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松田龍平去看的《四重奏》。喜歡看他的電影,因為我總是感到絕望。而松田龍平依舊是他所有作品裡的感覺,對生活艱難,變態,血腥,醜惡永遠都是淡淡的反應。世界與他無關,按部就班的做自己的事情,不爭不搶,不急不躁,不喜不悲。而這部劇好像很安詳,好像很殘酷,又好像很溫暖,又好像很悲傷。
《四重奏》的臺詞還是很精闢的。有夢想有能力是一流,有能力沒夢想是二流,沒能力沒夢想是三流,沒能力有夢想是四流。
「心懷大志的三流,就是四流」 看到現在覺得最扎心的一句臺詞,沒錯,是我們大多數,不甘平凡卻又自制力差,想沉迷現實卻又理想遠大,看不清現實認不清自己,今天朋友說 接受自己 別跟自己過不去 別為難自己 不要給自己提過分的要求 我好想懂了又越不懂了。
其實很喜歡《四重奏》中家森這個人設,害怕被傷害所以把自己包的嚴嚴實實,標榜自己不會愛,言之鑿鑿「因為別人愛上我的概率極低」。
像他這樣的人,喜歡從不直面坦蕩只供肺腑間交流,被說中了就打馬虎眼說「開玩笑的」,只有在夜晚章魚燒小攤才會對不關事的第三者坦白,「這是買給我喜歡的姑娘的。」像我們大多數人。
家森先生真的是太讓人心疼了,如果不是賣章魚燒的老闆說那是買給他喜歡的女孩的,我都完全沒發現他喜歡小雀,平常生活也是,和真紀丈夫完全相反,這種能立即點出別人沒考慮不同人感受的人,一點希望被別人發現自己喜好的心情也沒有吧。
劇中,雀的人物角色深得我心啊。她睡懶覺起床的樣子;她傻笑的樣子;還有她亂糟糟的半丸子頭,大冬天吃冰激淋的樣子,穿著厚厚的棉衣。她的生活,讓人可以忘記生活的那些浮躁。她的美是一種有靈性的美。家森的角色也是。給人的感覺是那種講話略冷淡,不油膩,但又有那種不禁想讓人靠近和喜歡的感覺。
夢想就像甜甜圈上的洞,沒有洞就只能是普通的圓麵包了;夢想就像炸雞邊上裝飾的薄荷葉,雖然不能吃但是卻讓炸雞變得更有色彩;就算我的夢想不能實現,卻點亮了無聊的日常生活,也是一種幸福啊。
誰不是背負秘密小心翼翼地過活,誰不是在夢想現實間來回搖擺彷徨終生,誰不是反覆開合心門伸長脖子企望愛的光臨;可大部分的我們,把樹洞挖成心靈深淵,把火苗微光棄之敝屐,孤絕愛的可能唯恐再次擊傷;四人組在輕井澤桃源吃飯,流淚,拉琴,質疑,擁抱,分享日常靈光冷幽默,沒什麼更美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