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南郊市場,一個批發攤位的貨品展示冰箱裡,擺的袋裝「包油」腰子。這些「包油」腰子產自河北,系「淨腰」和羊油黏合而成。
藁城區九門村一燒烤用品店製作好的「包油」腰子。油和腰子結合較整齊,沒有「原油」的自然。
「包油」腰子放在熱水中浸泡,外包的油可輕鬆從羊腰上分開。
夏季臨近,燒烤漸火,烤羊腰子成為很多食客「擼串」必點美食。但鮮為人知的是,一些油層肥厚的羊腰子背後,暗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北京市場上出現一種「包油」腰子,系使用成分不明的食品添加劑,將羊油和無油淨腰黏合製成,其黏合強度「用刀才能刮下來」,烤制後真假難辨,「普通人根本吃不出來」。
記者近日探訪發現,這種「包油」腰子來自河北,多是家庭作坊式生產。河北一家製售包油腰子的作坊稱,其每年銷往北京等地的包油腰子就有近百噸。而生產者和銷售者坦言,他們均沒有生產資質和檢驗檢疫手續。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原油」腰子每斤40元,「包油」腰子每斤只賣10元錢。暴利驅使下,「包油」腰子備受燒烤攤主青睞。記者隨機探訪了北京市10家小燒烤店或路邊燒烤攤,其中有4家選用「包油」腰子。
北京市食藥監局工作人員表示,「包油」腰子所使用的添加劑,原本是用在黃油、牛奶和奶油等食品中起增稠作用。食品專家表示,長期不當使用添加劑會對食用者健康造成影響,同時「包油」腰子不屬於正常的食品加工,冒充「原油」腰子銷售存在欺詐。
「淨腰」裹油成「包油」腰子
市場攤主揭內幕;價格僅「原油」腰子四分之一
北京西南郊肉類水產品市場(簡稱西南郊市場)二樓,冷凍肉製品大廳多家攤位前擺放的冰櫃內,均有一種由真空袋包裝的羊腰子銷售。這種羊腰子每袋28個,每個有拳頭大小,外層均裹有厚厚一層白色的油。
「這腰子其實是粘出來的」,市場多名攤主透露,他們銷售的這種「包油」腰子並非其天生的內臟模樣,而是後期人工「組裝」起來的,「用一種食品添加劑,把羊油和『淨腰』(去掉油脂的腰子)黏合起來,再包裝銷售。」
一名攤主稱,這些「淨腰」裹油的「包油」腰子,從外觀上看,跟直接取自羊內臟的「原油」腰子幾乎沒有區別。「包油」腰子所用的淨腰一般從國外低價進口,「國外很少吃動物內臟,他們將腰子中藥用的薄膜組織取出後,再將腰子出口」。
「烤的時候保證不掉油,撒上孜然,顧客吃不出來。」另一名攤主介紹,「包油」腰子比起「淨腰」,要多一層油脂,烤制後出油大,吃起來口感好。比起「原油」腰子,這些「包油」腰子因人工加工價格低廉,備受燒烤店青睞。而燒烤店進貨後,按「原油」腰子的價格銷售,利潤空間也大。
該攤主介紹,「包油」腰子不散賣,至少一箱起購,每箱8袋每袋5斤28個。即約5個拆合一斤,賣10元錢,平均2元一個。這名攤主稱自己以前也賣「原油」腰子,一斤40元左右,8元一個,「價格高很少有人買,後來乾脆不賣了。」
此外還有攤主表示,市場內有部分商家,還用牛腰子冒充羊腰子賣給燒烤店。
新京報記者從冷凍肉製品大廳一攤位,購買了一箱40斤重的「包油」腰子。裝腰子的包裝箱子外,標有綠色「食品專用箱」字樣,產地為河北藁城市某冷凍廠。除此之外,箱子上再無其他詳細信息。
「隔兩天送一次貨,一次送幾噸。」這家攤位的運貨司機說,他們在北京銷售「包油」腰子多年,生意好的話,一天就賣一噸多,不僅北京,還銷往全國各地。
該運貨司機隨後還透露了「包油」腰子的來源——河北省藁城區九門鄉九門村。「我和老闆都是九門村的,雖不是自家生產,但村裡10餘戶在生產這種腰子,由我們從村裡收購,再運到北京市場來賣。」
粘腰添加劑藏身廁所內
農家院裡的隱秘作坊;客戶可按需要「定製」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九門鄉,在石家莊市中心以東約30多公裡。九門鄉街道兩邊,燒烤店和燒烤專用品店沿街林立,部分店主在門外搭起鐵棚,工人們製作羊肉串、板筋和羊腰子等燒烤原材料,自用並對外銷售。燒烤專用品店除了銷售腰子外,還出售各種食品添加劑。
趙強(化名)在九門村從事「包油」腰子生產3年多,生產地就在自家約200平方米的院子裡,南面兩間平房用作「包油」腰子的「加工車間」。院對門是花費8萬元自建的一個冷庫,專門用作「包油」腰子儲存。
