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5天解決了兩萬斤蘿蔔 為什麼滯銷的菠蘿沒這麼好命?

2021-01-21 金羊網

  高校相助有「訣竅」,而且也不是長久之計

  文/圖 羊城派記者 甘韻儀 實習生 蔡凡

  羊城晚報近日一篇報導(2018年6月15日A9),在網上掀起了一陣「蘿蔔熱」:颱風「艾雲尼」讓廣州從化一個村裡的蘿蔔遭殃了,農民一籌莫展,眼看半年付出將化為泡影,廣東財經大學(下文簡稱「廣財」)與華南師範大學(下文簡稱「華師」)及時伸出援手。

  這個溫暖的故事,被廣東共青團、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方微信公眾號,以及全國媒體、門戶網站等廣泛轉發,傳遞正能量。

  「蘿蔔熱」背後,有廣州高校師生的滿腔熱枕,更有高校巧妙行善的「訣竅」。

  而「蘿蔔熱」之外,恰逢今年徐聞菠蘿又陷入滯銷,兩者又有哪些啟示?

  熱+火:為你驕傲

  「5天內,同學們瘋狂吃掉22000斤蘿蔔!背後的故事很暖心」「5天內,22000斤蘿蔔被兩所高校學生『合夥』吃掉!發生了什麼?」「這所學校竟讓大學生『天天吃蘿蔔』,真相令人感動」……

  羊晚的報導出街後,網絡上不同媒體用不同標題幾乎全文轉載,連高校的教師都向記者發來微信:廣州高校師生的愛心,火了!

  因同一份感動聚集起來的網友,像武林人士一樣分出了好多「派別」。

  「點讚派」的人說:「為愛心點讚!讓愛的傳遞溫暖社會,政通人和,人人和諧。」

  「這種正氣,大學引導得好!誰說現在的年輕孩子不懂事?贊了!」

  「小家為大家,大學的做法讓大學生們切身體會了主人翁責任感!為學校點讚!為大學生點讚!」

  「感慨派」的人說:「有師德的老師還有一幫喜歡助人為樂的學生!」

  「集體的智慧與能量驚人。」

  「又一次溫暖的感動。祖國大家庭,處處都是情。」

  「一場有尊嚴的『捐贈』,一堂生動的助人為樂課程。」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蘿蔔宴,又是對口幫扶的一妙計。」

  還有人說:「我這個大男人竟然感動哭了。」

  「吃貨派」的人說:「關鍵還是食堂大師傅厲害,做的菜肯定好吃。」

  「籮卜的營養真的很好!孩子們多吃點有益健康!感謝這些廚師做出這麼多花樣!愛心籮卜宴,美味又營養。體恤農民苦,大家都開心!」

  另外,「廣東人是吃貨的印象更深入人心了。」

  還有許多學生忍不住為母校打call:「我就說,怎麼華師突然把平時的青菜換成了蘿蔔,原來是這樣子。」

  「作為已不在學校的廣財應屆畢業生,沒吃上飯堂的蘿蔔宴,表示真的好難受呀!」

  「身為廣東財經大學學子,為母校感到驕傲!」

  需+求:雪中送炭

  惡劣天氣導致農產品臨時性滯銷,社會各界伸出援手,這樣的故事並不少。

  此前,徐聞菠蘿滯銷,廣財與華師等高校參與其中,為飯堂購進了好幾噸菠蘿。酸酸甜甜的菠蘿,在飯堂師傅的妙手之下,做成了學生們愛吃的菠蘿飯、菠蘿排骨、菠蘿咕嚕肉等,食材在一天幾萬人就餐的高校食堂,遇上正長身體的學生,很快就被消化掉了。

