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動畫,一定會想到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他可以說是日本動畫界的一個傳奇,更是成為了日本動畫的代名詞。宮崎峻的每部作品,題材雖然不同,卻都有一個共同之處,他的作品始終秉承著感人的故事和反戰爭的思想,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和平主義、女權運動這些令人反思的訊息,融合其中。他這份執著,不單令全球人產生共鳴,更受到全世界所重視。他是一個優秀的動畫導演,也是一個出色的故事創作者,他很自然地把心中的故事告訴大家,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精神為後代動畫家做出了榜樣。
1958年,17的宮崎駿看了日本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蛇傳》被深深吸引,於是便一發不可收拾,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動畫創作。1963年,宮崎駿進入東映動畫,結識了一輩子的摯友高畑勳,高畑勳將宮崎駿拉進團隊,共同創作《太陽王子》。1981年,高畑勳把德間書店出版社的鈴木敏夫引薦給宮崎駿,就這樣,吉卜力最重要的三塊基石聚集了。此後幾十年,他們是通力合作的「黃金鐵三角」,一同打造出讓世界為之震驚的童話王國。
1982年,宮崎駿在德間書店的雜誌上 連載《風之谷》,之後在鈴木敏夫的促成下《風之谷》影視化,於1984年上映,用震撼無比的畫面打動了所有人,而《風之谷》也是宮崎駿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作品。1986年《天空之城》上映、1988年《龍貓》上映、1989年《魔女宅急便》上映、1992年《紅豬》上映、2001年《千與千尋》上映……《千與千尋》被稱為動畫電影的神跡,拿到金熊獎、金像獎、奧斯卡等多項大獎,至今仍是日本本土票房第一。
電影的成功背後少不了辛勤的復出,吉卜力這個偉大的動畫王國也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自由、輕鬆、歡愉,而是充滿高壓、苛刻、專橫。宮崎駿既是這個動畫王國的國王,又是奴隸,他嘔心瀝血,燃燒自己的才華和心力,帶領這個動畫王國一次又一次創造輝煌。曾經作為創始人之一的押井守這樣評價:「吉卜力培育了一種只有吉卜力才能培育出來的動畫師,他們的工作人員水準真的很高,從動畫設計到原畫都是。但如果你問我他們的做法完全正確嗎?我認為他們應該立刻被解散。」
吉卜力是一個優秀的動畫王國是不可否認的,但同時又沒有人能在這個動畫王國長久打磨下去,除了過勞而死的近藤喜文沒有人願意和「暴君」宮崎駿長期共事,吉卜力的接班人問題也一直讓宮崎駿苦惱。2002年森田宏幸導演完《貓的報恩》轉投押井守麾下,2003年,《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的作畫總監安藤雅司離開吉卜力,成為今敏的得力助手,呼聲最高的是米林宏昌在2014年導演完《回憶中的瑪妮》後同樣選擇離開吉卜力。就連自己的兒子宮崎駿都不留餘地,宮崎駿認為自己的兒子在這方面沒有絲毫才能,根本沒把希望放在兒子身上。
他說:「屬於我的動畫時代已經結束了」。2013年,宮崎駿新作《起風了》問世。創作期間,宮崎駿的身體機能已嚴重衰退,出於對健康的考慮,他再次宣布退休。而在接班人這件事上,宮崎駿也徹底死心。2015年,他遣散了吉卜力所有的動畫製作人員。在紀錄片《不了之人宮崎駿》裡他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幾年只要我出門,那一定是參加葬禮了」。與他同時代的老夥伴、老搭檔,一個一個都去世了。老友離世,宮崎駿心中哀思縈繞不去。可就算面臨這種境況,這個國王依然不肯休息。這個「暴君」,對自己比對誰都狠。他說:「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太無聊了」。
是啊,如他所言,做動畫是他這一輩子做過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是怎麼也割捨不掉的。宮崎駿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這個動畫王國,而我們也有幸見證了這一切見證了他曾經帶給我們的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動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