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分明就好

2021-01-20 鄰家五哥成功教育工作室

五哥心語之公私:
      案例1:最近一段時間招生報名成為社會熱點,各種傳言滿天飛,各種託關係,學校的招生電話被打爆,家長的急切心情可見一斑。
     案例2:在與來訪教育同行的交流過程中,我經常舉這樣一個例子。
     隨著政府職能改革的推進,有一天會出現這樣的一幅畫面:
     教育局長在校門外找校長,校長因為正忙著聽課就讓局長等候。校長聽課結束後接待局長,局長忙問學校還有什麼需要,他趕緊去想辦法安排落實。
     我在描述這個場景時,校長們一般會笑起來。我告訴大家也許我們這一代見不到這種場景了,但隨著改革的深入,管理者完全成為服務者的現象,終究會成為現實。


     在我們的工作中,公私不分的現象還是非常普遍的,這也是諸多社會亂象的根源。上級可以德高望重,但做為管理者,依然無法脫離服務者的身份。在與上級私人交往中當然有尊重有溫情,工作中也互相配合,但公私分明,不因為私人關係在工作中無限度地互相縱容,甚至違背原則,才能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這也是理想中的上下級關係。
     做為社會人,我們每個人都服務他人,也在享受他人服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誰能享受特權,這就是法治社會的標配。
     做為教育者,我們在努力把平等教育交給孩子們的同時,還要不斷傳播平等意識,公正地處理問題。
     如從上面的案例2所講,當我的預言成為現實的那一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就已經到來了。
     教育是成就夢想的事業。作為教育者,我們在自己有夢並成就孩子們夢想的同時,還需要傳遞法律意識、實現依法治教。而我們努力的最終目標,就是我們培養的人才,未來各個層面的管理者,他們能普遍具備服務意識,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公私分明,既不是理想中的大公無私也不是傳說中的公而忘私,他們就是一位知法守禮的普通而不平凡的國家公民!


  而案例1的理想招生狀態會是這樣:由於實現了學校的完全均衡發展,經過公正的選擇和淘汰,校長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大幅度提升,學校間的差異變小,家長為孩子擇校的動力沒有了。家長帶有效證件到校為孩子報名,沒有了徹夜排隊,不用託人找關係,與享受政府提供的其它服務一樣簡簡單單……

