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舉個例子啊!」
「 啥,到底給我幾個慄子啊?」
忘了多久前,曾經跟朋友有過這段尷尬的對話。那時候,也是秋冬時節,滿大街忽然一夜間擺滿了賣慄子的小推車,所以連說話都帶慄子味了。
慄子的香味隱忍,不管吃還是做,都很考驗耐心。不知道對它痴迷的人到底會有多少。
說來奇怪,平時不會想到糖炒慄子,但是聞到慄子香的第二反應就會想到。第一反應?第一反應當然是感嘆真香的同時去找尋香味的來源嘛。第二反應就直接跳到了糖炒慄子上,這兩個是如何建立了密切如斯的關聯呢?不知道。反正是聞到香味兒,就開始想到糖炒慄子,然後就流口水了。
一口大鍋,半鍋黑沙,油亮油亮的,一把大鏟子上下翻飛,慄子翻滾於黑沙之間,外殼披裹上薄薄的糖衣,漸亮漸鼓,不一會就有甜香慢慢飄出。待得慄子出鍋,趁熱取食,輕輕一捏,即可殼破肉出,且無一絲內皮粘附於慄肉之上,吃起來軟糯香甜,停不下嘴。
除了時下盛行的糖炒,慄子生吃也是極好,且另有一番風味。小時候,在山上看到慄子樹,那必定是眼前一亮。不過要吃上慄子還得冒點風險,包裹一身硬刺的慄子被打下來時,不管砸到哪個部位,都少不了吃點苦頭。
據說,每年打慄子,總有倒黴的傢伙仰頭觀望躲避不及,被慄子硬刺扎到眼睛,這罪可就受大了去了。對付慄子這一身硬刺,不少人如老虎啃刺蝟般無處下手,其實很簡單,不用手,上腳即可。鞋底踩著搓幾下,硬刺殼就開了,露出來的就是常見的慄子模樣了。慄子生吃,脆、嫩、甜。
慄子還可風乾吃,汪曾祺說,「把慄子放在竹籃裡,掛在通風的地方吹幾天,就成了『風慄子』。風慄子肉微有皺紋,微軟,吃起來更為細膩有韌性。不像生慄子會弄得滿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想是風吹之下,水分蒸發,糖分集聚,吃著也就更顯甜了。
說到風乾慄子,不免又要提到《紅樓夢》,第十九回中,倚老仗勢的李嬤嬤吃了寶玉專門給襲人留的酥酪,為了安撫發飆的寶玉,襲人就是借著要吃風乾慄子,轉移了寶玉的注意力。富貴賈府中,不僅有讓劉姥姥咂舌的茄鯗,也有這驚鴻一瞥野趣猶存的風乾慄子。
慄子也可入菜,由於澱粉含量高,慄子入菜多與大葷相配,最常見的有慄子燒肉、慄子燜雞等。《隨園食單》就載有「慄子炒雞」一菜,「雞斬塊,用菜油二兩炮,加酒一飯碗,秋油一小杯,水一飯碗,煨七分熟;先將慄子煮熟,同筍下之,再煨三分起鍋,下糖一撮。」
現今慄子燒雞、燒肉的家常做法大抵也如此。講究的燒法要整顆慄子不碎,方顯得菜形、湯色俱佳。只是,但凡慄子、芋頭這類富含澱粉,又或蘿蔔、慈姑之類善於納味的食材,與肉同燒的結果總要本末倒置——上桌之後肉是不大有人吃的,反而慄子芋頭蘿蔔慈姑等等配菜被一掃而空。
所以,若是家中燒煮,重味道勝過重品相,倒是建議慄子可早些下鍋,或以碎慄子下鍋,使得慄子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吸收融匯肉湯油汁,成就配菜的逆襲。
中醫認為,慄子性味甘溫,可養胃健脾,補腎強筋。藥王孫思邈認為「慄,腎之果。」《本草》裡說慄「治腎虛,腰腳無力」,清人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裡也說慄子「甘平,補腎……最利腰腳」。《本草》裡還記下了蘇轍的一首詩,「老去身添腰腳病,山翁服慄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
文/司空
你家冰箱用對了沒?
千萬別以為食物塞進冰箱就萬事大吉,食物存放可是有學問的,
要是沒放對位置那就可能本末倒置了!
雞蛋
雞蛋的存放溫度與冰箱中間層溫度最接近,如果買盒裝,最好連盒子收入冰箱,比較能保持雞蛋的新鮮度。
牛奶
牛奶放在冷藏室底部,溫度較低,適宜保存牛奶。
奶製品
像酸奶、奶油等最好也放在冷藏室的底部,並且生產日期朝外放置,便於查詢。
生肉
放在冷凍室,放最底層,速凍能延長存放期。
Tips:生肉在冷凍之前可以預先分成適量小塊,方便食用又不影響其他生肉,保證肉質新鮮。
蔬菜
想要更長時間的保鮮,需要保留些水分,但是不要太多,放入塑膠袋中,松松的綁一下,讓袋內的蔬菜能進行「呼吸」。
水果
適合放在冰箱下層,溼度較低,將水果放入塑膠袋中,開口也要松松的綁一下。
熟食類
更適合放在抽屜中,溫度較低,而且與其他食物隔開,防止串味。
黃油奶酪
不需要保存在太冷的位置,放在冰箱門架上即可。
調味品類
調味品、各種醬料對保存溫度要求不高,而且本身就含有防腐劑,用的頻率也較高,可以放在冰箱門架上。
果汁類
直接放在冰箱門架上,但是鮮榨果汁需要放在冷藏室的底層,溫度低適合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