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55

2021-02-07 一起學習零基礎英語及國學

呼吸法引氣法

我們回到《針灸大成》,我們要開始介紹針剌手法。針刺手法很多,我們講究的是什麼?我們古老相傳的是注重什麼東西?我們在介紹很多補瀉之前,先要有一個觀念,什麼叫引氣?我們下針以後,要等氣到了,再去做補瀉。什麼叫氣到了,這就是師徒相傳下來的經驗。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知道氣到。針下去以後,還沒有補瀉,你僅是平補平瀉,就是捻捻針放在那邊,過幾分鐘。你就會看到下針的地方,有一圈粉紅色,就表示氣來了。如果看到一圈青色,你根本就是扎到血管了。你沒有看到粉紅色,就是氣沒到。一定要把氣引到才有效果。引氣就要有引氣的手法。下針時,若病人氣沒有到,就要用自己的氣把病人的氣引出來。這是用在病人嚴重虛弱的情形之下。施氣的人要把氣打到對方的身上。當我們握到針時,要輕輕握著,不要重握,重握氣就不傳。我們的氣在身上,不知要通過多少關節,才能到身上去。所以,關節要放鬆,丹田慢慢的吸氣,然後吐氣。當你吐氣的時後,就是灌氣的時候。吐氣的時候,心裏面要想,氣從針那穿過去到病人身上。為什麼我們要用金屬的針,因為肺是金。五行裡面肺是金,所以金可以導氣。你用塑料針就引不到氣了。一定要金屬的針。這是我們施針者,把氣導到對方身上去的情形。還有,我們在下針時,如果碰到動脈血管。比如說,有時太陽透率谷,碰到情敵,一拔後太陽穴腫起來、腫成很大一個包,那怎麼辦呢?我們用手掌,輕輕的按著那個包。因你的陽氣在手上面,陽氣一行,血就跟著行。大概六呼,慢慢的整個都平掉了。就是那麼快,下次我找個比較倒黴的 DEMO 給你們看。引對方的氣,要怎麼引?最常用的方法,是針左、右捻轉,左右捻轉一下,病人覺得好酸,病人有針感,感覺到酸、麻,脹,就是。有一種人,他天生的體質,沒有酸、麻、脹,你怎麼引氣他都是痛。其實是他不了解什麼叫酸、麻,他形容不出來嘛。雖然他在痛,可是你看到了粉紅色,就是氣來了。當病人有酸麻脹的時候,你知道氣到了,一定要等氣到了,你再開始做補瀉。如果你捻轉了,氣還是不到,就表示這個人氣脈很弱。比如說,復溜穴,大家都知道復溜穴是腎經的母穴。我要去補腎,就針下復溜穴,去固先天。所以,灸復溜很舒服。我們用生薑在那灸,這是養生的。若針一下去以後,卻引不到氣。病人沒有氣了,所以引不到氣,整個白白的,沒有粉紅色,那你就針上下戳二下,這個針會有被吸入的感覺。氣到了以後,你會感到針很沉,會有吸入的感覺。待會示範給你看。若捻轉法也引不到氣,那怎麼辦?你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一推它,你的氣會跟他的氣感應到,因為氣在表,所以你不用去按摩得很重,皮膚上戳它一下,氣就來了。氣來了以後,再開始捻轉,這樣氣就到了。所以,用你身上的氣去導引他的氣,這就是引氣的方法。如果引了半天。氣還是沒到,就表示這個人太虛,那我們就用呼吸法。用呼吸法來引氣,我們叫呼吸引氣。讓病人吸氣,就拔針,拔出來,他吸氣的時候你拔針,就好像讓氣就到復溜。一把氣引到這。吐氣,慢慢進針。你的進針、出針都跟著他的呼氣定。吸的時候入針,吐氣的時候,出針很慢,當然很緩哦。但是,是在皮層裡面,你不要整個拔出來,在皮層裡面做。用這個病人的呼和吸,來做引氣的動作。病人會「哇,好酸!」就是氣就到了。如果病人還是沒有氣,那你不用針了。針把他收好,用灸比較方便,因病人元氣大傷,重病的時候,就引不到氣。先要學到引氣。有十二法,像什麼脫針,這幾個先不用看,我後面會再講,先把它舍掉。我們讀古書很麻煩,它寫的很多,實際上,後面都是重複的,因為我們有這個經驗。

燒山火與透天涼

