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最多的漢字:人人會讀,天天使用,卻沒發現竟然有10種讀音

2021-01-08 網易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漢字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象形上,也體現在讀音上,比如多音字。

  所謂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用以區分同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詞性、不同詞意或者不同用法。

  

  (常見多音字)

  情況一:不同讀音,詞性或詞意不同。

  這種情況又被稱為「破音異讀」,是多音字的主流用法,佔比在80%以上。

  以漢字「將」為例說明如下。

  【jiàng】:詞性為名詞,詞意為「將帥、軍官」,官銜名,比如:將士。

  【jiāng】:詞性為動詞,詞意為「帶領」,比如:將幼弟而歸;詞性為副詞,詞意為「將要」,比如:天將下雨;詞性為介詞,詞意為「把」,比如將功贖罪。

  【qiāng】;詞性為動詞,詞意為「請、希望」,比如:將進酒。

  

  (漢字書法欣賞:王羲之《蘭亭序》)

  情況二:不同讀音,使用情況不同。

  以漢字「薄」為例,同樣是形容詞,同樣與「厚」相對,一般單用時讀作【báo】,比如薄餅、薄紙、薄厚。但在合成詞中,一般讀作【bó】,比如單薄、厚此薄彼。而「薄荷」則是專有名詞,此處應讀作【bò】,需要單獨記憶。

  

  (漢字書法欣賞:顏真卿《祭侄文稿》)

  情況三:讀音不同,場合不同。

  以漢字「血」為例,口頭語中一般讀作【xiě 】,比如:吐了一口血;而書面語中一般讀作【 xuè 】,比如鮮血、血緣。

  除了以上三種情況,還有方言形成的多音字和通假字形成的多音字,在此不贅述。

  那麼,你知道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嗎?

  

  (漢字書法欣賞:蘇軾《寒食帖》)

  看到這個問題,我猜大多數人想到的答案首先會是「和」字。誠然,「和」有多達7種讀音,在漢字中極為少見。

  【hé】:這是最常用的讀音,可以表示的意思相當多,詞性也涵蓋了名詞、動詞、形容詞、連詞、介詞,比如:和服、和解、和諧、我和你等。

  【hè 】:曲高和寡、和詩一首。

  【huó】:和面

  【huò】:和稀泥

  【huo】:作為後綴使用讀輕聲,比如暖和、攪和。

  【hú】:打麻將和了。

  【xuān】:通「宣」,意思是宣布。比如《尚書·盤庚上》有言:「汝不吉言於百姓,惟汝自生毒。」

  

  (漢字書法欣賞:乾隆皇帝真跡)

  但是,還有一個更牛的漢字,讀音比「和」字更多,那就是嘆詞「啊」。

  首先,「啊」字有【ā】、【á】、【ǎ】、【à 】4個基本讀音。

  當讀第一聲【ā】時,表示讚嘆或驚訝,比如:啊,大海真大!或者:啊呀,怎麼是你?

  當讀第二聲【á】時,表示疑問或反問,比如:啊,真的嗎?

  當讀第三聲【ǎ】時,表示疑惑,比如:啊,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讀第四聲【à 】時,表示應允(短音)或醒悟(長音),比如:啊,好吧。或者:啊,原來如此!

  

  (漢字書法欣賞:紀曉嵐真跡)

  另外,當「啊」讀作輕聲【a】時,通常用在句末,作為助詞,表示驚嘆的語氣。這種用法下,「啊」字的實際讀音會隨著前面字音的不同發生音變,需要著重說明。

  情況一:當前面音節末尾是a、o、e、i、ü,讀作【ya】,此時可以替換為「呀」。

  比如:貓咪好可愛啊【ya】!或者:這裡的蘑菇真多啊【ya】!

  情況二:當前面音節末尾是u、ao、ou、uo、iu、iao,讀作【wa】,此時可以替換為「哇」。

  比如:好巧啊【wa】!或者:你好哇【wa】,李銀河!

  情況三:當前面音節末尾是前鼻音韻母,即鼻韻母中以-n為韻尾的韻母an、en、in、un、ian、uan、üan、uen,連讀為【na】,此時可以替換為「哪」。

  比如:真危險啊【na】!或者:這可怎麼辦啊【na】!

  

  (漢字書法欣賞:和珅真跡)

  情況四:當前面音節是後鼻音韻母,即鼻韻母中以-ng為韻尾的韻母ang、eng、ing、ong,連讀【nga】。

  比如:真安靜啊【nga】!或者:真漂亮啊【nga】!

  情況五:當前面音節是翹舌音zh、ch、sh、r,讀作【ra】。

  比如:快吃啊【ra】!

