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李斯是不是一個悲劇的歷史人物?

2020-12-21 花花家的家常事很多

談不上是悲劇人物,無非是自己選擇,自己承受,咎由自取,僅此而已。為什麼這麼說?聽筆者慢慢分析。

李斯的價值觀:

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這是《史記李斯列傳》中李斯告別老師荀子時說的一段話。他認為地位低下的人如果不去求取功名,獲得富貴,跟禽獸差不多了。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悲哀莫過於貧窮。

這是一種什麼觀點?典型的拜金主義者,而且是一種極端的拜金主義者。一個將財富和地位當作最高追求的士,他心中有正義嗎?他心中有大局嗎?他有的是怎麼獲得財富,怎麼保住財富的動機。

李斯的確成功了

李斯先是成為呂不韋的門客,受到呂不韋的重用,這樣給他接近秦始皇的機會。按正常道理是李斯應該感激呂不韋,起碼有提拔之恩。

李斯感恩嗎?反正呂不韋倒了,李斯卻一點也不受影響,反而還會升遷。有些人說因為他忠於秦始皇。真的嗎?秦始皇一直對他很信任,將立扶蘇為秦二世的遺詔交給他。結果趙高就說了一點扶蘇當皇帝會讓蒙恬擔任丞相,那你的丞相之位肯定沒了。最多落個告老還鄉。

李斯馬上就背叛秦始皇和趙高一起擁立胡亥。李斯幫別人是有條件的,那就是這個人能夠給自己帶來權勢和富貴,否則一切免談。這是一個精緻而且很有才華的利己主義者。

這二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在李斯眼中是沒有情分的,不管呂不韋怎麼看重,秦始皇怎麼信任,只要出現影響他的財富和地位,他就會發生改變。

李斯這種態度的確是讓他獲得成功。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鹹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

長子為三川守,其他兒子都娶了公主,而自己的女兒都嫁給秦之公子。他兒子回一次家,設宴,門前車馬數千。李斯的確十分成功。

金玉滿堂莫能守

《道德經》第九章有這麼一段話: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翻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很少有人可以即保有權勢又保有財富能一生平安終老的並能給家族帶來好處的。霍光的權勢大吧,大到可以將皇帝換掉,結果呢?自己死後還不是被漢宣帝夷了三族。張居正權力大吧,財富多吧,結果呢?自己辛苦工作到死,死後沒幾天就被明神宗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

這兩位還是死後被處理。生前被處理的更多,漢武帝時期的魏其侯竇嬰、彭城侯劉屈氂他們都在漢武帝時期當過丞相。竇嬰是漢文帝皇后竇氏侄子,劉屈氂是漢武帝的侄子,結果兩個都被殺。

李斯扶秦二世上位,丞相位置是保住了,問題是秦二世更相信趙高。蒙恬是沒有機會坐丞相的位置,但趙高想啊。

最後在趙高的設計下,李斯被處死。趙高獨攬大權,結黨營私,還可以做到指鹿為馬。

結語

有多少能人最終沒能看透名利而死於名利和財富的追求之下,李斯也是其中一個。權勢和財富就如同魚餌,既然想去追求,那就必須要做好上鉤被宰殺的覺悟。這一切都是李斯自己選的,他在富到極點之時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物極則衰,腰斬成了李斯最後的歸宿。所以李斯談不上什麼悲劇性的歷史人物,因為一切都是他自己選擇的,而且他也很清楚自己的選擇會帶來什麼。

