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圖|這次我用自己的一輩子,舉了個慄子

2021-03-01 餘生盡興

坦白說:

生死的問題

爺已經看開了

因為——

看不開也得死!

哈哈,玩笑走一個

但說到底,於每個人而言

生死才是真正平等的東西

所以你得認真對待不是?!

每個人出生時,會從自己的父母那裡帶了些東西(比如基因),同時,也必然會受到整體環境的影響。

人類圖理論中提到了一個科學概念——微中子(或中微子)。它是次原子層面的粒子,是和夸克並列的概念。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夸克更接近陰性,是物質的構成,而微中子更接近陽性,是能量的構成,但微中子也具有微小的質量(有些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能夠攜帶信息並且能夠不受阻礙地穿過任何原子屏障(每秒鐘會有1000萬億個來自太陽的微中子穿過每個人的身體)。

「這些微小的宇宙使者被稱為恆星的呼吸,也就是星體熔合所散發出的能量,而且它們在宇宙中是絕大多數,比其他的一切都來得多。三兆個微中子和它們所攜帶的重要信息,每一秒都穿透地球上的每一平方寸空間,也穿透我們。微中子可以看成是古人所謂氣(chi)或生命能量(prana)的現代說法。這些特別的粒子無時無刻不在帶著各種信息穿透我們。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和行動都身處於巨大、連續且無可避免的訊息場域之中。」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其實我們稱它為什麼並不重要。

我蠻喜歡用「場」來描述它,這跟現代物理學更接近——地球有磁場在影響我們,有重力場讓我們穩定地在地面行走,聲音有震動的能量場可以傳向周圍,熱可以輻射向四周,還有電場啥的,雖然有些場我們不能很切身地感覺到,但它們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在人類圖(Human design)的系統中,微中子(或者說我們周圍的天體)在我們的生命形成的關鍵時刻,對我們的生命有一些基本的「定位」,我們計算和記錄了兩個精確的時刻。

第一個時刻,是根據你出生的確切時間,記錄的是「個性」資料;第二個時刻,則是太陽弧的八十八度,大約你出生前的三個月,記錄的是「設計」資料。

《人類圖-區分的科學》

這樣的一套系統,既然被稱之為「區分的科學」,所以不能單純地理解為「算命」,我們也不去算命,因為的確也沒有什麼是確定會在未來發生的——除了死亡,這只是一套很厲害的工具,供我們了解自己之用,供我們認識在更深層上每個個體生命可以怎樣去活出真正的自己

始終要記得,不是工具定義了我們如何(也許有更高的某種力量設計了我們的星球和所有生命的運轉,我不知道),而是我們想要活成怎樣,工具幫我們了解那個想要的答案,我們隨時都可以選擇另外一條路徑。

話說我既然要開展人類圖的業務,那麼還是要有實在點兒的東西展示一下,所以接下來詳細講講我自己的人類圖(當然只能是個概述,不然篇幅就太長了),好讓你們知道為什麼這玩意兒可以幫到我們。

這是我自己的圖

(1979.4.1 下午18:16 天津)

投射者的特質

——人類圖五大類人之一

首先,我是一個投射者,我的設計中有一股能夠整合他人力量的動力,這樣的力量源自強大的好奇心,想去了解這個世界和別人運作的狀況。好奇心是一種驅動力,讓投射者的能量場得以運作,有能力去看透別人的自我定位或特性。投射者強大的天賦就是「讀取」別人的能量,明白他人應該如何使用自己的能量。

但是,投射者要展現出自己強大的天賦,需要一個特定的途徑或者說實現方式——等待邀請。對投射者而言,別人的邀請很重要,只有真的得到邀請,感受到自己被賞識的時候,投射者的天賦才能獲得能量得以展現。所有投射者人生中重大的事情,都是透過邀請而來。

這個部分我感受特別深,以前我總結自己是一個所謂「逆商」很差的人:被認可時可以越做越好,可一旦覺得自己做得不好,沒人鼓勵表揚了,就變得無所謂了,就越來越差。從學生時代到工作時期,都是這樣。

相信不止我一個人有這樣的狀況,可僅從意志力或人們之間相互影響的角度去解釋,答案都不能讓我滿意。不管堅持做什麼事,都需要動力來源,就像有些人從事某個工作是因為喜歡那件事本身,所以無論怎樣,他都可以沉浸其中,但我不行,事情本身對我來說並非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賞識,這樣我就會從內在獲得一種動力,可以持續地推進。我嘗試的幾樣事情基本都是自己發起的,雖然開始的時候都還行,但最後的結果的確都不好。