「上次被媒體曝光後,查得很嚴」,一直保持著警惕的趙強說,此前有媒體曝光石家莊注水牛肉,直接衝擊到「包油」腰子生產,在平時不生產時,他會將已加工好的「包油」腰子和原料鎖在冷庫裡。
趙強打開冷庫,取出數個包裝過的「包油」腰子後立即將門關上。「這就是粘的,可你看不出來。」趙強說完,用刀將「包油」腰子切成兩半,從外觀上看,「淨腰」和油緊緊黏合在一起,無絲毫空隙。
趙強稱,「包油」腰子是用一種食品添加劑黏合「組裝」的,添加劑是從網上購買的,每袋10斤800元。由於擔心檢查,他將添加劑藏在廁所內。記者看到,那是一種名叫「貴和欣」、呈白色粉末狀的復配增稠劑。
趙強說,「包油」腰子製作流程複雜,原料均是冷凍,「淨腰」和油必須提前化開,用切油機將油切開。然後,用羊油蘸上食品添加劑,一點點包裹到「淨腰」上。再稱重量,保證每個「包油」腰子重量差不多。
「客戶要什麼『包油』腰子,我就可以做什麼樣子。」趙強說,比如客戶需要切割好的半個「包油」腰子,那也得有標準,每個「淨腰」差不多,油也差不多,「得精確,不然客戶不滿意,那就搞砸了。」
黏合「用刀才能刮下來」
生產者拒吃「包油」腰子;曾用膠水「組裝」
趙強回憶,最初他組裝「包油」腰子用的是不乾淨的羊油,很容易吃出真假。「我還買過520膠水,做腰子時不僅粘手,生產速度也慢,後來就放棄了。」趙強說,「包油」腰子冒充「原油」腰子,假如粘的不緊,燒烤時油和「淨腰」會脫落,容易露餡,所以他一直嘗試創新「組裝」技術。
經過網上查閱,併購買了一些樣品,趙強最終找到了現在使用的這種添加劑,趙強曾經用它做過試驗:將牛排去掉肉後,用混合好的增稠劑把鴨胸粘在牛排骨上,「撕都撕不下來,後來用刀才刮掉。」
趙強說,他現在使用的羊油經過加工提純,「淨腰」從國外進口,每斤5元左右,使用添加劑黏合後所生產的「包油」腰子足以亂真。他表示,全村有10餘家生產「包油」腰子,均使用添加劑黏合,「粘得肯定沒問題,因為從來沒人退過貨。」
九門村多位商家也證實,他們銷售的「包油」腰子,也使用和趙強一樣的製作方法。
從事加工「包油」腰子多年,趙強也有「失手」的時候。他回憶,有次和朋友在燒烤店喝酒,烤了三個腰子下酒,其中有他自帶一個「原油」腰子和兩個是燒烤店的「包油」腰子,「我喝醉了,吃的就是燒烤店的『包油』的腰子,就沒吃出來。」
趙強說,沒烤前的「包油」腰子能肉眼辨別,「原油」腰子油全部覆蓋在腰子表面,「包油」的則只有中間帶油兩頭都露出來,但燒烤後兩者難以分辨。「顧客不是天天吃腰子,一次也就吃一兩個,根本吃不出來真假。」
另有業內人士介紹,消費者還可在燒烤前查看腰子上的肥肉是否自然長在淨腰組織裡,且腰身與脂肪間是否有一層薄膜狀組織來進行分辨。
「我們平時都不吃自己生產的『包油』腰子,化學品粘的,肯定有危害,」趙強說,他做的腰子主要供應河北及北京西南郊肉類水產品市場。
沒有監管的流通銷售
偽造檢疫手續;燒烤攤「包油」腰子利潤大
春、夏羊腰子銷售旺季會一直持續到國慶過後。每到旺季,趙強會僱七八個人幫忙,平均每人一天粘80多斤「包油」腰子,一天能產近700斤,再以每斤8.5元的出貨價由貨車運送至北京,1噸起送,隔天發一次貨,他需要承擔運費每噸200元。「刨除所有成本費一斤賺8毛錢,去年銷售量近百噸,掙了大概16萬。」
「上哪去弄證?我就是無證生產。」趙強坦言,自己並沒有任何資質和手續,同樣沒有檢驗檢疫合格證,但他生產加工「包油」腰子卻能順利進入北京的市場,村裡其他生產「包油腰子」的家庭作坊也是如此。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屠宰、出售或者運輸動物以及出售或者運輸動物產品前,貨主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接到檢疫申報後,應當及時指派官方獸醫對動物、動物產品實施現場檢疫;檢疫合格的,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誌。
趙強介紹,假如客戶需要檢驗檢疫合格證,他隨時都可以自己去印,「印本地不行,就印外地的」。趙強說,他通過偽造檢驗檢疫合格證,仿製外地的標籤貼銷售多年,一直沒有出過事。同樣,購買「包油」腰子的西南郊市場多家商戶表示,他們並無檢驗檢疫合格證。
批發來的「包油」腰子又流向了哪裡?「我們也就靠量賺錢,真正賺錢的是燒烤店,利潤高。」西南郊市場多位攤主稱,燒烤店是「包油」腰子最主要的客戶。
