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經常需要用到電腦,為了減少開關機的操作,很多小夥伴都會選擇不關機。但長此以往,對電腦會不會造成損害呢?是否會影響電腦的壽命呢?像是午休一兩個小時的話,電腦應該關機嗎?如果只是暫時離開一會呢?「睡眠」,「待機」還是「關機」?
今天,小A將和大家一起分享,當我們不用電腦時,如何在「睡眠」、「待機」、「關機」三種模式中做出正確選擇。
在了解三種模式彼此的差異之前,我們不妨先對這三種模式做一個詳細的解讀。
1、睡眠
睡眠狀態指的是將當前內存處於運行狀態的數據全部轉存到硬碟上一個休眠文件中,然後切斷除內存外對所有設備的供電。當恢復的時候,系統會從硬碟上將休眠文件的內容直接讀入內存,並恢復到睡眠之前的狀態。
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幾乎不耗電且不會導致數據丟失,另外還能讓電腦快速啟動,一開機就進入Windows。缺點是每次睡眠的時候都會很佔硬碟資源,為了避免影響電腦的運行速度,我們要及時清理休眠文件。
2、待機
不同於睡眠,待機狀態則是暫時將當前處於運行狀態的數據保存在內存中,機器只對內存供電,而硬碟、屏幕和CPU等部件則停止供電。待機可以使我們不需要重新啟動計算機就返回工作狀態,整個系統也處在低能耗的狀態。若待機時後臺沒有服務型的程序運行,那麼耗電量可以降低至原來的10%左右。但由於數據是保存在內存中的,如果斷電則會使數據丟失。
3、關機
系統首先關閉所有運行中的程序,然後系統後臺服務關閉。系統向主板請求關機,主板斷開電源的供電使能,讓電源切斷對絕大多數設備的供電,計算機徹底關閉。這是完全斷電且關閉作業系統的操作,下次重新開啟電腦,也即是開機的時候,作業系統會重新讀取系統文件。
在不同的情況下
選擇合適的電腦休息模式
如果只是離開一小會,很快就會回來,比如下樓拿個奶茶,上個廁所,電腦無操作一段時間便會自動進入待機狀態時,想恢復原來的工作狀態,按下鍵盤上的任意按鍵或移動滑鼠,即可喚醒系統。
如果電腦上還有重要的文件沒有處理好,但又要離開較長的時間,這時我們就可以選擇睡眠模式。省去了下次開機重新查找文件的繁瑣,也無需等待太久,直接就可以進入工作狀態。
每次開機,由於電磁感應的存在,可能會對硬體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我們可以適當地減少開關機的次數。但在以下兩種情況下,需要用到關機的操作——
將要在計算機內添加或升級硬體時(例如安裝內存、磁碟驅動器、音效卡或視頻卡)。關閉計算機,然後斷開電源,再進行升級。
將要往計算機上添加印表機、監視器、外部驅動器或其他不連接到通用串行總線 (USB) 或 IEEE 1394 埠的硬體設備時。首先關閉計算機,然後再連接設備。
無論選擇待機、睡眠、還是關機,每種狀態都存在它的優缺點,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即可。正確地使用電腦也可以保護好電腦的硬體,延長使用壽命。
大家還有什麼想要知道的問題也可以在留言區評論告訴小A小A來幫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