相關焦點

  • 公私分明的公司
    為什麼公私分明的公司更值得追隨?管理學家韜盛和夫創辦的兩家公司京瓷和KDDI都在世界500強之列,這兩家公司的成功與韜盛和夫的管理之道密不可分,他一直堅持的鐵律就是「公私分明」。能夠做到公私分明的企業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方面是比較規範的,因為規範化管理是以責任明確為標準,以責任考核到人為手段,規範化管理的最後結果是以人為本,責任到人,權利分解。公私分明的企業其實是對整個組織目標的向下分解,只有這樣才能將戰略目標落實到部門和個人,促進實現組織目標。與此同時,通過適配性調整,也能實現戰略與環境的匹配。
  • 字裡行間|公私當分明
    第二天,蘇章果然秉公執法,按律給清河太守治了罪,展現出公私分明的為官之道。公與私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範疇。最早提及這對概念的是戰國時期韓非子。《韓非子》中說:「古之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意思是說,倉頡造字時便將「自環者」稱作私,「背私」即為公。
  • 公私分明的記憶
    那個時代就算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等這樣的高級領導人也必須帶頭做到公私分明!他們吃飯是要交錢的,開會喝茶都是需要付費的,國家給予他們個人的待遇,親屬及子女是不能一起享受的!他們接待親朋好友的招待費都必須是自掏腰包的!
  • 公私分明的陶行知
    原標題:公私分明的陶行知   陶行知被毛澤東稱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曾贊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後陶行知。」陶行知的人格魅力、思想風範,光照千秋、堪稱楷模。他只講付出不求索取,一生清貧;他公私分明,品格高潔,擁有寶貴的精神財富。「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一生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
  • 偶然想起「公私分明」
    偶然想起一個成語——公私分明。公私分明,中華成語,意思是公家和私人的情況分得很清楚。與此相關,還有一句歇後語,叫做「閉燈看家書」,它的後襯部分就是「公私分明」。那麼,這個公事和私事真的分明嗎?這從歷史長期提倡宣傳「公私分明」就可以知道,公私是不那麼容易分明的。那麼,應該怎麼確定公與私的關係呢?個人覺得,更願意以「和合」的處理方式,去確定公與私的關係。不但「因私廢公」不對,而且「因公廢私」同樣也不對。公事與私事的處理,也取合適,和合眾生。私事處理,有益公事的發展,公事的處理也要有利於私事的進步。
  • 嚴以治家必先公私分明
    嚴以治家,就必須嚴守公私界線,做到公私分明。《嚴以治家》書中剖析了上海市寶山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士達的家風問題。陳士達這位曾經一心為公的優秀幹部,卻倒在了治家不力、放縱家人上。在他一步步走向貪腐深淵的過程中,有妻子的「不甘寂寞」,也有弟弟、兒子、外甥女婿等人的推波助瀾,看似是被家人「推著」走向沉淪,但說到底還是自己公私不分、權力濫用。
  • 做合格黨員的關鍵在公私分明
    「黨員廉潔自律規範」第一條:「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克己奉公。」也就是說,「公私分明」恰恰是成為合格黨員的前提和基礎。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他還強調,作為黨的幹部,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風問題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繫,都與公款、公權有關係。
  • 公私分明從小事小節做起
    南宋詩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載:李氏家族有一人為官廉潔,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燭光下辦理公務,有人送來一封家書。他當即滅掉公家的蠟燭,點上自家的蠟燭。「見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謀公事。」故事的背後是可敬的公私分明。為官從政、廉潔為先。黨員幹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首要面對的就是如何正確處理公與私。
  • 如何引導領導幹部做到公私分明
    黨員領導幹部要堅持原則、勤政為民、以身作則,將公務與私務、公財與私財、公心與私心、公法與私法分開,做到公私分明;將公務放在首位,做到先公後私;嚴格要求自己,抑制私慾;一心為公,做到克己奉公,努力成為合格的共產黨員。加強領導幹部的公私觀教育堅持鼓勵先進和典型示範教育。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公私分明、大公無私典型事跡的當代價值。
  • 公私分明,尚可蓬勃發展
    韓非有言:"明主之道,必明於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義也;必行其私,信於朋友,不可為賞勸,不可為罰沮,人臣之私義也。私義行則亂,公義行則治,故公私有分。"做明君的原則,一定要明白公私的區別,彰明法制,捨棄私人恩惠。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是君主的公義;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私利,在朋友中取得信任,不能用賞賜鼓勵,不能用刑罰阻止,是臣子的私義。私義風行國家就會混亂,公義風行國家就會平安,所以公私是有區別的。
  • 公私分明中的「人生之道」
    擅權妄為、強硬拍板,王宏江違規決策使用財政資金,送給他人禮品,從本質上說,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出現了問題,偏離了人生旅途中的正確軌道,從而導致公私不分、是非不明。 現實中,沒有處理好公與私的問題,又何止天津市委原常委、統戰部部長王宏江一人?只不過,他是一個具有廣泛代表的「縮影」。
  • 公私分明,是做人為官的本份
    新形勢下,必須堅決糾正部分領導幹部在公私觀上的錯誤認識,引導黨員幹部正確認識和把握公私關係,始終把公放在第一位。領導幹部如何釐清公私關係?一起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公私觀,是對當代共產黨人的基本要求,其核心內容是:「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
  • 公私分明,黨性修養的基本功
    『私』字作怪,就會凡事以是否有好處、能否有回報的角度去考慮,在實際工作中的多個環節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翻看近年來落馬官員的懺悔錄,不難發現,無論是利用公款鋪張浪費、奢侈享受,還是利用公權為個人或親屬謀求私利,公私不分是產生不良作風和腐敗問題的根子所在。2013年9月,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
  • 公私分明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公私分明,公家的與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出自: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要敢說真話,反對說假話,不務虛名,多做實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則換人情。」反義詞有:假公濟私,公私分明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用於處事。
  • 公私分明養正氣 正確處理公與私關係到立身根本
    原標題:公私分明養正氣 正確處理公與私關係到立身根本 原標題:公私分明養正氣北宋書畫家米芾在江蘇漣水縣做知縣任職期滿、告老還鄉時,再三叮囑家人:「凡公家的東西一律不要帶走。」米芾這種公私分明的清廉操守備受世人推崇,後人還在他洗墨的地方修亭建池,以示紀念。公私分明養正氣。能不能處理好公與私的關係,關係到一個黨員幹部的立身根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 「華為員工因領夜宵被罰」:公私分明的公司,更值得追隨
    有網友認為處罰過嚴,但是更多的是認為公私分明才能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共同進步,相互守好底限,才能理性發展。 但是,這並不代表,福利是可以沒有原則的,首先還是要遵從企業的管理制度,畢竟,公私分明的公司才更值得追隨。 為什麼公私分明的公司更值得追隨?
  • 做人做事要公私分明
    外公批評了我,公家的東西不能佔為己有,別人的便宜一點也不能佔,做人做事一定要公私分明。這雖然是件小事,但對我的成長影響很大。  外公轉業到地方後,從來沒有向部隊、組織要求過什麼,一輩子低調謙和。在家裡,他很少提過去的戰鬥事跡;工作上,他從未利用手中的權力和關係為子女、為家裡謀私利。
  • 結婚約法四章——公平公正公開公私分明
    公私分明:不可以私自拿小家的財物孝敬兩邊的老人。公平?男人每天洗菜炒菜至少半小時。女人每天洗米做飯最多一分鐘。男人每天洗碗基本三次。女人每天洗衣最多一次。公正?婆媳鬧糾紛的時候,男人躲在衛生間裡打遊戲。絕不說彼此半個不字。吵架不停止,男人不露面。公開?
  • 職場上要用好「公私分明」這把雙刃劍,不然吃虧的是自己
    職場上要用好「公私分明」這把雙刃劍,不然吃虧的是自己有句很火的話不知道你聽過沒有,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就追求安逸的生活,不願意吃苦,不願意付出,過著幹一天玩三天舒適生活,最後隨著年紀的越來越大,發現以前還可以挑的工作,現在都找不到了,只能被迫的找以前不願意從事的工作
  • 公私分明,就事論事的星座,不會把情緒帶到公事上的「端水大師」
    情緒這種東西,其實並不是我們能夠控制得好的,要在生活中做到對任何事情都一碗水其實並不容易,難免會摻雜一些私人情緒,但這幾個星座的人卻能夠做到公私分明,就事論事,不會把情緒帶到公事上的「端水大師」。現在自己下了什麼樣的決定,很容易後悔,因而他們也就養成了端水大師的習慣,任何時候都講究公私分明。天蠍座天蠍座是比較理性的人,因此可以說他們這個星座的人,幾乎很少有被情緒所操控的時候。特別是在做公事的時候,天蠍座不會對這種事投入感情,比如說。就像工作上他們認為重要的只有能力。如果你有能力承擔這件事,不管你們之前的關係有多尷尬,他們只會做公事公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