第一個口訣,下針的口訣叫燒山火,第二個我們叫透天涼。這個燒山火,還有透天涼,是我們大補和大瀉的手法。顧名思義,燒山火是補,透天涼是熱症。病人大熱的時候,我們用透天涼的手法。病人裡寒很盛的時候我就用燒山火的手法。燒山火怎麼做?你針扎到皮層以後,因在皮層引不到氣,你就把針扎深一點,還引不到氣,你就再深一點。所以,第一個先引氣。氣一到,皮膚表面一圈會比較紅,或病人感覺酸麻脹。氣到了以後,開始把針提到皮膚表面。心想,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離,針扎到這個點,這是一寸的距離,從這個一寸分三段。就是天、人、地。當你在天部的時候進針,我們數是九。什麼叫做補呢?補就是緊按慢提,這就是補。這就是醫書上寫的。怎麼樣去觀想,針下去以後,怎樣叫緊按慢提?就是很快速的下去,然後慢慢、慢慢的起來。你不要去記,假設腳踏車車胎沒氣了,我要把氣打起來。打氣的時候,你會很快的壓下打氣筒。若你很快又拔起來,氣也就回頭了。所以,要緊按慢提,這就是補。不要讓他回頭,所以你要快按下去,慢慢的拉回來。在天部這個部分,要做九次。九次做完了以後,再把針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這個地部再做九次。這是燒山火。顧名思義,燒山火真的是燒山火,那火很大。比如說,胃家的寒症、胃痛、嘔酸。你怎麼知道是寒,臉色青,你一望就知道。問病人口渴不口,回答:「不渴」。就算喝也要喝熱水,因為裡面是冷的。那你在中脘上可以做燒山火。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適當,你就在足三裡,胃經的本穴做,你要找肉多的地方做。足陽明胃經是屬土,按照井榮俞經合五俞穴的話,是金水木火土。所以足陽明的厲兌穴是它的井穴,井穴也是母穴,對不對。那你如果在厲兌上做燒山火,那這是拷問犯人用的刑罰。要找肉多的地方做,知道我的意思嗎。我們有很多穴道可以做,哪有跑到厲兌上做的,做完以後腳趾頭腫很大,病人是被嚇好的,不是真的好了。所以,要在足三裡上做,其它以此類推。若這個人腳是冰冷的,我們腳就有一票經,要在那個穴道呢,找三陰交!這是三條陰經的交匯,三陰交肉又很多。你不要在所有的井穴上做燒山火。你要靈活的運用!如果是腎家的寒症,腎本來是黑的,看病人臉都黑的,然後手腳冰冷,這是腎的寒。那我們在腎的母穴上,做燒山火。復溜那邊,有人很瘦,我所謂的一寸,並不是真正的一寸,是指你針下去從皮膚到骨頭的距離。所以,觀想這段距離。我們下針的人,一定要膽大心細。你不要怕,針要扎進去。有的人很怕,要進又不敢進,結果針下去一點點,反而更痛。所以,神經是在皮下五分的地方,趕快穿過去就不痛了。若這個人很怕,又不敢針,又不能不扎,結果就剛好扎在痛神經上。所以下針時,一定要膽大心細,不要怕。這是燒山火,這是強補,沒有比這更強了。燒山火完後,再給它灸,對身體很好。反過來呢?就是透天涼,這是大瀉。同樣的我們用下針,一定要先引到氣,不管是什麼補瀉。一定要先引到氣,沒引到氣,你補瀉個半天也沒效。燒山火如果在本穴上,例如是胃家的寒症,我們在足三裡上做,整個胃都會熱起來。病人會感覺到裡面好熱。如果是腎寒,你在復溜上做,病人會感到有人在按摩他的腎臟。你說我不要在復溜上,在腎俞上做可以不可以,當然可以啊!但找肉多的地方,你不要找湧泉做嘛,是有很多選擇的。我們在做瀉的時候,動作是相反的。一樣針先引到氣以後,先扎到底下。因為要把它瀉出去嘛,所以從底部開始做,先從地部開始做。數是六。用插提法。你假想你是要把輪胎的氣抽出來,所以是很快的拔,慢慢、慢慢放回去,不要再把氣又打回去了,對不對?瀉的手法就是緊提,很快的提起來,慢按,推針進去時是慢慢、慢慢的推,不要把氣打回去了。用觀想的想法,不要去硬記,這怎麼記啊!免得到時背了半天,做的時候還是錯的。要想如何把氣打到輪胎,又怎樣把氣放掉。像籃球怎麼把氣放掉,這是一樣的意思。在底部先做,從底下開始做。很快的提起來,慢慢、慢慢回去,讓氣往上走。那病氣、邪氣在底下,你把它從地部提到人部,到人部時,再做六次,做完以後,到天部,再做六次。所以,三六是十八次。在天部做時要小心,不要一提,針就出來了。如果不幸,提針出來了,那你就不要按針孔,先讓氣不斷的往外走,我們會有捫法。