  情況六:當前面音節是平舌音zi、ci、si,讀作【za】。

  比如:你這遊戲玩得可真次啊【za】。

  綜上,「啊」字至少有【ā】、【á】、【ǎ】、【à 】、【ya】、【wa】、【na】、【nga】、【ra】、【za】10個讀音,是讀音最多的漢字。

  (本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漢字書法欣賞:王羲之《蘭亭序》)情況二:不同讀音,使用情況不同。以漢字「薄」為例,同樣是形容詞,同樣與「厚」相對,一般單用時讀作【báo】,比如薄餅、薄紙、薄厚。以漢字「血」為例,口頭語中一般讀作【xiě 】,比如:吐了一口血;而書面語中一般讀作【 xuè 】,比如鮮血、血緣。除了以上三種情況,還有方言形成的多音字和通假字形成的多音字,在此不贅述。那麼,你知道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嗎?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這都是一個字有兩個讀音,但是它們所表達的意義不同,語言屬性、用法也存在差異。在今天的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就列舉了2個最常見的多音字。最多的一個字竟然有多達6個讀音,在我們以往的漢語知識的儲備當中,或許並沒有怎麼注意。NO.1 :6個讀音。
  • 那些我們終於讀對的漢字,又悄悄變回錯誤讀音……
    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大家紛紛表示有些「發懵」,不知道現在我們到底應該讀哪個字音才算正確。
  • 科學網—漢字讀音誰做主
    就像生物在演化一樣,漢字的讀法也在演化。 在這裡自然不是只談漢字讀音問題,而是要說漢語科學詞彙的讀音該由誰說了算?這些詞彙大多使用形聲字,一般出現在科技教育活動,而不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認為,科技教育界口口相傳的公認讀法應該得到普遍的認同。 譬如,「氨」「胺」「銨」,這三個字怎麼讀?說實話,我直到近兩年才知道所謂標準的注音是ān,àn,ǎn。
  • 日語難讀漢字「希う」的讀音
    日語難讀漢字「希う」的讀音一看漢字,「希望」的印象比較強。但是,不讀「きう」。一個慣用的句子「心から希います」。↓讀對了嗎?↓讀對了嗎?↓讀對了嗎?正確的讀音是:「こいねがう」夢想,自由,希望,懇切的希望。日語辭典広辭苑的解釋:ねがいのぞむ。切に望む。
  •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 李濤 張月朦 實習生 王京平)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
  • 沒有拼音的時代,漢字讀音如何傳承?
    漢字是方塊字,是音意行的結合體。但是也有可能簡化到今天,音,意,形完全不具備聯想性,也就是說我們看到一個生字,既不了解他的意思,也不了解他的發音。不像英文,你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卻能夠勉強拼出他的讀音,因為英文字母組成有一定的音律規範性,掌握音標就可以在不懂意思的情況下讀出來。
  • 日語裡五個常見漢字的生僻讀音
    各位同學好,今天老師想談一談日語裡常見漢字的讀音問題。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但不管是哪種,讀音都不是唯一的,有些訓讀的單詞,漢字後的送假名不同,意思和讀音也不同。比如最常見的「生」,就有:生(なま)、生(い)きる、生(う)む、生(は)える等許多種讀音,前面這四個詞分別表示「生的」,「活著」,「生(孩子、蛋等)」,「生(蟲子、鏽等)」。下面老師想介紹五個特別常見的漢字的生僻讀音,據說這些詞99%的人都會讀錯,看看你認不認得吧!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因為多年文化的沉澱,漢字裡同一個讀音裡常常會衍生出來不同的文字。比如說漢字中的他、它,最初的時候他代表的泛指單個的人,而它則代表某一種事物或者動物。直到一個人又發明了另一個「她」,這個字出現後才有漢字上ta的男女之分,現在她這個詞泛指單個的女性。漢字中的「她」是民國時期一個人發明的,這個人叫做劉半農。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有種說法是當時這種讀法經由朝鮮半島傳到了日本,但這其實證據不足,一般認為吳音是從中國直接傳到日本的,但毫無疑問對當時的日語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那「吳音」的標準音是什麼呢?
  • 記不住日語中漢字的讀音?可以試試這些好方法
    音讀是指模仿漢字的古代發音成形的一種讀法,基本上採用了漢字原有的「音」、「形」、「意」。訓讀是指漢語字義相對應的日語的固有讀法,只採用了漢字的「形」和「意」,而字音按照日文原有的發音來讀。根據《日語常用漢字表》的規定,日常廣泛應用的漢字共有1945個。
  • 漢字的讀音要不要改?我總結出了五大觀點,請大家對號入座
    圖源:網絡 「隨波逐流地更改漢語漢字讀音,不僅會造成大眾在一些漢字讀音上的混亂,而且會損害漢語文化的魅力 「漢字多數是『形音字』,『形』和不同的『音』結合在一起,表達不同的意思。」 「『書同文,車同軌!』如果大家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普通話推廣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 日語中那些漢字的讀音與古漢語,和你的方言相似嗎?
    日語中有很多的漢字,這些漢字有時候會給我我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讀音就是漢字音讀,音讀又分為吳音、漢音、唐宋音、慣用音等,其中吳音、漢音是最常用的音讀,吳音大部分是有南北朝時期金陵地區傳入日本,漢音是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的日本留學生帶回日本,今天我們就根據古今漢字音的角度來解釋這些漢字吳音
  • 中國筆畫最多的一個漢字.人們會寫不會讀
    中國有一個漢字,筆畫最多,人們會寫不會讀;字典裡查不到,電腦上打不出來。這個字是陝西的一種麵食名字。中國筆畫最多的一個字陝西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省份,曾經有十三個王朝在西安建都,是古文化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有一個關於麵食的字,字典裡查不出來,電腦上也打不出來
  • 我國最特別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不像漢字,很容易讓人展開聯想進行辨識。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起了中華文化,才發現漢字有多難學。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字的背後,都蘊含有它的深意,絕非字面所理解的那麼簡單。通常一個字會有很多個讀音,的確很容易繞暈外國人。不過我國有倒是有一個最特別的字,不管放在哪一個情景中,3000年來全是一個讀音,大概就連許多國人都不知道,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數千年來,中華文化都是建構於漢字的基礎之上的,那方正的橫豎撇捺,空妙的字正腔圓,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部分都有厚實的履歷,它承載了漢辭晉賦,承載了唐詩宋詞,承載了明清小說,承載著我們所有夢想與遠方。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這些方法太高明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這些字詞的讀音被改了,表意的漢字語音能否按約定俗成改動?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現在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
  •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 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經典古詩詞裡一些字的發音「循古」還是「從新」引發爭議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載體,古詩詞的字音本身也具有情感和審美價值。古詩詞的字音被改動後,其意境和美感是否會被破壞,這是爭議最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