昨日,記者分別在豐臺區三環新城、劉家窯橋及東城區磁器口周邊隨機探訪了10家小燒烤店或路邊燒烤攤,其中4家銷售的羊腰子都是「包油」腰子。
在劉家窯路一家燒烤店,老闆在點餐單上註明鮮腰子和凍腰子,記者詢問兩者區別,經一再追問老闆承認,「凍腰子就是包油的。」
磁器口附近一家燒烤店內,數串羊腰子擺在冰柜上。燒烤店老闆坦言,他們是從農貿市場批發來的「包油」腰子。此後,多家受訪燒烤店也均表示他們烤的是「包油」腰子。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粗略算了一筆帳,以用單個整腰切開製作,燒烤店普遍售價15元一串的「大腰子」為例,如使用每斤40元每個8元的「原油」腰子,單個利潤7元,每斤利潤35元;而使用「包油」每斤10元單個2元的「包油」腰子,單個利潤13元,每斤利潤65元。
「也就是說,燒烤店一斤『包油』腰子,較『原油』腰子能多賺30元左右。」這名業內人士表示。
■ 追訪
添加劑成分存疑生產廠家諱莫如深
食藥監局稱粘腰添加劑用錯地方;專家指「包油」腰子系非正常加工
「包油」腰子所使用的復配增稠劑,究竟是什麼東西?昨日,記者聯繫到「貴和欣」復配增稠劑的總經銷商,青島貴和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該公司官網顯示,其銷售的肉類黏合劑(粘肉膠),適用於多種肉類不同部分的黏合。黏合過的產品均不會開裂,如煎、烤、煮等也不會有剝落的情形發生,且看不到明顯的黏合痕跡。而在復配增稠劑外包裝上,只簡單列出玉米澱粉等幾種配料,並沒有顯示詳細成分。
公司工作人員稱,這種添加劑可黏合羊油和淨腰,生產者將羊油直接蘸粉末,然後包裹到淨腰上,「這種食品添加劑用量沒有具體限制,只要粘上就好。」
「假如沒有手續,一般不會銷售」,該工作人員強調,這種增稠劑是一種特殊食品添加劑,購買前需提供公司相關材料備案。
同樣對外宣稱生產用於「包油」腰子復配增稠劑的河南、福建廈門廠家透露,市面上復配增稠劑配料基本一樣,但具體成分不會完全在包裝上明示,「這是商業機密」。
其中廈門廠家稱,他們在全國各地銷售這種添加劑多年,曾有客戶反饋有衛生等部門查抄他們「包油」腰子的工廠,「因為不知道添加劑成分,所以只是以制假售假來查。」
北京市食藥監局工作人員表示,從包裝袋上看,趙強使用的這種復配增稠劑雖屬食品添加劑,但只在黃油、牛奶和奶油等食品中起增稠作用,從未聽說用增稠劑生產「包油」腰子。一家正規生產食品添加劑的廠家表示,食品添加劑只能按量添加,一旦超量,那也對人身體有害。
「這不屬於正常的食品加工,也不是食品添加工藝」,對於用食品添加劑「組裝」的「包油」腰子,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敏表示無法理解。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吳廣楓介紹,食品添加劑使用不當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超量使用;另一類是超範圍使用,即將用於A類食品的添加劑用於B類食品。不當使用添加劑,對短期食用者危害並不明顯。但若長期使用,尤其是脂溶性成分,則易在人體皮下脂肪組織、肝、腎,還有血液裡沉積,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問題。
吳廣楓表示,用食品添加劑組合「包油」腰子涉及商家的誠信。「消費者買了這個腰子,跟原油腰子價格一樣,但實際上則是用『淨腰』和羊油黏合而成,這可能存在商業欺詐行為。」
■ 如何鑑別「包油」腰子
觀察法
豐臺區花鄉新發地綜合交易大樓一位攤主介紹,「包油」腰子上的羊油是被拉成條,然後包裹「淨腰」,羊油看起來分布比較均勻。而正常的「原油」腰子,白色的羊油分布不均,腰子顯露的地方有多有少。
浸泡法
記者將從西南郊市場購買的一箱「包油」腰子,用水浸泡10分鐘後,一點一點撕腰子上裹的羊油,發現羊油呈條狀,裹得一圈又一圈,稍一用力,肥肉就脫落。記者隨後購買一個「原油」腰子,在浸泡10分鐘後,肥肉自然長在淨腰組織裡,撕開肥肉,發現肥肉與腰子之間有一層薄膜組織。(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