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枚長期奮鬥在一線的老師,經常會有許多家長問我:
學習英文會和中文弄混嗎?
自然拼讀會和漢語拼音弄混嗎?
首先,我很理解家長們這樣的擔憂,因為讓一個兩三歲的小寶寶咿咿呀呀地學習英文,的確是有點困難的。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擔心和顧慮。但是隨著我們教學發現,擔憂的不是小寶寶而是各位家長。
孩子是天生的語言家
還記得上大學時,有一位大學老師生了寶寶,當小寶寶大一些的時候,老師抱著他去學校散步。小朋友長得很結實也很帥氣,但是唯一一點。老師說:他已經一歲多,還不會說話呢!說著話的時候,老師滿臉充滿了焦慮和擔心。
這時我們班一個女孩子說:老師,這個你不用擔心,我到4歲的時候才會說話,我媽抱著我去了好多醫院,我奶奶因為我不想說話都要把我扔了。說完這話,那個女孩子哈哈大笑,老師聽完也鬆了口氣。
0~6歲是孩子的語言黃金期,他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語言的敏感度極高,而且還有很強的辨音能力。
在這裡推薦給大家一本書:

所以語言學習要趁早也不是機構為了賣課而做的虛假宣傳,畢竟很多列都能證明幼童學第二外語比大童以及成人學習效率要更高,而且發音更純正。
自然拼讀和漢語拼音會不會弄混呢?
有很多家長問我這個問題,到底會不會弄混,答案是會,而且肯定會。但是孩子會區分出來。
所以拼音和自然拼讀不要同時學習,儘量把其中一門掌握好後再學另外一門。
我的建議是:把自然拼讀放到漢語拼音之前去學習。因為我們身處的環境,每天都能用到中文,所以大可放心自然拼讀會不把漢語拼音弄亂。最好的方式是,先學習自然拼讀,然後再去學習漢語拼音。你會發現,有了自然拼讀的拼讀練習,孩子學起漢語拼音簡直是太easy了!他很容易的就進行了拼讀。
寫在最後:
語言學習這個事就要看家長和孩子誰更能堅持,為了鼓勵小朋友練習英文,你可以每次他說完話之後,都用他的句子再完整的英文表達一遍。這樣溝通雖然辛苦了些,但是效果是肉眼可見的。
學習語言,表情也非常重要,家長一定要把心情寫在臉上,並且能誇張就儘量誇張。比如開心的時候,就稍微提高嗓音並且咧開嘴大笑說一句:I am happy;表達傷心的時候,就壓低聲音並把嘴巴壓扁說一句:I am sad. 有一枚戲精家長的存在,寶寶的英文啟蒙一定充滿了樂趣!
#一月新年啟航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