  這一次「蘿蔔宴」事件中,也有網友想起:「2016年我們家鄉蘋果滯銷,也是多虧了部分高校!」

  據了解,2016年,藉助聖誕節平安夜「親朋好友互送蘋果」的契機,蘭州交通大學學生在校園內「1元義賣蘋果」,幫助甘肅莊浪縣蘋果滯銷的果農,1萬斤蘋果1天被搶購一空。

  同年,天津外國語大學雷鋒團從學校駐薊州區結對幫扶工作組得到蘋果滯銷消息,開展「一元蘋果助農計劃」,取得很好效果,事件同樣發生在聖誕節前幾天。

  綜合幾次事件,記者發現,愛心背後不僅有「求」,還有「需」。

  華師飲食中心主任劉憲堂一再強調,打造蘿蔔宴,不僅幫助農民,高校食堂本身也有採購食材的需求。

  蘭州交通大學與天津外國語大學賣蘋果也剛好遇上聖誕節前夕,學生有這樣的購買需要。

  由此可見,當「需」與「求」相輔相成,才能真正達到共贏,才能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今年6月以來,廣東高溫+暴雨,東莞、茂名、從化等地的荔枝在上市前出現爆裂,銷路堪憂,劉憲堂也曾想過,能不能藉助高校飯堂優勢,採購大量荔枝,幫助果農,但考慮到荔枝難以入膳,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誠+悉:錦上添花

  解決農產品滯銷,也遇到過很多尷尬。

  伴隨著「徐聞菠蘿滯銷」火起來的,還有「笨鮮生」事件。

  2016年,廣東徐聞縣八萬畝菠蘿滯銷,「一毛錢一斤都沒人買」。

  「笨鮮生」網上商城幫助銷售,短時間內賣出六十萬斤,但買家收到的菠蘿大部分已經壞了,網上怨氣很大,商城唯有賠償。事件中,果農被指坐地起價、摻雜熟果,導致「一片好心,把店開跨了」的結果。

  事件也引起網絡大討論,其中就涉及誠信問題。此次「蘿蔔熱」之所以能夠感動這麼多人,一個「誠」字支撐起良好開端。

  6月10日上午,廣財飲食中心主任曾桓忠接到從化區鰲頭鎮寶溪村林叔焦急的電話後,當下就決定,讓對方下午就把蘿蔔送過來。

  基於此前的合作經歷,以及雙方的誠信精神,曾桓忠相信林叔不會藉機將壞的蘿蔔送過來,林叔也相信曾桓忠不會藉機壓價甚至糊弄人,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在「買」的過程中,「誠」字保駕護航,在「賣」的過程中,「悉」字就很重要了。

  曾桓忠說,此前幫助徐聞農民解決部分滯銷菠蘿時,由於缺乏經驗,這個善舉在學生中造成風波,部分學生懷疑學校飯堂「貪便宜」,才大量採購菠蘿做菜,影響多元選擇,降低飯菜質量。

  這一次,學校推出「蘿蔔宴」的前一天,就在飯堂門口、各個打飯窗口張貼了溫馨告示,說明了原因、採購的量、精心打造的菜式等,並鼓勵學生們「為農民能渡過難關,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一個小小的舉動,得到了與「菠蘿風波」截然不同的效果,學生被感動,紛紛支持,讓整個幫扶事件錦上添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蘿蔔宴」事件中,還有一個「悉」,就是暢通信息渠道。

  廣財獲知消息後,馬上告知華師,由此兄弟院校聯手,增加了幫助力度。如果這種信息知悉程度進一步擴大,或許還有更多高校參與進來。

  長+短:量力而為

  這一次「蘿蔔宴」事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屬於臨時性滯銷、短期內緩解,解決的是陣痛,而不是長痛。