我的內在權威情緒中心(人類圖九大能量中心之一,生理上位於腹部左側區域,主題是感覺、情緒和感受力)。情緒本身是強有力的能量,驅動人生經驗的循環運轉,推動我們體驗各種感受。為了幫助理解,我們可以想像所有波的形態。情緒波有幾種表現形式,但大體都是「正常-高峰-低谷」這些狀態不同節奏、不同變化方式、不同時長的循環往復。

具體地說,我是屬於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對我這樣的人而言,做決定之前,必須靜待並經歷過情緒波的高峰與低谷。

說著簡單,做到並不容易:我們這樣的人很容易在情緒高點時莽撞地開始,又在低潮時隨意退出。可在這兩種情況下,情緒過於衝動,根本無法清晰。唯有等待,經歷完整的情緒波,清晰才會浮現。

在做重要的決定之前,情緒中心有定義的人都需要給自己一個經歷完整情緒波的過程。可這和我們這個追求效率的當代社會是有矛盾的,別人也可能會催促你迅速地做決定,如果你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運作模式是什麼,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變成受制約的狀態。

情緒波的類型

《人類圖-區分的科學》

當然,情緒中心有定義也有優勢,他們能夠深入任何主題,當他們隨著情緒的波動起伏時,會經歷到許多不同的觀點,而獲得更為深刻的見解。

人生角色的兩副面孔

——內向外向都是自己

我是一個人生角色2/4的隱士/機會主義者,這是我此生所穿的戲服,隱士(二爻)是個性的顯意識部分,隱士總想獨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潛意識的設計部分——機會主義者(四爻)又想與人連接、向外顯化事物,這時,兩種特質之間就會有股緊繃的張力。隱士不想被看見,但他們的存在其實很明顯,別人能清楚地看到隱士內在的天賦才能,但他們自己看不到,唯有透過其他人的投射或反饋,隱士才得以看見自己。

我自己一直的感受也是這樣:隱約總會覺得什麼都擅長,也沒什麼值得驕傲的,但別人給我的評價或對我的感受經常不是這樣,所以,人類圖能讓我知道應該怎樣去看待這樣的狀況,而不是停留在困惑中。

對隱士來說,待在安全的環境中,投入自己所喜歡的事情,樂在其中時最為開心。所以,有時候遠離人際網絡,讓自己有時間獨處,這非常重要,這也是我自己的感受,在人群中待的時間稍久些就會覺得很疲憊,需要回到自己的空間來恢復能量。然後,內在的隱士對環境會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喜歡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布置居家的環境,這和我最近十幾年不斷換居住空間的過程也很吻合,獨處的空間和時間,可以讓我放鬆地做想做的事,不被打擾。

還有一個明顯影響我的特質,在人類圖裡描述的特別到位:「不確定感是二爻人生中的一部分。活在一個所有人都要你解釋做了什麼,以及怎樣做的世界,讓你覺得很不舒服,有時甚至會讓你質疑起自己的能力。」我的確因為這個問題苦惱了好久,很多時候的確解釋不清楚,也並不知道如何或為什麼做、怎樣做和做得到。還有想法的變化也是非常自然地,隨機性很強,就不想得出一個確定的結論。

潛意識的四爻部分,天生友善,加上社交本能,會能夠吸引機會的到來,這是我在這個世界獲取成功與安全的最佳方式。之前試錯了好多事,都是我自己主動發起的,和投射者等待邀請的策略的確不符,所有的結果也無一例外不好。在這裡,我們也可以世俗地說嘗試得還不夠、方法不對,或堅持得不夠久,但自己明顯能感受到那種持續的能量不足,明明自己的開創性很好,但沒有辦法持續擁有很足的推動力,所以角色也會想要回歸到人生策略上面去,透過人生策略和內在權威去做決定。

壓力點:帶來成長的能量

——許多障礙只是假象

我是一個二分人。有定義的能量中心,區分成兩個區塊,中間並無連接。因為能量流因此被中斷,所以二分人難免會感覺某種失落感,為了要化解這種感覺,會試圖發起一些什麼,希望在人生中尋找某人和某物,結果容易變成讓頭腦來做決定。

為了追求完整,二分人總是在尋找能把兩個區塊連接起來的橋梁,所以那些可以連通不同區塊的閘門或通道,往往會成為所謂的「壓力點」,陷入困局的人容易不自覺地追求這些壓力點代表的特質,誤以為這是自己不完整或犯錯誤的地方,又或是自認為需要補足或修正的特質。