所謂捫法是什麼?就是針起來的時候,把針孔按到,不要讓氣跑掉。瀉的時候,不要去按它,讓它氣往外走。這是捫。這是地部先做,再到人部,再到天部。這個數是六,方法是緊提慢按。這是透天涼,壯熱的時候用的。比如說,這個人胃口非常的強,吃了一百碗飯還是餓,消渴,是中消對不對?就下中脘、下足三裡,反著做。你如果本來胃很強,心裡在想要做透天涼,結果做出來的是燒山火,那就會更強。那燥渴、大渴、病人發燒,都可用透天涼。這個發燒咳嗽是實症,那要在哪做呢?尺澤就是很好的穴道。這兩個是強補跟強瀉。原則是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相關焦點

  • 針灸大成——任脈
    近期內容回顧針灸大成——手少陽三焦經針灸大成——手厥陰心包經針灸大成——手太陰肺經針灸大成——手陽明大腸經針灸大成——足陽明胃經針灸大成——足太陰脾經針灸大成——手少陰心經針灸大成——手太陽小腸經針灸大成——足太陽膀胱經針灸大成——足少陰腎經針灸大成——足少陽膽經針灸大成——足厥陰肝經很難學到的「民間撥筋絕技」,用對了,手到病除治療各種麻木的8個方劑,百發百中傅青主秘方驗方家傳方
  • 針灸大成調神穴位總結
    《針灸大成》為明代針灸學家楊繼洲所著,該書匯集了明代之前重要的針灸各家論述,並結合其個人所創,是針灸學歷史上承上啟下的經典之作,為後世針灸醫學打造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本文作者在近幾年的臨床實踐中遇到不少抑鬱症患者,以情緒不穩、興趣低落、精神疲憊和思維遲鈍及行動遲緩為特點,常伴有睡眠障礙、消化功能減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不適表現,甚者有自殘自殺傾向,對其家屬也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
  • 針灸大成——手太陰肺經
    倪師講的人紀課程,深入透徹,卻又通俗易懂,他把畢生所學,都融合在中醫五大經典著作,針灸大成,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的課程中。關注公眾號:艾灸辟穀堂,共同學習正統中醫,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基於Weka關聯規則挖掘<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腰痛症穴知識結構》​
    綜上所述,通過運用關聯規則數據挖掘方法對《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兩書中腰痛的症穴條文進行提取和分析發現,經脈辨症是腰痛症穴結構的核心,特定穴配合循經取穴是症穴結構的關鍵,症狀分明、穴位精簡是症穴結構的前提和保障;同時,也說明關聯規則數據挖掘方法對《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以病種為關聯發現症穴配伍規律是科學有效的,對同類的針灸古醫籍症穴結構的形成及知識高效發現提供了一定可行性和科學性的借鑑
  • 針灸治療腰痛最全指南,《針灸大成》新註解,讀出新意、別有意趣
    日冕那我們試試看再讀《針灸大成》看是否別有意趣!首先我想說一下中醫是什麼?它是遠古時代以來人類的一種維持生存的體系。針灸《針灸大成》刺腰痛論分三篇章·第一篇膀胱經篇中國古代有一種習慣,把任何重要文本,都附會在某一個歷史名人的身上。
  • 針灸大成61
    九針之使用時機諸位看《針灸大成》,書上可以看到九針的圖。
  • 針灸大成68
    支溝另一個名字叫飛虎,《針灸大成》看飛虎神針,就是在支溝上下針,照海支溝專治便秘,大腸小腸都可以用,脾經的本穴是太白穴,也都可以下針。如果說是堵在大腸頭這個地方,剛好是寒實,大腸沒有蠕動,要怎麼處理呢?