  兩所高校在採購蘿蔔時,都優先考慮了學生總人數,以及蘿蔔的保質期,真正「蘿蔔宴」推出的時間,實際上只有4天,而且專門打造了十幾個定製菜式。

  「如果很長一段時間天天吃蘿蔔,從化村裡的『蘿蔔危機』解決了,學校的『蘿蔔危機』開始了,也不利於學生均衡飲食。」廣州市民韓先生說。

  面對農產品滯銷,不管高校,還是其他企業、社會組織,「愛心採購」都要量力而行、按需而行,也由此證實,這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幾年下來,「徐聞菠蘿滯銷」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今年5月以來,徐聞菠蘿又一次陷入「滯銷」困境。

  5月中下旬,東莞一所高校倒是發生了一件新鮮事,家住徐聞雄利鎮的學生鄧肯(化名),其家人將14噸菠蘿運到東莞水果市場售賣,結果賣不出去,經鄧肯牽線,家人將所有菠蘿運到了學校,在學校的呼籲下,學生以一塊錢一個的價格積極購買,同樣感動了不少人。

  但是,這樣的方式,能解決多少個14噸?能幫助多少位同學父親賣菠蘿?又能解決多少個徐聞菠蘿?

  要知道,有中國「菠蘿之鄉」美譽的徐聞,還有一大片「菠蘿的海」呢,加上在廣東人心目中,菠蘿有「溼熱」的特性,「人手一個天天吃」解決不了問題。

  徐聞也意識到,不能每次滯銷都靠愛心幫扶,近日,在廣州志願者的幫助下,徐聞正在探索科學生產方式,優化銷售模式,希望以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解決「滯銷」痛點。(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責編|胡曉倩

編輯:

