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時尚臨風
我們身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也處於一個社會變革的轉型期,更處於一個人與人之間社交距離忽遠又忽近的時代。
如何才能保持初心,健康生活和工作?既能有好的心態,又能不礙前行,也能很好的團隊合作,如果做到以下八個好習慣,你就能規避一些複雜的負面衝擊,安然抵岸。
1. 及時回復別人的信息
收到信息及時回復。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禮貌。簡訊,微信,微博等等各種埠或平臺,都是工作交流的工具。
只要有Wi-Fi,只要手機有電,不及時回復,別人都會認為你在找藉口,你都有可能失去機會。所以,及時回復消息,及時履行預約。
2. 學會近俗
社會越來越開放,價值觀也並不苟求趨同,但也並不是說你就應該不問世事,不關心世俗。
說到底都是世俗之人,過著世俗之生活,所以你還得了解什麼是大奸大猾大痴大傻。
最簡單的就是二手經驗、拿來主義,就是去閱讀,閱讀專業書籍或雜誌,而非那些重複的、冗餘的、難辨真偽的碎片信息。
3. 保持學習
我們都知道要學習,學習是一輩子的事。當從大學走出來,可用到的知識並不多,更多的要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不停學習和積累,漸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所以,一年最少看五本嚴肅書籍,而非感官刺激的暢銷書,是可能讓你犯困的經典舊書。
4. 學會放下
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放下呢?只有當你在重症監護室看一看,在墓地裡走一走,有那麼一瞬間你是可以放下的。為何一定要等到面臨生離死別,才能幡然悔悟?
所以,放下吧,你已經得到的太多,再要就是貪婪了。時間太少,誘惑太多,從尊重生命的角度去看,不必再糾纏了。
5. 常動筆
還記得那個熟悉的字怎麼寫嗎?還記得某個瞬間的感受嗎?我一直認同:過腦再過手,相當於多重思考,是自我成長的捷徑。科技不僅毀掉了我們一手好字,也毀掉了很多獨立思考的機會。
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每年寫五篇文章,每篇不少於兩千字。讓這個沉靜、思考、凝練的過程變為給自己的一份禮物。
6. 去運動
記得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以及《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這兩本書中以自己數十年的實踐,給我們指出了一條簡單而有力的自律之道,一種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那就是跑步。
從1982年起,他每天跑10公裡,堅持至今。而現代人都知道,我們當下亟需走出水泥森林,需要強身健體,但能做到並堅持的有幾個呢?
7. 培養愛好
除了工作,你要另外一個愛好,一個長期的愛好,一個可以享受的愛好,可以是跑步,烹飪,養花,也可以是靜坐,發呆,玩手遊。這份愛好,是你失落時的一種寄託,是你空虛時的一種慰藉。
學會與工作扯脫,跳出那份無法自抑的煩躁,換一個心態,換一個環境,你才能充好電,繼續奮鬥。
8. 懂得收放
陽光下,快跑者未必先達,力戰者未必能勝。人到了一定年齡,就該認清哪些事是自己可以做的,能到什麼程度。
不要能做到八十分只做六十分,不要能做到八十分苛求一百分。要給自己和他人留有餘地和空間,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