59; 95%CI:1.24-2.05; P<.001)從而得出結論:在這個大型歐洲隊列研究中
,全糖,含糖和人工加糖的軟飲料與全因死亡呈正相關;結果支持旨在限制軟飲料消費的歐洲公共衛生運動。Medscape特約專家Becky McCall也趁熱打鐵撰寫了該文相關評論。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17675。他在文中指出:
人工加糖飲料相關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增加50%以上,但含糖飲料沒有明確提高。此前,法國NutriNet-Sante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表明:
含糖飲料(包括100%的果汁)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食用人工加糖飲料與患癌症的風險無關,但由於該樣本的飲料攝入量相對較低,證據證明能力有限。不知道文章開頭的那篇Lancet文是否可以彌補這個不足。①人工加糖飲料(ASB)是全糖飲料的替代品,不含糖,而是用人造甜味劑加糖。②含糖飲料(SSBs),如軟飲料,水果味飲料和運動飲料,SSB提供許多卡路裡,但很少有必需的營養素。看到這裡是不是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急忙看看家裡還有沒有可樂、雪碧的存貨呢?別急,我們繼續看,保你看完後徹底放棄易拉罐飲料。
就在前不久,美國哈佛大學Vasanti S. Malik團隊經歷
34年,對護士健康研究(NHS)的 80647名女性和HPFS的37716名男性進行隨訪得出結論:
SSB攝入量與全因死亡風險相關,並與劑量相關。在女性中攝入ASB與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否相關需要進一步確認。用ASB代替SSB能中度降低死亡率。我們的結果利於通過限制SSB的攝入和適度消耗ASB來改善整體健康狀況提供理論基礎。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一份最新指南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應將其每天的游離糖攝入量降至其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進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約25克(6茶匙)會有更多健康益處。1975年,世界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不到1%(相當於500萬名女童和600萬名男童);到2016年時,女童的肥胖率增加到近6%(5000萬人),男童的肥胖率增加到近8%(7400萬人)。綜合起來,全球5歲至19歲年齡組的肥胖人數增加了十倍以上,從1975年的1100萬人增加到2016年的1.24億人。2016年還有2.13億人超重,但沒有達到肥胖的門檻。「我們握有的確鑿證據表明,將游離糖的攝入量保持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可降低超重、肥胖和蛀牙的發生危險。」現今人們消耗的大量糖都「藏」在通常認為不屬於甜品的加工食品中。例如,1湯匙調味番茄醬包含約4克(約1茶匙)游離糖,1罐加糖蘇打水所含的游離糖高達40克(約10茶匙)。
世衛組織指南並沒有提及新鮮水果和蔬菜中的糖以及牛奶中自然存在的糖,這是因為沒有報告證據表明食用這類糖會有不利影響。https://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5/sugar-guideline/zh/中秋節到了,請控制好技己少吃月餅少喝飲料,多多陪伴家人~~~
圖源網絡
關注後獲取《科研修煉手冊》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