相關焦點

  • 徐聞菠蘿高光走世界,「菠蘿妹妹」之後廣東還有更多的「丁真」
    在徐聞,這裡的菠蘿匯聚成「海」,已有近百年的種植歷史,全國10個菠蘿就有3個來自徐聞,形成了35萬畝、年產量約60萬噸的「菠蘿的海」。這麼一個每年都會以壯闊「菠蘿的海」圖片刷屏的網紅縣,之前卻都經常為了如何賣好菠蘿而愁眉。從小生於徐聞、長於徐聞的王小穎,太知道徐聞農民的難處了。
  • 志願者化身代購網紅,幫助貧困果農銷售2000斤滯銷水果
    南方網訊(記者/趙剛 通訊員/陳江 楊若詩)3月4日,廣東交通集團所屬的韶贛高速接到省定貧困村轉溪村駐村扶貧幹部首姐打來的致謝電話:「感謝你們,沒想到這麼快就賣了這麼多!我替果農們感謝你們的熱心相助!」
  • 長相神似景甜的女孩,為滯銷的菠蘿代言,吃起來一定特別甜蜜
    長相神似景甜的女孩,為滯銷的菠蘿代言,吃起來一定特別甜蜜!現在正是菠蘿收穫的季節,酸甜可口的菠蘿是每個人的喜愛,想一想就會流口水。但是因為疫情的原因,遊客減少,居民外出減少,菠蘿等水果銷量下降很多,產生了滯銷。
  • 解決農產品滯銷 ,也是戰「疫」實招
    解決農產品滯銷 ,也是戰「疫」實招 2020年02月25日 08:59:00來源:河北新聞網 (2月22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  由於疫情影響,最近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成了不少農民的「心病」。與病毒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一樣,如果農民的農產品滯銷或者說出售價格太低,導致收入驟減,必然也會影響其生產生活,對疫情防控工作來說,也會帶來嚴重影響。
  • 惠城蘆洲鎮:鄉賢積極認購滯銷蔬果,還有百萬斤需要「吃貨助農」
    蘆洲鎮副鎮長林志強介紹,受疫情影響,今年蘆洲鎮冬瓜等農產品出現嚴重的滯銷現象,全鎮約有80萬斤冬瓜和60萬斤柑橘亟需銷售。「我們試著打了幾個電話,很多愛心鄉賢都願意做這個事,既能為脫貧攻堅盡一份責任,又能溫暖到我們的白衣天使。」林志強說,在蘆洲鎮扶貧工作隊的牽線下,該鎮愛心鄉賢許君惠共認購了超過1000斤的愛心冬瓜和2000斤的暖心柑橘,幫助農戶解決燃眉之急。
  • 連綿雨讓200多斤蜂蜜滯銷,「及時雨」來了,印臺70歲老漢溫玉民笑了
    「感謝你們,這些天為我的事想了很多辦法。滯銷的蜂蜜一瓶接一瓶全都賣完了,一下子賣了4000餘元,讓我這老漢更堅定了奔小康的信心呢!」見到印臺區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時,70歲的溫玉民不停地感謝著。
  • 海南香蕉滯銷,但香蕉價格仍然賣到全國最貴,1斤香蕉賣5元
    那麼既然隨處可見,本地的香蕉應該很便宜才對,但實則不然,在海南比較好的香蕉仍然賣到一斤3到5塊,被稱為全國最貴的香蕉了。1.香蕉生產大省,本地香蕉仍然賣到全國最貴海南作為著名的香蕉生產大省,其香蕉的種植主要分布在儋州、澄邁、三亞、白沙等地。香蕉原產自亞洲東南部地區,在我國的臺灣、海南、廣東、廣西等地等均有栽培。
  • 張家界盟員愛心助農 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
    12月2日,民盟盟員、張家界本土企業家楊雄積極響應民盟張家界市委會開展的「愛心助農」活動,來到了桑植縣芙蓉橋鄉福建坡村村民谷臣佳家,購買5000斤共2萬元的黃豆,以實際行動幫助農戶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我們村裡今年一起辦了個種養專業合作社,第一次種黃豆,沒想到受到疫情影響,天氣也不好,黃豆產量不高,又沒有其他的銷售渠道,滯銷賣不出去」,谷臣佳回憶起上半年的困境連連擺頭。
  • 年年滯銷年年種,看徐聞現代農業產業園如何解決農業之痛!
    廣東徐聞菠蘿已有近一個世紀的種植歷史,在這個中國菠蘿之鄉,年年盛產菠蘿,又年年滯銷,是近年來廣東農業界持續關注的大難題。隨著徐聞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構建了菠蘿產業化發展新格局,在2020的豐產「大年」,刷新「三年番八倍利」的銷售奇蹟。依然種菠蘿,但切切實實地解決了農業之痛!
  • 【預告】新一批4萬斤菠蘿明天上午運抵塘廈,仍售1元1個,欲購從速
    昨天,印象塘廈報導了這樣一件事: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一位湛江籍學生家中菠蘿滯銷,學生家長打算送一車菠蘿給師生免費吃,學院知情後,幫助果農以1元1