相關焦點

  • 李斯的悲劇人生,問題出在哪裡?
    李斯榮辱鮮明、跌宕起伏的人生,自古以來一直倍受後世的關注。人們在問:李斯的人生為什麼會以悲劇收場?李斯在秦國的40年裡,為秦滅六國出謀劃策,為鞏固秦王朝統治立法建制,真可謂功勳卓著。然,就這樣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卻慘遭腰斬於市,夷三族的悲慘下場。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的悲劇。
  • 《大秦賦》中李斯擔任的郎是什麼官?三分鐘看懂秦朝官制
    近日,電視劇《大秦賦》熱播讓許多人對秦國及秦朝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借這個話題來與各位聊聊秦朝官制。在《大秦賦》中,李斯得到相邦呂不韋的舉薦被任命為郎,然後李斯就天天手持長戟在宮中站崗值宿。那麼問題來了,郎究竟是什麼官職?
  • 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一個人?功在千秋,但統一天下與他沒多少關係
    近日,電視劇《大秦賦》熱播讓許多人對秦國及秦朝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借這個話題來與各位聊聊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一個人。《大秦賦》中的李斯足智多謀,即便在他還是一個小小郎官的時候,就幾乎能洞察朝野內外的所有大事,每次為秦王嬴政出主意都能直接切中要害。
  • 他是史上第一太監:弒君、逼死蒙恬、斬殺李斯,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但是,疆域空前遼闊,軍事力量強大的秦朝,僅僅過了十幾年就滅亡了。非常不幸的是,秦朝遇見了千古第一太監趙高。趙高的所作所為無疑加劇了秦朝的滅亡。趙高是秦始皇、秦二世兩代帝王的貼身太監。趙高可不是一般的太監,精通法律和書法,受過系統的教育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取代李斯成為秦二世時期位高權重的丞相。
  • 秦朝丞相李斯的悲劇人生:從「倉鼠之說」到「黃犬之嘆」
    (李斯)一直都想講講秦朝丞相李斯,又一直犯懶,直到前一陣看到平臺上有一篇關於他的文章,發現其中一處小小誤寫,終於促出了動筆的決心。就是說,有可能,李斯,是歷史上後一個被這種殘酷死刑處死的人。腰斬也好,輒殺也罷,反正是死得相當悽慘、痛苦。被處死時,李斯已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作為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被處死,無論什麼方式,都挺該哀婉。
  • 有人說秦朝滅亡歸咎於太監趙高倒行逆施,可趙高到底是不是太監?
    秦朝的二世而亡,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的爭議,關於秦朝滅亡的原因,有人將其歸咎於秦朝的暴政,也有人將其歸咎於趙高等人的倒行逆施。每每說到此處,不免讓人痛恨趙高以一介宦官,使得中國堪堪統一的局面在短短十二年後再次陷入動蕩之中。不過,關於趙高,一直以來卻有一個聲音,質疑其身份並非是宦官。
  • 《史記》中的李斯,秦始皇的寵臣,贏了地位,輸了人品
    前言:如果說秦始皇統一華夏是秦國數代的積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那麼在大一統之後,秦朝所開創的各項統一,才是秦始皇真正能力和功績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他就是秦朝的丞相——李斯。在歷史上,李斯是秦始皇的寵臣,是大秦帝國政壇上巨擘式人物。他從一名小吏逆襲而成為大秦帝國的丞相,有著十分勵志的人生。李斯協助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帝國,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李斯-晚節不保空留恨
    對這句話感觸最深的應該就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了。本來順風順水,卻因一時糊塗,最終誤入歧途,落得慘劇收場。今天就來介紹下李斯的悲劇人生。 李斯本是楚國人,一開始在楚國做個小吏。但是楚國發展緩慢,發展長期落後於其他六國。權貴階層長期掌握國家政權,階層流動堵塞,寒門才子幾乎沒有出頭之日。
  • 秦國丞相李斯能夠發跡,真的是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的啟示嗎?
    呆在戰國時代的楚國,就算你是一個如同李斯這般的大才子,但你的家裡面沒人,你身上流的不是楚國王室和貴族的血,那一輩子也就這個樣子了,也只能像李斯那樣做一些文化方面的小官,或者去從軍做一些百夫長,但李斯不同,這些歷史之中的英雄名人他們身上總是有一些我們常人所不具備的逆天運氣和發光點,誰能想到大秦帝國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一位丞相曾經是靠著兩隻老鼠開啟了人生大門。
  • 李斯:三次跳躍,三封書信,一個辜負了人生真諦的功利主義者
    李斯憑藉自創的「老鼠哲學」苦心經營,一步步踏入秦朝政壇的權力中心區,但最終也沒逃脫一隻老鼠的終極命運。與呂不韋相比,李斯更加像一個政客,一個比呂不韋更加利己的功利主義者。此話怎講,我們先看助他成功的三次跳躍,再看他從巔峰走向沒落的三封書信,見證一個失道失德者的富貴與沒落之路。