  • 《針灸大成》二十四種複式手法
    《針灸大成》由明代楊繼洲原著、靳賢補輯重編,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內容十分廣泛,首論《內經》、《難經》中有關針灸的論述,其次有針灸歌賦選、經絡腧穴、刺法針法、灸法、針灸證治、楊繼洲醫案和小兒按摩法。《針灸大成》總結了明代以前中國針灸的主要學術經驗,尤其是收載了眾多的針灸歌賦;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稱和位置,並附以全身圖和局部圖;闡述了歷代針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歸納,如「楊氏補瀉十二法」等;記載了各種病證的配穴處方和治療驗案。
  • 熱門閱讀:《針灸大成》 肘後歌(聚英)
    《針灸大成》 > 卷三肘後歌(聚英)頭面之疾針至陰,腿腳有疾風府尋。心胸有病少府瀉,臍腹有病曲泉針。肩背諸疾中渚下,腰膝強痛交信憑。脅肋腿叉後溪妙,股膝腫起瀉太衝。陰核發來如升大,百會妙穴真可駭。頂心頭痛眼不開,湧泉下針定安泰。鶴膝腫勞難移步,尺澤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停。
  • 詳解《針灸大成》中的「神針八法」,是針灸補瀉最詳細的總結
    神針八法是明代針灸學家高武的針刺補瀉手法,載於《針灸大成》卷四,主要概括了針刺時的八個注意事項及方法,是針灸手法的基礎,包括了進針前的準備、龍虎交戰針法、進針注意、如何補瀉、特殊補瀉手法、暈針、滯針的處理。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下神針八法。
  • 針灸淺刺針法介紹
    1 辨證施針以抉擇針刺深淺:人體皮肉筋骨脈五體應五臟,故刺達應刺之部位以求效,原是《內經》整體觀之本義,明代很多針灸醫家在應用臟腑經脈內外表裡相關理論來指導臨床時十分注重辨證施針,如楊繼洲引丁德用語謂「人之肌肉皆有厚薄之處,但皮膚之上,為心肺之部,陽氣所行,肌肉之下,為肝腎之部,陰氣所行也」,「入皮三分,心肺之部,陽氣所行。
  • 《針灸大成》(卷八)
    針灸大成  卷八
  • 針灸大成,為何吾之氣順則正天之氣亦順?反覆讀三次才明白一點點
    楊繼州,《針灸大成》的作者,他對針灸的研究可謂是上到素問,下到民方,無所不包。正因為有豐富的閱卷與實踐,才編寫成浩瀚的針灸全書。可是,針灸理論深奧,是很難一時半會讀懂。楊繼州認為,天地之氣,不能恆順,人身之氣,不可恆順。針灸的使命,就是調攝天地人身之氣的。提出我心正天地之心亦順,我身之氣順天地之氣亦順的觀點。
  • 引專家建針灸醫院 衢州衢江區用小銀針撬動康養產業
    張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的「中醫針灸」代表性傳承人。  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時,還確認程莘農、賀普仁、郭誠傑、張縉四位為代表性傳承人。其中張縉研究了一輩子的針灸,尤其深入研究了楊繼洲所撰的《針灸大成》。
  • 【針灸歌賦:針灸忌日,禁灸;太乙歌;飛騰八法;腳不過膝手不過肘歌;針內障秘歌】
  • 淺談針灸手法的幾個細節
    1下針前《針灸大成.神針八法》開頭一段是可以概括了下針前的應用「心無內慕,如待貴賓,心為神也,醫者心,病者心,與針隨上下」。心:指的是醫者心,患者心,如何做到心無內慕?這就是下針前的一個重點。我的方法是「放鬆」(沒有思考的放鬆)我的做法:患者取針灸體位,閉目,鼻子深吸氣,嘴巴呼氣,慢慢放鬆全身,慢慢放鬆太陽穴,不要思考,放鬆感覺緊張的地方「朋友,你們也可以試試,現在就去感受一下,多做幾次,找感覺.也可以看看有關催眠的書,就知道這個原理了。醫者患者都做到心無內慕,當然能隨針上下。值得一提的時《針灸大成.八法神針》裡面有一個很好的無痛下針方法。
  • 《針灸大成》(卷九)
    針灸大成  卷九治症總要(楊氏)一論中風
  • 宮廷理筋術——中國大成推拿:(邱和堂)
    民國十二年文佩亭收了第一位漢族弟子,把自己的「正骨心法要旨」傳給了他,即劉壽山,劉壽山在他行醫35周年之際,到北京市中醫學院創辦骨傷科,開始教徒生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醫骨科創始人劉壽山教授,生於1901年,卒於1979年。自幼隨舅父學習針灸,19歲拜文佩亭先生(受學於桂香王,均在「上駟院」任職,供奉於清廷)為師。
  • 熱門閱讀:《針灸大成》 金針賦(楊氏註解)
  • 《針灸大成》 通玄指要賦(楊氏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