  • 萬寧龍滾「菠蘿王」誕生了!重5.2斤拍出3088元!
    它從24名競爭對手的重重包圍中殺出以5.2斤的超大個頭、勻稱完美的身材適宜的成熟度和一頭蓬勃靚麗的秀髮贏得評委的一致青睞成功摘得桂冠!這麼好的菠蘿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菠蘿王」de「老爹"——水坡村菠蘿種植專業戶馮學雄說,自己1984年初還不到20歲的時候就開始種菠蘿,現在已經是50多歲了。
  • 菠蘿包裡沒菠蘿,老婆餅裡沒老婆,我可能吃了一個假香港...
    十五萬港漂都在這兒儘管馳騁吃貨界多年,但來了香港這個美食天堂後,圈妹內心還是有不少困惑,比如: 菠蘿包裡為什麼沒有菠蘿
  • 共青團阜陽市潁州區委助力貧困戶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下午3:00至晚上9:30,時長跨度6個半小時的溝通聯絡,4300餘斤大蔥和雪裡紅,2個貧困戶家庭的所期所盼,1個幫扶責任人最大的「心病」,1個駐村工作隊和1位村包點幹部最急需解決也最棘手的問題,1個商會18名企業家共同參與進來……這一連串的數字支撐起了為貧困戶解決最實際的問題
  • 淘寶:設立10億愛心助農基金,農產品滯銷幫到底!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日全國多地果蔬出現滯銷,令人揪心。阿里巴巴緊急開設線上愛心助農專線,在政府的支持和協調下,2天打通蔬果從採摘、包裝、運力到銷售的全部困難。(淘寶APP搜索:吃貨助農,一起愛心助農吃瓜果)僅五天時間,全國吃貨就拯救了2400多萬斤滯銷蔬菜水果,光是海南就賣出100萬斤哈密瓜。(工人正在將果蔬搬上「愛心助農」專車)但這還遠遠不夠!
  • 80萬斤的土豆滯銷急哭麗江這裡村民,十多天過去了,結果……
    原來,10多天以前受疫情、銷售渠道等因素影響,國家深度貧困縣寧蒗縣戰河鎮清水河村4個組212戶村民今年種植的550畝早春洋芋(土豆)滯銷。馬鈴薯產業是戰河鎮廣大山區貧困人口賴以生存和脫貧致富的基礎產業,也是清河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種植歷史最久、最具特色的優勢作物。
  • 1斤600元,為何果農不把滯銷的橘子做成陳皮?
    1斤600元,為啥不把滯銷的柑橘製成陳皮?文/農夫也瘋狂正月份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了,今天迎來了農曆二月初一,並且現在已經是2月底了,馬上就要進入三月份了。對於農民來說,又要開始忙著春耕備耕了。但是有一些果農這個時候卻在為賣不出去的果子發愁。廣西桂林市平樂縣的一些果農,自家的果園裡還有大量的砂糖橘沒有賣出去。
  • 20天狂賣150萬斤!淘寶愛心助農解決碭山梨滯銷難題
    淘寶愛心助農披露,從二月中旬到昨天,20天不到的時間已經有150萬斤碭山梨銷售一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碭山農戶的直銷困境。2月6日起,淘寶就在全網率先啟動了「愛心助農」項目,並宣布疫情期間,滯銷農產品在愛心助農項目銷售有專屬流量扶持,並免除一切佣金。在此政策的基礎上,碭山梨在淘寶愛心助農項目上祭出了10斤19.8元的全網低價,加之碭山梨在淘寶上一貫的好名聲,引發吃貨瘋搶水到渠成。
  • 四川一高校開「愛心超市」為滯銷農產品「找出路」
    四川一高校開「愛心超市」為滯銷農產品「找出路」
  • 今年黃冠梨滯銷 北京順義果農感覺「壓梨山大」
    她家果園裡15畝黃冠梨今年豐收了,5萬多斤成熟的梨卻賣不出去,已出現腐爛現象。記者了解到,村裡有30多戶人家跟史女士一樣遭遇了類似的情況。昨天下午,記者一走進史女士家的倉庫,就看到堆放在地上的4000多斤梨,外面都套著紙袋。打開紙袋,裡面包裹著的梨又黃又亮。「這些是上周末摘的,但一直沒賣出去。還有更多的梨在樹上,加起來得有5萬多斤。往年會有商販上門來收,今年不知為何沒人來。」
  • 農產品滯銷、招工就業難?「娘家人」來助力
    「娘家人」助力春耕生產:打造平臺,讓農產品變滯銷為直銷,用雲招聘、雲課堂解決招工就業難題,組織力量充實生產一線。為婦女姐妹解難題,「娘家人」的關懷實實在在!這裡的砂糖柑個大味兒甜,送貨到小區只要3塊錢1斤!」近日,重慶涪陵區婦聯的微信公眾號為當地農戶打起了廣告。為了解決因為疫情造成的農產品滯銷難題,涪陵區婦聯成立了「解決鄉鎮街道農產品滯銷工作群」,收集滯銷農產品信息、對接電商平臺、解決銷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