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仙女會問:為什麼感覺冬天產品吸收得更慢?是不是跟溫度有關係?還有人問:為什麼冬天的時候,粉底液完成不吸收呀,都浮在臉上?粉底液壓根就不應該被吸收的可好?
很多人對於護膚品的吸收問題,存著在不少的誤解。主要是源於很多產品廣告的誤導。
產品的吸收度,其實是個偽命題,吸收感完全掌握在產品配方師的手裡。如果他想讓你感覺這個產品吸收得特別快,那麼,他可以通過配方,讓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塗抹起來的時候,水份揮發的特別快,只剩下一些輕薄的油和固態的脂,一般來講,產品幹掉後,使用者在使用感上,就表現為,吸收特別好。
然而,這樣的吸收快,其實和產品的吸收率,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在「膚感」上,卻是可以戰勝很多其它產品,成為產品的一大賣點。「揮發得特別快」,才是它真實的一面。
當然,也不是所有產品都只是揮發性好。也確實有真正吸收得好的,即透皮吸收率高。特別是精華類和精油類的產品,他們可以很快滲透到角質層裡,可以徹底的解決浮粉的問題。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因為其滲透性過強,可能將本不應該吸收的粉底中的成份,也給帶進皮膚裡,造成過敏和爆痘。不過呢,大部分人對這些成份是沒啥反應的,只是有些會過敏的童鞋,可能會有過敏反應。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有一些產品本來就不是讓你吸收的,明明不吸收才是它要發揮作用的前提。比如凡士林,矽霜,都是這種產品。包括物理防曬霜,都是在你的皮膚上形成一道保護膜,阻擋水分從裡面出去,阻擋外界的東西往裡進去。
這些都是不能被吸收的,所以讓很多人覺得膚感特別差。這款防曬霜吸收很不好啊,感覺不太好。防曬霜也是很委屈的好嗎?把我吸收了,我拿什麼來保護你?人家不進去,為啥還要強求人家進去呢?
如果是功能性的產品,比如說煙醯胺啊,A 醇啊,功效成分吸收得好不好也和大家自己感覺的吸收感沒有關係,而和基質有關係,有些成分是脂溶性的,有些是水溶性,找到合適的基質,合適的pH 值,才能利於穿透。此外,吸收量和濃度、應用面積、應用次數、與皮膚接觸的時間等都是正相關的。年齡、性別和個體差異也都會影響吸收量。
所以,那些你感覺「吸收不太好」的產品,與產品的好壞,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1、皮膚角質層薄厚、表皮細胞數量、皮膚附屬器
以上這些都會影響皮膚對護膚品中的有效成分的吸收程度。一般情況下就面部而言,吸收能力最強的部分是額頭、臉頰、口周三角區、最後是下巴。
2、皮膚溫度
皮膚溫度高的時候會加速血液循環、對成分的吸收性也是有利的(為什麼面膜是妹紙們的日常護理必備,面膜貼服面部後使皮膚短期內達到這樣的溫度,會利於面膜中營養成分的吸收程度)。
需要提醒的是在選擇面膜時一定要選擇安全、有效、成分溫和的產品,否則有毒、有害、刺激性較強的成分也會快速滲透到皮膚裡層。
3、PH值
面部角質層的PH值是5.2~5.6,皮膚在偏酸性情況下才能很好的吸收這些成分,所以對於一些功效性的護膚品為了強調和增加吸收效果,會是偏酸性的狀態。所以你要是好奇測下PH值,就會發現你手裡的護膚品是不是在皮膚承受範圍內。
4、皮膚屏障的完整性
這個不難理解,如果你本身是痤瘡、閉合、激素依賴皮炎等皮膚問題,那皮膚對護膚品成分的吸收度自然不能和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的人去比。提一句,對紫外線過敏或長期日曬的皮膚,也是皮膚屏障不完整的情形之一。
5、角質層含水量
角質層水分充盈時會提高對親膚成分的吸收度。所以無論是油性肌還是乾性肌或者混油,都是提倡補水的;包括皮膚已經出現炎症狀態的時候,也會在皮膚不同階段提倡補水主張。
6、皮膚出現病態時
皮膚出現炎症、病態的時候,皮膚各層的結構和血流量都是有輕微變化的;這樣的狀態是影響皮膚屏障功能的。所以皮膚對護膚品中的成分吸收也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
7、時間長短
如果不考慮護膚品成分安全性和有效性,只考慮使用時間;那麼,用一天、用一個月、用一年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不過,不管是哪種功效的護膚品,其應該起效果的時間周期都應該是以遵守皮膚自身吸收規律為前提的;千萬不要覺得效果起的越快越好、或者效果越慢越安全;一定要看成分、配方、技術、原材料。