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半夜自動開機了?這並不是什麼靈異事件,而是Windows 10更新後帶來的一個新BUG!電腦睡眠和關機有什麼區別,電腦經常睡眠/休眠會傷硬碟嗎?小編我來為大家解讀。
在開始介紹之前,要說明不同的 Windows 版本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下面是不同 Windows 版本在電源按鈕默認顯示功能的列表,這裡只寫咱們最常用的3個系統: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10。
從Win 10 開始,一般就只默認顯示關機、睡眠和重啟3項功能了。
1.待機
"待機"是系統將當前狀態保存於內存中,然後退出系統,此時電源消耗降低,維持CPU、內存和硬碟最低限度的運行;按計算機上的電源鍵就可以激活系統,電腦迅速從內存中調入待機前狀態進入系統,這是重新開機最快的方式,但是系統並未真正關閉,適用短暫離開使用。
PS:有時,每當進入待機狀態時,溫度會超過60攝氏度,原因是由於CPU進入待機狀態時關閉了散熱風扇,如果BIOS裡沒有"CPU進入待機狀態時不關閉風扇"選項,可在"控制面板"的"電源管理"設置項中,將"電源使用方案"設為"始終打開",將"系統等待"設為"從不"。
2.休眠和睡眠
休眠和睡眠,從字面上來講區別不大,所以常常讓很多人很疑惑,這兩種狀態到底有何不同,它們的優缺點如下:
"睡眠" 是Windows系統提供的一種節能狀態,當用戶需要離開電腦的時候,可以在"關機"菜單裡面選擇這個命令。這樣系統將正在處理的數據保存到內存中,除內存以外的所有設備都停止供電。當用戶回到電腦面前的時候,通過移動滑鼠或按下任意鍵,就可以喚醒系統,讓電源為其他設備重新開始供電。在短短的幾秒鐘,計算機就可以恢復到離開之前的狀態。這種狀態的特點就是喚醒速度快(一般只需要幾秒鐘),但是不能讓內存斷電,否則數據會丟失。
"休眠" 是微軟為移動電腦設計的一種電源節能狀態,所以在臺式機的"關機"菜單裡面看不到它。小編我認為這種狀態是把內存裡的所有數據,存儲到硬碟的一個特定空間裡,然後切斷所有的電源供應。以後當用戶重新按下開機鍵,就會將硬碟裡臨時存儲的內存數據恢復到內存裡,就可以返回到離開之前的狀態。所以這種狀態的特點就是可以復原到斷電以前的狀態,而且可以完全斷電,但是恢復的時間較長而且需要佔用較大的硬碟空間。
3.混合睡眠
"混合睡眠"(hiber-sleep)是針對桌上型電腦推出的一種新的睡眠/休眠方法。
該技術指睡眠(sleep)和休眠(hibernate)同時進行,也就是說,小編我先把信息寫到硬碟的hiberfil.sys文件中,再進行睡眠。如果沒有終止外部供電,則睡眠,如終止外部供電,則再次開機時讀取hiberfil.sys進行恢復,可以說整合了兩者的優勢:比起睡眠有防掉電的功能,且比起休眠在不終止外部供電的情況下啟動速度更快。這一項可以在【高級電源設置】中調整。
溫馨提示:
☆ 如果連接到電腦的設備(例如顯示器、印表機或掃描儀)在從睡眠狀態或休眠狀態喚醒後不能正確工作,你可能需要先斷開設備連接並重新連接或重新啟動電腦。還應確保你具有適用於所有設備的最新驅動程序。
☆ 以上建議參考微軟支持,主要是從大家使用的角度出發,並沒有考慮硬體的損耗、壽命和其他意外問題。
☆ 本身是一個長期不關機黨,下班後筆記本都處於不插電睡眠狀態,上班後打開電腦幾秒就能進入程序,但也出現過一些BUG(極少),比如無法開機、卡頓……重啟一下就好了。
☆ 休眠比睡眠更容易出現BUG。
所以建議:短期不用睡眠,長期不用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