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月,進入昆明的雨季,打開天氣預報時經常整個周都在下雨。在各大商超,雨傘、雨衣、鞋套等商品銷量劇增;而在電商平臺,智能晾衣架、乾衣機、除溼機等智能家具也在走俏,淅淅瀝瀝的雨季帶動了「雨天經濟」。
雨具熱銷 一周銷量同比增長33%
昨日早晨,李女士在東風廣場站出地鐵口時,看到一位大叔手裡拿著好幾把格子傘,正在向路過的人兜售,售價為20元/把。大叔說,地鐵口賣雨傘的生意時好時壞,像這幾天連續下雨,人們出門基本都會帶傘。但要是遇上突然下大雨,一些從地鐵口出來的市民或遊客會選擇等待,一些則會選擇買傘,最多時自己一天能賣出10多把傘。
下午,記者在家樂福世紀廣場店遇到了正在買傘的小陳,她說,「這幾天有時候只有早上下雨,下午天陰。我經常把雨傘忘在計程車上或辦公室裡,一個星期內,我已經買了兩把傘了!」據家樂福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周,雨鞋、雨衣、雨傘等防護用品銷售增長大概20%,一些門店還把雨傘放到主通道邊上,方便顧客購買。昆明盒馬的數據也顯示,最近一周,晴雨兩用傘銷量同比增長33%。
除了雨傘,雨衣、雨鞋、鞋套也成為雨季的熱銷品。「這個防雨鞋套只用套在鞋子上,拉上拉鏈,拉緊鬆緊帶,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把鞋弄溼。」壹號廣場附近一家24小時營業的超市老闆告訴記者,7月以來,自己已經賣出了100多雙鞋套,光是線上通過外賣平臺送出的就有40多雙。套頭式一次性雨衣,騎電動車、摩託車的單人、雙人雨衣也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記者在外賣平臺搜索「雨衣」,一家小超市的連體雨衣顯示售出147單,好評率100%。
智能家電走俏 除溼機銷量增155%
「因為家裡有小寶寶,下雨的時候衣服不太好晾乾。6月中旬,我在網上購買了一臺除溼機、一臺烘乾機,使用下來覺得很不錯!」市民陳女士說,「雨季很潮溼,導致家人心情都不好了,使用智能家電可以提升下舒服感。」
京東大數據顯示,6月以來,全國雨傘等雨具成交額環比增長45%。更大與更小尺寸的雨傘都很受歡迎,加大雨傘6月以來成交額環比增長105%,體積小巧、便於攜帶的口袋雨傘成交額環比增長93%。帶除溼功能的空調成交額環比增長了118%;除溼機成交額環比增長了176%,其中,雲南成交額環比增長155%;使用更方便的除溼盒、除溼袋、乾燥劑成交額環比分別增長了113%、87%、61%;也有很多用戶選擇增加烘乾衣物的電器,烘乾機、乾衣機成交額環比增長165%、119%。
而據蘇寧數據顯示,7月1日至8日,全國雨具銷量同比增長55.61%,兒童雨衣同比增長66.11%,小黃鴨成為兒童紅人。一次性雨具比例下降,從2019年3%的佔比降為2.1%。智能晾衣架、除溼機、乾衣機同比增長110%、34%和142%,吹風機同比增長204.23%,大風功能搜索量翻了一番。
外賣同城配送受歡迎 較平日增長兩三成
下雨天,省事的外賣成為不少市民解決吃飯問題的首選。據美團外賣昆明負責人介紹,連日來的降雨,讓市民對外賣的需求較平日增長了兩到三成。增長的訂單主要集中在11:30的午高峰、18:00的晚高峰。
餓了麼騎手何先生說,下雨時,他早上8:00開始送餐,除去下午2:30後吃飯的時間,一直到晚上10:00後才回家休息,一天可以送30單。「下雨天點外賣的人特別多,會出現爆單現象。以往的午高峰,每個外賣員的背單量是3-4單,但在雨天會上升到7-8單。」
不少人也會使用本地即時零售和配送平臺購買蔬菜、水果、雨具等。昆明盒馬數據顯示,最近一周,線上訂單同比增長15%左右。「昆明這幾天下雨,單量比平時多,有些路段淹了水,所以價格比平時高一些。很多顧客、商家會在訂單上加小費,給我們留言提醒注意安全。本地商超類的蔬菜肉類、餐飲訂單比較多,還有一些用戶買了傘或者雨衣,等我送到才出門。」達達-京東到家昆明騎士曾先生說。本報記者 朱婉琪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