我自己的圖:淺藍色圈兒是兩個區塊,紅色1和2是兩個可以連通兩個區塊的閘門

於我而言,我的「壓力點」會表現在35號閘門——改變的閘門和12號閘門——謹慎的閘門。35號閘門可能帶來的影響是過於想改變,以至於為了改變而改變,而不是在改變中體驗和觀察、基於客觀的觀察進而分享,去觸發蛻變。12號閘門可能會使我謹小慎微,不敢突破。還有就是,我能明白自己的感受,但無法真正說出口,而沉默也會帶來緊張。

在人類圖裡面,我們的各個面向被對應於易經的64卦,稱之為64個閘門,相對應的兩個閘門連通可以產生三十六條通道,通道是能量流動的管道,通道被啟動所產生的生命動力,透過我們的能量場投射出來,與外界溝通,同時對身邊的人帶來影響與制約。要注意,這些通道並非孤立地存在,迴路會把所有的一切串聯起來,賦予整張人體圖堅實的基礎架構。

通道:天賦的禮物

——穩定的流動

我自己擁有的幾條通道:11-56;16-48;39-55;64-47。

只展開來講一條——11-56好奇的通道。好奇心會迫使擁有這條通道的人不斷追求刺激,探索新的想法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這種好奇心並非為了發現特定的事物,而是你看看我發現了什麼,這正是我所相信的真理

「好奇的通道為我們帶來這些天賦異稟的人:說書人及野史學家。他們是真相的追尋者,他們把握機會教育大眾。」

「相對於在實質層面有所發現,56號閘門更著迷於形而上的追尋,為了滿足自己,他們不斷迎向各種刺激與體驗,但若要他們自行創造體驗,則感到興趣缺缺。」

當接觸類似佔星、阿卡西、塔羅牌、納迪葉、包括宗教和人類圖這些系統的時候,只有一部分很盲目的人會直接相信,大部分人還是需要通過頭腦或感受獲得一些驗證,才會開始想要更深入地了解。還有些就是湊熱鬧了,聽聽,然後放一邊兒了,這個東西跟他再沒有任何影響和關係。

真正會跟隨和相信的,肯定被這個東西的某個部分觸動了。於我而言,觸動就是人類圖裡這些描述,創始人Ra的一些關鍵詞總能跟我人生中的狀態相互印證,我感覺自己就特別符合上面那兩段的描述——我對很多東西感興趣,願意去研究、體驗,但不代表願意真的投入去從事那些事情。事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獲取體驗,反思升華,再去講述……

擁有這條通道的人,對「人應當如何體驗人生「有自己獨到且充滿哲理的反思,由此信手拈來,交織成各式各樣的idea和story,化為獨有的創意與個人風格的展現。用說書或講故事的方式提供資訊、給別人帶來歡樂和啟發,的確是我內在感覺舒適的事情。這是我的天賦,是這條通道帶給我的禮物。

人類圖是我們的人生旅程可以參考的地圖或說明書,讓我們得以看見自己的一些「原廠設置」,驚訝於自己的一些模式與它驚人地符合後,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周圍的人,知道自己怎麼運作、別人怎麼運作之後,自然能更好地處理自己和別人的關係、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從而讓人生更愉悅地展開。

當然,還有很多的信息在上面沒有完全展示出來,比如輪迴交叉、行星、每個能量中心的狀態、重要的閘門(卦)的詳細內涵、兩個人的合盤等等。那是需要詳細聊的內容,後面慢慢展開。

我以後會致力於這個工具的持續學習,研究,並提供諮詢服務。

「從認識你的人類圖那一刻起,

就展開了這一生最神奇的旅程:


