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風俗因地因人而異。
舊的習俗裡往往寓有深刻的含義。——〔德〕席勒
一,大中華地區使用筷子吃飯。
中華文明是一個發育很早,並很早成熟的文明,在飲食文化上更是如此,中國人,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用筷子至少已有三千年歷史。
(美國總統尼克森國宴上學習使用筷子)
(歐巴馬不僅會使用筷子而且還很溜)
(貝克漢姆用筷子吃火鍋)
二,西方人使用刀叉進食(刀叉的出現比筷子要晚很多)
西方進食的餐具主要是刀和叉,這是與西方進餐以肉食為主有關。歐洲是畜牧業為主,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進口裡,最方便。
歐洲人從古至今都吃肉食,這跟歐洲氣候地理適宜畜牧和歐洲一直人口密度不大有關係。
直到現在吃肉都是很奢侈的,吃肉會消耗大量的農業資源。
(德國人最喜吃肉)
三,在印度、非洲及中東等很多熱帶地區的人們即不使用筷子也不使用刀叉,而是都用手抓食物吃。
其實這世界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用手抓飯吃。
為何會有三種不同的進食方式呢?
人類的歷史,是演化的歷史,達爾文總結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風俗習慣無好壞之分,都是適應環境的結果。
原始社會,所有人都用手抓食,到了新石器時代,進餐方式有了演變。
(直到現在很多食物都是用手抓著吃的,用手吃飯很方便)
中國人使用筷子跟中國人很早進入農耕社會有關,古代中國人吃穀子(黍類糧食有兩大特點:一是顆粒小,二是粗糙的外皮不易被除去。)我們的祖先可能是將穀粒(小米)搗碎煮粥食用的,往往還要摻雜一些野菜、樹葉之類一起煮,以便改善口味,並節約糧食。
這樣熱的食物,肯定用手吃不方便,於是我們的祖先發明了筷子。
歐洲人最早是遊牧民族,食物是烤熟或煮熟的肉塊,可以切成小塊拿在手中進食。
印度人的主要食物是稻米,容易去殼,可以蒸煮成團,同樣可以用手抓著是進食。
另外用手抓飯吃,不一定就不乾淨,用手抓飯吃,都必須先淨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