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駕鶴西去,白雲悠悠,遺留詩情在人間。
鄙人孤陋寡聞,因為詩人去世,才從媒體上知道臺灣有這麼一位詩人,於是百度詩人的作品,品讀一番。
粗覽其作品,覺得楊牧深受中國古典詩歌影響,講究詩歌意境美,其語言溫柔優美輕緩,情感含蓄細膩深沉。
《雪止》
四處一片寒涼
我自樹林中回來
不忍踏過院子裡的
神話與詩 兀自猶豫
在沉默的橋頭站立
屋裡有燈 彷佛也有
飄零的歌在緩緩遊走
一盆臘梅低頭凝視
凝視自己的疏影
我聽見像臘梅的香氣的聲音
我聽見翻書的聲音
你的夢讓我來解析
我自異鄉回來
為你印證 晨昏氣溫的差距
若是 你還覺得冷 你不如把我
放進壁爐 為今年
楊牧《雪止》描述的梅花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詩意流淌,一下將讀者帶入優美的意境之中。詩人以梅喻人,通過「屋裡有燈」「像臘梅的香氣的聲音」「翻書的聲音」,從側面烘託出屋中人美好的形象。與「屋中人」相對的是則是「四處一片寒涼」,既說明外在環境惡劣,又更加凸顯「屋中人」如梅花一般高潔的品格。詩歌的最後「若是 你還覺得冷」則重申外在環境「寒冷」,批判意味濃重。
《黑衣人》
飄去,飄去。在我眼睫之間
小立門外,憶憶濤聲
黑衣人是雲啊!暴雨之前
我把掛在窗前的雨景取下
把蒼老的梧桐樹取下
把你取下
這首《黑衣人》同樣有古典詩詞中意象的痕跡,比如「梧桐」「雨」,讀完全詩,頓生「疏雨滴梧桐」之蕭然,使人從一首詩跳入到另一首詩中,枝葉相接,層層疊疊,意境貫通,文意沛然。善於化用古典詩歌中的意象,是楊牧詩歌中的一大特色。《黑衣人》從文意來看,當是懷人之作。雲朵飄去,人已遠去。而當詩人相憶時,往事浮動,詩人內心如濤聲澎湃。「把蒼老的梧桐樹取下/把你取下」,詩人無限感傷,只能強忍悲痛,強拆「疏雨滴梧桐」之悲涼,實則詩人內心早已悲涼透了。
《水之湄》
我已在這兒坐了四個下午了
沒有人打這兒走過——別談足音了
(寂寞裡——)
鳳尾草從我褲下長到肩頭了
不為什麼地掩住我
說淙淙的水聲是一項難遣的記憶
我只能讓它寫在駐足的雲朵上了
南去二十公尺,一棵愛笑的蒲公英
風媒把花粉飄到我的鬥笠上
我的鬥笠能給你什麼啊
我的臥姿之影能給你什麼啊
四個下午的水聲比做四個下午的足音吧
倘若它們都是些急躁的少女
無止的爭執著
——那麼,誰也不能來,我只要個午寐
哪,誰也不能來
這篇《水之湄》寫的非常優美!詩人將一片靜謐的水湄寫得十分富有情韻、醉人的嫻靜!它是靜謐之水湄,沒有足音,卻有自己淙淙的水聲;它很美,鳳尾草在水邊茂密生長,雲朵在水面駐足;南去的近旁,有愛笑的蒲公英,風兒不時將花粉飄起……有意思的是詩人將這片靜謐的水域擬人化「我」,物我合一,將詩人內心的情感含蓄道出,溫馨柔和,如水一般,很形象。《水之湄》也容易使人想起《詩經》中的「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所以,善於化用古典詩歌中的意象,是楊牧詩歌中的一大特色,使得楊牧詩歌具有古典的唯美效果,也加深了詩歌的意境。但是,這也造成了楊牧詩歌意象的創新性不強,顯得有點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