做自己,

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焦點

  • 慄子雞,我舉慄子,你吃雞:)
    秋天的慄子最好吃了,飽滿甜糯,今天做的這道板慄燒雞,是跟我們老萬偷師的。就是那個小胖在菜場認識的老萬。他做的板慄燒雞,慄子入味,雞肉滑嫩,湯汁粘稠,不誇張的說,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這道菜上桌,我反正盡挑慄子吃了,比雞肉還好吃!
  • 除了板慄燒雞,還能怎麼舉慄子?
    --小貼士--❶慄子劃口子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傷手,我就是用水果刀沿著背部形狀慢慢劃的,安全而且請一定劃長一點這樣開口才漂亮 太短了後期可能不會「啪」的裂開。也不要一刀刷的就切下去哦,切口太深切進肉裡會煮進太多水分,然後後期也不會開口了。切口淺、長最好。 ❷油不要放多了,就是稍微一點沾個鍋底,為了視覺效果用的。
  • 美食科普| 別急,我先給你舉個慄子.
    根據澱粉種類和含量差異,南北方的慄子口感也不盡相同。都吃過慄子,但你見過板慄真身嗎?慄子長在樹上的樣子沒錯,上圖才是慄子的真身。一般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已經是處理過的果實了。看了你可能會累覺不愛,一個個刺蝟樣子的扎人圓球,看著就覺得頭皮發麻,但美味總是來之不易的。
  • 有些東西真的很好吃,我給你舉個「慄子」啊……
    「我給你舉個例子啊!」  「 啥,到底給我幾個慄子啊?」  忘了多久前,曾經跟朋友有過這段尷尬的對話。那時候,也是秋冬時節,滿大街忽然一夜間擺滿了賣慄子的小推車,所以連說話都帶慄子味了。  慄子的香味隱忍,不管吃還是做,都很考驗耐心。不知道對它痴迷的人到底會有多少。
  • 舉個慄子空降金華,全城1000份慄子免費送,中秋活動開始咯,全館漢服小姐姐喊你一起過中秋啦!
    你知道慄子號稱「乾果之王」嗎陝西半坡遺址出土了碳化的慄子殼,你能想像6000多年前還沒有進化完全的人類就開始吃慄子了嗎?舉個慄子對每一顆慄子都進行了整整3輪的挑選,發明了比選美還要苛刻的挑選標準,只有個頭勻稱,開口整齊劃一,體型漂亮並且外表無傷的才會被選中。正是對自身質量的自信,舉個慄子用極致的服務精神對所有的顧客保證:「在同一份中吃出三顆壞慄子直接免費調換一份!」
  • 舉個慄~全麥巧克力慄子麵包
    工作日周一早安✌🏻秋冬季的美味裡,慄子真是個奇妙的存在,我真是太愛它了!無論炒著吃、煮著吃甚至是生吃都有不一樣的美妙滋味,而且無論是加入到中餐的料理中燒肉吃、或是做在西點的烘焙裡它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而它和巧克力搭配在一起味道也特別秒,這次就嘗試做了巧克力慄子包,在麵包體中加入了全麥粉,麵包體更有韌勁兒和全麥的香氣,您也可以試試。
  • 來,舉個慄子!|慄子|甘慄|杭州|羊肚菌|桂花
    南宋時,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描述了一位汴京的炒菜專家李和,他炒的慄子「名聞四方,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清朝著名詩人、美食家袁枚撰寫的《隨園食單》被奉為廚師的「聖經」,裡面就記錄了「慄子炒雞」這一流傳至今的菜式。最近幾天天氣不佳,體育場路的光芒甘慄店門口卻排起了長隊,「我一直是點他們家外賣的,今天正好路過就直接買吧,沒想到要等那麼久」。在體育場路附近上班的王女士和她的朋友說著。
  • 慄子排骨煲,我舉慄子,你吃肉:)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秋天棲息在農家裡。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秋天》何其芳秋天,一定是吃貨最不能錯過的季節。除了有葉紅霜白的景色,還有吃不完的水果、藕、紅薯、慄子、大閘蟹、海鮮.經過了春夏的積累,秋天的果實紛紛長得成熟飽滿、連蝦蟹的肉都分外肥美!
  • 秋冬舉個慄子,哪種開袋即食慄子最好吃?
    這時候,大人們都會買上一袋,把鼓囊囊、暖烘烘的紙袋遞到我手上,他們則負責把滾燙的慄子逐粒剝開,送進我的嘴裡,現在回想起來,還挺懷念這項童年福利的。今期,我們盡情吃慄子,一起用味蕾來向秋天致以最真誠的禮頌吧!
  • 舉個慄子你就懂
    慄子是一種矛盾的果子,野性不羈,又充滿人間煙火,不成熟時長滿青刺,像初出茅廬不諳世事的小年青,不知如何融入世界,所以豎起滿身的刺保護自己。而當它褪去那身毛刺,又變得非常入世,從精緻菜繫到街頭小吃,它身段柔軟,能屈能伸。
