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的《紅樓夢》,是作者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嘔心瀝血完成的一部宏篇巨作。在這篇作品中,作者傾心塑造了一系列的個性鮮明、性格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中,「王熙鳳是《紅樓夢》中最活躍生動,最具現實性、最生活化的人物形象,曹雪芹在她身上傾注的筆墨和心力一點不比第一主人公賈寶玉來得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王熙鳳,《紅樓夢》的魅力將會減掉一半。」
王熙鳳之形象性格分析——以《紅樓夢》「黛玉進府」一回為例
在《紅樓夢》第三回中,王熙鳳首次出現,其形象特徵已可見端倪。
從出場方式上來看,書中用的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方式來介紹鳳姐的人物形象:「一語未了,只聽得後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這樣的出場使得鳳姐的形象在清晰化之前給人以朦朧感,使人產生強烈好奇心和探究欲。
從表現內容上來看,書中描寫的鳳姐具有以下幾點突出的形象特徵:
1.衣著華貴,容貌出眾
這個人打扮與眾姊妹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頂上戴著赤金盤珞圈,裙邊繫著豆綠官絛,雙橫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花大紅洋緞窄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通過服飾的襯託和外貌的直接描寫把鳳姐「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的形象完整地展現出來。
2.口才出眾,八面玲瓏
仍然是黛玉進賈府、鳳姐出場那一回,鳳姐一開口就與眾不同:「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的打諒了一回,便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人物,我今日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既有對林黛玉的恭維,又有對賈府眾姐妹的關照,同時也不忘討好「老祖宗」,這一席話可謂有「一石三鳥」之妙。
鳳姐這常人難及的好口才,其實是她懂得察言觀色,在複雜的人情世故中巧妙周旋、多方應付的重要外在表現。這裡我們知道,王夫人雖是王熙鳳的親姑姑,但不為賈母所喜,治家大權旁落到討人喜歡、能力非凡的鳳姐身上。二人自然是表面和氣,暗地裡較勁的。王夫人詢問月錢,是向新來的黛玉傳達——自己才是這個家的當家大奶奶。
王熙鳳性格與其命運悲劇之聯繫
《紅樓夢》中「王熙鳳」這一人物形象豐滿而生動。「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的出場方式讓人一見之下便十分驚豔——從寫法上來說,這是曹雪芹的獨特創造,驚為天人;從人物塑造上來說,蜻蜓點水式的描寫卻有驚鴻一瞥之效果,讓人在短短幾字中體會到鳳姐青春貌美、尊貴威嚴、活潑開朗、大方潑辣等多種看似互相矛盾、實則完美融合的性格特點,留白得恰到好處,朦朧而清晰,讓人讚嘆。
王熙鳳是熱情爽利、快嘴巧舌、聰明強幹、陰狠毒辣的封建大家族中的女管家,其膽識和才幹都是超出常人,然而,她的這種「傑出」,並沒有幫助她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求得安逸,甚至未能自保,相反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害了卿卿性命」,始終逃脫不了悲劇命運。
王熙鳳的毀滅,儘管有性格陰狠毒辣、重視謀求私利等個人原因,但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根本性原因還是來自客觀的社會原因。是這個社會不給她留活路。表面看來,王熙鳳以過人的才幹將龐大的家業管理的井井有條,其實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她只能做到延緩這個家族的敗落,盡力向外界展示貴族的氣派,卻不能改變家族終將走向頹敗的命運。
這是社會變革、時代更替的必然結果,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扭轉的,何況她終究只是一個女子。再強悍的女人,只要是女人,便逃不出男權社會的枷鎖。王熙鳳最終因犯下「七出」之條中最重的一條———「無子」而被休棄,之後悽涼病死。說到底,這樣一個曾經華彩綻放過的生命,也只能是「過去式」,最多是「過去完成式」,成不了「現在式」,更成不了「現在進行式」。
王熙鳳的毀滅留給世人的是無盡的悲憫和嘆息,愛之深因而悲之切,而這也是《紅樓夢》這部皇皇巨著留給我們的千載魅力。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