  • 秦朝李斯一生信仰的「倉鼠哲學」是什麼?真有傳說的那麼厲害嗎?
    導讀:我們知道,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百家爭鳴」的年代,各種處世思想層出不窮,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們往往能通過非常小的一件事情,從而形成一種可以讓人一生遵循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秦朝的丞相李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只是看到了生活裡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卻從此奉為真理,那麼他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大秦賦》中,李斯的長史,蒙恬的郎中,都是什麼官職呢?
    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對於《大秦賦》來說,讓我們對原先比較模糊的戰國歷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對於本文所要說的李斯、蒙恬,自然是圍繞著秦王嬴政身邊的重要人物。在《大秦賦》中,李斯被秦王嬴政封為「長史」,而就蒙恬來說,則在樊於期之後接替了「郎中」一職。
  • 大秦賦:一代丞相李斯,被趙高連騙三次,晚年悽慘面臨滅三族
    古代最重要的就是權勢,但有時過度權勢會引發人的欲望,甚至會引發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李斯秦朝一代丞相,為嬴政平定天下出謀劃策,可謂是一個精明智者,但最終結局卻慘遭滅三族。他為何會落到這個地步,完全是因為輕信了小人,甚至被太監趙高一步一步扯入深淵中。
  • 作為楚國人,李斯為什麼要背井離鄉,去秦國求發展
    李斯我們都很清楚了,他是秦始皇的丞相,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貢獻。秦朝建立後,他提出了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措施,都被秦始皇採納,並對後世乃至於現在都有很大的影響。既然李斯能力這麼強,為什麼他一個楚國人不為楚國效力,而非要去秦國呢?其原因有三點。
  • 秦始皇之後,秦朝或有救,扶蘇繼位相比胡亥:一顆仁心五大優勢
    沒成想,趙高利誘李斯共同篡改了遺詔,改立胡亥為秦二世,並另外偽造一份詔書,盡數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的過失,並讓他們自殺。 公子扶蘇由於不知秦始皇已死,在使者逼迫催促下,扶蘇被迫自殺身亡。最終蒙恬也自殺了。
  • 李斯為秦國一統天下立奇功,深受秦始皇信任,為何最後被腰斬?
    在談到秦朝歷史時,李斯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關鍵人物,這位君主幫助秦王嬴政籌劃兼併山東六國,實現了中國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六朝滅亡後,李斯又建議嬴政稱帝,並主張廢封、建郡,焚詩禁書,統一文字、車軌、錢幣、度量衡,北驅匈奴,南擊百越開嶺南,為秦帝國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奇功。但令人費解的是,作為秦帝國的頭號功臣,李斯最終並非善終,而是落得一個被腰斬,三族滅亡的悲慘命運。那李斯到底因何遭受如此殘忍的待遇呢?
  • 大秦帝國是個勵精圖治的,但秦朝卻被冠以暴秦之說,是真的嗎?
    大秦帝國的強盛,自不用多說,然而秦朝二世而亡,卻給後代歷史留下了沉重的一頁。好一個秦始皇,始皇帝,本想著傳萬萬世,然而,屍骨未寒,大秦已亂。那麼,秦朝到底是為什麼滅亡,真的是由於暴秦的緣故滅亡的嗎?。並非如此。
  • 李斯為何不幫自己女婿扶蘇當皇帝,而是幫胡亥?真相卻出乎意料
    談及李斯,人們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個奸相。因為他聯合趙高,密謀修改遺詔,讓胡亥繼位,致使秦朝滅亡。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也是他的人生汙點。李斯的這個行為實在是令人不恥,而他也因為這點永遠遭到唾罵。李斯年少成名,跟隨嬴政平定六國,完成一統,隨後創建郡縣制、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權制等一系列維護秦朝統治的制度。
  • 今天,我來給李斯正名!他從來不是帝國佞臣!
    同樣在被驅逐行列的李斯寫下《諫逐客書》「秦今逐客以資敵國內空虛而外積怨損民而益仇,求國無危,不可得也秦王慎之思之,莫為人言所惑也」讓秦王政幡然悔悟,下令撤除逐客令,並將此事刻為國恥。在秦國500多年的歷史上只有秦孝公立過一次國恥石刻,那時是因為秦國丟失了整個河西高原與關中東部。李斯此舉拯救了即將分崩離析的秦國,也讓他進入秦國權利的中心。
  • 大秦賦,從老鼠身上悟出人生哲理的李斯,最後敗在了趙高手上
    熱播劇《大秦賦》中,許多曾經出現在秦代歷史上,有名賢臣都已相繼出場,今天我們來講一講荀子的學生——秦國的丞相李斯。李斯為什麼選擇去秦國?李斯不是秦國人,當然也在清理之中,但他卻上書秦王收回成命,這篇文章就是李斯著名的《諫逐客書》。從那以後李斯獲得秦王政重用,秦始皇嬴政拿回的所有政權後,李斯官至丞相,為秦國做出來極大地貢獻。李斯的結局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