  • 舉個慄子?你需要先知道哪個才是慄子!
    但是在你們動手之前,我急切需要對慄子進行科普,為什麼呢?因為吃錯了會進醫院的啊。美味的糖炒慄子,是冬天的必備        慄子的種類的大約有八九種,廣泛的分布在歐洲、亞洲和美洲,因為含有大量的澱粉,很早以前就成為一種食物。《禮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棗、慄、飴、蜜,以甘之」,這說明早在春秋時期,慄子已經是重要食物和甜味劑了。
  • 有些東西真的很好吃,我給你舉個慄子啊…
    另一個,就是慄子了。風頭正勁的糖炒慄子說來奇怪,平時不會想到糖炒慄子,但是聞到慄子香的第二反應就會想到。第一反應?第一反應當然是感嘆真香的同時去找尋香味的來源嘛。第二反應就直接跳到了糖炒慄子上,這兩個是如何建立了密切如斯的關聯呢?不知道。反正是聞到桂花香,就開始想到糖炒慄子,然後就流口水了。
  • 舉個慄子,燜塊排骨嘗嘗
    200克慄子 \ 200克排骨2瓣蒜頭 \ 30克姜 2湯匙紹興酒 \ 500毫升水排骨醃料1湯匙紹興酒 \ 1湯匙豉油 \ 1/4茶匙白胡椒粉醬汁材料2湯匙水 \ 2茶匙豉油 \ 1茶匙老抽1茶匙粟粉 \ 1茶匙麻油欠汁材料用30毫升水溶解1湯匙粟粉
  • 來,給你舉個慄子
    在我的日曆上,是盒馬花花慄子上市的時候來的。——盒鮮姑」這一份秋日獨有的特供,甜甜糯糯,撩撥著萬千人的味蕾。冷風吹起時,有一包熱乎乎的慄子在手上,心底裡質疑起一件事來:是誰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偏要說,有糖炒慄子在,就勝過春朝。慄子是殼鬥科慄屬植物,所謂殼鬥,就是那布滿尖刺的「外套」,一般被形象地稱為「慄蓬」,一個慄蓬內通常有三粒慄子。
  • 舉個慄子,南瓜派怎麼做?
    糖炒慄子!!炒得殼都炸裂了,顧不上燙手,趕緊剝開放進嘴裡,哇!那美味無法言說~不說了趕緊弄點慄子吃吃吧~用擀麵杖擀成圓形放入派盤裡用手壓緊,邊緣用刀子切齊,用叉子在派皮上戳洞後放入冷凍15分鐘後取出。裝飾:冰的鮮奶油100g+細砂糖10g打發後放入擠花袋,在烤好放涼的南瓜派上擠出圈圈,再放上熟慄子即可。
  • 8個慄子一碗飯?我認真計算測試了一下
    上次便當做過慄子飯之後,很多小夥伴說自己減脂期不敢吃慄子,因為傳言8個慄子=1碗飯。對此我一直表示懷疑,上網查了一圈資料之後,也都是「估計」型的結論,沒有找到讓我太信服的答案。因為慄子富含碳水化合物,現在一些吃無麩質飲食的人還會用慄子做成麵粉來代替普通的小麥麵粉。我們在淘寶上也能搜到一些賣板慄粉的店鋪,不過我自己還沒試過用慄子麵粉來做東西,嘗試之後來給你們反饋。
  • DNF舉個慄子活動,兩個史詩罐子只能二選一,還是自選的好點
    本文由:我永遠喜歡DNF 原創首發,禁止任何平臺和個人以任何方式抄襲,違者必究無論你是喜歡正經的職業百科還是搞笑的DNF趣事,點點關注不迷路小編會努力繼續給大家帶來乾貨滿滿的文章,您的關注和收藏是最大的支持
  • 舉個慄子!碾碎它,然後做成蛋糕
    ,翻拌均勻,裝入裱花袋中 在烤盤上擠成直徑5公分大小的圓餅,用攝氏100度烤180分鐘至完全乾透02 糖漬慄子 慄子;砂糖朗姆酒 / 香草莢(依個人喜好) 將慄子的尖端用刀劃個十字,冷水放入鍋中,大火煮滾後轉小火再煮10分鐘 慄子去殼後,放入加了朗姆酒和香草莢的糖漿小火煮30分鐘,放涼待用
  • 人類圖是什麼?人類圖的起源
    人類圖準確來說不是人類的智慧,是人類圖的創始人Ra Uru Hu於1987年在一個島上與一個聲音相遇,那個聲音問Ra:「你準備好了嗎?」,於是Ra用了8天8夜的時間,把這些信息接收記錄傳承下來。這門學說目前只有32年的歷史,受眾人群非常少,人類圖還沒有被拓展開來。人類圖目前有三大流派:美國,西班牙,自然流派。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到底人類圖是什麼樣子的。
  • 統計圖形自己就可搞定,一文學會用Python繪製經典餅圖
    餅圖,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圖形了吧,作為用來展示定性數據比例分布特徵的經典統計圖形,通過餅圖,你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各組數據的佔比情況哦,上次已經和大家探討了如何用Python來繪製經典的階梯圖,今天呢,咱們繼續深入聊聊哦,看看在Python中如何繪製更為經典和常用的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