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劉雙霞
網際網路銀行開戶受缺少線下網點的限制,一般要綁定傳統商業銀行的Ⅰ類戶,開立II類帳戶,也就沒有實體卡一說了。而WEMONEY研究室近日了解到,微眾銀行已合作了幾家銀行進行Ⅰ類戶升級,進而可以申請實體儲蓄卡。另外,百信銀行百度閃付卡也可以依靠母行中信銀行進行Ⅰ類戶升級。
不過,行業人士指出,網際網路銀行和他行合作帳戶升級,進而發放實體卡的模式,也存在潛在的風險。
微眾銀行發實體儲蓄卡
與天津濱海農商行等合作線下核驗
網際網路銀行也有實體卡了。
近日,有朋友曬出了微眾銀行的實體儲蓄卡。
事實上,WEMONEY研究室了解到,在2019年,就有用戶申請到了微眾銀行的實體卡。
據微眾銀行客服人員介紹,微眾銀行儲蓄卡是一張借記卡,與在傳統銀行線下網點開戶領取的實體卡使用一致,在支持銀聯晶片卡取款的ATM取現不收取手續費。
微眾銀行儲蓄卡目前為邀請制,暫未全量放開。受邀用戶可以在App【微眾卡】頁面看到邀請入口。
當前,用戶在微眾銀行App申請的微眾卡為II類帳戶。如果想要申請微眾銀行儲蓄卡,需先升級為Ⅰ類戶。而Ⅰ類戶就涉及到線下核驗身份,不可以通過電子渠道來辦理。
WEMONEY研究室了解到,目前,微眾銀行和天津濱海農商行、廣東華興銀行等進行了合作,可以在天津、珠海、深圳等地到相應的合作銀行網點進行帳戶升級。
此前,市場觀點認為,網際網路銀行受網點限制,只能開設II類、Ⅲ類帳戶。事實上,原則上,II類帳戶可以到銀行線下網店經過審核升級為Ⅰ類戶,網際網路銀行因沒有線下網點,可以到銀行總部升級。如網商銀行也支持Ⅰ類戶升級,用戶可以到網商銀行浙江總部升級。
而目前,微眾銀行藉助合作銀行,增加了用戶可選擇的地域和渠道。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百信銀行藉助母行中信銀行也可以實現帳戶升級。
百信銀行百度閃付卡產品負責人李永煜對WEMONEY研究室表示,目前,百信銀行已經和母行中信銀行進行聯調聯測,百度閃付卡已經可以升級為Ⅰ類帳戶。
具體流程是,用戶需要先在百度App申請一張百度閃付卡,帳戶為II類戶,然後攜帶本人身份證到中信銀行任一一家網點的智慧櫃檯進行Ⅰ類戶升級。
但百信銀行目前不發放實體卡片,也不支持取現功能。
對此,李永煜解釋,「取現功能原則上可以開,但涉及到和中信層面更大的升級改造,要做無卡取款,而且涉及到兩個法人的交互。」
或難大規模推廣
存在與合作行權責界定風險
透過現象, 在網際網路銀行帳戶升級並且發放實體卡背後,有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銀行三類帳戶到底有什麼區別? 網際網路銀行進行帳戶升級是否會成為一個趨勢? 存在怎樣的風險?
自2015年底以來,央行陸續發文啟動帳戶管理制度改革。從2016年12月1日起,個人銀行帳戶實行分類管理的新政正式實施,明確銀行帳戶分為Ⅰ、Ⅱ、Ⅲ類,各類帳戶在資金來源、交易權限及使用場景等方面各不相同。
具體來講,持卡人在每家銀行只能開立一個Ⅰ類戶,可開立多個Ⅱ、Ⅲ類帳戶。
電子渠道開立的Ⅱ類帳戶應通過跨行綁定Ⅰ類戶遠程開立,帳戶資金主要來源於綁定帳戶。
Ⅱ類帳戶可以辦理存款,也可以購買理財產品,但不能支取現金,消費和繳費支付也存在額度限制;Ⅲ類帳戶只能辦理限定金額的消費和繳費支付服務。而Ⅰ類帳戶是全功能帳戶,不過,開戶需要在櫃檯或自助機具經過銀行工作人員現場核驗。
從使用層面,可以這樣簡單概括:Ⅰ類帳戶是全功能帳戶,承載著用戶的家底;Ⅱ類戶是一個投資理財的帳戶;Ⅲ類戶則相當於「零錢包」。
(註:三類帳戶對比)
網際網路銀行主要在線上渠道獲客,受網點現場核驗的影響,用戶在網際網路銀行開立的帳戶一般為Ⅱ類戶。那麼,為什麼要升級為Ⅰ類帳戶呢?
李永煜介紹,百度閃付卡帳戶升級為Ⅰ類戶後,目前前端功能上主要是可以接收任意帳戶的來款。所以基於這個功能,有的商戶會用這個帳戶綁定微信、支付寶的收款帳戶,這樣就可以將流動資金存在餘額Plus。另外,也可以作為代發工資的收款帳戶了。
一位升級Ⅰ類帳戶並拿到實體卡的微眾銀行用戶表示,「個人感覺Ⅰ類帳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銀行帳戶,可以向綁定銀行卡以外的銀行卡轉帳和收款。另外,微眾這個儲蓄卡的亮點是銀聯ATM取現不收取手續費。」
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百信銀行、微眾銀行雖然都是網際網路銀行,但百信銀行為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均為民營銀行。中信銀行為百信銀行的控股股東。微眾銀行的股東為騰訊、百業源投資、立業集團等民營企業。
網際網路銀行帳戶升級是否將成為一個趨勢呢?一位銀行業人士認為,很難成為趨勢。
上述人士指出,目前,幾家銀行這種做法,是在現有監管條件下,滿足合規經營前提和業務需要的嘗試。以後隨著線上驗證技術的更加成熟,數位化和線上化的I類戶才是趨勢。
對於網際網路銀行帳戶升級,有銀行業觀察人士也提出,存在潛在的風險。該人士指出,但凡規模大一點的銀行,和網際網路銀行合作線下核驗這件事對他們意義不大。目前來看,微眾也是和一些小行合作。另外,如果大規模推廣,拋開百信和中信這種母子行關係,不同法人銀行間權責關係很難界定,所以大規模推廣的話,監管可能會存有疑慮。
「簡單說,如果出現開戶欺詐,這個處罰應該下給驗證的銀行還是發卡的銀行呢?」上述觀察人士直言。
(編輯:王欣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